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I/O工作机制:访问文件
在Java中,读 & 写对应了 read() & write() 两个系统调用,但只要系统调用,就会存在内核空间地址和用户空间地址切换的问题(操作系统为了保护系统安全,必须将内存空间和用户空间进行隔离),因为数据可能需要从内核空间向用户空间复制。
如果遇到了非常耗时的操作,如磁盘I/O,数据得从磁盘–>内核空间–>用户空间,复制了两遍,将会非常缓慢。
因此操作系统在内核空间加入了缓存机制,也就是说:如果用户程序访问的是同一段磁盘地址的数据,将会从上一次在内核空间的缓存中直接取得,这样就只复制了一次。
接下来会介绍几种访问文件的方式:
-
标准访问文件方式
-
当调用read()接口时,操作系统检查在内核的高速缓存中有没有数据,如果有就直接返回;否则从磁盘中读取,然后再缓存在内核中。
-
当调用write()接口时,数据从用户地址空间–>内核地址空间的缓存中,操作完成。
至于什么时候写到磁盘,由操作系统决定,除非调用sync同步,强制写入磁盘中。
-
-
直接I/O方式
- 程序直接访问磁盘数据,不经过操作系统内核,这样做能够减少一次数据复制。
- y优点:适用与由程序实现~~(而不是操作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因为操作系统不知道应该缓存哪些数据、失效哪些数据,但是程序知道。
- 缺点:如果访问的数据不在缓存中,那么每次都会直接从磁盘加载,而这种加载相对非常慢,多次之后会变得十分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