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学习了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线性是在我们人类的认知里抽象成线性,但是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呢?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讲解线性表的第一种在计算机中实现的方法——顺序表(顺序存储)
顺序表的定义
顺序存储的方式实现线性表。
顺序存储
把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通俗理解
逻辑上相邻的元素:比如我们创建一个数组,数组中存放了[1,3 , 4, 7],那么在逻辑上来看1和3就是相邻的,3和4就是相邻的。
顺序存储就是逻辑上相邻的话,我们就让他在内存中存放的地址相邻。比如1和3在逻辑上是相邻的,那么我们就让1存储在1000的位置,3存储在1004的位置(这里一个元素占4个位置)换言之,逻辑上的前后关系,通过在内存中的顺序的存储来体现。从下面两张图也能很清晰直观的理解。
线性表L的逻辑结构
线性表L在内存中的存储结构
由于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都是相同的。因此假设 a 1 a_1 a1的位置是n那么 a 2 a_2 a2的位置就是 n + 1 × 数 据 元 素 的 大 小 n+1×数据元素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