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 电势
电势,也称为电位,是静电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来描述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单位正电荷的比例。在国际单位制(SI)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V),以纪念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
定义:电势是将单位正电荷从无限远处(或某个参考点)移动到电场中某一点时外力所做的功。这个功是路径无关的,即无论通过什么路径将电荷移动到该点,所作的功都是相同的。因此,电势是一个标量量,只依赖于位置而不依赖于到达该位置的路径。
电势差: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也叫电压)是指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所做的功。如果电荷是从高电势点移动到低电势点,那么电场做的是正功;反之,如果是从低电势点移动到高电势点,则需要外界对电荷做功。
电势和电场的关系:电场强度(E)是电势的空间变化率的负值,数学上表达为 E = -∇V,其中 V 是电势,∇是梯度算子。这表明电场的方向总是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参考点的选择:在计算电势时,通常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点作为零电势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大地或电路中的某个特定点常常被选作零电势点。
电势的能量意义:电势可以看作是存储在电场中的能量密度的一个度量。当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势能可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动能、热能等)。
电势的应用:电势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电路分析、电磁理论以及量子力学等领域。例如,在电路中,电池提供的电势差驱使电流流动。
2.0 电压的基本概念
电势差就是电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所做的功
以下是电压的基本理解图:
3.0 电压的形成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也叫电压)是指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所做的功。如果电荷是从高电势点移动到低电势点,那么电场做的是正功;反之,如果是从低电势点移动到高电势点,则需要外界对电荷做功。
注:这个过程就象一个水泵从低处往高处抽水,然后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4.0 电流
电流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在电路中,电流通常是由电子(负电荷)或离子(正或负电荷)的流动形成的。以下是关于电流的一些基本概念:
这是指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的方向,即假设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这是早期科学家们基于对电现象的理解所定义的,当时他们还不知道在导体中实际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尽管后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常规电流”的概念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电路分析和工程实践中
注:电流的方向可以理解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定向移动,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