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要求
按照图示配置IP地址,所有路由器配置环回口IP地址为X.X.X.X32作为Router-id,,X为设备编号(R6除外)
按照图示分区域配置OSPF与RIP
R6上配置环回口模拟业务网段;并在R2 上进行单点双向路由引入,要求所有业务网段的路由聚合为一条后发布到OSPF区域
Area2为了减小路由表规模,配置为Totally Stub区域;要求OSPF区域内所有路由可达
OSPF区域内路由器不允许存在12.1.1.0/24网段的路由
为了保证协议安全,Area 0配置区域验证,验证密钥bad-5
实验思路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各区域IP地址的划分
2、对AERA0区域的设备进行IP地址及环回地址和缺省路由的配置
4、配置AREA1、AREA2、AREA3、AREA4的IP地址及环回接口
5、启动每台设备的OSPF协议
5、更改tunnel接口的接口类型
6、在R12进行重发布,从而可以让运行OSPF的设备学习到域外路由
7、将AREA4更改为域外路由来减少路由信息
8、在ABR的设备上做域间路由汇总以及ASBR的设备上做域外路由汇总
9、将AREA1、AREA2、AREA3做成特殊区域,来实现路由条目的减少
10、对ABR及ASBR做过子网汇总的路由器做空接口来进行防环
11、能够进行访问到公网。进行NAT协议的配置
12、对AREA1进行区域认证的配置,保证更新安全
13、加快收敛
实验结果及验证
1、各个路由器的IP地址的配置
2、各个路由器的OSPF路由信息
3、通过AR5来查看整个路由条目
4、全网可达
实验要求
1、R4为ISP,其上只能配置IP地址;R4与其他所有直连设备间均使用公有IP。
2、R3、R5、R6、R7为MGRE环境,R3为中心站点。
3、整个OSPF环境IP地址基于172.16.0.0/16划分。
4、减少LSA的更新量,加快收敛,保证更新安全。
5、全网可达。
实验思路
1、根据实验要求对172.16.0.0/16网段进行子网划分,方便之后的子网汇总,从而实现对路由条目的减少。
2、对各个设备进行IP地址的配置,及环回接口的配置。
3、对R3、R5、R6、R7设备进行MGRE环境的配置,R3为中心站点,并在这四个路由器上而配置到ISP的缺省路由,实现对边界路由器的私网互通。
4、对各个路由器进行配置OSPF协议并进行宣告,注意在宣告的时候可以汇总的路由信息可以汇总后一并宣告,让其各个路由器获取其他网段的路由拓扑信息,从而获取路由条目。
5、将域外路由通过重发布实现OSPF内可以互通。
6、对需要做特殊区域的区域做特殊区域的配置
7、对边界路由器配置NAT协议从而实现可以对公网的访问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各区域IP地址的划分
将172.16.0.0/16的网段进行子网划分,将该网段划分为8个网段,取其中6个作为我们实验所使用的IP地址,剩下的2个IP地址作为我们的备份网段,方便以后该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增加设备,来所留的备用网段。每个网段在进行子网划分,分为P2P网络需要所使用的IP地址,和MA网络所使用的IP地址,及环回地址所使用的IP地址。各个区域IP地址的划分结果如下:
注意:
1、如今的实验需要判断网络接口类型为P2P网络类型还是MA网络类型。
2、如今做的实验要切合实际工程,因为一个广播域一般最多也就有200到300台主机设备,所以划分网段需将网段划分为/24的网段来使用,这样更加切合实际。
3、P2P网络类型当中只有两台设备,因此可以使用/30的网段,而在实际当中MA网络类型当中有可能存在多台路由器使用一个网段,因此将MA网络当中网段划分为/29的网段更加合理。
172.16.0.0/19 --- AREA0
172.16.0.0/24 --- P2P骨干
172.16.0.0/30
......
172.16.1.0/24 --- MA骨干
172.16.1.0/29
......
172.16.2.0/24
......
172.16.32.0/19 --- AREA1
172.16.32.0/24 --- P2P骨干
172.16.32.0/30
......
172.16.33.0/24 --- MA骨干
172.16.33.0/29
......
172.16.34.0/2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