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维建模
图2.1 车架工程图
车架长5600mm,宽860mm,高385mm。车架主体由两根纵梁组成,纵梁之间主要是通过5跟横梁建立连接关系。横梁和纵梁上都设有铆钉孔,连接处多是三铆钉孔或四铆钉孔为一组,组数较多。大多数零件结构根据工程图中的装配关系,孔对心后进行铆接,个别部分使用焊接和螺栓链接。在纵梁两侧有四个吊耳零件,可能用于车厢或与底盘等机械结构链接。 横梁长5600mm,宽80.306mm,高220mm,由8mm钢板轧制成型。距离车架前端337mm处是结构横截面尺寸变化处,高度由原本的188mm渐变为220mm,圆角过度半径495mm。与横梁链接的铆钉孔直径规格为12mm,除此之外直径30mm的铆钉孔2个,直径13mm的8个,用于和底盘结构链接。
横梁主要由四种结构构成,从车架前端到尾端横梁结构依次为上图中的一、二、三、三和四。结构一的宽度为828mm,其他横梁结构宽708mm。
横梁与纵梁之间主要是通过上下组合的L型连接板建立链接,板材厚8mm,连接板上铆钉孔直径为13mm。
在距离车架前端1433mm处有上下保持架结构,如上图(a)和(b)所示。其中上保持架中心处有孔,下保持架中部为凸起装置。保持架通过两侧8个铆钉孔与固定件链接,固定件通过4个铆钉孔与纵梁链接。
为在车架前端和尾端横梁与纵梁连接处,存在螺栓、螺母等细小结构,用于连接个别小零件结构。根据装配体和零部件的工程图,做出图2.6所示的实体三维模型
车厢宽3000mm长6200mm高832mm,由多项板材类结构组成,这里为了减少建模的工作量,将车厢建立成一个零部件,忽略掉原结构的倒角等细微尺寸,只保留长宽高和板材厚度。
车厢下地面直接与车架上表面接触上,在前处理中,在两者之间建立绑定接触,实现车厢与车架之间的传力。
2.2模型简化
车架整体主要采用铆接方式,通过孔系的定位进行装配,铆钉孔的规格在12mm到14mm之间,铆钉主体长16mm,压紧部分长8.5mm。铆钉的尺寸与其他零部件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当分析中包含铆钉时,为了保证其网格模型与实际模型的贴合度,其整体的网格尺寸在2-3mm之间,考虑到铆钉与车架的接触左右关系,为了较好的模拟这种效果,接触面与目标面的网格尺寸在1:1到1:3之间,因此车架上接触面部分的网格尺寸最大不超过9mm。纵梁与横梁上铆钉孔的数量较多,各结构接触面上都是多组铆钉孔,一组有3-4个,导致各接触面的网格尺寸会相应变低。各结构根据实际链接关系建立接触关系后,接触面的网格数量增多,接触搜索时间增大,接触关系的判定占用较多资源,结构之间的传力和变形就散了增大,容易出现无法收敛情况。此外整体网格尺寸较小,网格数目较大,计算量较大。考虑到模型连接方式的复杂性,同时为了控制全局网格尺寸,进而减少网格数量并降低计算量,在有限元模型中忽略掉铆钉结构,鉴于车架前端和后端螺栓结构与铆钉尺寸相差不大,分析时也忽略掉。
研究采用的强度评估软件为ANSYS,本次的分析类型为强度评估特别是结构静强度的评估过程,因此选用Static Structural模块。仿真流程为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前处理中主要分为三维模型的构建、导入和简化。在CATIA中完成三维模型的绘制后,另存为STP格式文件,导入到ANSYS中。在前处理中通过Design modeler中的Suppress功能抑制掉螺栓、螺母和铆钉等微小结构,各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在Mechanical模块中定义。
2.3车架材料
车架材料为结构钢,详细性能参数如下:
表2-1 结构钢材料参数表
参数 | 数值 |
Density(kg/m3) | 7850 |
Young’s Ratio(Pa) | 2E11 |
Poisson’s Ratio | 0.3 |
Tensile Yield Strength(Pa) | 2.5E8 |
Compressive Yield Strength(Pa) | 2.5E8 |
实际工作过程中,车架结构失效的原因住有两点,一是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破坏。二是疲劳破坏,整体结构的静强度比较好,但是抵抗外界激励循环左右的能力较低,产生疲劳破坏。考虑到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在静强度评估过程中,初了对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的竖直大小和分布趋势进行判定外,还需要对结构安全系数进行验证,这是强度方面对结构进行分析,车架因此需要设置钢料的疲劳寿命数据。
表2-2 结构钢的疲劳数据表
参数 | 数值 |
Strain-Life Parameters | |
Display Cure Type | Strain-Life |
Strength Coefficient(Pa) | 9.2E8 |
Strength Exponent | -0.106 |
Ductility Coefficient | 0.213 |
Ductility Exponent | -0.47 |
Cyclic Strength Coefficient(Pa) | 1E09 |
S-N Curve | Tabular |
Interpolation | Log-Log |
Scale | 1 |
Offset(Pa) | 0 |
表2-3 钢料S-N曲线数据表
Cycles | Alternating Stress(Pa) |
10 | 3.999E09 |
20 | 2.827E09 |
50 | 1.896E09 |
100 | 1.413E09 |
200 | 1.069E09 |
2000 | 4.41E08 |
10000 | 2.62E08 |
20000 | 2.14E08 |
1E05 | 1.38E08 |
2E05 | 1.14E08 |
1E06 | 8.62E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