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流计数法的源-荷-储双层协同优化配置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个人主页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基于雨流计数法的源-荷-储双层协同优化配置研究

一、雨流计数法的基本原理与电力系统应用

二、源-荷-储协同优化的核心概念与挑战

三、双层协同优化模型的数学建模方法

四、雨流计数法在双层优化中的应用机制

五、储能系统在双层优化中的作用

六、可靠性评估指标

七、研究现状与展望

八、结论

📚2 运行结果

🎉3 参考文献

🌈4 Matlab代码、数据、文章下载


💥1 概述

参考文献: 

 商业园区是未来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用户之一,也是最先尝试售电侧市场化的主体之一,但现有商业园区存在清洁可再生电源利用率低、负荷峰谷差大、缺乏对市场机制或电价的积极响应,商业园区中源-储-荷的协调配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章基于第二章的基础理论,选取商业园区示范应用场景,考虑储能电池健康状态,建立源储荷协同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外层优化日标为投资回报率,决策变量为储能功率、容量和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内层优化目标为源储荷系统净收益,决策变量为储能系统充放电曲线,基于内层优化结果评估储能电池健康状态,采用雨流计数法优化双层决策问题。以实际商业园区源储荷系统为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源储技术经济水平现状,探讨了源储荷优化配置方法。

雨流循环计数算法被广泛使用 非恒定振幅下机器部件或结构的疲劳寿命评估 装载。通常,该算法从载荷、应力或应变中提取循环 从测量或模拟中获得的历史记录。作为计数的结果 具有不同幅度和平均值的几个周期和半周期是 获得。具有疲劳损伤累积假说的优势,如 矿工规则,该算法提供了计算预期疲劳的可能性 随机负载条件下的寿命。当然,理论上;-)

小型工具箱 RAINFLOW 包括雨流循环计数 为在 MATLAB® 环境中使用而准备的算法。主要 函数已从 Turbo Pascal 翻译成 C 语言并编译为 MEX 函数。算法代码是根据 ASTM 编写的 标准 [1] 并考虑到计算速度进行了优化。本文采用雨流计数法电池健康状态数学模型,对决策变量储能功率和容量的储能系统寿命年限进行评估;内层储能系统充放电曲线的优化受外层储能功率和容量决策变量的影响,不同的功率和容量下,储能装置的优化充放电功率曲线存在差异。

基于雨流计数法的源-荷-储双层协同优化配置研究

一、雨流计数法的基本原理与电力系统应用

雨流计数法(Rainflow Counting Method)由英国工程师Matsuiski和Endo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最初用于材料疲劳寿命分析,通过将载荷时间历程分解为全循环和半循环,量化应力幅值与均值对寿命的影响。其核心规则包括:雨流从载荷峰值内侧开始流动,遇到更大峰值或反向雨流时停止,最终统计循环次数与幅度,形成载荷谱。在电力系统中,雨流法的应用已扩展至以下场景:

  1. 储能寿命评估:通过分解电池充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 DoD)的循环次数,结合S-N曲线(应力-寿命曲线)估算电池寿命损耗成本。例如,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中,雨流法可将SOC(荷电状态)变化分解为等效循环次数,指导分级响应策略。
  2. 负荷波动分析:在短期负荷预测中,雨流法用于划分典型时段的负荷波动特性,结合聚类算法提升预测精度。
  3. 设备疲劳损伤计算:如火电调峰机组导汽管的应力循环统计,为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二、源-荷-储协同优化的核心概念与挑战

源-荷-储协同优化旨在通过协调电源、电网、负荷与储能,实现能源系统的安全、经济与低碳运行。其核心特征包括:

  • 多能互补:整合电力、天然气、热力等多种能源形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双侧随机性:可再生能源出力与负荷需求的双重不确定性,需通过柔性负荷调节、储能调度与需求响应实现平衡。
  • 分层决策机制:采用双层优化模型(Bilevel Optimization),上层规划容量与位置,下层优化运行策略,解决复杂系统耦合问题。

当前挑战包括:

  • 储能寿命与经济性权衡:频繁充放电加速电池老化,需在配置中量化寿命损耗成本。
  • 多时间尺度协调:短期调度与长期规划的协同优化。
  • 数据驱动建模:源-荷-储动态特性需结合深度学习与实时数据更新。
三、双层协同优化模型的数学建模方法
  1. 模型架构

    • 上层(规划层) :决策变量为储能容量、功率及选址,目标函数通常为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包括初始投资、维护成本及寿命损耗成本。
    • 下层(运行层) :基于上层参数优化充放电策略,目标为运行成本最小化或可再生能源消纳最大化,需考虑功率平衡、SOC约束及设备效率。
  2. 求解方法

    • KKT条件转换: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优化问题,利用库恩-塔克条件处理互补约束。
    • 智能算法结合:上层离散变量(如选址)采用遗传算法(GA)或粒子群算法(PSO),下层连续问题调用CPLEX或Gurobi求解。
    • 场景削减技术:通过改进K-means聚类生成典型运行场景,降低计算复杂度。
四、雨流计数法在双层优化中的应用机制
  1. 储能寿命建模

    • 内层优化生成充放电曲线后,雨流法统计充放电深度(DoD)对应的等效循环次数,结合电池循环寿命模型(如Arrhenius方程)计算寿命损耗成本。
    • 案例:某商业园区源-储-荷系统中,雨流法评估电池寿命后,外层优化将寿命成本纳入目标函数,优化配置储能容量。
  2. 经济性-寿命协同优化

  1. 动态策略调整
    • 基于雨流法实时更新SOC历史数据,调整充放电阈值,避免过充/过放,延长储能寿命。
五、储能系统在双层优化中的作用
  1. 平衡双侧随机性:平抑风光出力波动与负荷需求突变,提升系统稳定性。
  2. 经济性提升
    • 参与需求响应,通过峰谷价差套利降低用电成本。
    • 减少弃风弃光率,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
  3. 寿命敏感型决策:储能配置需权衡初期投资与寿命周期成本,雨流法提供量化依据。
六、可靠性评估指标

源-荷-储系统可靠性评估需综合考虑以下指标:

  1. 系统互补性:多能源协调满足负荷需求的能力。
  2. 能源供应不足率(EENS) :单位时间内能源短缺量的期望值。
  3. 可控负荷占比:反映负荷侧参与调度的灵活性。
  4. 储能可用率:基于SOC均衡度与寿命状态的动态评估。
七、研究现状与展望
  1. 典型应用案例

    • 江苏示范工程:接入大容量储能与柔性负荷,通过多级响应方案实现源-荷-储互动。
    • MATLAB仿真平台:基于双层规划与雨流法的代码实现,验证储能配置的经济性。
  2. 未来方向

    • 多目标优化:引入碳减排、可靠性等目标,构建Pareto前沿解集。
    • 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实时数据与雨流法动态更新寿命模型。
    • 政策机制设计:探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
八、结论

雨流计数法与双层协同优化的结合,为源-荷-储系统提供了从微观循环分析到宏观配置决策的全链路解决方案。通过量化储能寿命损耗、优化运行策略与规划参数,该方法在提升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同时,推动了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与低碳化发展。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完善标准体系与市场化机制,加速技术落地应用。

📚2 运行结果

 

 

 

 

 

🎉3 参考文献

部分理论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修晓青. 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全寿命周期经济性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2]李建林,修晓青,吕项羽,郭威.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全寿命周期经济性评估研究综述[J].电源学报,2018,16(04):1-13.DOI:10.13234/j.issn.2095-2805.2018.4.1.

🌈4 Matlab代码、数据、文章下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