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内存数据库Redis进阶(Redis主从集群)

分布式缓存 Redis 四大问题

基于 Redis 集群解决单机 Redis 存在的四大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搭建Redis主从集群

搭建的主从集群结构图:包含三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两个从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PORT角色
192.168.150.1017001master
192.168.150.1017002slave
192.168.150.1017003slave

创建目录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创建三个文件夹,名字分别叫7001、7002、7003
mkdir 7001 7002 7003
ll
# 7001、7002、7003、redis-6.2.4

恢复原始配置

修改redis-6.2.4/redis.conf文件,将其中的持久化模式改为默认的 RDB 模式,AOF 保持关闭状态。

# 开启RDB
# save ""
save 3600 1
save 300 100
save 60 10000

# 关闭AOF
appendonly no

拷贝配置文件到每个实例目录,redis-6.2.4/redis.conf文件拷贝到三个目录中:

# 方式一:逐个拷贝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1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2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3

# 方式二:管道组合命令,一键拷贝
echo 7001 7002 7003 | xargs -t -n 1 cp redis-6.2.4/redis.conf

修改每个实例的端口、工作目录。修改每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将端口分别修改为7001、7002、7003,将 RDB 文件保存位置都修改为自己所在目录:

sed -i -e 's/6379/7001/g' -e 's/dir .\//dir \/tmp\/7001\//g' 7001/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2/g' -e 's/dir .\//dir \/tmp\/7002\//g' 7002/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3/g' -e 's/dir .\//dir \/tmp\/7003\//g' 7003/redis.conf

修改每个实例的声明 IP。虚拟机本身有多个 IP,为了避免将来混乱,需要在 redis.conf 文件中指定每一个实例的绑定 IP 信息,格式如下:

# redis实例的声明 IP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每个目录都要改,一键完成修改:

# 逐一执行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1/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2/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3/redis.conf

# 或者一键修改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redis.conf

为了方便查看日志,打开3个 SSH 窗口,分别启动3个 Redis 实例,启动命令:

# 第1个
redis-server 7001/redis.conf
# 第2个
redis-server 7002/redis.conf
# 第3个
redis-server 7003/redis.conf

一键停止命令: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redis-cli -p {} shutdown

现在三个实例还没有任何关系,要配置主从可以使用replicaof 或者slaveof(5.0以前)命令。

有临时和永久两种模式:

  • 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

    • redis.conf 中添加一行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使用 redis-cli 客户端连接到 Redis 服务,执行 slaveof 命令(重启后失效):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在5.0以后新增命令 replicaof,与 salveof 效果一致。

使用方式二,使用 redis-cli 客户端连接到 Redis 服务,执行 slaveof 命令(重启后失效)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2,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2
redis-cli -p 7002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3,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3
redis-cli -p 7003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然后连接 7001节点,查看集群状态:

# 连接 7001
redis-cli -p 7001
# 查看状态
info replic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执行下列操作以测试集群:

  • 利用 redis-cli 连接7001,执行set num 123

  • 利用 redis-cli 连接7002,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666

  • 利用 redis-cli 连接7003,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888

可以发现,只有在 7001 这个 master 节点上可以执行写操作,7002 和 7003 这两个 slave 节点只能执行读操作

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全量同步

  主从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 master 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给 slave 节点,流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ster 如何得知 salve 是第一次来连接(Replication Id与offset)

有几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Replication Id:简称 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 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 master 都有唯一的 replid,slave 则会继承 master 节点的 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 repl_baklog 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 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 offset。如果 slave 的 offset 小于 master 的 offset,说明 slave 数据落后于 master,需要更新。

  slave 做数据同步,必须向 master 声明自己的 replication id 和 offset,master 才可以判断到底需要同步哪些数据。
  slave原本也是一个 master,有自己的 replid 和 offset,当第一次变成 slave,与 master 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replid 和 offset 是自己的 replid 和 offset。master 判断发现 slave 发送来的 replid 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 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
  master 会将自己的 replid 和 offset 都发送给这个 slave,slave 保存这些信息。以后 slave 的 replid 就与 master 一致了。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 是否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整流程描述:

  • slave 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 master 节点判断 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 master 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 RDB,发送 RDB 到 slave。
  • slave 清空本地数据,加载 master 的 RDB。
  • master 将 RDB 期间的命令记录在 repl_baklog,并持续将 log 中的命令发送给 slave。
  • slave 执行接收到的命令,保持与 master 之间的同步。

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 RDB,然后将 RDB 文件通过网络传输个 slave,成本太高了。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 slave 与 master 都是做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 slave 与 master 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repl_backlog原理)

  全量同步时的 repl_baklog 文件。这个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不过数组是环形,也就是说角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
  repl_baklog 中会记录 Redis 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 offset,包括 master 当前的 offset,和 slave 已经拷贝到的 offset。
  slave 与 master 的 offset 之间的差异,就是 salve 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 的 offset 逐渐变大,slave 也不断的拷贝,追赶 master 的 offset,直到数组被填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 slave 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未同步的仅仅是红色部分。
  但是,如果 slave 出现网络阻塞,导致 master 的 offset 远远超过了 slave 的 offset,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 offset 就会覆盖旧的数据,直到将 slave 现在的 offset 也覆盖。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就是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此时如果 slave 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 offset 都没有了,无法完成增量同步了。只能做全量同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pl_baklog 文件大小有上限,写满后会覆盖最早的数据,如果 slave 断开时间过久,导致尚未备份的数据被覆盖,则无法基于 log 做增量同步,只能再次全量同步。

主从同步优化

  主从同步可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 Redis 主从集群:

  • 在 master 中配置 repl-diskless-sync yes 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 IO。
  • Redis 单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减少 RDB 导致的过多磁盘 IO。
  • 适当提高 repl_baklog 的大小,发现 slave 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 master 上的 slave 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是太多 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 master 压力。

主-从-从 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总结

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 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 RDB,发送 RDB 到 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 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 slave。
  • 增量同步:slave 提交自己的 offset 到master,master 获取 repl_baklog 中从 offset 之后的命令给 slave。

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 节点第一次连接 master 节点时。
  • slave 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 中的 offset 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 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 repl_baklog 中能找到 offset 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Koma_zh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