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一:概论

学习主要部分

  • 互联网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的作用,其中包含分组交换的概念。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计算机网络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包含协议和服务的概念。

1.1 计算级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

网络的分类: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电信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则使用户能够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对于仅在局部范围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只能称之为互连网,而不是互联网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向用户提供许多服务,就是因为互联网具有两个重要基本特征,即连通性共享

  • 连通性:就是互联网使上网用户之间,不管相距多远,都可以非常便捷,非常经济的交换各种信息。但这区别于电信网络的连通性,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通性,并且费用比较昂贵;还有互联网具有虚拟的特点,收到信息,不知道来自谁,来自哪里。

  • 共享:就是资源共享

1.2 互联网概述

1.2.1 网络中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共识:在很多情况下,用一朵云表示一个网络。这样的好处可以不去关心网络中相当复杂的细节问题因而可以集中精力研究设计到网络互联有关的一些问题

网络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联起来,构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网络称之互联网(网络中的网络)。

但我们用一朵云表示网络时,可能有两种情况:

  • 如下图,用云表示的网络已经包含了和网络相连的计算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但有时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例:要讨论几个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也可以把有关的计算机画在云的外面,如下图。习惯上,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这样云表示的互联网里面只剩下许多路由器和连接这些的路由器的链路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初步建成基础概念网络把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注意:网络互联并不是仅仅把计算器简单地在屋里上连接起来,还要再计算机上安装许多使计算机能够交换信息的软件才行。

由于智能手机中有中央处理器CPU因此也可以把连接再计算机网络上的智能手机称为主机

1.2.2 互联网基础机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1983年TCP/IPx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可以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因此人们把1983年作为互连网的诞生时间。1990年ARPANET正式关闭,因为它的实验任务完成。

注意区分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规则可以任意选择

Internet(互联网,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的互联网。

1993年互联网主干网的速率提高到15Mbit/s(T3速率)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公司。

ISP可以从互联网管理机构申请到很多地址IP地址(互联网上的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能上网),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由此可见,现在的互联网不是单个组织所拥有,而是全世界大大小小的ISP共同拥有。这也是互联网称为“网络中的网络”的原因。

ISP(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目的不同)分类:主干ISP,地区ISP和本地ISP。

主干ISP由几个专门的公司创建和维护,服务面积大(一般能覆盖国家范围),并且还拥有高速主干网(10Gbit/s或更高)

地区ISP通过一个或多个主干ISP连接起来。

本地ISP给用户提供直接的服务(用户也称端用户,强调是末端的用户)。本地ISP可以连接到地区ISP,也可以连接到主干ISP。

**互联网交换点IXP(Interent eXchange Point)**的主要作用就是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基础的,只要本地ISP都安装路由器连接到某个地区ISP,每个地区ISP都由路由器连接到主干ISP,在所有ISP的连接下,可以完成互联网中所有的分组转发任务。

但数据极具增长,需要快速的转发分组,以及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就产生了IXP。

如上图:主机A和主机B交换分组时,就不用经过上面的主干ISP,只需要通过两个地区ISP之间的高速链路对等地交换分组。

这样就使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分布更加合理,还减少分组转发的延迟时间,降低了分组转发的费用。

现在许多IXP在进行对等交换分组时,都互不相互收费,但本地ISP通过IXP向高层IXP转发分组时,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IXP的结构非常复杂,典型的IXP由一个或多个网络交换机组成,许多ISP再连接到这些网络交换机的相关端口上。IXP常采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交换机,这些网络交换机都用局域网互联起来。

1.2.3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是面对公众的,所有RFC文档都可以免费下载。

互联网协会ISOC(Internet Society)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有一个技术组织叫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负责管理互联网有关协议的开发;下面又设两个工程部:

  • 互联网工程部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由多个工作组WG(Working Group)组成的论坛(forum)具体工作由若干互联网工程指导小组IESG(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管理,分为若干个领域,每个领域集中研究某一特定的短期和中期的工程问题,主要是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
  • 互联网研究部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由多个研究组WG(Research Group)组成的论坛(forum)具体工作由若干互联网研究指导小组IRSG(Internet Research Steering Group)管理,**IETF的任务是研究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包括互联网的一些协议、应用、体系结构等。

现在指定互联网标准的过程简化为:建议标准 -> 互联网标准。

1.3 互联网的组成

互联网分类(根据其工作方式):

  •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的额,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互联网边缘部分的部分就是所有主机(末端系统)。

端系统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是个人电脑,也可以是摄像头,还可以是大型计算机。

计算机之间通信可以分为两类:

主机A和主机B通信: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进程” == “运行着的程序”

===> 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

例如:上网发送电子邮件,在网站上查找资料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C/S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需要知道服务器的地址,用于主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复杂的操作系统)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个请求,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是服务提供方。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的是计算机进程(软件)

  • 对等方式(P2P方式)

两台主机通信时不区分哪一个时服务端,哪一个时客户端;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1.3.2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重点

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时路由器,他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不叫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何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

  •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交换:方式c

对于资源分配的角度理解:使用电路交换通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建立连接,当被叫方听到铃声并接的时候,两者之间就建立了一条连接(专门的物理通路),通话时双方通道不被其他人占用,结束时,释放通道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将一份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后,就构成一个分组(包)

分组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和位于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它们的作用却很不一样。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一下,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优点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问题: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需要排队,会造成时延

  •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略)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包含CPU)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 计算机网络所连接的硬件,并不限于一般的计算机,而是包括了智能手机。

(2) 计算机网络并非专门用来传送数据,而是能够支持很多种的应用(包括今后可

能出现的各种应用)。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计算机网络

1、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 广域网(远程网)WAN :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
  • 城域网MAN:五到五十千米
  • 局域网LAN:一千米左右,速率通常为10Mbit/s
  • 个人区域网PAN:十米左右
  • 若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如仅 米的数量级或甚至更小些),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2、按照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 公用网: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
  • 专用网:某些部门为了满足工作要求而建造的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速率

比特(bit)表示一个二进制数(0或1)

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bit/s(b/s, bps, bit per second)

4 × 1010 bit/s 记为 40Gbit/s(在对于bit来说:k = 103, M = 106;进位是1000,注意和B的计算要区分开)

例:15GB的数据块以10G的速率传送,表示 15 × 230 × 8 (15 × 10243 × 8)个比特的数据块以10 × 109bit/s的速率传送

  • 带宽

带宽原本是表示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带宽的单位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

上面两个表述中,前者是频域,后者是时域;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说: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的数据量(数据范围为0~额定速率)

  • 时延(重点

时延是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就是从发送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计算公式:数据帧长度(bit)/ 发送速率(bit/s);
  •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计算公式:信道长度(m) / 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m/s);(电磁波传播速率:自由空间是光速3.0×105km/s;铜线线缆是2.3×105km/s;光纤是2.0×105km/s)
  • 处理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 排队时延是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计算公式:传播时延 × 带宽

  • 往返时间RTT

往返时间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的发送时延

有效数据率=数据长度/(发送时间 + RTT)

  • 利用率

利用率包括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是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网络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还有排队时间在那

D = Do/(1 - U) ;Do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时的时延,U表示利用率

一般利用率超过50%就时延就要加倍,如果超过就要准备扩容,增大线路的宽带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且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这种协调分厂复杂;“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由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不同公司的设备很难互相连通。

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s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

OSI 失败的原因:

  • 没有商业驱动力
  • 实现太复杂,运行效率低
  • 制定周期长
  • 层次划分不太合理

非国际标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简化OSI协议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网络协议(简称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对工作进行划分:

  • 第一类工作与传送文件直接有关
    • 确定对方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
    • 双方已协调好一致的文件格式
  • 通信服务模块:用来保证文件和文件传送命令可靠地在两个系统之间交换
  • 网络接入模块:负责做与网络接口细节有关的工作
  • 两个主机将文件传送模块作为最高的一层,剩下的工作由下面的模块负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层的好处分层的缺点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降低效率
灵活性好有些功能会在不同的层次钟重复出现,因而产生了额外的开销
结构上可分割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各层次对应的功能:

  • 差错控制:使得对等方的通信更加可靠
  • 流量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必须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 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在接收端再进行还原
  •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几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
  • 连接建立和释放:交换数据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采取两者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7j8jMhlv-1619401091710)(E:\Note\课程学习抄书笔记\计算机网络\img\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ng)]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 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
  • 应用层PDU再传送到运输层,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 运输层再传送到网络层,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IP数据报(或分组)
  • IP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 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本层服务的用户只能看到服务,而不能看到服务的细节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附加:基础知识

  • 数的计算

K = 210 = 1024, M = 220 (进位都是1024的)

计算机中的数据量往往用字节B作为度量的单位(B表示byte)

通常一个字节代表8个比特

例:15GB的数据块以10G的速率传送,表示 15 × 230 × 8 (15 × 10243 × 8)个比特的数据块以10 × 109的速率传送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