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让声音变得更有磁性 —— 共鸣训练
-
共鸣:发生物体间的共振。通俗来讲就是让声音在充满空气的空间回荡。
-
学会共鸣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音色,还可以增大我们的音量。
-
通过口腔共鸣来说话,会显得很理性。比如新闻联播主持人,他们大多都是以口腔共鸣为主。因此,他们的声音会显得很清晰、理性,有专业权威的感觉。
-
如果把声音送到胸腔,引起胸腔共鸣。声音会显得低沉、浑厚、有磁性。声音低沉、浑厚的男生,用的都是胸腔共鸣。很多歌曲演唱,也会用到胸腔共鸣,尤其是低音部分。对有些人来说,唱低音会比唱高音更难,会感到特别地压喉。但如果声音能够反射到胸腔,就好了。
-
如果把声音送到鼻腔,会有种小孩子讲话的感觉。很多卡通片里的配音,其实都是通过增加鼻腔共鸣来发声的。比如说,像林志玲的声音,都会用到很多的鼻腔共鸣。
-
**共鸣不仅仅有口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还是头腔共鸣、喉腔共鸣等。**比如,猪八戒用的喉腔共鸣。头腔共鸣在生活中用的不多,大多是用在很多比较高深的演唱之中,比如,唱花腔的女高音。再比如,猪八戒的师兄猴哥,用的也是头腔共鸣。
-
共鸣的训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我们多调整状态、多感悟、多实践。当我们发出一个满意的共鸣音后,要稳定这种状态,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说话。
-
首先掌握共鸣的一个基本状态,气息下沉、喉咙放松打开,口腔积极有空间,中间一块一定要松,不能掐的太紧,这样有利于声音的反射。无论声音大小,都要有精神、状态饱满,因为这些都是获得共鸣的基础。
-
口腔共鸣会显得这个人比较理性,声音更容易具备一种能量,适合在工作场合或人多的场合使用。
-
口腔共鸣的训练方法:
① 音节练习 —— 如发 哎~(长音) 练习的时候口腔有空间,并且肌肉是向上提的。发音的时候,体会声波沿着我们的口腔上颚的中线往前滑,向上齿背的方向推送出去。注意:声音的路线永远是稳定的,气息永远给它作为一个支撑。这个练习,一定要借助读音或去认真地去倾听。如果动作做对的话,声音会显得非常得洪亮、具有穿透力。
② 词语练习 —— 这些词语都是表达喜悦、兴奋的心情。我们调动好情感和口腔的状态,提起颧肌,体会音色的变化。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扬眉吐气···就好像自己是春晚的主持人心花怒放、普天同庆的感觉,通过口腔共鸣的状态,把这种传递给大家。
-
胸腔共鸣会使我们的声音增加磁性。
-
我们要练好胸腔共鸣,首先要找到声音的响点。有两种方法:
① 用手轻轻地按在胸部的上方,用较低的声音发出:哈哈哈~(短声),并且可以从高到低,去体会哪个声音在胸部震动的最强烈。(松开喉咙)
② 发出一个普通的 “呜” 音。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容易在唇齿的位置,或者说口腔的中间这里。将舌头往后退一点,发 “呜 ~”。就感觉声音吞入咽喉,下降到胸腔,然后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
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后,平时要注意让声音在此处多多练习 ~
注意:练习胸腔共鸣的时候,身体要自然放松。
-
胸腔共鸣的训练:
练习 1: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
练习 2: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般来说,用低而柔和的声音,容易产生胸腔共鸣,但注意声音不要过量。使用胸腔共鸣,就感觉声音是从我们的胸腔发出的,有浑厚的感觉。
-
切记:任何共鸣都只是一种辅助!千万不要用过了,否则就变味了。
-
任何一个共鸣都是一种融合,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完全地用胸腔共鸣,它只是一个比例上的划分。如果一个人说话是胸腔共鸣,其实这个声音也挺可怕的,胸腔共鸣仅仅作为一种音色的调节。
-
如果你想让声音变得更加得亮,你可以借助口鼻腔的作用,去增加声音的亮度。
-
如果你想让声音更加得浑厚、有磁性,你可以增加胸腔共鸣和虚声,再配合原声,那么发声就会显得很有磁性了。
-
**注意:共鸣的使用,一定要看场合!不能像广告的配音一样,去滥用共鸣。**这样,就好像一个人在平时画了一个特别浓的烟熏妆一样,给人一种违和的感觉。到了比较大的场合,可以通过共鸣,来给声音做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