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笔记)四、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征

第五章—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征

一、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 ①封装

​ ②继承

​ ③多态

二、封装

1、说明

​ 隐藏实现细节,暴露出合适的访问方式。(合理隐藏、合理暴露)

​ 将类的某些信息隐藏在类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而是通过该类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隐藏信息的操作和访问 。

2、实现

1) 一般对成员变量使用private(私有)关键字修饰进行隐藏,private修饰后该成员变量就只能在当前类中访问。

2)提供public修饰的公开的getter、setter方法暴露其取值和赋值。

3、优点

1)加强了程序代码的安全性。

2)适当的封装可以提升开发效率,同时可以让程序更容易理解与维护。

4、标准JavaBean

1)说明:也可以理解成实体类,其对象可以用于在程序中封装数据。

2)要求

​ ①成员变量使用 private 修饰。

​ ②提供每一个成员变量对应的 setXxx() / getXxx()。

​ ③必须提供一个无参构造器。

三、继承

1、说明

​ Java中提供一个关键字extends,用这个关键字,我们可以让一个类和另一个类建立起父子关系。

​ Student称为子类(派生类),People称为父类(基类 或超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ople {}

2、优点

​ 当子类继承父类后,就可以直接使用父类公共的属性和方法了。因此,用好这个技术可以很好的我们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3、设计规范

​ 子类们相同特征(共性属性,共性方法)放在父类中定义,子类独有的的属性和行为应该定义在子类自己里面。

​ 如果子类的独有属性、行为定义在父类中,会导致其它子类也会得到这些属性和行为,这不符合面向对象逻辑。

4、特点

​ ①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但是子类不能继承父类的构造器。

​ ②Java是单继承模式: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直接父类。

​ ③Java不支持多继承、但是支持多层继承。

​ ④Java中所有的类都是Object类的子类。

5、注意

​ 1)子类不可以继承父类的构造器,子类有自己的构造器,父类构造器用于初始化父类对象。

​ 2)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私有成员只是不能直接访问。

​ 3)子类是否可以继承父类的静态成员?
​ 有争议的知识点。
​ 子类可以直接使用父类的静态成员(共享)
​ 但个人认为:子类不能继承父类的静态成员。(共享并非继承)

​ 4)Java只支持单继承,支持多层继承,不支持多继承

​ 5)Object特点:Java中所有类,要么直接继承了Object , 要么默认继承了Object , 要么间接继承了Object, Object是祖宗类。

​ 6)不要把super误认为是父类对象.在创建子类对象时, 不会创建父类对象,只会将父类中的信息加载到子类对象中存储。

6、成员变量与成员方法的访问

​ 满足就近原则:先子类局部范围找;然后子类成员范围找;然后父类成员范围找,如果父类范围还没有找到则报错。

​ 如果子父类中,出现了重名的成员,会优先使用子类的。可以通过super关键字,指定访问父类的成员。

super.父类成员变量/父类成员方法

7、方法重写

1)说明

​ 在继承体系中,子类出现了和父类中一模一样的方法声明,我们就称子类这个方法是重写的方法。

2)@Override重写注解

​ @Override是放在重写后的方法上,作为重写是否正确的校验注解。加上该注解后如果重写错误,编译阶段会出现错误提示。建议重写方法都加@Override注解,代码安全,优雅!

3)注意

​ ①重写方法的名称、形参列表必须与被重写方法的名称和参数列表一致。

​ ②私有方法不能被重写。

​ ③子类重写父类方法时,访问权限必须大于或者等于父类 (暂时了解 :缺省 < protected < public)

​ ④子类不能重写父类的静态方法,如果重写会报错的。

8、构造器

1)特点:子类中所有的构造器默认都会先访问父类中无参的构造器,再执行自己。

2)原因:

​ ①子类在初始化的时候,有可能会使用到父类中的数据,如果父类没有完成初始化,子类将无法使用父类的数据。

​ ②子类初始化之前,一定要调用父类构造器先完成父类数据空间的初始化。

3)调用父类构造器:子类构造器的第一行语句默认都是:super(),不写也存在。

4)注意

​ ①super调用父类有参数构造器的作用:初始化继承自父类的数据。

​ ②如果父类中没有无参数构造器,只有有参构造器,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会报错。因为子类默认是调用父类无参构造器的。

​ ③如何解决:子类构造器中可以通过书写 super(…),手动调用父类的有参数构造器

四、抽象

1、抽象类

​ 在Java中abstract是抽象的意思,如果一个类中的某个方法的具体实现不能确定,就可以申明成abstract修饰的抽象方法(不能写方法体了),这个类必须用abstract修饰,被称为抽象类。

修饰符 abstract class 类名{
    修饰符 abstract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称(形参列表);
}

2、抽象方法

​ 抽象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只有声明,而没有具体的实现。抽象方法必须用abstract关键字进行修饰.

3、继承抽象类

​ 由于抽象类不能实例化对象,所以抽象类必须被继承,才能被使用。继承抽象方法的子类必须重写该方法。否则,该子类也必须声明为抽象类。最终,必须有子类实现该抽象方法,否则,从最初的父类到最终的子类都不能用来实例化对象。

4、注意

1)一个类如果继承了抽象类,那么这个类必须重写完抽象类的全部抽象方法。否则这个类也必须定义成抽象类。

2)抽象类不能创建对象,因为抽象类包含抽象方法

3)类有的成员(成员变量、方法、构造器)抽象类都具备

4)抽象类中不一定有抽象方法,有抽象方法的类一定是抽象类

5)不能用abstract修饰变量、代码块、构造器。

6)final 和 abstract 是互斥关系:

​ ①abstract定义的抽象类作为模板让子类继承,final定义的类不能被继承。

​ ②抽象方法定义通用功能让子类重写,final定义的方法子类不能重写。

五、接口

1、说明

​ 从本质上讲,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这种抽象类中包含抽象方法。接口是用来被类实现(implements)的,实现接口的类称为实现类。实现类可以理解成所谓的子类。

2、接口的定义域实现

​ 当类实现接口的时候,类要实现接口中所有的方法。否则,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的类。

//接口用关键字interface来定义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 {
       // 常量
       // 抽象方法
} 

//实现的关键字:implements
修饰符 class 实现类 implements 接口1, 接口2, ... {
}

3、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 ①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有方法体,就是能实现方法的具体功能,但是接口中的方法不行。

​ ②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类型的。

​ ③接口中不能含有静态代码块以及静态方法(用 static 修饰的方法),而抽象类是可以有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

​ ④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4、继承关系

​ ①类和类的关系:单继承。

​ ②类和接口的关系:多实现。

​ ③接口和接口的关系:多继承,一个接口可以同时继承多个接口。接口多继承的作用:规范合并,整合多个接口为同一个接口,便于子类实现。

5、注意

​ ①接口不能创建对象

​ ②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多个接口中有同样的静态方法不冲突。

​ ③一个类继承了父类,同时又实现了接口,父类中和接口中有同名方法,默认用父类的。

​ ④一个类实现了多个接口,多个接口中存在同名的默认方法,不冲突,这个类重写该方法即可。

​ ⑤一个接口继承多个接口,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多个接口中存在规范冲突则不能多继承。

六、多态

1、说明

1)多态:同类型的对象,执行同一个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2)常见形式

//父类类型 对象名称 = new 子类构造器;
//接口     对象名称 = new 实现类构造器;

2、多态中成员访问特点

​ 方法调用: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 变量调用:编译看左边,运行也看左边。(多态侧重行为多态)

3、多态的前提

​ ①有继承/实现关系;

​ ②有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 ③有方法重写。

4、优势

​ 在多态形式下,右边对象可以实现解耦合,便于扩展和维护。

​ 定义方法的时候,使用父类型作为参数,该方法就可以接收这父类的一切子类对象,体现出多态的扩展性与便利。

​ 多态下会产生的一个问题:多态下不能使用子类的独有功能

5、类型转换

1)自动类型转换(向上转型,从子到父)

​ 向上转型的作用是:提高程序的扩展性。

2)强制类型转换(向下转型,从父到子)

子类 对象变量 = (子类)父类类型的变量

​ 向下转型的作用是:可以解决多态下的劣势,可以实现调用子类独有的功能。

​ 注意: 如果转型后的类型和对象真实类型不是同一种类型,那么在转换的时候就会出现报错( ClassCastException )

​ 建议:强转转换前使用instanceof判断当前对象的真实类型,再进行强制转换

/* 判断关键字左边的变量指向的对象的真实类型,是否是右边的类型或者是其子类类型,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变量名 instanceof 真实类型

七、内部类

1、概述

1)内部类就是定义在一个类里面的类,里面的类可以理解成(寄生),外部类可以理解成(宿主)。

public class People{  
	// 内部类    
	public class Heart{ 
        ...
    }
}

2)内部类的使用场景、作用
​ ①当一个事物的内部,还有一个部分需要一个完整的结构进行描述,而这个内部的完整的结构又只为外部事物提供服务,那么整个内部的完整结构可以选择使用内部类来设计。
​ ②内部类通常可以方便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包括私有的成员。
​ ③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性,内部类本身就可以用private protected等修饰,封装性可以做更多控制。

2、静态内部类(不重要)

1)什么是静态内部类?
有static修饰,属于外部类本身。
它的特点和使用与普通类是完全一样的,类有的成分它都有,只是位置在别人里面而已。

public class Outer{
	// 静态成员内部类        
	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   
    	...
    }
}

2)静态内部类创建对象的格式: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对象名 = new 外部类名.内部类构造器;

//范例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Inner();  

3)注意

​ ①静态内部类中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 ②静态内部类中不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成员

3、成员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不重要)

1)什么是成员内部类?
​无static修饰,属于外部类的对象。
​JDK16之前,成员内部类中不能定义静态成员,JDK 16开始也可以定义静态成员了。

public class Outer {
	// 成员内部类
	public class Inner {	
    	...
    }
}

2)成员内部类创建对象的格式: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对象名 = new  外部类构造器.new 内部类构造器();

//范例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3)注意

​ ①成员内部类中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 ②成员内部类的实例方法中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成员

4、局部内部类(不重要)

局部内部类放在方法、代码块、构造器等执行体中。

局部内部类的类文件名为: 外部类$N内部类.class。

5、匿名内部类(重点)

1)匿名内部类:

​ 本质上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局部内部类,定义在方法中、代码块中、等。

​ 作用:方便创建子类对象,最终目的为了简化代码编写。

2)格式:

new|或抽象类名|或者接口名() {
	重写方法;
};

//例
Animal a = new Animal() {    
	public void run() {    }
};

a. run();

3)特点总结:

​ ①匿名内部类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内部类。

​ ②匿名内部类写出来就会产生一个匿名内部类的对象。

​ ③匿名内部类的对象类型相当于是当前new的那个的类型的子类类型。

​ ④匿名内部类可以作为方法的实际参数进行传输。


Java笔记系列

Java:(学习笔记)一、简介

Java:(学习笔记)二、基础语法

Java:(学习笔记)三、面向对象-基础

Java:(学习笔记)四、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征

Java:(学习笔记)五、常用API与补充语法

Java:(学习笔记)六、集合

Java:(学习笔记)七、Stream流、异常、日志框架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