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软作业3:深入了解callback函数调用

一、运行示例

        起初笔者没有注意到makefile文件,在windows系统下做实验如何调试都不行,直到看到rm -rf操作。。。

        于是,笔者用vscode远程连接到linux系统中编译调试

 成功运行!

二、分析回调函数

首先,我们分析头文件中的结构体,linktableInternel.h文件中定义了LinkTableNode(具体的每一个节点)和LinkTable(表的结构),具体定义如下:

struct LinkTableNode
{
    struct LinkTableNode * pNext;
};
struct LinkTable
{
    struct LinkTableNode *pHead;
    struct LinkTableNode *pTail;
    int			SumOfNode;
    pthread_mutex_t mutex;

};

由LinkTableNode连接成整个Table。

而在menu.c文件中又定义了tDataNode节点:

typedef struct DataNode
{
    tLinkTableNode head;
    char*   cmd;
    char*   desc;
    int     (*handler)();
} tDataNode;

tDataNode中会保存tLinkTableNode结构的信息,而连接链表时又是提取其中的head成员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压缩该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同时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分离,当需要用到具体指令及其他信息时进行类型强制转换,如下所示:

int SearchCondition(tLinkTableNode * pLinkTableNode, void * args)
{
    char * cmd = (char*) args;
    tDataNode * pNode = (tDataNode *)pLinkTableNode;
    if(strcmp(pNode->cmd, cmd) == 0)
    {
        return  SUCCESS;  
    }
    return FAILURE;	       
}

回调函数是通过函数指针调用的函数。把函数的指针(地址)作为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当这个指针调用其所指向的函数时,就称这是回调函数。回调函数不是实现该函数的软件模块直接调用,而是在特定的事件或条件发生时由另外的软件模块通过函数指针的方式调用,用于对该事件或条件进行响应,是一种下层软件模块调用上层软件模块的特殊方式。回调函数应用场景的简要示意图如下所示

 以上内容来自博客参考

从main函数进入时,首先会初始化链表,将help,version,quit命令依次添加到链表中,然后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调用FindCmd函数,到指定功能。

tDataNode* FindCmd(tLinkTable * head, char * cmd)
{
    return  (tDataNode*)SearchLinkTableNode(head, SearchCondition, (void*)cmd);
}
tLinkTableNode * SearchLinkTableNode(tLinkTable *pLinkTable, 
                        int Condition(tLinkTableNode * pNode, void * args),
                        void * args)
{
    if(pLinkTable == NULL || Condition == NULL)
    {
        return NULL;
    }
    tLinkTableNode * pNode = pLinkTable->pHead;
    while(pNode != NULL)
    {    
        if(Condition(pNode, args) == SUCCESS)
        {
            return pNode;				    
        }
        pNode = pNode->pNext;
    }
    return NULL;
}

其中,SearchLinkTableNode是call-in函数,其中有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个作为参数的函数就是callback函数,即其中有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个作为参数的函数就是callback函数,即代码中Conditon函数。具体到该业务应是SearchCondition函数,可以看到if(Condition(pnode,args)==SUCCESS)这句话中调用了callback函数,为了实现松散耦合,加入args参数,在本例中,在调用时会将void转成char类型,callback函数可以用来定制LinkTable的功能,通过将callback函数作为参数传递,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性。

阅读终点,创作起航,您可以撰写心得或摘录文章要点写篇博文。去创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在 SQLite3 中,我们可以使用回调函数来处理 SQL 语句执行的结果。回调函数需要指定一个函数指针和一个函数名,当 SQL 语句执行完成后,SQLite3 将调用该函数来处理结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回调函数的写法: ```c int callback(void *data, int argc, char **argv, char **azColName){ int i; fprintf(stderr, "%s: ", (const char*)data); for(i=0; i<argc; i++){ printf("%s = %s\n", azColName[i], argv[i] ? argv[i] : "NULL"); } printf("\n"); return 0; } ``` 该回调函数的参数说明如下: - `void *data`:指向传递给 `sqlite3_exec()` 函数的指针; - `int argc`:结果集中的列数; - `char **argv`:一个字符串数组,包含结果集中的列值; - `char **azColName`:一个字符串数组,包含结果集中的列名。 在回调函数中,我们可以使用 `argc`、`argv` 和 `azColName` 参数来处理结果集中的数据。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了 `fprintf()` 和 `printf()` 函数来输出结果集中的数据。 在使用 `sqlite3_exec()` 函数执行 SQL 语句时,我们可以将回调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该函数,例如: ```c sqlite3_exec(db, sql, callback, (void*)data, &errMsg); ``` 其中,`db` 是一个指向 SQLite3 数据库的指针,`sql` 是要执行的 SQL 语句,`callback` 是回调函数的函数指针,`(void*)data` 是传递给回调函数的指针,`&errMsg` 是一个指向错误信息的指针。 注意,在使用回调函数时需要注意线程安全问题,因为回调函数在 SQLite3 的主线程中执行,可能会阻塞其他线程的执行。如果需要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 SQLite3,可以考虑使用线程安全的 SQLite3 库或者使用同步机制来保证线程安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qq_45478627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