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是Java中实现动态代理的两种常用机制,虽然它们都可以为目标对象创建代理对象并拦截方法调用,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以下是它们的区别:
目录
一、基于接口 vs 基于类
(1)JDK动态代理
基于接口:JDK动态代理要求被代理的类必须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代理对象会实现这些接口,并将方法调用委托给目标对象。
如果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JDK动态代理将无法工作。
(2)CGLIB动态代理
基于类:CGLIB动态代理通过生成目标类的子类来实现代理。它不要求目标类必须实现接口,因此它适用于没有实现接口的类。
CGLIB是通过继承方式创建代理类,因此不能代理`final`类或`final`方法,因为这些无法被继承和重写。
二、实现机制
(1)JDK动态代理
使用反射机制,通过 `java.lang.reflect.Proxy` 类和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来实现代理。代理对象仅代理接口中的方法。
当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时,代理类会拦截方法调用,并通过 `InvocationHandler.invoke()` 方法执行额外的逻辑。
因此,JDK动态代理实现原理:
- 首先通过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得到一个切面类。
- 然后利用Proxy根据目标类的类加载器、接口和切面类得到一个代理类。
- 代理类的逻辑就是把所有接口方法的调用转发到切面类的invoke0方法上,然后根据反射调用目标类的方法。
(2)CGLIB动态代理
基于字节码操作,它使用 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生成目标类的子类并重写目标类的方法来实现代理。通过继承方式拦截所有非`final`方法的调用。
CGLIB 使用的是 ASM 字节码生成框架,生成的是字节码级别的代理类,因此性能相对较好,但生成代理类的开销比JDK动态代理略大。
三、性能差异
(1)JDK动态代理
对于实现了接口的类来说,JDK动态代理在创建代理对象时开销较小,因为它仅依赖反射机制来处理接口方法的调用。
对于频繁调用代理方法的场景,JDK动态代理可能比CGLIB略慢,因为每次调用都涉及反射。
(2)CGLIB动态代理
由于CGLIB是通过字节码生成来创建代理类,生成代理类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