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详解(一)

一、设计模式简介

  设计模式(英语 design pattern)是对面向对象设计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术语是在1990年代由Erich Gamma等人从建筑设计领域引入到计算机科学中来的。这个术语的含义还存有争议。算法不是设计模式,因为算法致力于解决问题而非设计问题。设计模式通常描述了一组相互紧密作用的类与对象。设计模式提供一种讨论软件设计的公共语言,使得熟练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可以被初学者和其他设计者掌握。设计模式还为软件重构提供了目标。
  设计模式 是解决软件开发某些特定问题而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也可以理解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通过设计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代码的可重用性、可扩充性、 可维护性、灵活性好。我们使用设计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代码的高内聚和低耦合。

  设计模式:代表了最佳的实践,通常被有经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人员所采用。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项目中合理地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地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实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种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这也是设计模式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二、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一共有23种,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创建型模式5种,结构型模式7种,行为型模式11种

  • 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 行为型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三、23种模式的关键点

  1. 创建型模式:对象实例化的模式,创建型模式用于解耦对象的实例化过程。
  • 单例模式:某个类智能有一个实例,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
  • 工厂模式: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量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 抽象工厂模式: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无需明确指定具体类。
  • 建造者模式:封装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过程,并可以按步骤构造。
  •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
  1. 结构型模式:把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
  • 装饰器模式:动态的给对象添加新的功能。
  • 代理模式:为其它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便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和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方法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
  •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 外观模式: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
  • 享元模式:通过共享技术来有效的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1. 行为型模式:类和对象如何交互,及划分责任和算法。
  •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把他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 模板模式:定义一个算法结构,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实现。
  • 命令模式:将命令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请求来进行参数化。
  • 迭代器模式:一种遍历访问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的方法,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结构。
  • 观察者模式:对象间的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 仲裁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
  •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保持对象的内部状态。
  •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
  •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对象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 责任链模式: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的多个对象都有处理这个请求的机会。
  • 访问者模式: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增加作用于一组对象元素的新功能。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Builder设计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用于创建复杂对象,将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示分离。该设计模式使用一个独立的Builder类来构建对象,而不需要直接使用对象的构造函数。 使用Builder设计模式可以将对象的构建逻辑集中在一个地方,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和可读,并且便于维护和扩展。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角色: 1. Product(产品):产品类是要创建的复杂对象。它包含多个属性,以及对属性赋值的方法。 2. Builder(抽象建造者):Builder类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定义了构建产品的方法,包括设置产品的属性以及返回构建好的产品。 3. ConcreteBuilder(具体建造者):ConcreteBuilder类实现了Builder接口,实现了构建产品的具体逻辑,包括设置产品的各个属性,并返回构建好的产品。 4. Director(指挥者):Director类是一个调用者,它负责调用具体建造者来构建产品。它将具体建造者和产品分离,只通过接口或抽象类与它们交互。 使用Builder设计模式的典型步骤如下: 1. 创建产品类,定义产品的属性和方法。 2. 创建抽象建造者接口或抽象类,定义构建产品的方法。 3. 创建具体建造者类,实现抽象建造者接口或抽象类,在其中定义具体的产品构建逻辑。 4. 创建指挥者类,负责调用具体建造者来构建产品。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通过调用指挥者的构建方法,来获取构建好的产品对象。使用Builder设计模式,我们可以将产品的构建过程与表示分离,使得产品构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增强。同时,也可以降低客户端使用产品构建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客户端的代码更加简洁和易于维护。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