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期末复习

目录

认知科学

(一)认知心理学

(二)感觉与知觉

(三)注意与意识

(四)思维与表征

(五)学习与记忆

(六)情绪与调控

(七)语言

(八)脑机接口


认知科学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基本常识

1.什么是认知?

可一般地认为是和情感、动机、意志相对应的理智或认知过程,或者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进行的信息加工过程。

2.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认知及行为背后之心智处理(包括思维、 决定、推理和一些动机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科学。这门科学包括了广泛的研究领域,旨在研究记忆、注意、感知、知识表征、推理、创造力,及问题解决的运作。

3.心理学的定义

(1) 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2) 科学心理学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

科学心理学的两大源头

哲学:

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探讨人类本性、人类 知识由来、五官之运用、记忆

笛卡尔:提倡先天观念

康德:理性主义

洛克:经验主义

生物学和生理学:

达尔文:进化论

缪勒:脑功能分区,神经冲动论

赫姆霍兹:色觉与听觉理论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

4.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的贡献:

集生理心理学大成 , 出版《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采用内省的方法研究意识;

采用系统而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心理学研究 符合科学特征所强调的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标准。

常见心理学学派

  1. 结构主义:冯特,铁钦纳;

    主张以内省的方式得到经验,经验得到意识,意识包括三种元素,感觉,想象,情绪。

  2. 功能主义:詹姆斯,杜威;

    主张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3. 行为主义:华生;

    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4. 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

    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5. 精神分析论:佛洛依德;

  6. 人本心理学:马洛斯,罗杰斯;

    主张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

  7. 神经心理学:旨在了解 大脑的整体及其不同部分在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或从事某种心理活动时,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8. 认知心理学:受多种因素逐渐演变而成,对 “知之历程”的研究。

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

符号主义

主要观点:知识的基础是符号,思维过程是符号模式的处理过程 知识表示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认知就是处理符号,推理就是采用启 发式知识及启发式搜索对问题求解的过程,而推理过程又可以用某种形式化的语言来描述;

代表人物:纽厄尔、西蒙、费根鲍姆。

连接主义

主要观点: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人脑结构来实现,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否定基于符号操作的计算机工作模式。

代表人物:罗森布莱特、威德罗、霍夫、鲁梅尔哈特、麦克莱兰、霍普菲尔德。

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为。

代表人物:罗德尼·布鲁克斯。


(二)感觉与知觉

需要掌握: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二者有什么联系? 2.各种感觉的神经机理及特征? 3.知觉的心理特征。 4.知觉历程。 5.影响知觉的因素。

感觉的定义

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并立即分辨出刺激的属性,在心理学上,称此一层次为感觉。

五种感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

听觉神经通路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 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听觉皮层位于 上颞叶

嗅觉神经通路

嗅觉通路是唯一不向丘脑输送信息的感官通路。

初级嗅觉皮层主要探测气味的变化。次级嗅觉皮层主要识别气味的特征。次级嗅觉皮层位于眶额页。

味觉神经通路

初级味觉皮层位于丘脑的腹后侧内侧核,次级味觉皮层位于眶额叶。

触觉神经通路

初级触觉皮层位于侧丘脑

视觉神经通路

眼睛和视网膜的解剖结构。光线从角膜进入,激活位于视网膜后表面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有两种: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感光细胞的输出在视网膜的中间层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视神经作为中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视觉皮层位于枕叶的距状裂周围

分为背侧流(空间通路)和腹侧流(内容通路)。

知觉的定义

人类通过感官得到的信息被大脑加工后产生了对事物的认知,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感觉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历程,而知觉是复杂的心理历程。可以理解为:感觉是生理与心理之间的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过程;

  2. 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对整体的反应。

  3. 感觉是普遍现象,知觉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联系:

  1. 感觉和知觉之间是连续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2.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当前事物的反应。

  3. 没有对事物个体属性的反应,就没有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知觉。

知觉的性质

  1. 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指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总和所产生的一种整体知觉经验。

  2. 相对性:物体周围其他刺激的性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我们对该物体所获得的知觉经验。

  3. 选择性: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背景,以便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这种有选择地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4. 恒常性: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而在知觉经验上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之为知觉恒常性。

  5. 组织性:构成知觉经验的感觉性资料均系根据客观的事实,但在转化为心理性的知觉经验时,是对感觉得来的资料经过一番有组织的主观的选择处理。

影响知觉的因素

  1. 学习与经验的影响,复杂的知觉要靠学习与经验;

  2. 知觉的观点差异,“客观的主观”是心理学的特征之一;

  3. 知觉中的动机因素,面对同一刺激,具有不同动机的观点者所得知经验是很不相同的。

错觉

在知觉心理学上,对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称为错觉。

视错觉的产生并非视感觉器官的生理作用,而完全是起因于知觉的主观判断。

思考题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二者有什么联系?

感觉: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并立即分辨出刺激的属性,在心理学上,称此一层次为感觉。

知觉:人类通过感官得到的信息被大脑加工后产生了对事物的认知,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感觉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历程,而知觉是复杂的心理历程。可以理解为:感觉是生理与心理之间的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过程;

  2. 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对整体的反应。

  3. 感觉是普遍现象,知觉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联系:

  1. 感觉和知觉之间是连续

  • 10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