《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
- 2.1 概述
- 2.2 网络分层
- 2.3 网络参考模型
- 2.4 五层网络参考模型
- 问答题
-
-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请说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个理由?
- 什么是实体?什么是对等实体?
-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OSI网络参考模型定义了哪些数据单元
- 有两个网络都可以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其中一个提供可靠的字节流,另一个提供可靠的报文流。这两者是否相同?
- “有证实”和“无证实”服务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对于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种情况,请说出哪些是“有证实”服务或者“无证实”服务?哪些两者皆可?哪些两者不可?
-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 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 列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1 概述
2.2 网络分层
分层优点
- 各层独立每一层不需要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需要知道层间的接口和需要提供的服务。
- 灵活性好当任意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不变,上下层均不受影响。
- 结构上分开各层可采用最适合的技术。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促进标准化每一层及其提供的服务,都有明确的定义。
2.2.1 分层思想
- 根据功能需要分层
- 每层功能明确
- 每层功能的选择有利于制定国际标准
- 每层的接口信息量尽可能少
- 层数足够多:便面不同的功能混于同一层
- 层数不能太多:避免体系结构过于庞大
网络体系结构
- 研究方法
- 按功能抽象分层
- 定义层间的接口和接口提供的服务
- 定义同层间通信的规则–协议
-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 层
- 服务
- 协议
- 层、协议和接口
2.2.2 层次设计主题
- 编址机制
- 数据传输
- 差错控制
- 顺序控制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 拆分与重组
- 复用与解复用
- 路由
2.2.3 实体和协议
- 实体和对等实体
- 实体
- 层中的活动元素
- 可以是软件(如进程)、也可以是硬件(如网卡、智能输入/输出芯片),不同网络层次中的实体实现的功能可以相同
- 对等实体(同等实体):对于不同子系统的同一层的实体间的互称。
- 层
- (n)层:指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某特定层
- (n+1)层:指n层的相邻上层
- (n-1):指n层的相邻下层
- 每层实体与同一系统的相邻层实体交互
- 每层实体与不同系统的对等实体交互
- 协议
- 计算机网络同等层次中,通信双方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 协议的组成
- 语法: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命令和相应的结构
- 语义:由发出的命令请求,完成的动作和回送的响应组成的集合
- 定时关系:有关事件顺序的说明
- n连接
- n+1实体利用n实体而建立的联系
- n+1层对等实体要进行通信必须通过相邻下层以及下面各层通信来完成
- 协议与连接
2.2.4 接口和服务
- 在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中,每一层的本质是为他的上层提供服务。
- 服务:n实体向n+1实体提供的相互通信的能力
- 服务是n+1实体能看见的n实体提供的功能集合,包括:
- n实体自己提供的某些功能
- 从n-1层及以下各层及本地系统得到的服务
- 通过与对等实体通信得到的功能
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用户
- n服务提供者
- 提供n服务的下一层实体
- 直接的n服务提供者:n层实体
- 间接的n服务提供者:n层及以下各层的实体
- n服务用户:
- 接受n服务的上一层实体
- 直接的n服务用户:n+1层实体
- 间接的n服务用户:n+1层及以上各层的实体
- 服务访问点SAP
- 任何层间服务是在接口的SAP上进行的
- 每个SAP有唯一的识别地址
- 每个层间接口可以有多个SAP
2.2.5 数据单元
在网络中信息传送的单位,称为数据单元。
- 对等实体在协议的控制下交换信息
- 相邻层实体按服务交换信息
数据单元包括:
- 协议数据单元 PDU
- 接口数据单元 IDU
- 服务数据单元 SDU
协议数据单元PDU
- PDU不同系统的对等实体为实现该层协议所交换的信息单位
-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