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来讲的,面向对象方法,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组织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系统建模,更贴近事物的自然运行模式。

对象的含义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事物,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对象所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一个成分。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对象包含两个含义,其中一个是数据,另外一个是动作。对象则是数据和动作的结合体。对象不仅能够进行操作,同时还能够及时记录下操作结果。

方法是指对象能够进行的操作,方法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函数。方法是类中的定义函数,其具体的作用就是对对象进行描述操作。

1、早期发展

早期的计算机编程是基于面向过程的方法,例如实现算术运算1+1+2 = 4,通过设计一个算法就可以解决当时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被用于解决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一切事物皆对象,通过面向对象的方式,将现实世界的事物抽象成对象,现实世界中的关系抽象成类、继承,帮助人们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与数字建模。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更利于用人理解的方式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编程。同时,面向对象能有效提高编程的效率,通过封装技术,消息机制可以像搭积木的一样快速开发出一个全新的系统。面向对象是指一种程序设计范型,同时也是一种程序开发的方法。对象指的是的集合。它将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其中,以提高软件的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2] 

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如,面向对象的分析(OOA,Object 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的设计(OOD,Object Oriented Design)、以及我们经常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2、背景

面向对象是在结构化设计方法出现很多问题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求解问题的基本策略是从功能的角度审视问题域。它将应用程序看成实现某些特定任务的功能模块,其中子过程是实现某项具体操作的底层功能模块。在每个功能模块中,用数据结构描述待处理数据的组织形式,用算法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面对日趋复杂的应用系统,这种开发思路在下面几个方面逐渐暴露了一些弱点。

1.审视问题域的视角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体是问题域中的主角,所谓客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对象实体和主观抽象的概念,他是人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目标。例如,对于一个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来说,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始终是围绕学生和老师这两个客体实施。在自然界,每个客体都具有一些属性和行为,例如学生有学号、姓名、性别等属性,以及上课、考试、做实验等行为。因此,每个个体都可以用属性和行为来描述。

通常人类观察问题的视角是这些客体,客体的属性反应客体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客体的行为反映客体能从事的操作。这些操作附在客体之上并能用来设置、改变和获取客体的状态。任何问题域都有一系列的客体,因此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是让这些客体之间相互驱动、相互作用,最终使每个客体按照设计者的意愿改变其属性状态。

结构化设计方法所采用的设计思路不是将客体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将依附于客体之上的行为抽取出来,以功能为目标来设计构造应用系统。这种做法导致在进行程序设计的时候,不得不将客体所构成的现实世界映射到由功能模块组成的解空间中,这种变换过程,不仅增加了程序设计的复杂程度,而且背离了人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另外,再仔细思考会发现,在任何一个问题域中,客体是稳定的,而行为是不稳定的。例如,不管是国家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还是国际图书馆,都会含有图书这个客体,但管理图书的方法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将审视问题的视角定位于不稳定的操作之上,并将描述客体的属性和行为分开,使得应用程序的日后维护和扩展相当困难,甚至一个微小的变动,都会波及到整个系统。面对问题规模的日趋扩大、环境的日趋复杂、需求变化的日趋加快,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统一到人类解决问题的习惯方法之上,彻底改变软件设计方法与人类解决问题的常规方式扭曲的现象迫在眉睫,这是提出面向对象的首要原因。

2.抽象级别

抽象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基本法宝。良好的抽象策略可以控制问题的复杂程度,增强系统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抽象主要包括过程抽象和数据抽象。结构化设计方法应用的是过程抽象。所谓过程抽象是将问题域中具有明确功能定义的操作抽取出来,并将其作为一个实体看待。这种抽象级别对于软件系统结构的设计显得有些武断,并且稳定性差,导致很难准确无误地设计出系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一旦某个客体属性的表示方式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牵扯到已有系统的很多部分。而数据抽象是较过程抽象更高级别的抽象方式,将描述客体的属性和行为绑定在一起,实现统一的抽象,从而达到对现实世界客体的真正模拟

3.封装体

封装是指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某个客体的属性与行为绑定在一起,并放置在一个逻辑单元内。该逻辑单元负责将所描述的属性隐藏起来,外界对客体内部属性的所有访问只能通过提供的用户接口实现。这样做既可以实现对客体属性的保护作用,又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只要用户接口不改变,任何封装体内部的改变都不会对软件系统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结构化设计方法没有做到客体的整体封装,只是封装了各个功能模块,而每个功能模块可以随意地对没有保护能力客体属性实施操作,并且由于描述属性的数据与行为被分割开来,所以一旦某个客体属性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某个行为效果发生了改变,就有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4.可重用性

重用性标识着软件产品的可复用能力,是衡量一个软件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当今的软件开发行业,人们越来越追求开发更多的、更有通用性的可重用构件,从而使软件开发过程彻底改善,即从过去的语句级编写发展到构件组装,从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推动应用领域迅速扩展。然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单位是模块,每个模块只是实现特定功能的过程描述,因此,它的可重用单位只能是模块。例如,在C语言编写程序时使用大量的标准函数。但对于今天的软件开发来说,这样的重用力度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当参与操作的某些数据类型发生变化时,就不能够再使用那些函数了。因此,渴望更大力度的可重用构件是如今应用领域对软件开发提出的新需求。

上述弱点驱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软件开发的更高要求,面向对象由此产生。

3、面向对象三大主要特征

①封装

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看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将这两者“封装”在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单元(即对象)中;另一层含义指“信息隐藏”,把不需要让外界知道的信息隐藏起来,有些对象的属性及行为允许外界用户知道或使用,但不允许更改,而另一些属性或行为,则不允许外界知晓,或只允许使用对象的功能,而尽可能隐藏对象的功能实现细节。

封装的优点

1、良好的封装能够减少耦合,符合程序设计追求“高内聚,低耦合”。

2、类内部的结构可以自由修改。

3、可以对成员变量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4、隐藏信息实现细节。

②继承

继承是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一块基石,因为它允许创建分等级层次的类。

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类的继承格式:

class 父类 { }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

继承的类型:需要注意的是 Java 不支持多继承,但支持多重继承。

 继承的好处:

(1)提高类代码的复用性

(2)提高了代码的维护性

(3)使得类和类产生了关系,是多态的前提(它也是继承的一个弊端,类的耦合性提高了)

继承的特性

(1)子类拥有父类非 private 的属性、方法。

(2)子类可以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即子类可以对父类进行扩展。子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父类的方法,即重写父类方法。

(3)Java 的继承是单继承,但是可以多重继承,单继承就是一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多重继承就是,例如 A 类继承 B 类,B 类继承 C 类,所以按照关系就是 C 类是 B 类的父类,B 类是 A 类的父类,这是 Java 继承区别于 C++ 继承的一个特性。

(4)继承可以使用 extends 和 implements 这两个关键字来实现继承,而且所有的类都是继承于 java.lang.Object,当一个类没有继承的两个关键字,则默认继承object(这个类在 java.lang 包中,所以不需要 import)祖先类。

(5)提高了类之间的耦合性(继承的缺点,耦合度高就会造成代码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代码独立性越差)。

③多态

多态是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的能力。

Java语言中含有方法重载与对象多态两种形式的多态:

方法重载:在一个类中,允许多个方法使用同一个名字,但方法的参数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同。

对象多态:子类对象可以与父类对象进行转换,而且根据其使用的子类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同(重写父类的方法)。

面试题:什么是多态?实现多态的方法有哪些?

多态是面向对象的最后一个主要特征,它本身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方法的多态性:重载与覆写
            |-重载:同一个方法名称,根据不同的参数类型及个数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
            |-覆写:同一个方法,根据操作的子类不同,所完成的功能也不同。
       ·对象的多态:父子类对象的转换。
            |-向上转型:子类对象变为父类对象,格式:父类 父类对象 = 子类实例,自动;
            |-向下转型:父类对象变为子类对象,格式:子类 子类对象 = (子类)父类实例,强制。

多态的优点

    1. 消除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
    2. 可替换性
    3. 可扩充性
    4. 接口性
    5. 灵活性
    6. 简化性
多态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继承
   重写
   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比如:Parent p = new Child();

多态的访问方式:
(1)成员变量
    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左边
(2)成员方法
    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3)静态方法
    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左边

多态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重载与重写:

这个内容已经详细讲过,就不再阐述,详细请见上文。

方式二: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在Java中,一个没有方法体的方法称为抽象方法。而一个类中如果有抽象方法,那么这个类就称之为抽象类。

格式:
    抽象类:abstract class 类名{}
    抽象方法:修饰符 abstract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方法体;}

特点:
    1)抽象类不一定有抽象方法,但是有抽象方法的类一定是抽象类
    2)抽象类不可以实例化(不能用new关键字创建抽象类实例)
    3)抽象类的子类,可以是抽象类,也可以是具体类。如果子类是具体类,需要重写抽象类里面所有抽象方法

组成:
    1)成员变量
        可以是变量,可以是常量
    2)构造方法
        有构造方法
        抽象类不可以实例化,存在构造方法,有什么用?
        子类会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对属性进行初始化赋值
    3)成员方法
        可以是抽象方法,也可以是具体方法

抽象(abstract)不能与那些关键字共存?
    1).private :因为一个abstract方法需要被重写,所以不能修饰为private;
    2).final:因为一个abstract方法需要被重写。被final修饰的方法是不能被重写的,所以不能同final共存;
    3).static:因为一个abstract方法没有方法体。静态方法需要对方法体执行内容分配空间,所以不能同static共存;(abstract是没有实现  的,不能产生对象,而是static是属于类的,类本身是已经存在的对象)
     4).synchronized: 是同步的,然而同步需要具体的操作才能同步,但, abstract是只有声明没有实现的(即,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的是需要有具体的实现同步的操作的,但是使用abstract是只有声明而没有实现的,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5).native:他们本身的定义就是冲突的,native声明的方法是移交本地操作系统实现的,而abstract是移交子类对象实现的,同时修饰的话,导致不知道谁实现声明的方法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