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锁实现方案

一、数据库

创建一个分布式锁表,加锁后,我们就在表增加一条记录,释放锁即把该数据删掉。

缺陷:

  1. 没有失效时间,容易导致死锁,只能自己写定时任务检查;
  2. 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一旦数据库挂掉,锁就马上不可用,得实现数据库高可用;
  3. 这把锁只能是非阻塞的,因为数据的 insert 操作,一旦插入失败就会直接报错。没有获得锁的线程并不会进入排队队列,要想再次获得锁就要再次触发获得锁操作,自己实现阻塞自旋;
  4. 这把锁是非重入的,同一个线程在没有释放锁之前无法再次获得该锁。因为数据库中数据已经存在了,可以通过记录线程标识解决。

二、Redis

SETNX(SET If Not Exists):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时,则可以设置,否则不做任何动作。
SETEX:可以设置超时时间
其原理为:通过 SETNX 设置 Key-Value 来获得锁,随即进入死循环,每次循环判断,如果存在 Key 则继续循环,如果不存在 Key,则跳出循环,当前任务执行完成后,删除 Key 以释放锁。

key : 设置为要锁的资源标识
value: 设置为加锁的线程id ,防止锁被其他线程误释放。
设置超时时间:防止死锁。
使用WatchDog机制:实现锁延期,防止超时时间过短,业务未执行完锁就失效。

# 添加锁 利用setnx的互斥特性
    SETNX lock thread1
# 添加锁过期的时间,避免服务宕机引起的死锁
    EXPIRE lock 5
# 添加锁,NX是互斥,EX是设置超时时间 (使其具有了原子性)(最终命令)
    SET lock thread1 NX EX 10
# 释放锁
    DEL key

多节点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保证可靠
Redlock
实现高可靠的分布式锁,不能仅依赖单个的命令操作了,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及规则进行加解锁,以避免 Redis 实例故障而导致锁无法工作的问题,即分布式锁算法。由 Redis 开发者 Antirez 提出了分布式锁算法 Redlock。
Redlock 算法的基本思路,是让客户端和多个独立的 Redis 实例依次请求加锁,若客户端能够和半数以上的实例成功地完成加锁操作,那么就认为,客户端成功地获得分布式锁了,否则加锁失败。

这样一来,即使有单个 Redis 实例发生故障,因为锁变量在其它实例上也有保存,所以,客户端仍然可以正常地进行锁操作,锁变量并不会丢失。

Redlock 算法的实现需要有 N 个独立的 Redis 实例。接下来可以分成 3 步来完成加锁操作:

  1. 客户端获取当前时间。

  2. 客户端按顺序依次向 N 个 Redis 实例执行加锁操作。每个实例加锁步骤与上面单实例操作一致,使用 SET 命令,带上 NX,EX/PX 选项,以及带上客户端的唯一标志。保证某个实例故障时加解锁仍可用,需要对加锁设置设置超时时间。若客户端在和一个 Redis 实例请求加锁时,一直到超时都没有成功,那么此时,客户端会和下一个 Redis 实例继续请求加锁。加锁操作的超时时间需要远远地小于锁的有效时间,一般也就是设置为几十毫秒。

  3. 一旦客户端完成了和所有 Redis 实例的加锁操作,客户端就要计算整个加锁过程的总耗时。客户端只有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认为加锁成功。

     1.客户端从超过半数(大于等于 N/2+1)的 Redis 实例上成功获取到了锁;
     2.客户端获取锁的总耗时没有超过锁的有效时间。
    

满足上述第三部中的两个条件后,就需要重新计算这把锁的有效时间,计算的结果是锁的最初有效时间减去客户端为获取锁的总耗时。若锁的有效时间已经来不及完成共享数据的操作了,可以释放锁,以免出现还没完成数据操作,锁就过期了的情况。
如果客户端在和所有实例执行完加锁操作后,没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那客户端向所有 Redis 节点发起释放锁的操作。

在 Redlock 算法中,释放锁的操作和在单实例上释放锁的操作一样,只需执行释放锁的 Lua 脚本即可。这样以来,只要 N 个 Redis 实例中的半数以上实例能正常工作,就能保证分布式锁的正常工作了。

成熟方案: Redisson .

缺陷:redis master-slave 架构的主从异步复制导致的 redis 分布 式锁的最大缺陷:在 redis master 实例宕机的时候,可能导致多个客户端同时完成加锁。

三、Zookper

实现原理为:

  1. 建立一个节点,假如名为 lock 。每当进程需要访问共享资源时,会调用分布式锁的 lock() 或 tryLock() 方法获得锁,这个时候会在第一步创建的 lock 节点下建立相应的顺序子节点,节点类型为临时顺序节点(EPHEMERAL_SEQUENTIAL),通过组成特定的名字 name+lock+顺序号。
  2. 在建立子节点后,对 lock 下面的所有以 name 开头的子节点进行排序,判断刚刚建立的子节点顺序号是否是最小的节点,假如是最小节点,则获得该锁对资源进行访问。假如不是该节点,就获得该节点的上一顺序节点,并监测该节点是否存在注册监听事件。同时在这里阻塞。等待监听事件的发生,获得锁控制权。
  3. 当调用完共享资源后,调用 unlock() 方法,进而可以引发监听事件,释放该锁。实现的分布式锁是严格的按照顺序访问的并发锁。

Zookeeper实现的分布式锁存在两个个缺点:

(1)性能上可能并没有缓存服务那么高,因为每次在创建锁和释放锁的过程中,都要动态创建、销毁瞬时节点来实现锁功能。ZK中创建和删除节点只能通过Leader服务器来执行,然后将数据同步到所有的Follower机器上。

(2)zookeeper的并发安全问题:因为可能存在网络抖动,客户端和ZK集群的session连接断了,zk集群以为客户端挂了,就会删除临时节点,这时候其他客户端就可以获取到分布式锁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