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缓冲区刷新相关bug

首先标准I/O库有缓冲区

        标准I/O库中的函数,如printfscanf,通常使用缓冲区来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这意味着当你调用printf时,数据首先被写入到一个内部缓冲区,而不是直接发送到标准输出(通常是终端或控制台)。当缓冲区满或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遇到换行符),数据才会从缓冲区刷新(flush)到标准输出。同样,scanf在读取输入时也会使用缓冲区来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直到遇到空格、换行符或者达到指定的读取量。     

其次系统调用通常无缓冲区

        相比之下,底层的系统调用(如writeread)通常没有缓冲区,或者只有很小的缓冲区。这些调用直接与操作系统内核交互,用于在进程和文件、网络套接字等之间传输数据。由于系统调用直接与硬件交互,因此它们通常比标准I/O库函数更加底层和高效。 

缓冲区的作用

        使用缓冲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性能。通过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可以降低程序与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切换的开销。此外,缓冲区还可以用于优化数据的读写操作,例如通过合并多个小的写操作成一个大的写操作,或者通过一次读操作获取多个字节的数据。 

 举例说明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0;
	while(1){
		char buf[]="hello";
		printf("%s",buf);
		write(1,buf,sizeof(buf));
		i++;
		if(i==3)
			read(0,buf,sizeof(buf));
		//fflush(stdout);
		//printf("%ld\n",sizeof(buf));
		//write(1,buf,sizeof(buf));
	}
	return 0;
}

此时运行结果为:hellohellohello(并阻塞在此等待输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方便观察)

这三个hello是由write打印,而printf的的内容还在缓冲区中

将上述代码改为如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0;
	while(1){
		char buf[]="hello";
		printf("%s",buf);
		write(1,buf,sizeof(buf));
		i++;
		if(i==3){
			fflush(stdout);
			read(0,buf,sizeof(buf));
		}
		//printf("%ld\n",sizeof(buf));
		//write(1,buf,sizeof(buf));
	}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 

增加的三个hello即为printf打印的结果(fflush的作用为刷新缓冲区)。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