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考公指南1-59

1 定义判断错题单1-3,多1-2

2 资料分析第一节速算技巧27

4 篇材料,每个材料5 个选择题,一共20 题
资料分析特别注重“结合选项分析”的能力考查
加减法占比20%;乘法占比10%;除法占比70%左右

截位直除

  • 1.看选项判断截几位
    • 选项差距大,截两位
      ②A.18、B.20、C.32、D.42 这种选项差距是大是小? 答:20-18=2,2/18 >10%,故是差距大,截两位计算
      • 选项首位不同
      • 选项首位相同,次位差大于首位
    • 选项差距小,截三位
      ①A.19、B.20、C.32、D.42 这种选项差距是大是小? 答:虽然选项首位不同,但 A、B 项非常接近,这是特殊情况,差距大小用10%来卡(差距>10%→差距大;差距<10%→差距小),20-19=1,而1/19 <10%,故是差距小,截三位计算
      • 选项首位相同,次位差=首位
      • 选项首位相同,次位差<首位
  • 2.看式子判断截谁
    • 一步除法:只截分母,分子比分母多截一位
    • 多步除法:分子分母都截,方便约分

分数比较

  • 一大一小
    • 根据分子比大小
    • 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 同大同小
    • 竖着直接除:一般保留两位即可,注意数量级
    • 横着看倍数
      • 分子倍数大,分子大的分数大
      • 分母倍数大,分母大的分数小
  • 四个分数比较大小
    • ①若找最大,分子大(分母小)的可能性大,确定目标,再验证
    • ②若找最小,分子小(分母大)的可能性大,确定目标,再验证

3 资料分析基期与现期、一般增长率27

基期与现期

基本术语

  • 基期与现期

    • 时间型:时间靠后的为现期,时间靠前的为基期
    • 对象型:“比”字后面的为基期
  • 增长量与增长率

    • 看到增长,如果后面是具体数(具体单位),为增长量
    • 如果后面是比例(相对量),为增长率
  • 同比与环比

    • 同比:一般与上年同一时期相比较
    • 环比:与相邻的上一个时期相比较(季度、月、日)

基期量

  • 识别:材料给现在,题干问过去,求的是基期

  • 公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 ÷(1+r)

  • 速算

    • |r|大截位直除,|r|小化除为乘
  • 基期=现期/(1+r)≈现期×(1-r)=现期-现期×r

    • 基期=现期/(1-r)≈现期×(1+r)=现期+现期×r

    • 基期差值

      • 上去干掉“现期差”,分析“正负”或“变化”
    • 分析不出,“算一半”再分析

现期量

  • 识别:材料给现在,按照增长量或增长率不变,问以后
  • 公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1+r)
  • 速算:截位计算、特殊数字

一般增长率

概念区分

  • 增长率与倍数

    • 若 A 是 B 的 n 倍,则 n=r+1(r 指 A 相对于 B 的增长率)
  • 成数与翻番

    • 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 翻一番为原来的2 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 倍;依此类推,翻 n 番为原来的2 的 n 次方倍
  • 增幅、降幅与变化幅度

    • 增幅一般就是指增长率,有正有负
    • 降幅指下降的幅度,降幅比较大小时,只比较增长率的绝对值(前提必须为下降)
    • 变化幅度指增长或下降的绝对比率,变化幅度比较大小时,用增幅(降幅)的绝对值
  • 名义增速=(1+实际增速)x(1+CPI 增速)-1

    • 名义增速≈实际增速+CPI 增速

4 资料分析第四节增长量35

  • 识别:增长+单位(绝对量)
  • 公式一:已知现期和基期,增长量=现期-基期
  • 公式二:已知现期和 r,增长量=现期/(1+r)×r;r=增长量/基期→增长量=基期×r=现期/(1+r)×r
  • 年均增长量
    • 识别:时间段+年均+增长+单位(绝对量)
    • 公式:年均增长量=(现期-基期)/年份差
  • 百化分
    • 增长量=现期/(1+r)×r
      • |r|=1/N
      • 增长量=现期/(N+1),减少量=现期/(N-1)
  • 读题时
    • 找关键字
      • (1)增长:增长+%→增长率;增长+单位→增长量
      • (2)占→比重;均→平均数;倍→倍数
      • 长题干,找分割词:是、与、比、为
    • 找主体

增长量的比较

  • 识别:增长最多/最少、下降最多/最少;多与少形容“量”,快与慢形容"率”

  • 已知:现期、基期,比较增长量(简单)

    • 截位修正估算:增长量=现期-基期
    • 用你的眼睛看:柱形图中可以直接看高度差
  • 已知:现期、增长率,比较增长量

    • 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百化分

      • 都为增长的情况下:现期量大,同时增长率也大,那么增量一定大
      • 都为下降的情况下:现期量大,同时降幅也大,那么下降量一定大
      • 一个增长,一个下降,比较变化量,老实百化分

5 资料分析比重、平均数48

比重
术语

  • 比重

    • 识别:A 占 B、B 中 A 的占比
    • 公式:比重=部分/总体→部分=总体×比重→总体=部分/比重
    • 练习:出现“占”字画斜线,“占”前/“占”后,或者小数/大数
  • 贡献率

    • A/B
  • 增长贡献率

    • 部分增量 ÷总体增量
  • 利润率

    • 利润 ÷收入
  • 产销率

    • 销量 ÷产量

现期比重

  • 饼状图

    • 怎么看:从12 点钟方向,依照表格顺序,顺时针依次排布
    • 怎么比:看大小、看比例

基期比重

  • 识别:求过去+比重

  • 公式:基期比重=A/B×[(1+b)/(1+a)]

    • A:部分的现期量;a:部分的增长率;B:总体的现期量;b:总体的增长率
  • 速算

    • 选项差距大:截位直除,约分计算(两位约分)
    • 选项差距小:算“前”看“后“

交集最小占比

  • 第一步,A∩B 最小=A+B-总体
  • 第二步,看清总体,在谁中,除以谁

平均数

现期平均

  • 识别:均、每、单位面积

  • 列式

    • 方法一:平均数=后面的量/前面的量
    • 方法二:平均数=单位的量/另一个量
    • 平均运输距离=周转量 ÷客/货运量
    • 下半年184 天,平年上半年181 天,闺年上半年182 天
  • 现期平均数(求多个数的平均数)

    • 第一层:10 个数的平均数,看尾数(非0 时)
    • 第二层:看选项,瞪瞪瞪
    • 第三层:数据相差大,直接加和除;数据相差小,削峰填谷
  • 多个数求平均数

    • A+B+C+…/N

      • 1.瞪选项
      • 2.数据相差大,加和直除
      • 3.数据相差小,削峰填谷
      • 4.选项×N,看加和
    • A+B+C/X+Y+Z

      • 先观察混合比例
      • 不行再加和直除

基期平均

  • 识别:求过去+平均数
  • 公式:基期平均数=A/B×[(1+b)/(1+a)]
    • A:部分的现期量;a:部分的增长率;B:总体的现期量;b:总体的增长率
  • 速算
    • 选项差距大:截位直除,约分计算(两位约分)
    • 选项差距小:算“前”看“后“

6 资料分析倍数60

现期倍数(注意问法)

  • 识别:现期时间+倍,是几倍、多几倍
  • 问法
    • A 是 B 的几倍→A/B
    • A 比 B 多几倍→A/B-1
    • A 超过 B 的 N 倍→A > B×N

基期倍数

  • 识别:过去时间+倍
  • 公式:基期倍数=A/B×[(1+b)/(1+a)]
    • [A:分子的现期量 B:分母的现期量 a:分子的增长率 b:分母的增长率]
  • 速算:选项差距大:截位直除,约分计算
    • 选项差距小:先算“现期倍数”,再根据选项分析;化1 法

平均数倍数

  • 公式:A/B÷C/D=A/C÷B/D
  • 说明:若求比例的倍数,可先找到分子之间倍数,分母之间倍数,再相除

比较

  • 识别:今年比重/平均数,比上年提高/降低
  • 方法:找到分子增速 a,分母增速 b
    • a>b,今年比例上升
    • a<b,今年比例下降
    • a=b,今年比例不变

计算

  • 比例的增量
    • 两期比重差
      • 识别:今年比重,比上年提高/降低+百分点,不严谨时也可为百分数
      • A/B×[(a-b)/1+a]
        • 操作
          • 第一步,口算 a-b
            • 结果正,上升
            • 结果负,下降
          • 第二步,看选项
            • a>0,答案有唯一小于 la-bl,直接选
            • a>0,小于 a-b|不唯一,保留两位补公式
            • a<0,保留两位补公式
        • 注意:近几年无脑选最小,无脑选小于|a-b]都出现反例
    • 平均数增量
      • 识别:平均数,比上年上升/下降?
      • A/B×[(a-b)/1+a]
        • 操作
          • 第一步,口算 a-b
            • 结果正,上升
            • 结果负,下降
          • 第二步,保留两位补公式
  • 比例的增速
    • 平均数增速
      • 识别:今年平均数,比上年提高/降低+百分数
      • a-b/1+b
        • 操作
          • 第一步,口算 a-b
            • 结果正,上升
            • 结果负,下降
          • 第二步,看 b 的符号
            • 正,绝对值变小
            • 负,绝对值变大

逆运用

  • 比重
    • 若比较部份增速与总体增速大小,没数据,考虑两期比重比较逆运用
  • 平均数
    • 乘积增速
      • A=BxC,A 的增速=B 的增速+C 的增速+B 的增速×C 的增速
        • 速算与间隔增速方法一致

7 特殊增长率64

间隔增长

  • 间隔增速

    • 识别:隔一期+增长+比例
    • 公式:r 间=r1+r2+r1×r2=和+积
      • r1r2 为给出年份中最大的两年的同比增速
    • 速算
      • 第一步,先算加和(分析选项是否是唯一值)
      • 第二步,再算乘积→若 r1、r2 绝对值均小于10%时,r1×r2 可忽略
      • 不能忽略时
        • 一个不变,另一个百化分
        • 参照法:百分号前的数字相乘等于100,对应1%,200 对应2%,以此类推
  • 间隔倍数

    • 识别:隔一年,问“是几倍”、“多几倍”
    • 方法
      • 第一步,求间隔增长率
      • 第二步,看问法:是几倍=间隔 r+1、多/增长几倍=间隔 r
      • 习惯优化:是几倍时,选项-1 即为间隔增速,大致估算即可
  • 间隔基期

    • 识别:隔一年,求基期
    • 方法
      • 第一步,求间隔增长率
      • 第二步,间隔基期=现期/(1+间隔 r)
      • 习惯优化:观察选项
        • 选项差距大
          • 直接厂除两位,0%<r<100%时,第一位是1,第二位是间隔增速估算的十位
        • 选项差距小
          • 可先按照差距大计算,后结合选项,误差分析
  • 间隔增量

    • 识别:隔一年,求增长量
    • 方法
      • 第一步,求间隔增长率
      • 第二步,间隔|r|=1/N,增长量=现期/(N+1),减少量=现期/(N-1)
      • 习惯优化:先算一年增量,再误差分析
  • 变形

    • 已知:r1、间隔增速,求 r2-按时间顺序梳理好增长关系,一目了然
    • 隔多年,求增速一转化间隔多次即可一2014 年比2011 年,一先算2014 年与2012 年间隔,再与2011 年间隔
    • 与其他特殊增速杂糅
      • 混合增速一先间隔,再按照混合,反之误差大
      • 平均数增速一先间隔,再算平均数增速即可

年均增长率

  • 识别:年均增长最快、年均增速排序(年均+增长+%)
  • 公式:(1+r)n=现期/基期(n 为现期和基期的年份差)
  • 比较
    • n 相同
      • 直接比较“现期/基期”
    • n 不同
      • 整体增速大,N 还小直接比较整体增速
      • 整体增速大,N 也大不好比,不会考
  • 计算→年均增速为……
    • 选项都在10%以上
      • 居中代入整十的增速分析,代入“(1+r)n”根据平方数计算
        • 代入值>现期/基期,说明 r 代大了,真实值比 r 小
        • 代入值<现期/基期,说明 r 代小了,真实值比 r 大
    • 选项有在10%以内
      • 年均增速≈整体增速/N
        • 结果偏大,选小

混合增长率

  • 识别
    • 部分+部分=总体,求增长率
      • 固定搭配
        • 房产+地产=房地产
        • 进口+出口=进出口
        • 城镇+农村=全国
        • 邮政+电信=邮电
        • 人民币+外币=本外币
        • 进口+顺差=出口
        • 出口+逆差=进口
        • 博士+硕士=研究生
      • 时间累积
        • 1 ~11 月+12 月=全年
      • 逻辑搭配
        • A+非 A=全部
    • 经验:求增速,只给现期,优先考虑混合增速

(1)例1:男生增速为10%,女生增速为30%,则全班增速的范围:

答:男生+女生=全班,给了两个部分的增长率求全部的增长率,混合增长率居中,混合增长率在两个部分增长率之间,在10%~30%之间。

(2)例2:男生增速为10%,女生增速为30%,xx增速为5%,则全班增速的范围:答:三个部分相加得到全班,只需要抓住最大最小即可,最小的是5%,最大的是30%,混合后在5%~30%之间。

(3)例3:男生100 人,增速10%,女生10 人,增速30%,则全班增速相对与_____更近。

答:全班增速在10%~30%之间,算基期比较麻烦,可以用现期代替,男生人数多,对于总体的增长影响比较大,总体增长偏向男生。10%、30%中间是20%,男生人数多,增长率范围在10%~20%之间。

(4)例4:男生10 人,增速10%,女生100 人,增速30%,则全班增速相对与_____更近。

答:女生人数较多,混合增长率和30%比较接近,中点是20%,女生人多,混合后范围20%~30%之间。

  • 先口诀

    • 混合增速居中
      • 最小增速<混合增速<最大增速
    • 偏向基期量大的部分增速
      • 一般拿现期量代替,但当增速相差较大,现期相近,最好看基期
  • 后线段

    • 操作
      • 部分写两边,混合写中间,数字标上去,距离与量成反比
    • 距离:混合增速与部分增速的差距
    • 量:本质为基期,一般拿现期量代替,但当增速相差较大,现期相近,最好看基期
  • 无脑三角杀

    • 本质:线段法的操作优化
    • 操作
      • 第一步
        • 无脑作差一已知两个增速作差,大-小
      • 第二步,无脑倍数
        • 两个部分量,大 ÷小
      • 第三步,大除小乘,混合除以倍数+1
        • 算的是差距,不是最终的结果
          • 部分(大)的增速与混合增速的差距为差值 ÷倍数
          • 部分(小)的增速与混合增速的差距为差值 ×倍数
          • 混合增速与部分(大)的增速的差距为差值 ÷(倍数+1)

8 言语1

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中心理解题-解题思路-中心句查找-重点词语-关联词-转折关系

  • 典型标志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 非典型标志词:殊不知;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全新的研究;一种误读;相对而言
  • 逆向思维
  • 理论依据:转折前后句子意思相反解题
  • 适用文段特征:“很多人都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少人认为”“传统观点认为”+转折表述。后文出现转折的表述,转折后的内容不容易把握,可以把前文的观点反过来

主题词

中心理解题-解题思路-中心句查找-重点词语-主题词

  • 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文段要围绕其展开
  • 先找中心句,若有中心句,中心句的核心话题是主题词,若没有中心句,找高频词
  • 理论要点:正确选项中需包含文段关键词

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

中心理解题-解题思路-中心句查找-重点词语-关联词-因果关系

  •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为/由于”引导原因,“所以/因此”引导结论
  • 引导结论的标志词
    • 1.所以、因此、因而、故而、故、综上所述、总的来说、总而言之
    • 2.于是、可见(可能换成“由此可见”)、看来(可能换成“由此看来/照此看来”)
    • 3.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后面通常接不好的结果)
  • 文段特征
    • 结论句在结尾,多为文段中心句
    • 结论句在开头/中间
      ①后为进一步解释说明,结论句为中心句
      ②后有其他关联关系,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9 言语2

必要条件关系:必要条件是重点

中心理解题-解题思路-中心句查找-重点词语-关联词-必要条件关系

  • 典型格式:只有……才……

  • 必要条件即“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

  • 对策标志词

    • 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应、须、要+做法
    •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 3.前提、基础、保障
    • 4.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法门之一/要领在于/势在必行
  • 行文脉络

    • 对策在开头
      • 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举例论证
    • 对策在中间
      •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 对策在结尾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文段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对策上。如果选项有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表述,非重点,要排除

  • 反面论证

    1. 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2.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3. 示例:现在题目难度越来越高。如果你不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就会做错。强调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 常见错误选项的特征
      1. 假设变成现实的表述:你已经掌握正确的方法了
      2. 反面论证中的后果:你会做错
  • 问题标志词

    • 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等
  • 识别不明确选项

    • 在两个选项纠结中时,若 A 可以回答 B,则 A 更明确

并列关系:都是重点,要全面概括(话题+内容)

  • 文段特征

    • 1.包含并列关联词,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 2.句式相同或相近
    • 3.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 理论要点:全面概括

    • (1)找准话题,主题词要正确如果话题错误,则不能选(跑题)
    • (2)从内容上概括共性

程度词

中心理解题-解题思路-中心句查找-重点词语-程度词

  • 典型标志词: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等
  • 非典型标志词:深为……倾倒、罪魁祸首、致命、堪比、极具特色等
  • 理论要点:程度词可提示重点位置

10 言语3

行文脉络

  • 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作者的核心观点)及分述句(非重点)的特点

  • 中心句特征

    • 形式:重点词提示
    • 内容:即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可能是结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某件事的评价
  • 选项陷阱总结

    • 尾句内容迷你眼,并非全部是重点。尾句若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本身不重要
    • 非重点处设陷阱,无中生有需警惕。非重点针对分述句部分设置干扰项,无中生有的表述不能选
  • 分述句特征

    • 1.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
    • 2.数据资料
    • 3.正反论证
    • 4.原因解释
    • 5.并列分述
      • ①一方面……;另一方面……
      • ②将分述句的不同类型进行排列组合
  • 总-分(观点+解释说明)

    • 先提出观点,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解释说明不重要,要找准观点
  • 分总

    • 1.结论、对策
    • 2.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 常考标志词
      • 对此/有鉴于此/尽管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等
      • 总之、换言之、简而言之、换句话说

细节判断题

  • 解题顺序

    • 从文段特征看
      • (1)文段晦涩难懂(如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学等相关文段):建议先看选项,再回到文段做比对
      • (2)文段通俗易懂(如了解的热点话题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先读文段,再看选项
    • 从选项特征看
      • 选项特征明显(如选项非常短,只有四个字),可以先从选项入手
    • 易定位特征
      • (1)“三字一号”:数字、名字(人名、地名等)、字母(α、β、γ等)、标点符号(双引号、书名号等)
      • (2)核心名词:如孤雌生殖或依赖雌性特有化学信号,核心名词为“孤雌生殖”“化学信号”;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可以定位“超材料”“雷达波”
  • 解题思路

    1. 找对比项
      标志词:A 比 B 更……A 高于/优于 B 利大于弊
    2. 找相对绝对项
      绝对表述:一定、必定、都……
      相对表述:可能、也许、往往……不完全、并非绝对……
      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优先验证绝对表述;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优先考虑相对温和的表述,绝对项放后看
    3. 找表述与实际不符项
  • 错误选项

    1. 无中生有
    2. 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3. 偷换逻辑(强加因果、因果倒置)
    4. 偷换时态
      (1)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2)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3)进行时(正在、在……中、着、尚未完成)

11 言语4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 提问方式
    • 将以上/以下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解题要点
    • 从选项入手
      • (1)确定首句
      • (2)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尾句(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根据题目线索灵活选择
  • 解题方法
    • 确定首句
      • 首句特征
        • ①下定义:……就是/是指
        • ②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 非首句特征
        • ①指代词单独出现,没有指代对象:这、那、他、其、该、此
        • ②关联词后半部分:但、却、而且、因此
        • ③举例子:例如、比如、就像。前面通常有观点
    • 确定捆绑集团
      • 指代词
        • 这、那、他(他们)、其、该、此
      • 关联词
        • 配套出现确定捆绑;单个出现分析句意(然而、同时、也)
    • 确定顺序
      • (1)行文逻辑(行文脉络):观点+解释说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
      • (2)日常逻辑:常规逻辑先后顺序,如时间、行动、发展脉络等
    • 确定尾句
      • (1)“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引导的总结性尾句
      • (2)对策

语句填空题

  • 提问方式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项是……
  • 横线在结尾
    • 总结前文
    • 提出对策
  • 横线在开头
    • 需对后文进行概括
    • 话题引入、前期铺垫
  • 横线在中间
    • 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 把握好主题词,保证与文段话题一致

12 言语56

接语选择题

  • 提问方式
    •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 理论要点
    • 通读全文,重点关注文段最后谈论的核心话题(有时候重点在尾句)
    • 话题保持一致与连贯,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 干扰项特征
    • 文段中已经具体论述过的内容
    • 与文段最后谈论的核心话题不一致、不连贯
  • 理解要紧紧依托文段,不能无中生有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

  • 词义侧重
    • 辨析方法
      • 第一种:用不一样的字组词
      • 第二种:整体进行搭配组词
  • 固定搭配
    • 搭配一个词
      • 瞻前顾后找准搭配对象
        • 热点词搭配积累
          • 1.创新驱动(内在驱动力);战略擘画(“擘画”指谋划、筹划,更加书面、规范);资源倾斜(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2020 年的国考中考查过);乡村振兴;凝聚共识
          •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现在的发展格局);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 3.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衔接”体现时间的先后、承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4.“一带一路”的五大发展理念: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 5.讲好中国故事的四点要求:把握时代之魂、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
          • 6.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真学真信”“学思践悟”出现“学”;“学思践悟”中“践悟”以及“细照笃行”强调实践;“知行合一”中“知”对应“学”,“行”对应“实践”,进行总结概括
          • 7.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
    • 搭配多个词
      • 横线处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
      • 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 程度轻重
    • 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 程度轻大相径庭:相差很大,相差很多
      • 程度重截然不同:完全相反,完全不同
    • 理论要点
      • 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程度保持一致
  • 感情色彩
    • 区分词的感情色彩
      • 褒义:成果
      • 贬义:后果
      • 中性:结果
    • 理论要点
      •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语境分析

  • 关联关系

    • 转折关系
      • 标志词:但是、然而、却等
      • 理论要点:前后语义相反,感情色彩相反
    • 因果关系
      • 标志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导致、使得等
      • 理论要点: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 关联关系

  • 并列关系

    • 标志词
      • 同义并列
        • 顿号、逗号
      • 反义并列
        •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多一些…少一些…、要…不能…等
    • 理论要点
      • 同义并列前后语义相近;反义并列前后语义相反相对
    • 句式相同或相近
      • 理论要点:要结合前后语境分析是相近还是相反
  • 对应关系

    • 解释类对应
      • 题干特点
        • 分句,×*_**,分句
      • 有标志
        • 标志词
          • 即、就是、可谓、无异于、无疑是等
        • 标点
          • 冒号、破折号
      • 无标志
        • 前后语句对横线处进行解释
    • 重点词句对应
      • 形象表达
        • 标志:比如、有如、就像、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物+人的动作/状态(漆画不善于……)
        • 答题要点: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
      • 指代词
        • 标志:这、此、那、彼
        • 答题要点:所填词语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对应
      • 主题词
        • 标志:主题词(核心话题)
        • 答题要点:所填词语与主题词形成对应
      • 前后呼应
        • 文段无明显标志
        • 答题要点:所填词语与前后文内容形成对应
    • 找准对应关系,要基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13 言语理解架构

注意

题量

  • 国考地市级、行政执法级:共40 题,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共占20 题,逻辑填空题占20 题
  • 副省级: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占15 题,逻辑填空题占15 题,篇章阅读为10 道题

做题时间控制

  • 一道题一分钟以内解决,40 道题控制在35 分钟

片段阅读

  • 中心理解题

    • 解题顺序
      • 1.看提问方式
        •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态度是……
        • 适合做这段文字关键词的是……
      • 2.带着问题读文段
      • 3.对应选项选择/匹配答案
    • 解题思路
      • 文段有中心句
        • 来到选项进行同义替换即可锁定答案
      • 文段无中心句(如并列结构)
        • 全面概括
      • 中心句查找
        • 重点词语
          • 关联词
            • 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 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
            • 必要条件关系:必要条件是重点
            • 并列关系:都是重点,要全面概括(话题+内容)
          • 主题词
          • 程度词
        • 行文脉络
      • 略读句子特征
        • 1.例子(往往出现在观点之后):比如、例如、诸如、譬如等
        • 2.原因(往往出现在观点之后):因为、由于、“:”、“——”。引导解释说明
        • 3.下定义、背景(往往出现在文段开头/观点之前,做铺垫):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等
        • 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 正反论证、并列分述等
    • 正确选项
      • 选项新宠——形象化表达:正确答案对中心句进行拟人、比喻等形象表达的同义替换。并非看到形象表达就选,首先内容上要满足中心句,形式上又生动形象,作为正确答案概率更高
      • 选项新宠——因果结构:文段结构:结论+原因解释/原因分析+结论;正确选项设置:为什么、为何、何以……,解释/揭示/阐述……的原因/缘由
    • 排除选项
      • 主题词错误:如果主题词扩大、缩小、偷换、片面,要排除
      • 围绕非重点内容
        • ①关联词角度
          • 转折前
          • 结论词之前
          • 围绕解释说明的表述
          • 表述片面:如文段为两个方面的并列,选项只针对一个方面论述,则表述片面,要排除
        • ②行文脉络角度:解释说明
      • 与作者感情倾向相悖:如作者赞成,选项反对
      • 表述绝对:不是绝对表述就一定错,要忠于文段,如果文段温和,过于绝对的选项通常不是正确答案。
      • 不明确选项:正确和明确之间,要先保证正确。如果两个选项都匹配中心,一个明确,一个不明确,对比之下,选择更明确的。
      • 无中生有

细节判断题2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 提问方式
    • 将以上/以下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解题要点
    • 从选项入手
      • (1)确定首句
      • (2)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尾句(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根据题目线索灵活选择
  • 解题方法
    • 确定首句
      • 首句特征
        • ①下定义:……就是/是指
        • ②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 非首句特征
        • ①指代词单独出现,没有指代对象:这、那、他、其、该、此
        • ②关联词后半部分:但、却、而且、因此
        • ③举例子:例如、比如、就像。前面通常有观点
    • 确定捆绑集团
      • 指代词
        • 这、那、他(他们)、其、该、此
      • 关联词
        • 配套出现确定捆绑;单个出现分析句意(然而、同时、也)
    • 确定顺序
      • (1)行文逻辑(行文脉络):观点+解释说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
      • (2)日常逻辑:常规逻辑先后顺序,如时间、行动、发展脉络等
    • 确定尾句
      • (1)“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引导的总结性尾句
      • (2)对策

语句填空题

  • 提问方式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项是……
  • 横线在结尾
    • 总结前文
    • 提出对策
  • 横线在开头
    • 需对后文进行概括
    • 话题引入、前期铺垫
  • 横线在中间
    • 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 把握好主题词,保证与文段话题一致

接语选择题2

逻辑填空题

词的辨析题

  • 词义侧重
  • 固定搭配
  • 程度轻重
  • 感情色彩

语境分析题

  • 关联关系

    • 转折关系
    • 因果关系
    • 并列关系
  • 对应关系

    • 解释类对应
    • 重点词句对应
    • 找准对应关系,要基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特殊选考

14 判断1

图形推理特征图

位置规律

  • 平移
    • 从头跑、折返跑
      • 方向:上下、左右、斜对角线、顺逆时针
      • 步数:恒定/递增/递减(近几年考的很少)
  • 旋转
    • 方向:顺逆时针
    • 常见角度:45,90,180
  • 翻转
    • 左右翻转:竖轴对称
    • 上下翻转:横轴对称
  • 注意观察选项,找选项不同的地方,加快筛选速度

样式规律

  • 加减同异
    • 相加减
    • 求异消消乐,一样的不要
    • 求同都有的才留下
  • 黑白运算
    • 方法:相同位置运算
      • H+B=
      • H+H=
      • B+B=
    • 用到什么回去找什么

属性规律

  • 对称
    • 轴对称
      • 考法
        • 对称轴的方向与数量
        • 对称轴和图形中线、点、面的关系
        • “等腰”图形拼合在一起,分开画对称轴,看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 中心对称
    • 轴对称+中心对称
      • 考法:识别出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 曲直
    • 全曲线 q
    • 全直线 z
    • 外 q 内 z/外 z 内 q
  • 开闭
    • 考试概率很小

特殊规律

  • 功能元素
    • 点(直直交点/曲曲交点/曲直交点)
    • 角(直角/锐角/钝角、最大角/最小角)
    • 面(重合面/单独面、最大面/最小面)
    • 线(直线/曲线、最长线/最短线)
    • 箭头
  • 图形间关系
    • 相离
      • 图形分开,没有公共区域
    • 相压
      • 两图形上下覆盖
    • 相交
      • 相交于面
        • 相交面形状、面积
      • 于点
        • 相交点的位置(上下左右和位置)
      • 于边
        • 相交边数量
        • 相交边样式
          • 长/短
          • 整体/局部
    • 封闭图形拼接图
      • 相接方式
        • 线相接
        • 点相接
      • 外框图形
        • 直线数

15 判断2

数量规律

    • 切点也是交点
    • 曲直交点
      • 每个图都有圆–考虑曲直交点
    • 端点不是交点
    • 与圆的交点/圆内的交点
  • 线

    • 直线和曲线

      • 单一直线/曲线是指与其他线条不相交、不挨着的线

      • 直线数

        • 只要不拐弯就是1 条直线。

        • 细化考法

          • 第一条线与最后一条线的关系(垂直/平行/指向)
          • 有几条横线几条竖线
          • 线+点的总和
      • 曲线数

        • 只要是平滑的弧就是1 条曲线

        • q 多 z 多

        • 曲线直线交点

    • 一笔画问题

      • 一笔画

        • 线条之间连通&奇点数=0 或=2(端点也是奇点)
      • 多笔画

        • 笔画数=奇点数/2
    • 白色的封闭空间叫做面

    • 面的细化考法

      • 所有面的数量

      • 所有面的形状(三角形、四边形)

      • 相同面的数量(“双胞胎”“多胞胎”)

      • 最大/最小面的形状、属性、与外框的关系

        • 形状:几边形。
        • 属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曲线围成、直线围成
      • 与其他规律一起考

        • 对称轴数=面数
      • 4 是一个面,8 是两个面

  • 汉字/数字

    • 笔画
    • 线
    • 小元素特征

      • 元素种类
      • 元素个数
      • 元素替换(qq 升级)
      • 某个元素重复出现/元素数量比有规律/个数间进行运算
    • 部分数特征

      • 从一个地方把这个图形拿起来到另一个地方,能拿几次
      • 什么是部分数?连在一起就是一部分
    • 生活化、黑色线条图形常见考法

      • 部分数
      • 面(黑线条内部留白较多)
      • 属性(对称、开闭)
    • 有直角优先关注直角/直角数/锐角数=>某类角的个数

空间重构

  • 六面体
    • 相对面

    • 相邻面

      • 紧邻的面是相邻面
      • 公共边
        • 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同一条面
        • 一列/行连着4 个面,两头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
      • 公共点
        • 相邻三个面的公共点是唯一的
      • 相对位置不变画箭头
      • 折叠前后相邻关系保持不变
      • 画边法
        • 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或唯一边
        • 顺时针或逆时针描边
  • 四面体和八面体
    • 四面体
      • 展开图中构成一条直线的两条边,折合之后是同一条边
      • 箭头法
    • 八面体
      • 构成120 度开口的折线的两条边,折合后是同一条边
      • 箭头法、公共点:每个点都对应了四个面,找到那个点,再看对应的面对不对

16 判断3

语义关系

近义关系、反义关系

  • 比喻义、象征义
  • 二级辨析
    • 感情色彩(褒贬)
    • 词语结构大同小异

逻辑关系

  • 全同关系
  • 皇帝
    • 刘彻∶汉武帝
    • 赵匡胤∶宋太祖
  • 城市
    • 合肥∶庐州
    • 南京∶建邺/建康
    • 桂∶广西
  • 植物
    • 牵牛花∶喇叭花
    • 苦瓜∶凉瓜
    • 矮瓜∶茄子
    • 杜鹃花∶映山红
    • 荷花∶芙蕖
    • 芝麻∶脂麻
    • 地瓜∶甘薯
    • 兰花:兰草
  • 其他
  • 并列关系
    • 矛盾关系(没有第三种情况)
      • 生:死
    • 反对关系(有第三种情况)
      • 红色:白色
    • 区分:是否有第三种情况
    • 顺序
  • 包容关系
    • 种属关系
    • 组成关系
    • 区分:能单独用“是”造句子的是种属关系
  • 交叉关系
    • 题干特征: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类事物
    • 判定技巧——造句子
      • 有的 A 是 B,有的 A 不是 B
      • 有的 B 是 A,有的 B 不是 A
  • 对应关系
    • 材料
      • 小麦:馒头
    • 工艺
      • 白酒:发酵
      • 考虑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涉及物理变化的工艺:印刷、捆扎、打磨、雕琢、剪裁、织造等
        • 涉及化学变化的工艺:燃烧、氧化、发酵、酿造、冶炼等
        • 区分标准:有无新物质生成
    • 功能
      • 银行卡:支付
      • 主要功能/次要功能
    • 属性
      • 盐:咸
      • 必然属性/或然属性
    • 时间顺序
      • 学习:考试
      • 主体一不一致学习:考试:改卷,我学习我考试老师改卷
      • 2021 山东:“诗(商末、周朝初期出现,唐朝兴盛)”“赋(战国时期出现)”“词(隋朝出现,宋朝兴盛)”的出现具有先后顺序
    • 依据
      • 航行:航线
    • 因果
      • 炎热:中暑
      • 原因:人工/自然;结果:积极/消极
    • 职业
      • 老师:上课

语法关系

  • 主谓
  • 动宾
  • 主宾
  • 偏正
    • 修饰关系,如“皎洁∶月亮”

拆分思维

  • 什么时候考虑拆分
  • 成语被拆分
    • 南征:北战
  • 词语间无明显逻辑关系
    • 成败:呼吸
  • 相同单字反复出现
    • 寒∶寒冷∶寒舍
  • 拆分常见考法
    • 1.语义关系:生死存亡、南征北战
    • 2.并列关系:飞禽走兽、笔墨纸砚
    • 3.因果关系
      • 人逢喜事∶精神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众人拾柴∶火焰高多行不义∶必自毙
      • 水落石出;水涨船高;春暖花开;风吹草动;天寒地冻
      • 物腐虫生;鸟尽弓藏;唇亡齿寒;理屈词穷;水滴石穿
    • 4.方式目的
      • 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削足∶适履杀鸡∶取卵
      • 杀鸡∶儆猴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凿壁∶偷光
      • 缘木∶求鱼画饼∶充饥饮鸩∶止渴望梅∶止渴
    • 5.偏正关系:青山绿水、唇红齿白
      • 青的山,绿的水
      • 红的唇,白的齿
    • 6.语法关系:愚公移山、忧国忧民

17 判断4

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 关键词——主体、客体

    • 主体:行为、活动发出者

    • 客体:行为、活动承受者

    • 常考主客体

      • 1.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国务院……街道办/乡镇政府、公安等)。涉及“局”都是行政机关,如公安局。
      • 2.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地方人大
      • 3.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只有两个,为法院、检察院
      • 4.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科研所、广播新闻出版等
      • 5.社会组织:商会(浙商会)、协会(消费者协会)
  • 句式

    • 方式

      • 通过、利用
    • 原因

      • 因为、由于
    • 时间

      • 当…时
    • 结果

      • 导致、从而

        • 结果好坏很重要
    • 目的

      • 以、达到
  • 包含定义的句子优先看

    • “即”、“也就是说”后面的句子
  • 多定义

    • 问啥看啥

    • 比较定义

      • 纠结的时候再看其他定义
  • 原理效应类,重点看实际应用

  • 定义本身词汇通俗易懂,优先关注,选项纠结时,可以成为重要破题点

同构选项排除法

  • 意思、结构相似的选项直接排除

18 判断5

题干和选项有很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 提问方式是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先把有逻辑关联词的句子翻译成用箭头推出的关系,再推理

  • 警惕无法翻译的句子,这类句子大概率是错误的

前推后

  • 如果 A 那么 B A->B
  • 只要……,就……
  • 所有……,都……
  • 为了……,一定(必须)……
  • ……是……的充分条件
  • A→B 等价于-B→-A
    肯定箭头前必肯定箭头后
    否定箭头后必否定箭头前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不确定(可能、可能不)

后推前

  • 只有 A 才 B B->A
  • 只要就是前推后
  • 不……不……
    • 不 A 不 B 即非 A->非 B 即 B->A
  • 除非……否则不……
    • 除非 A 否则不 B:B→A
  • 除非 A 否则 B:-B→A
  • ……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 ……是……的必要/必不可少的条件
  • “……是……的重要条件”不翻译,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都很重要,所以不知道什么是“重要条件”。

且和或

  • A 且 B:二者同时成立
    • 并列关系:并且/且/和/都/既…又…
  • 递进关系:甚至/而且/还
  • 转折关系:但是/然而/却
    • 我很丑,但是我很抢手,丑和抢手同时成立
  • 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分号
  • A 或 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 A,B,A+B
    • 或:或者……或者……、……和……至少一个
  • 要么……要么……:……和……只有一个。
    • 要么 A,要么 B:二者只有一个成立

否一推一

  • “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
  • 特殊解题法
    • 例题

      • 本题本质考查穿串,给出“A→B,B→C,C→D,D→E”,穿串可得“A→B→C→D→E”,最终就是要找到“A→E”。关键在于找首尾,而首尾的特征为一定只出现一次,中间的“B、C、D”均出现两次,所以只要找到只出现一次的词即可。“一号柜赤铁矿、二号柜黑云母、四号柜绿泥石”均出两次,“三号柜赤铁矿”和“五号柜方铅矿”均出现一次,需要推出“三号柜赤铁矿”,那么“三号柜赤铁矿”为 E,则“五号柜应放方铅矿”为 A,对应 C 项。
        快速解题技巧虽然不能保证100%的正确率,但也能保证90%的正确率,如果不放心也可以从 C 项入手验证。【选 C】

德·摩根定律

  • -(A 且 B)=-A 或-B
  • -(A 或 B)=-A 且-B

有的

  • 有一个
  • 有部分
  • 有全部
  • 有的…是…,有的①是②=有的②是①

递推关系

  • 箭头前后一致只是符号相反,可以串串

19 判断6

组合排列

排除法、代入法

  • 1.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
  • 2.代入法:选项代入题干验证
    • 代入时优先代入与题干相关的选项
    • “补充/添加以下哪项可以推出”尝试代入
    • 设问中有“可能”“不可能”,考虑代入

辅助技巧

  • 1.最大信息(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以此作为推理起点
  • 2.符号:“>”、“<”往往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
  • 3.列表格
  • 最小假设法:如果遇到一道题,为每人说了两句话,且每个人只说对了一半,快速解题方法是最小假设法。题干不管是数字“1、2、3、4、5”,还是人名,其中有一个只出现了1 次,为最小信息,假设该最小信息成立。

日常结论

(1)不选

  • ①逻辑错误
  • ②无中生有90%的错误选项都是无中生有
  • ③偷换概念

(2)慎选

  • ①比较关系:比……、越来越……、更……
  • ②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
  • ③程度:最/极大/很……
  • ④范围的扩大

(3)优选

  • 可能性的词汇:可能、有的、有些……
    如果题干较短,建议先读文段,再去看选项;如果题干较长,建议直接将选项代入题干去定位,因为题干文字超过3 行时,读完题干再去看选项,往往可能会遗忘题干内容。

20 判断7

  • 否定论点>>>>
    • 文段特征
      • 文段只有论点、无论据
      • 文段的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
    • 选项特征
      • 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
    • 解题方法
      • 找出论点
      • 想出与论点相反意思的表述
      • 寻找对应选项
  • 拆桥>>>
    • 文段特征
      • 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 提问方式为削弱论证
    • 选项特征
      • 没有否论点的选项
      •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否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
    • 解题方法
      • 去同存异我长得好看我身材好,拆桥可以说长得好看≠身材好。把我去掉
  • 否定论据>>
    • 文段特征
      • 题干有论据
      • 题干出现支持方、反对方相反的情况
      • 结论是预测或者建议
    • 选项特征
      • 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
      • 找不到否论点和拆桥的选项
  • 因果倒置
    • 文段特征
      • 论点中包含因果关系1 导致2,
      • 常见因果关系词:……是……的原因;……导致/使得/有助于……;……增加/降低/加强/减轻……
    • 选项:2 导致1
    • 若出现因果倒置选项,优选,因为因果倒置是一种特殊的否论点,是必然的、绝对性的、力度较强的否论点形式。
  • 另有他因
    • 承认结果,同一个主体、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可能的原因
      若论点是其中一种原因,则可用另一种原因进行削弱
    • 他因的特点:同一主体、同一时间、不同原因
    • 他因的力度弱于因果倒置。因果倒置是必然性削弱,是否论点,而他因削弱只是一种干扰性因素,是或然性削弱
  • 解题思维
    • 读提问:明确题型
    • 读题干:找论点、论据
      1. 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否论点
        ①直接否论点。
        ②举反例。
        ③因果类论点有两种特殊的否论点形式:因果倒置、他因削弱。他因的力度只考查与直接否论点和因果倒置进行比较,他因<因果倒置,他因<直接否论点。
      2. 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拆桥:论据≠论点
    • 做预设:根据论点、论据特征,预设削弱方式。
    • 读选项:找到答案

21 判断8

加强题型:赞同

  • 搭桥(力度最强)>>>>

    • 题型特征
      • 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
    • 选项特征
      •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 解题思维
      • 找论点→找论据→去同存异→对比选项
    • 搭桥方向——论据推出论点
  • 补充论据

    • 必要条件>>>
      •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且!无搭桥选项。
    • 解释原因>>
      • 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整体上解释
    • 举例支持(最弱)>
      • 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部分上证明
  • 特殊提问:不能加强

    不能加强——排除加强选项,削弱与无关均可

    不能削弱——排除削弱选项,加强与无关均可

    “不能加强”等于削弱+无关,做这类题目,将加强的选项排除掉即可

  • 做题技巧

    • 诉诸权威
      • “有专家指出”为权威说,一般不选,排除
        • “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是客观结果,“专家说”是主观表述,客观事实可以选
      • “权威”不一定是对的,“不权威”不一定是错的。如“某新闻报道……”,削弱它,选项为“这个小报是娱乐报纸,之前经常出错”,这个选项不能削弱。
      • “没有研究显示”为诉诸无知,还有“正在研究”说明没有结果,均为不明确选项,排除
    • 不知道论点如何找,可以找反对者的另一边,即通过支持者的观点来找论点。
    • 择优小技巧——与论点越接近越好;必然优于可能;整体>部分
    • 注意论点及选项中的限定词(时间限定、程度限定等)
    • 如果选项需要翻译
      (1)加强题:只有一类题型与翻译相关,考查的是搭桥方向“论据→论点”。
      (2)削弱题:与翻译相关的是一种特殊题型,论点翻译成“A→B”,削弱时选“A 且-B”(否论点)。
  • 解题思维

    • 提问方式为:支持/加强观点——补充论据
      • 找论点→圈关键词→对应答案
    •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
      • 有论点、有论据——搭桥:找论点、论据→去同存异→对应答案
    • 有论点、无论据——必要条件:没 TA 不行(常考方式+目的论点)

原因解释

  • 题型特征

    • 提问方式:最能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
    • 题干中存在看似矛盾的现象
  • 解题思维

    • 1.找矛盾——转折词:但是、然而……
    • 2.给理由——能够解释矛盾双方

22 判断推理整体架构

  • 图形推理

    • 位置规律
    • 样式规律
      • 加减同异
      • 黑白运算
    • 属性规律:对称曲直开闭
    • 数量规律:点线面素角
    • 空间重构
      • 六面体
      • 四面体和八面体
    • 三视图、截面图与立体拼合
      • 三视图
      • 截面图
        • 简:从选项入手,先看轮廓,再看细节
        • 繁:拆题干、拆选项
      • 立体拼合
        • 有凹必有凸
      • 特殊规律
        • 功能元素
        • 图形间关系
  • 类比推理

    • 语义关系
    • 逻辑关系
      • 全同关系
      • 并列关系
      • 包容关系
      • 交叉关系
      • 对应关系
    • 语法关系
      • 主谓
      • 动宾
      • 主宾
      • 偏正
    • 拆分思维
  • 定义判断

    • 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 关键词——主体、客体
      • 句式
      • 包含定义的句子优先看
      • 多定义
      • 原理效应类,重点看实际应用
      • 定义本身词汇通俗易懂,优先关注,选项纠结时,可以成为重要破题点
    • 同构选项排除法
      • 意思、结构相似的选项直接排除
  • 逻辑判断

    • 翻译推理
      • 前推后
      • 后推前
      • 且和或
      • 否一推一
      • 德·摩根定律
      • 有的
      • 递推关系:箭头前后一致只是符号相反,可以串串
    • 组合排列
      • 排除法、代入法
      • 辅助技巧
    • 日常结论
  • 逻辑论证

    • 1.论点:观点、态度、结论
    • 2.论据:证明观点正确的条件、原因、例子
    • 3.论证: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 典型提示词
      • 论点提示词:所以,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由此推出,据此认为
      • 论据提示词:由于、因为、鉴于、根据
      • 论据常见形式:原因、数据、事例、实验或调查内容等
      • 下定义、提问题、说现象、“但”之前都可略读
    • 结合提问方式:问啥找啥
    • 削弱题型:反对
      • 否定论点>>>>
      • 拆桥>>>
      • 否定论据>>
      • 因果倒置
      • 另有他因
    • 加强题型:赞同
      • 搭桥(力度最强)>>>>
      • 补充论据
        • 必要条件>>>
        • 解释原因>>
        • 举例支持(最弱)>
    • 解题方法
      • 第一步:看清问法(削弱、加强/前提)
      • 第二步:找出题干的论点和论据
      • 第三步:根据论点和论据话题是否一致,预设可加强/削弱选项
        • 削弱
          • 话题一致
            • 否论点
              • 1.只有论点或论点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否论点
              • 2.注意论点中的程度、时间限定词
              • 3.注意力度的比较:整体>部分;必然>可能;越接近论点越好
            • 举反例
            • 因果倒置、他因削弱
              • 他因<因果倒置,他因<直接否论点
          • 话题不一致
            • 拆桥
        • 加强
      • 第四步:根据预设匹配选项,并对比择优
  • 真假推理

    • 题型特征
      • 题干中的论述有真有假,且真假未知
      • 找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 矛盾关系
          • 特点:矛盾包含一真一假
          • 找矛盾的技巧:对象一致
          • 四组矛盾关系
            • A 与-A
            • A∩B 与-(A∩B)=-A 或-B
            • A->B 与 A∩-B
            • 有的是与所有不是;有的不是与所有是
        • 反对关系
          • 有的是和有的不是;有的有的必有一真
          • 所有都是和所有都不是;所有所有必有一假
    • 做题技巧
      • 1.找突破口:先矛盾,再反对
      • 2.看其余: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
      • 3.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 原因解释

    • 题型特征
      • 提问方式:最能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
      • 题干中存在看似矛盾的现象
    • 解题思维
      • 1.找矛盾——转折词:但是、然而……
      • 2.给理由——能够解释矛盾双方

23 数量1

代入排除法

  • 什么时候用

    • 题型

      • 年龄

      • 多位数研究数位上数字之间关系

      • 余数:题干出现“剩”、“余”字样

      • 不定方程:未知数个数>方程个数

    • 选项

      • 选项信息充分,即选项代入后,可以验证题目所有条件;一般问法中有“分别”,“各”的字样
      • 剩二代一,必得答案
  • 怎么用

    • 先排除

      • 数字特性:尾数、倍数、奇偶、大小
    • 再代入

      • 从简

        • 简单条件
        • 简单选项
      • 最值

        • 问最大多少,从最大选项开始代

倍数特性法

整除型

  • 特征
    • 题干中存在平均分配(整数倍)
  • 方法
    • 能被2、5 整除→看最后一位
    • 能被4 整除→看最后两位
    • 能被8 整除→看最后三位
    • 能被3、9 整除→看各数位上数字之和
    • 能被6、12、18 等整除→因式分解两个互质的数相乘的形式
      • 若一个整数能被2 和3 整除,则这个数能被6 整除
      • 若一个整数能被3 和4 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2 整除
        • 26 不互质
      • 若一个整数能被2 和9 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8 整除
        • 36 不互质

余数型

  • 特征
    • 平均分配后,有多有少
  • 方法
    • 转化成“整除",多几个,减掉;少几个,加上,俗称"多退少补"
      • 一堆苹果,平均分给8 个人,还多出2 个,苹果总数-2 后,是8 的倍数
      • 一堆苹果,平均每人5 个,但缺1 个,苹果总数+1 后,是5 的倍数

比例型

  • 特征

    • 出现比例,求具体数
  • 方法

      1. 看问法,直接看问题的主体
      1. 化比例,找和其相关的比例
      • A/B=M/N(M、N 最简比),则 A 为 M 倍数,B 为 N 倍数,A±B 为 M±N 倍数
      • 例:某班男女比例为3:5。男生/女生=3/5,3 和5 互质。
        (1)男生人数是3 的倍数。
        (2)女生人数是5 的倍数。
        (3)全班人数是3+5=8 的倍数。
        (4)男女生人数差是5-3=2 的倍数。
      1. 验选项,通过倍数验证选项

方程法

  • 普通方程

    • 做题逻辑: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 设未知数的技巧
      • (1)设小不设大。比如甲=3×乙,如果设甲为 x,则乙为 x/3,出现分数,不好计算;可以设乙为 x,则甲为3x,避免分数计算。
      • (2)设比例数。比如甲:乙=3:4,设甲为3x、乙为4x,可以避免分数计算。
      • (3)设关联多的。比如给出甲和丁的关系、乙和丁的关系、丙和丁的关系,如果把丁设为未知数,就可以很直接地把甲、乙、丙表示出来,方便列式。
      • (4)尽量求谁设谁。比如甲+乙=100,求甲,设甲为 x;如果设乙为 x,最后需要计算100-x,如果忘记这一步,就容易做错
  • 不定方程

    • 通过列式,得到一个不定方程→直接考虑数字特性
      • 建议顺序:尾数→倍数→奇偶→代入
        • 如何看尾数
          • 识别:ax+by=M,当 a 或 b 尾数是0 或5 时,考虑尾数
          • 例:37x+20y=271,x、y 均为正整数,x=?
            A.1B.3C.2D.4
            答:20y 的尾数为0,271 的尾数为1,尾数1+尾数0=尾数1,则37x 的尾数为1,观察“37×选项”的尾数,只有“37×B 项”的尾数为1,排除 A、C、D 项,B 项当选。
        • 如何看倍数
          • 识别:ax+by=M,当 a 或 b 与 M 有公因子时,考虑倍数特性。
          • 例:7x+3y=60,x、y 均为正整数,x 为多少?
            A.1B.2C.3D.4
            答:x 的系数7 与60 不存在公因子,y 的系数3 和60 存在公因子3,7x=60-3y=3×(20-y),则7x 存在3 因子,7 不是3 的倍数,故 x 是3 的倍数,C 项当选
          • 结论:A+B=C,如果其中有两个量是 N 的倍数,那么另外一个量一定是 N 的倍数。
        • 如何看奇偶
          • 识别:ax+by=M,当 a、b 恰好一奇一偶时,考虑奇偶特性
          • 例:3x+4y=25,x、y 均为正整数,x=?
            A.2B.3C.4D.5
            答:任意整数×偶数=偶数,4y 是偶数,25 是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则3x 是奇数,故 x 是奇数,排除 A、C 项;剩二代一,代入 B 项:当 x=3 时,y=4,x 和 y 均为正整数,满足题干条件,B 项当选。
    • 通过列式,得到两个不定方程→一定要看所设未知数是否必须为整数
      • 未知数必须为整数时,用消元法,转化成一个不定方程,分析数字特性
      • 未知数不一定为整时,用赋0 法,让其中一个未知数为0,解出其他未知数

假设法

  • ①求谁,假设全是另一个
  • ②结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标准的差距
  • A 重4 克,B 重3 克,A 与 B 共100 个,总重370 克,则 A、B 各多少个?①假设全是 A,“理想”为4×100=400 克,“现实”为370 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为400-370=30 克,标准之间的差距为4-3=1 克,则 B 有30/1=30 个。

24 数量2

工程问题

总量=效率\×时间

#给具体单位型

  • 具体量型(给出总量或效率的具体值)
  • 方法:方程法

#给完工时间型

  • 完工时间型(给了两个及以上的完工时间)
  • 方法
    • ①赋总量→最好为完工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 找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 ②求效率→效率=总量/时间
    • ③听话做题→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工作

给效率比例型

  • 效率比例型(给出效率之间的比例)
    • 直接型
      • (1)甲:乙=3:4→赋值甲效率为3,乙效率为4。
      • (2)甲的效率比乙高3/5→甲/乙=8/5,赋值甲效率为8,乙效率为5。
    • 间接型
      • 不同工作方式,完成相同工作总量,可推导效率比例
      • (2)示例:一项工程,甲干3 天,乙干7 天可以完成;甲干2 天,乙干9 天也可以完成。
        答:有两种工作方式,可以对应相同的工作总量,总量=3甲+7乙=2甲+9乙,则甲=2×乙,甲/乙=2/1
    • 特殊型
      • 给工作人数、机器台数(效率默认相同),可赋值效率为1;有30 个工人修路,20 台挖掘机进行挖沟,……。设每个人的效率比为1:1:1……,则赋值每个人的效率为1
  • 方法
    • ①赋效率→最好为比例数
    • ②求总量→总量=效率×时间
    • ③听话做题→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工作

牛吃草类型

  • 原有的草量=(牛吃的-草长的)×天数

    • 原草=(牛1-草)×天1=(牛2-草)×天2
      草=(牛1×天1-牛2×天2)/(天1-天2)
  • 识别

    • ①排比句:几头牛吃几天、几头牛吃几天,问:几头牛吃几天?②有增长:草在生长③有消耗:牛在吃
    • 常见于:典型牛吃草、检票口检票、抽水机抽水、资源开采
  • 方法

    • 根据原草量相等,设草每天生长的量为 x,列方程、解方程
  • “不间断的开采”,当赚的=花的,则永远也花不完。即牛吃的=草长的

经济利润问题

基础经济

  • 公式

    • 利润=售价-成本=赚的-亏的
    • 利润率=利润/成本
    • 售价=(1+利润率)×成本
    • 成本=售价/(1+利润率)
  • 方法选择

    • 给具体价格(售价、成本、利润),求具体价格

      • 列方程(相对简单)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利润=售价-成本)→列方程、解方程
    • 给比例(折扣、利润率),求比例

      • 赋值法(相对较难)。
        常赋值成本、原价为10、100 好算的数。

分段计费

  • 识别:水电费、出租车费、税费等,不同阶段计费标准不同

  • 方法

    • ①找到分段点
    • ②分别计算
    • ③汇总加和

函数最值

  • 识别:售价/利润与数量此消彼长,求最值

  • 方法

    • ①第一步,设提降价次数为 x,列式
    • ②两括号,求解 x1、x2
    • ③平均数时,为最值

26 数量3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基础行程(火车过桥)

  • 火车完全在桥上走的路程:S 路程=L 桥-L 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火车完全通过桥走的路程:S 路程=L 桥+L 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对行程

  • 流水行船

    • 从上游到下游,顺流而下的速度:V 顺水=V 船+V 水。
    • 从下游到上游,逆流而上的速度:V 逆水=V 船-V 水。
    • 静水中(没有水速)船走的速度为 V 船。
    • 木块在水中漂流的速度为 V 水。木块本身没有速度,漂流的速度是水的速度
    • V 船=(V 顺水+V 逆水)/2
    • V 水=(V 顺水−V 逆水)/2
  • 追及公式:S 追及=(V 大-V 小)*时间

    • 直线追及

      • 识别:两人从两地同向而行
      • 追及路程为在运动前,两人原始相距的距离
    • 环形追及

      • 识别:环形跑道,同点同向而行
      • 追上 n 次,s 差=n 圈
  • 相遇公式:S 相遇=(V1+V2)*时间

    • 直线相遇

      • 识别: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
    • 环形相遇

      • 识别:环形跑道,同点背向而行
      • 相遇 n 次,s 和=n 圈
    • 直线多次相遇

      • 同端

        • 识别:两人从同点同向而行,多次相遇
        • 公式:S 相遇=速度之和×时间=2nSAB
      • 两端

        • 识别:两人从两点相向而行,多次相遇
        • 公式:S 相遇=速度之和×时间=(2n-1)SAB

几何问题

公式

  • 1.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2。
  • 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 4.弧长公式=2πr×n°/360°。弧是圆周长的一部分,按照所占比例(n°/360°)求解。
  • 5.扇形面积公式=πr²×n°/360°。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一部分,按照所占比例(n°/360°)求解。
  • 6.长方体:(1)表面积=2×(ab+bc+ac)。长方体有三组相对面,相对面面积相等。(2)体积=abc。
  • 7.圆柱:(1)表面积=2πr²+2πrh。圆柱表面积=上下两个圆的面积+侧面面积,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对应圆柱的高(h)、长对应圆的周长(2πr)。(2)体积=底面积×高。
  • 8.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

勾股数

  • 345;6 8 10;5 12 13;

均值定理

  • a+b 为定值,a=b,a×b 最大
    长方形周长一定,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 a×b 为定值,a=b,a+b 最小
    长方形面积一定,正方形时,周长最小

最短路径

  • 平面:两点同侧→求在直线一点到同侧的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 方法:将其中一点镜像对称,与另外一点连线,使三点共线

  • 立体:求立体图形表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

  • 方法:将立体图形展开放在同一平面,连线计算

27 数量4

排列组合

  • 基础概念

    • 分类与分布
      • 分类相加
        • 要么…要么…
      • 分布相乘
        • 既…又…
    • 排列与组合
      • 有序排列 A
      • 无序组合 C
  • 经典题型

    • 枚举法

      • 特征:题干要求凑特定的数字,或者选项情况数较少
      • 方法:从大到小,依照次序,不重不漏
      • 选项情况数少(10 种以内)
    • 相邻问题

      • 捆绑法
        • 特征:必须相邻(在一起)
        • 方法
          • 先捆,把要相邻的元素捆绑起来,注意内部有无顺序
          • 后排,把捆后的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
    • 不相邻问题

      • 插空法
        • 特征:不能相邻(不在一起)
        • 方法
          • 先排,先把可以相邻的元素进行排列
          • 后插,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到空位中
    • 同素分堆

      • 隔板法
        • 特征:N 个相同的元素,分给 M 个不同的主体,要求每个主体至少分得一个
        • 方法
          • ①N 个元素有 N-1 个空位,分 M 堆需要 M-1 个板子
          • ②至少分一个共有 C(N-1,M-1)
        • 典型:至少分1 个
          • 10 个分3 堆,c 下10-1 上3-1
        • 变形:至少分 n 个
          • 每人先分 n-1 个,剩余再按至少分1 个分

概率问题

  • 给情况求概率
    • p=满足/全部
    • 技巧:先算全部,从约分角度结合选项看是否能够相除
    • 正难则反,满足概率=1-不满足概率
  • 给概率求概率
    • 分类相加,分布相乘
    • 技巧:尾数法速算

容斥原理问题

识别

  • 存在交叉重复的计数问题

思维

  • 几集合?什么方法?

公式法

  • 所给/所求都为公式中的一部分

  • 两集合全部=A+B+都不-A∩B

  • 三集合

    • 标准

      • 识别:分开给出两两交集
      • 全部=A+B+C+都不-A∩B-B∩C-A∩C+A∩B∩C
    • 非标准

      • 识别:统一给出“只满足两种”
      • 全部=A+B+C+都不-满足两种-2×满足三种
  • 求交集最小

    • 识别:都……至少……

    • 公式

      • (A∩B)最小=A+B-全部
      • (A∩B∩C)最小=A+B+C-2 全部
      • (A∩B∩C∩D)最小=A+B+C+D-3 全部

画图法

  • 所给/所求出现"只 A"
  • 第一步,画圈-几个集合画几个圈
  • 第二步,标数-从交集标,不重不弱
  • 第三步,加和-根据选项,观察尾数

28 申论1

申论基础

申论考试大纲

打直球,摘抄: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婉约派,归纳: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阴阳,反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就是说申论题目作答时需要说人话(不可以阴阳、婉约,需要直接)、简短。

步骤

  1. 审题:明确作答任务以及利用哪些材料完成任务
  2. 材料:
    摘抄:1.有人出来说话2.有转折、并列等关联词3.有:“”等标点符合4.有规范表达、高频表达
    归纳:1.描述不直接的材料,多为案例2.反复暗示或者罗列,多为数据
    反推:材料答非所问,比如题干问问题但材料给的是对策
    【注意】不能靠自编,需要依托材料。煽情的、云里雾里的内容不写

做题技巧

摘抄技巧

  1. 关联词
    • 表并列:另外,也
    • 表转折:但是
    • 小结:关联词有表并列、转折、因果关系等,注意关联词出现的位置。出题人将大量答案塞在申论材料中,不是均匀分布的,需要去找明显的地方,关联词是第一个明显的地方。
  2. 规范词汇
    “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落后、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表达规范,就如中央电视台新闻内容、省长、局长等领导讲话内容,这些规范的词汇是答案要点,也很明显。
  3. 有人出来说话
    举例:一位法学家,出题人借专家、教授、局长、隔壁老王等之口,即有人出来说话、提示,相关内容可以摘抄。
  4. 隐晦(标点符号、专有词汇)
    ①分号:举例:“商业模式落后……;政策制度不完善……;”,分号表示并列。
    ②双引号:举例:我们要增强“四个自信”,双引号中是专有词汇(如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八项规定、反四风),直接摘抄;如果双引号中不是专有词汇,而是表修饰、比喻,找到本体即可。
    ③冒号:表解释说明。

单一题

基础理论

  1. 题型识别
    题干中作答要素明确且相对较少的题目。
    要素即为题干中明确指出的作答任务,如:问题、对策、意义、变化、特点等。
    例子:
    【例1】根据“给定资料1”,分析 C 市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20 分)
    要求:分析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 字。
    【例2】“给定材料2”中,S 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 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 字。
  2. 单一题答案结构
    单一题的答案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1. 外在形式上体现为答案分条列点,常见的方法是1、2、3 或①、②、③或一、二、三。
    2. 内在逻辑上要确保每条要点话题一致,在要点之间内容无交叉重叠;同时为了更好的体现答案逻辑,建议每条要点都加上总括性信息

常见要素识别及答题技巧

问题

(1)常见问法
问题、不足、困境、瓶颈、挑战、难点等。
(2)答案来源
①直接摘抄:寻找负面的标志性词汇:不科学、不合理、不到位、不均衡、不完善、不健全、不足;缺乏、缺少、流失;少、低、差、弱、陈旧、单一等。
②归纳概括:对案例型材料、数据型材料等进行精准归纳概括。
③分析推导:对建议型表达或对比型材料进行分析推导。


影响

(1)常见问法
影响大致可以分成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在近年申论考试中,影响类题目出现频次更多的为“意义”。
①正面影响的常见问法:意义、效果、成果、积极作用等。
②负面影响的常见问法:危害、后果等。
【注意】影响可以分为好的和坏的,好的即意义、效果、成果、积极作用,坏的即危害、后果,现在更加强调弘扬,考试考正面的较多。

意义的来源

  1. 直接摘抄:激发、促进、实现、提升、倒逼……;有利于、有助于、感动着、推动了、巩固了……;
  2. 解决问题(材料里只有问题没有意义):材料中想通过某项举措去解决问题,或者问题已经被措施解决了,可以将问题推导为意义;
  3. 实现目的(材料里只有目的没有意义):材料中出现表示目的或目标的信息时,可推导为意义;
  4. 对策分不清时写上
    举例理解
    请概括共产人的奋斗意义。
    当时中国一穷二白,为了推翻压在百姓头山的三座大山,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甚至献出宝贵生命。正如农民刘某所说,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让我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答案:结束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推翻三座大山,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安身立命之地。

29 申论2

对策

(1)常见问法。
表对策的常见词汇:对策、措施、举措、建议、意见、做法、解决方法、经验、启示等。
(2)考查题型及答题技巧

  1. 概括对策:请你概括 xx 减肥的对策。
  2. 经验启示:请你谈谈 xx 的减肥给你的经验启示。
  3. 提出对策:请你提一提 xx 应该如何减肥

概括对策:从材料里找做法

①题型识别。
【例】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 S 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10 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 字。
概括是指他做什么,你抄什么,不用自己添加。
②答题技巧——摘抄或归纳概括。
资料中出现表对策的标志性动词时,往往有得分点,可直接摘抄资料中已有的对策。
常见的动词有:建立、健全、统筹、创新、规范、整顿、打击、扶持、规划、设置等。

经验启示

①题型识别。
【例】根据资料1,梳理归纳国外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经验(20 分)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字数不超过300 字。
②答题技巧。从其他主体(如其他地区、国家、企业等)的成功经验中借鉴。
通常而言,借鉴而来的经验要具有普适性
“普适性就是去掉限制性词汇,使答案符合题干”

提出对策

①题型识别。
【例1】根据资料1,就如何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30 分)
要求:(1)考虑全面,对策合理,条理清晰;(2)总字数不超过400 字

提出对策的几个重点

  1. 提出对策题中要不要写问题?
    题干:请概括问题,并提出对策——问题必写。
    要求:有“问题全面明确”——问题必写。
  2. 问题和对策都要回答,问题与对策对应写还是分开写?
    要求问题和对策有对应项——对应写。
    无要求——自洽即可
  3. 对策怎么反推?
    自拟动词+材料中的问题名词+(补充:细节、目的意义)

②答题技巧。(抄、借、推)
答案来源:1.建议摘抄。2.经验借鉴。3.问题推导。

自提对策常见方向

  • 宣传、培训、教育、引导
    • 适用范围:思想,封起,价值观落后、不重视等
    • 具体对策
      • 加速对……重视、支持、扶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价值观;培养……意识等
      • 摆展台、挂横幅、贴海报、发放公开信;网络媒体宣传,比如公益广告、广播电视;树立典型、开展先进学习、评选活动
  • 资金、技术、人才、政策
    • 适用范围:基础设施不完善,行业发展滞后等实际问题
    • 具体对策
      • 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引入民间资本
      • 加大研发力度,设置研发奖金,保护专利,产学研用一体化
      • 搭建人才平台,建设人才队伍
      • 减免税费、贷款贴息、无偿资助
  • 机制、制度、法律、政策
    • 适用范围:机制、制度、法律、政策不健全、不完善
    • 具体对策
      • 完善立法(制定细则、政策、规范等)
      • 加强执法、推动法治化进程、联合执法
      • 调研、专家论证、听取群众意见、试行、调整
  • 制度监督、落实贯彻
    • 适用范围:管理混乱、监督真空、推诿扯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
    • 具体对策
      • 完善监督体制、机制
      • 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多部门联动
      • 定期抽检、检查;信息公开、进度监控;严格问责
      • 媒体监督、服务评价、开通监督热线与信箱;加强行业自律

单一题高分=逻辑+要点
逻辑:一般按照材料顺序,转化话题就出逻辑(//-//-)
要点:摘抄+归纳+反推(能抄尽抄)
前置词摘抄:总括词、高频词、核心词

注意

  1. 申论要注重逻辑,按照材料的顺序,每段结束之后要问自己“翻篇了吗”“话题转换了吗”,多数材料的特点是以段为单位,也可能相邻的段落是一个点。
  2. 怎么去找前置词。
    (1)要点能够分为五条,大量的前置词是摘抄得来,①高频词:例如“人才”高频出现,要将人才作为前置词;②核心词:“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中出现“最”,提示是核心词;③总结词:“市场”出现在段落最后,总分结构要注意首句,分总结构要注意最后尾句。
    (2)如果用这三种方法都写不出总括词,则需要进行概括

归纳词汇总结

归纳词汇总结

  1. 社会认同度:看不起,心理上不认同行为上不选择
  2. 市场不公平不规范:垄断、抄袭、价格战、恶性竞争
  3. 成果转化:研究成果能不能问世,能不能被应用
  4. 视野开阔:了解外面事物,看的更远

34 申论3

综合题

词句解释题

即针对一个或多个词汇、短语或句子进行理解和分析的题目

  1. 题型判断:谈……的含义;对……进行解释;谈对……的理解。

  2. 常规思路

    (1)释义。

    一般根据与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相近的句子,如专家观点、权威观点、总结句等,得出词语或句子的字面含义。

    (2)分析相关要素。

    围绕主题,写出资料中与题目相关的各种要素(如问题、原因、意义、危害等)。

    (3)对策。

    应该怎么做:资料中有则摘抄;资料中没有,字数允许则补充。

词句解释题得分:逻辑+要点
题干有层次答题思路:释义+题干层次1+题干层次2+对策
题干有层次标志:尽管…但…;不仅…也…

题干无层次答题思路:释义+材料层次123+对策
材料层次:按照材料顺序每转换一次话题就出现一个层次

题干和材料都没有层次:释义+要素罗列(问题原因等)+对策

观点现象分析题

即针对观点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题目

  1. 题型判断
    (1)题干中出现:对……观点/现象的见解/看法/评价/评析/认识。
    (2)要求中出现: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证充分、有理有据、论据充实等

  2. 常规思路

    1. 表态。
      表态要依据题干和资料,而非个人主观判断。当资料中出现体现态度的信息时,要优先采用资料原词。

      (1)如果大官方出来了,比如有一个镇,这个镇所有人都躺平了,这个镇的人还振振有词,上面的人出来说“要不得”,这个时候要听大的,一般都是局、市、省的层面,因为有时候出题非常极端,比如有个县正月初三城管就上街把所有的对联都撕掉了,理由是影响村容村貌,上级就对其进行了批评,官和民就听官的,如果是两个官就听大的。
      (2)如果没有官,比如材料出现了10 个人民,如果都支持,你就支持,都反对就都反对,如果是9 个支持,1 个反对,这个时候就要辩证看待,不能支持也不能反对;不能少数服从多数,结合现实工作,每个百姓的需求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社会上正常人多、残疾人少,100 个人中有1 个盲人,这个盲人说要提供盲道,这是合理的。
      (3)实际工作经验来说,如果要得罪10%的百姓,不怕上访,就怕上网,所以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的,只要有不同的声音,就是辩证看待,少数群体的利益也是利益。
      (4)表态要依据题干和资料,而非个人主观判断。当资料中出现体现态度的信息时,要优先采用资料原词。

    2. 分析理由。
      围绕主题,写出资料中能够支撑态度的各种要素(如问题、原因、意义、危害等)。

    3. 对策。
      应该怎么做:资料中有则摘抄;资料中没有,字数允许则补充。

  3. 高分技巧

    (1)表态的方法及常用表态词汇。

    赞同的: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等。
    反对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不支持的、错误的、偏颇的、偏激的、绝对的、片面的等。
    辩证看待、未知的: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有利有弊,有待考证,有待观察,尚未定论等。

    (2)注意特殊要求。

    有理有据,论据充实(答案中要有例证)

提示:如果题干有抽象词汇材料也解释了,你就把解释放在观点前。

观点:根据材料确定是支持,反对还是辩证看待(可多写同义词)

对策:只是个补充,字数够就时:能抄就抄;不能超就反推。

35 申论4

公文题

20 分满分的公文题中,格式分为0-4 分,语言分为0-4 分,内容分为12-20分,占比较大。

格式分:标题、称谓(主送机关)、落款。
内容分:问题、危害、意义、对策等。
语言分:通俗易懂、表达生动、有感染力、有号召力、态度诚恳、建议口吻等

空格是要算到字数中的,格子纸一行25 个格子,标题、称谓、落款写上后,100 字就没有了。字数要求为400 字的公文题中,正文部分可能就只剩300字了。

格式

(一)具体格式

  1. 标题争取一行之内写下标题
    (1)一般写法。
    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例如: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
    (2)书写格式。
    标题要居中书写(不带书名号)
  2. 称谓或主送机关。
    (1)称谓(对象为人物)。
    例如:尊敬的与会嘉宾、广大家长朋友们等。
    (2)主送机关(对象为单位)。
    例如:各社区、各街道办等。
    (3)书写格式。
    称谓在标题后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3. 落款
    (1)单位(个人)。
    例如:某企业工会(写在时间上一行)。
    (2)时间。
    例如:2022 年××月××日或者××××年××月××日。
    (3)书写格式。
    落款位于正文右下方,日期右空四个格子,发文者以日期为准上方居中
  4. 公文有无格式对照表
题目标题称谓落款
报告、通告、意见、通知等
倡议书、公开信、宣传稿
经验发言稿、事件处理发言稿根据格子确定
时评、网评、新闻稿等
调查问卷、活动方案、提纲、工作要点等
明确要求不写公文格式的命题方式

分类

  1. 方案类公文:指导意见、方案、建议书是专门用来解决问题的,可称之为方案类公文。标题、称谓、落款都要写,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重点写对策要素,与单一题的对策要素题区别不大。
  2. 宣传类公文:假如你是学校工作人员,要对家长写公开信让大家支持我们的某项工作,或者写倡议书、宣传稿等,都是没有差别的,一般都要写这么做带来的好处、作用,也类似单一题。标题、称谓、落款都要写
  3. 总结类公文:如写汇报,不需要有感情色彩,材料有什么就写什么,把自己当作材料的“压缩机”,概括主要内容即可,类似单一题。
  4. 评论类公文:如社会上出现网红带货赚钱多现象,问你怎么看,类似观点现象分析题、

方案类

(1)方案类公文的识别。
方案类公文主要是为某个或者某些对象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或任务而进行的规划,一般侧重对策、建议、具体做法。

(2)典型的方案类公文。
指导意见、建议、活动方案等。

(3)方案类公文的写作框架

  1. 公文题的开头也是有套路的,包括四种:
    (1)背景:如“随着/近年来……”引导背景,比如写一篇关于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写“党的二十大提出……,随着转型升级加快……”。具体的背景可以去材料中找。
    (2)中央有文件的话,可写为“根据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精神,现……”。
    (3)再如“为了能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4)问题可表述为“为了解决+问题”。
  2. 主体:具体解决问题对策,每个序号之后必须都要写前置词。
  3. 结尾:可能有。

总结类

(1)总结类公文的识别。

总结类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具体情况告知或汇报给某个或者某些对象(其中具体情况中的要素要根据给定资料来确定)。

(2)典型的总结类公文。

汇报(提纲)、调查报告、简报、编者按等。

(3)总结类公文的写作框架

例题1:请根据给定资料3,为新风镇撰写一份经验介绍材料
经验即对策为主+(偶尔)意义为辅,意义可以写在开头或结尾,中间写对策。需要自拟非常规标题。称谓、落款都不写。经验汇编是非官方的,汇编是一本书,其中会有很多具体的案例,本题就是其中一个案例。

例题2: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不超过400 字。

37 申论五

宣传类

(1)宣传类公文的识别。
宣传类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说服或宣传某种特定内容等转变他人的认知、看法,增长知识,进而倡导被宣传对象采取某些行动或者措施。

(2)典型的宣传类公文。
公开信、倡议书、宣传稿等。标题、称谓、落款都要写,宣传单不建议写为“关于+事由+的宣传单”

(3)宣传类公文写作框架。

评论类

(1)评论类公文的识别。

评论类公文的目的是对某些现象或观点进行评价。

(2)典型的评论类公文。时评、评论文等。评论类公文只有标题,没有落款、称谓。标题:自拟。不能写成“关于+事由+的+文种”的形式。

(3)评论类公文写作框架。

调研报告提纲

工作简报

回应稿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感谢信

工作方案

活动方案

38 申论六

39 申论七

42 言语强化1

考点强化:关联词—转折
标志词:但是、可是、然而、不过、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解题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
例:这件衣服很好看,但是不适合我

考点强化:因果
解题要点:结论是重点
标志词:所以、因此、因而、故而、可见、看来、于是
文段分析:
1、结论句在结尾,往往为文段中心句
2、结论句在开头/中间,后有其他语句
(a)之后为解释说明,结论句仍为重点
(b)之后有其他多个关联词(因果,转折等),要结合行文脉络分析
注意:解释说明中的关联词不重要,除此之外往往以后为重点

考点强化:必要条件(对策类)
1.典型格式:只有 A 才 B(A 是重点)。例:只有奋斗,才能成功。例句强调的是“奋斗”,“成功”没有那么重要。“才”之前是重点,“才”之后是效果、意义。
2.对策标志词:前两类比较重要,后两类是变形的表述。
(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须、亟待+做法,带有紧迫性,说明要赶紧去做。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也是强调对策。
(3)前提、基础、保障。如奋斗是成功的前提。“前提”依然强调“奋斗”。
(4)……当务之急/负有……的义务/生存之道/要领在于……。如“作为学生负有学习的义务”,表明必须要学习
文段可能的结构:
1、对策在结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对策在中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对策在开头:提出对策+解释说明
笔记:文段明确给出对策,要紧抓对策。对策为作者明确观点,问题与解释说明为非重点。

1.问题本身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出现,对策更重要
2.不能解决文段问题的对策不能选(没有主题词、表述片面等)
3.如果文段已经给出对策,则不需要自己提(不要脑补)

【注意】考点强化:并列。
1.解题要点:全面概括。
2.文段特征:
(1)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2)句式相同或相近。如“要创新必须……,必须……,必须……”。例:从理论上讲……,从实践上看……。概括的时候要将“理论”和“实践”都概括进去。
(3)按时间顺序展开。例:30 年代的幸福感……,50 年代的幸福感……,80 年代的幸福感……。有多个时间点的时候,要把多个时间点的内容全面概括。出现古今很多时候都是进行古今对比,如以前……,今天更……。
3.干扰选项特征:表述片面

考点强化:主题词
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文段要围绕其展开
判断方法:
(1)中心句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2)每句话都围绕的相同话题
解题要点:正确选项中需包含主题词(2 个主题词需包全)

43 言语强化2

考点强化:行文脉络
中心句特征:表达作者明确观点,一般为对策、结论、评价
分述句特征:
1.举例子:“比如”“例如”等
2.数据资料:20%,50%……
3.正反论证
4.原因解释:由于、因为……、……的原因等
5.并列分述:多角度展开

【注意】分总结构:国考、省考均会考查。
1.尾句出现总结标志:因此、所以(考查较多);换言之、换句话说、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考查较少)等,为对前文的同义替换。
2.尾句出现对策。
3.尾句出现指代词,指代前文重点,引出结论。如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说、对此、为此、基于此、鉴于此。

【注意】细节判断题:
1.题型判断:符合/不符合,理解正确/不正确,能/不能推出的是。中心理解题需要找重点,正确答案是中心的同义替换,非重点不可选。细节判断题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选项与文段一致,就是正确的,与文段不一致,就是错误的。
2.常见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
(3)偷换时态。
(4)偷换语气。

【注意】细节题快速解题方法:
1.根据提问方式:
(1)选是题:优先验证表述温和的选项(可能、往往、……之一、或)。
(2)选非题:优先验证绝对项(任何、全部、毫无……)、比较项(大于、优于等)、因果项(……使得/导致……)
2.根据特殊信息:名字、数字、字母、标点符号(双引号,书名号等)。

44 言语强化3

语句排序题

  • 解题要点:从选项入手

    1. 确定首句,对比选项确定
    2. 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尾句
    3. 验证(非必须)
  • 首尾句特征

    • 首句特征(需对比内容确定;若首句特征不明显,不必纠结)

      1. 下定义(……就是/是指)
      2. 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等)
    • 非首句特征:

      1. 指代词指代不明确
      2. 关联词的后半部分
      3. 比如、就像
    • 尾句特征(需对比内容后确定)

      1. 因此、所以、这等结论词引导的总结性尾句
      2. 对策
  • 确定捆绑
    指代词捆绑:这、那、他、其、该、此,确定与前一句的捆绑

  • 确定顺序

    1. 日常顺序
      (1)按时间线先后展开
      (2)逻辑先后顺序(行动、发展的脉络)
    2. 行文逻辑顺序
      (1)观点+解释说明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A 和 B,如果要详细展开论述 A、B 话题,应先展开论述 A,再展开论述 B。
    3. 如果句子中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只能确定“一方面”在前,“另一方面”在后,是否挨在一起并不确定。

总结:在做排序题时,千万不要自己读句子然后去选项中对应答案,一定要学会在句子中找标志、线索,如指代词、关联词,然后结合选项提示快速解题。

语句填空题

与中心理解题很相似,填入的句子需与文段的主题词衔接一致,若选项与文段主题词不一致,可直接排除。

  1. 横线在结尾:
    (1)总结前文。
    (2)提出对策。
  2. 横线在开头:总领全文,需与后文核心话题衔接一致。
    (1)需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2)话题引入。
  3. 横线在中间:承上启下,既要衔接前文话题,又要衔接后文话题。
    (1)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2)把握话题,保证与文段话题衔接一致。

当横线处有以下特征时:
(1)逗号:如果横线前(后)面有逗号,优先考虑本句话内分句的衔接
(2)解释说明(冒号,那就是,比如)等标志词,要与解释说明中话题保持一致


接语选择题

接着文段往下说。

1.提问方式: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2.解题要点:接语选择题是接着核心话题往下讲,故要通读全文,重点关注文段尾句。

3.技巧细分:

(1)尾句完整、清晰,核心话题明确,可从尾句入手,选话题衔接一致的。

(2)若尾句不完整(文段出现并列结构,直接看全文;尾句有指代词,解释说明等),则应读全文把握核心话题。


逻辑填空题

【注意】词的辨析:

1.词义侧重辨析方法:

(1)第一种:拆字组词:用不一样的字单独组词。
(2)第二种:整词搭配:用整个词进行组词搭配。

2.固定搭配:

(1)搭配一个词:瞻前顾后找准搭配对象。
(2)搭配多个词:

①横线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
②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3.程度轻重

(1)区分词的程度轻重:
①程度轻:大相径庭:相差很大,相差很多。
②程度重:截然不同:完全相反、完全不同。
(2)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4.感情色彩:

(1)区分词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成果。
②贬义:后果。
③中性:结果。
(2)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热词积累:
挖掘共同文化记忆、凝聚改革共识、民众福祉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世界力量平衡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践行“上海精神”
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寻求最大公约数
把握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
党中央从全局高度进行战略擘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聚全国之力、汇全民之智、集各方之志,党政军民学总动员,东西南北中齐发动,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强大合力。
打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之间的梗阻,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才能让金融这一经济血脉融入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持续激发经济活力。

45 言语强化4

语境分析

在文段中找准对应信息。

  1. 关联关系:转折、因果、并列。
    关联关系:

    1. 转折:
      (1)解题要点:转折前后语义相反,但不能矛盾,如虽然我很美,但是我很丑。
      (2)标志词:但是、然而、却等。

    2. 因果:
      (1)解题要点:前后分句构成因果对应,因与果不能完全一致。
      (2)标志词:因此、使得、导致等。

    3. 并列:

      1.解题要点:

      (1)同义并列前后语义相近。

      (2)反义并列前后语义相反。

      2.标志:

      (1)同义并列:顿号、逗号(两个词语)。

      (2)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

      (3)相同句式表并列,如成功的人往往……,失败的人往往……,前文论述“成功”,后文论述“失败”,为反义并列。

      3.粉笔提示:三个方面的并列,三个词可以是一样的,也可表达三个方面各不相同,如白富美,也可以表达一定的顺序,如报名,考试,上岸。

      (1)口诀:文段相近选相近,文段不同三不同,文段顺承不可乱。

      (2)例:

      ①君子之德要求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

      ②良好的文化形象会对人产生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

  2. 对应关系:解释类对应、重点词句对应。

    解释类对应、重点词对应。

    1. 解释类对应:横线处的词存在解释说明,横线处所填入词语应与解释说明一致

    2. 题干特点:分句,,分句

      解释类对应标志:命题人会很善良的给出提示点。

      1. 是、就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是很典型的解释类对应标志词,前后意思相对应。
      2. 比如、例如、可以说:逻辑填空题不能看到不重要、解释说明就不看了,需读一读才知道表达的意思。
      3. 冒号(:)、破折号(——):可表示解释说明

46 言语理解错题

47 判断强化1

1.近几年常在题干中全部设置轴对称图形,此时可以考虑对称轴的细化考法

(结合对称轴考查),当图形都有对称轴,要画出对称轴。
2.对称轴的细化:
(1)如果题干图形有多条对称轴时,先看对称轴的数量。
(2)如果题干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则看对称轴的方向,如顺时针旋转45°。
(3)如果对称轴的数量和方向均无规律,观察对称轴经过了什么,如经过点、线、面。

(4)如上图,每幅图形的对称轴均是竖直的,图1 的对称轴与图形中的线重合,图2 的对称轴与图形中的线不重合,图3 的对称轴经过了图形的点。

对称轴经过的黑球数、白球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当出现黑白块时,常规思维是考虑平移或黑白运算,如果平移或黑白运算无规律时,可以考虑对称性。

2.当黑白块比较规整,即组成了两边一样的“等腰”元素或组成了“S、N、Z”、平行四边形等中心对称图形,此时既可以考虑整体看黑白块是否对称,也可以分开看,即单独看黑块或白块的对称性(白块不易看,可以将其描出来)。如图二,图1 黑球为两边一样的轴对称图形,图2 黑球不对称,但是白球为“Z”字,是中心对称图形。

最大/最小面较复杂时,可以通过描面解题。

特征图:当出现大图套小图时,即“风火轮”图形时,可以考虑最大/最小面与外框是否相似。


线

线的考法:记住拆分思维,即分开看。因为对称性和数量规律常考拆分。

1.直线和曲线的特征图:因为线的核心考法就是分开数,即曲直拆分,将线的题目放在一起发现,均是直线、曲线分开数,几乎没有曲线和直线一起看的,所以直线和曲线的特征图要分开记忆。

(1)直线特征图:多边形、单一直线。

(2)曲线特征图:曲线图形,如全曲线图形、单一的圆/弧。

2.内外分开:每幅图都出现明显外框,即明显分内外,考虑内外分开数。如上图,外框有6 条边,内部有5 条边。

3.分开数线数量时,若单独看没有规律,还要有运算的思维。

什么时候考虑平行线:根据题目总结特征图。

1.如上述真题,图形看起来很舒服,因为考查平行线的题目图形会构成各种方向的等号,所以同一方向的线条成对出现,可以考虑平行线。

2.平行线和笔画数特征图有些像,如2019 人民警察真题和2020 浙江真题,题干图形都出现出头端点。

3.综上,图形规整,即有出头端点的线条总能找到与其同方向的线条,考虑平行线;图形比较凌乱,考虑笔画数。


1.什么是点数量:数的是交点,2 条及以上的线共用的点是交点,若只有1条线,则没有交点,端点不是交点。

2.点数量特征图:

(1)基础特征:线条交叉明显(大树杈)、相切较多。

(2)补充:试错。有笔画特征图但笔画无规律,考虑数交点,因为二者特征图非常像,比如大树杈图形容易出现出头端点,相切较多容易出现圆相切,所以二者为一组“CP”,考试时不可避免,只能试错。

3.细化考法:

(1)切点:基本上每幅图都有相切。

(2)曲直交点:题干每幅图都出现曲线和直线,而且曲线和直线相交明显。

(3)补充:内外交点。图形有框,框将图形分为内部和外部,如第三行例图右图,框内部的交点是框内交点(紫色的交点),内部线条和框相交形成的交点是框上交点(黄色的交点),框外部的交点是框外交点(绿色的交点)。每幅图都有明显外框,可以数内外交点。

1.找共性:每道题的每幅图都有圆作为外框,出题人喜欢用圆作为框,考查内外交点。因此,每幅图都有圆作为外框,内部存在线条交叉,考虑内外交点。

2.找区别:考框上交点的题目内部线条都不出头,考框内交点的题目内部线条都出头。每幅图都有圆作为外框,内部线条交叉明显,线条不出头考虑框上交点,线条出头考虑框内交点,框外交点还没有考过,不优先考虑。

1.所有图形都有曲线出现,可以考查属性规律和数量规律。

(1)做题时,没有思路了就先想属性规律,因为属性规律看得快,2-3 秒就能看出来。如第一行例图,都是全曲线图形,选项也应选择全曲线图形,若每个选项都是全曲线图形,曲直性选不出唯一答案,考虑数量规律(曲线数、曲直交点数)。

(2)具体看曲线数,还是看曲直交点数,要根据特征图判断。单一曲线、圆弧出现,优先考虑曲线数;每幅图都有曲线与直线交叉,优先考虑曲直交点。曲线数不行,考虑数曲直交点;曲直交点不行,考虑数曲线,故遇到特别难的题目需要试错。

2.特殊的曲线:圆。圆本身可以作为曲线,如第三行例图,图1 中圆作为曲线,考查曲直交点。但是在数交点的题目中,若每幅图都有圆作为框,很可能考30查框上/框内交点。内部线条出头,考虑框内交点;内部线条不出头,考虑框上交点。

3.单独无规律,可以运算,一定要养成习惯,写出来的数不要丢。


位置规律

1.平移难点1:移动轨迹分不清。

16 宫格,先圈中间,看黑块个数是否相同;内容个数相同→内外分开回字看(绕圈走);内圈个数不同→横竖分开看(直线走)。
平移既可以绕圈走,也可以直线(横竖)走。无论是16 宫格、25 宫格、9 宫格,先圈出中间的格子,观察中间黑块数量是否相同,如果黑块数量相同,则考虑绕圈走;如果黑块数量不同,则考虑直线走。

2.如图一,圈出中间的格子,内圈黑块数量依次为2、1、1,黑块数量不同,考虑按直线走。此时需要考虑是横着走还是竖着走。第一行的黑块数依次为0、0、1,黑块无法横着走。每幅图的第一列黑块数量均为1,说明是竖着走。

3.如图二,每幅图的第一行均有1 个黑球,其他行也均有1 个黑球,横行数量不变,则黑球横着走。

4.口诀:先圈内部的格子,内圈相同绕圈走,内圈不同直线走,横着不变横着走,竖着不变竖着走。

平移难点2:找不到移动元素。

1.当外部有平移元素,但是选不出唯一答案时,直接看内圈,看有哪些东西可以动。

2.如果题目隐藏轨迹,可以将后面几幅图的平移轨迹都画在第一幅图中。


高频考点五:空间重构

解题思维:排除法
解题方法:
1.相对面
2.相邻面
(1)公共边/公共点
(2)画边法

48 判断强化2

常见立体截面图能截什么

1.长方体、正方体

(1)矩形(拦腰切、上下切、斜切)

刀的方向不能拐弯,警惕三角形和矩形一起出现的图形,三角形是斜着切,矩形是竖着切(斜着切三角形时没有平行于棱,所以继续斜着切不出来矩形),刀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不能一起切出来。


立体拼合→结合选项决定是否数数→拼合要从规整的、大块的拼合。

49 判断强化3

类比推理

语义关系:爱考查。

(1)题干出现成语,优先考虑语义关系,包括近反义关系、比喻象征义,比喻象征义考查不多。

(2)一级关系无法选出答案,二级辨析考虑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词语拆分

什么时候拆分?

  • 成语原本被拆分例:东奔∶西走

  • 无明显逻辑关系例:成败∶呼吸

  • 相同字重复出现例:寒冷∶寒


并列、包容、交叉

并列关系:矛盾关系即非此即彼,只有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反对关系还有第三种情况

类比推理常考命名方式。

1.题干是并列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可能考虑二级辨析。

(1)2019 年国考:“马蹄莲”和“蟹爪兰”都是植物,为并列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考虑二级辨析,“马蹄莲”长得像马蹄,“蟹爪兰”长得像蟹爪,都以外形命名。“灯笼椒”长得像灯笼,“金针菇”长得像金针,均以外形命名。

(2)2019 年事业单位:“灯笼椒”“鸡冠花”“蝴蝶兰”“金针菇”都以外形命名。出题人之间会相互借鉴,所以要与出题人“搞好关系”。

(3)2018 年联考题:“西子湖”和“曹娥江”都是水体,选不出唯一答案,考虑二级辨析,“西子湖”“曹娥江”“东坡肉”“五柳鱼”都以人名命名,B 项当选。

2.题干为“A∶AB”的形式,可能考查命名方式。

(1)2022 年国考:“珍珠婚”形容婚姻像“珍珠”一样珍贵(结婚三十年),“母亲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人们,有“母亲”的特点,题干和选项都以特点命名。

(2)2018 年事业单位:“流水线”指生产线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往下流,一个接一个,A 做完就 B 做,B 做完就 C 做。“车轮战”指战争像“车轮”一样,A 滚完就到 B,B 滚完就到 C,C 滚完就到 D,D 滚完就到 A,按照特点命名。

3.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考虑命名方式(事业单位喜欢这样考查)。

(1)2020 年事业单位题:“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搅拌机”的功能是搅拌,“杀虫剂”的功能是杀虫,“保鲜膜”的功能是保鲜,均按照功能命名。

(2)2022 年事业单位题:“棉线”是用来纺织的,“钢桥”是运输的桥梁/工具,二者不相关,考虑命名方式。“钢桥”“棉线”“荞麦面”“珐琅器”均按照材质命名。“珐琅”类似陶瓷、金属,瓷器是用瓷做的,“珐琅器”是用珐琅做的。包容关系(种属关系、组成关系)区分种属和组成:单独用“是”造句。(1)造句通顺是种属关系。(2)造句不通顺是组成关系。


交叉关系

两词从2 个不同角度划分

  1. 人物的身份医生∶军人
    出现人的不同身份,很有可能是交叉关系(因为有很多斜杠青年),可造句为“有的医生是军人,有的医生不是军人;有的军人是医生,有的军人不是医生”,用四个“有的”造句通顺,是交叉关系。
  2. 最后部分相同,前面部分是2 个划分角度
    实木椅∶办公椅,,“实木椅”按照材质划分,“办公椅”按照用途划分,造句为“有的实木椅是办公椅,有的实木椅不是办公椅;有的办公椅是实木椅,有的办公椅不是实木椅”,用四个“有的”造句通顺,是交叉关系。

对应关系

  1. 原材料+成品(名词+名词)
    二级辨析:制作过程:物理/化学
    玉石∶玉器;“玉器”是“玉石”制作的,为原料对应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就考虑二级辨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玉石”经过打磨就能制成“玉器”,是物理变化
  2. 功能(名词+动词)汽油∶供能
  3. 属性(名词+形容词)火∶热
    区分功能与属性对应关系:
    ①方法一:看词性。
    ②方法二:看能不能用来做某事。比如“汽油”能用来“供能”,“供能”就是功能。不能说“火用来热”,“热”是形容词,是“火”的特点,就是属性对应。
  4. 动作先后(多个动作)
    二级辨析:主体可以/不可以一致
    例:
    ①“构思”“写作”和“投稿”的主体可以一致。
    ②先“违章”,后“罚款”,但不能说“我违章,我自己罚款”,不能自己“罚款”,必须由他人“罚款”,此时就是主体不可以一致。
  5. 因果关系
    用“因为……所以……”“导致”造句。
    二级辨析:结果:积极/消极;干旱∶减产

50 判断强化4

高频考点:论证(加强/削弱)
解题思维:
第一步:看清问法(削弱、加强/前提;不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二步:找出题干的论点和论据
第三步:根据论点和论据话题是否一致,预设可加强/削弱选项
第四步:根据预设匹配选项,并对比择优
二、读题干,找论点和论据
1.找论点:
语出现,后面的内容往往引导论点。
(2)首尾句原则:如果没有提示词,就看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哪句话表观点、表总结,哪句话就是论点。
(3)结合提问方式:文段中有一堆人说话,如“家长说、老师说、校长说、学生说”,题目要求“削弱校长的观点”,此时校长的话就是论点。
2.找论据:
(1)就近原则:离论点比较近的那句话往往就是论据。
(2)论据是证明论点成立的证据,出现“事例、实验、调查、研究、数据”,往往都是论据
3.略读不重要的话:
下定义、说背景、转折词前都可略读

文段特征 1: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

  1. 加强:优先搭桥
    提问方式——常为“前提、假设、加强论证”
    解题技巧——“去同存异”
  2. 削弱:优先拆桥
    去同存异,切断联系,说明论据和论点无必然联系
  3. 搭桥选项应该说明“B”和“C”有关系,拆桥应说明“B”和“C”无关,“B”和“C”分别在论据和论点中出现。当发现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时,最重要的是找到论点和论据哪里不一致,找到不同点后,正确选项一目了然。

文段特征 2: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或者只有论点

  1. 加强:
    补充论据——解释原因和举例
  2. 削弱:
    否论点、否论据

高频考点:论证(加强、削弱)
文段特征:特色论点
(1)论点:不是 1 而是 2 导致结果
削弱:找 1 导致 2
不是减肥,而是节食导致我脱发
(2)论点包含因果关系(导致、使得、有助于、能、加强、降低等)
因果倒置/他因削弱
同一个时间,同一个主体,发生了另外一个原因,为他因削弱。

文段特征:特色论据
论据是对比实验、调查

  1. 可以指出实验、调查不合理之处
    力度比较:明确优先

  2. 论据是实验,但是只给了一组情况
    【例】小王做了为期一个月的实验,小王天天吃巧克力,结果小王长胖了,
    所以他认为,吃巧克力会让人变胖。
    加强:没吃巧克力的人就没胖
    削弱:没吃巧克力的人也胖了
    补另外一组
    加强:没 a 不这样;
    削弱:没 a 也一样

51 判断强化错题

52 判断强化错题

53 数资强化1

增长量的计算(已知现期和 r)。10

1.题型识别:增长/减少+具体单位。

2.解题步骤:

(1)百化分,|r|=1/n,求出 n。

(2)套公式:

①r>0,增长量=现期量/(n+1)。

②r<0,减少量=现期量/(n-1)。

3.第一步更重要:能快速百化分,第二步公式不要套错就能解题54 数资强化

【注意】百化分:1.1/2=50%;1/3=33.3%;1/4=25%;1/5=20%;1/6=16.7%;1/7=14.3%;1/8=12.5%;1/9=11.1%;1/10=10%;1/11=9.1%;1/12=8.3%;1/13=7.7%;1/14=7.1%;1/15=6.7%;1/16=6.25%;1/17=5.9%;1/18=5.6%;1/19=5.3%;1/20=5%。背过常见百化分表,有无技巧的背都无所谓,重点是背下来。

2.18.2%=1/5.5、15.4%=1/6.5%、13.3%=1/7.5,这几个数据近几年考查较多,可能是巧合或是考官故意而为之,单独记住。

3.百化分技巧:

(1)近似:好理解。比如12.3%≈12.5%=1/8。

(2)放缩:比如2.5%,想到25%=1/4,2.5%缩小10 倍,是1/40。

(3)取中:16.7%=1/6<18.2%<20%=1/5,则18.2%近似等于1/5.5。

(4)转化:分数分子永远等于1,也就是分数的分母与数字部分乘积永远等于1,可以互换。50%=1/2→2%=1/50、7.1%=1/14→14%=1/7.1、5.6%=1/18→18%=1/5.6。

1.现期比重:

(1)题型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占、比重。

(2)计算公式:比重=部分/总体=A/B(占“前”/占“后”)。比如求山西某行业产值占全国某行业产值的比重→山西/全国。

2.现期平均数:

(1)题型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后不跟占比,而是跟平均、均、每、单位。

(2)计算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A/B(一般“后”/“前”)。比如人均12 收入,出现“均”字,是平均数,人均收入=收入/人数。

两期比重/平均数比较。

1.题型识别:两个时间+比重/平均数+上升/下降。

2.判断升降:

(1)a>b,比重/平均数,上升。

(2)a<b,比重/平均数,下降。

(3)a=b,比重/平均数,不变。

(4)a 为分子增长率,b 为分母增长率。

(5)注:比较时带着正负号进行比较。比如 a 为增长10%,b 为下降20%,a=10%>b=-20%。结论可反推,告知平均数上升,则 a>b;如果平均数下降,则a<b;平均数保持不变,则 a=b。

现期倍数:

1.题型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倍数。比如“我是你的多少倍”,我/你即可。

2.计算公式:倍数=A/B(是“前”/是“后”)。

3.考查形式:(1)A 是 B 的几倍=A/B。(2)A 比 B 多几倍=A/B-1(提高、增长),求的是增长率。

4.记住口诀:(1)我是你的 n 倍,我比你多 n-1 倍。(2)我比你多 n 倍,我是你的 n+1 倍

增长率计算(给具体量):

1.题型识别:增长/下降……%、成(一成是10%、二成是20%,也就是告诉了百分数)、倍。

2.计算公式:r=增长量/基期量(定义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定义式一般用不到。给现期量和增长量,用“r=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给现期和基期,用“r=(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给的量不同,所用公式不同,公式要熟练掌握。

增长率的比较(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

1.题型识别:增长率最高/最低;增长/下降+最快/最慢,记住:增长后面跟快慢,考查增长率比较,固定搭配。

2.方法:(1)差距大,即倍数关系明显。当现期量/基期量≥2,用现期量/基期量比较。(2)差距小,即倍数关系不明显。当现期量/基期量<2,用增长量/基期量比较。

3.有一个选项大于2,则差距大,直接比;四个选项都小于2,套公式计算。

4.实战三步走——第一步:先瞪正负(正的大于负的);第二步:直接直除(倍数大于2,倍数明显。如果有一个1.9 倍,其余都是1.2 倍、1.1 倍,也要选择1.9 倍,考试要灵活操作);第三步:再套公式

年均增长率比较

识别:年均增长最快/最慢、年均增速排序

公式:(1+r) n=现期量/基期量(n 为现期和基期的年份差)

技巧

比较:n 相同,直接比较现期/基期

年均增长类问题年份差如何确定

一般情况(除江苏外)2016 年~2020 年:年份差为4,基期:2016 年;现期:2020 年

特殊情况(江苏省考)2016 年~2020 年:年份差为5(基期往前推一年),基期:2015 年;现期:2020 年

五年规划(全国都一样)十三五期间:年份差为5(基期往前推一年),基期:2015 年;现期:2020 年

考官规定(N 年/这 N 年)2016~2020 这五年:年份差为5(基期往前推一年),基期:2015 年;现期:2020 年

年均增长量计算:

1.题型识别:年均(平均每年)+增长/减少+具体单位。

2.公式: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n)。

3.年份差:刚刚有梳理,对于国考来说一般有两种,如2016~2020 年:(1)一般情况:所见即所得,现期为2020 年,基期为2016 年,年份差为4。(2)“十三五”,现期2020 年,基期(往前推一年)2015 年,年份差为5

增长率计算(增长率查找):

1.题型识别:给一个时间段,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问有几个年份的增长率超过 X(如10%、50%)%?

2.计算方法:(1)增长率>10%→基期×1.1<现期。(2)增长率>50%→基期×1.5<现期。

3.技巧:(1)一个数×1.1→错位相加。(2)一个数×1.5→本身+本身的一半。


典型陷阱

  1. 时间陷阱

    1.时间点:要看清楚问的是哪一年、哪一个月,看清楚问的是现期还是基期,注意不要掉坑。

    2.时间段:(1)上半年(1~6 月),下半年(7~12 月).(2)第一季度(1~3 月),第二季度(4~6 月),第三季度(7~9 月),第四季度(10~12 月)。(3)五年规划:最近的是“十三五”(2016~2020 年),最有可能考查;39 “十四五”正在进行中,还没有数据。

    3.特殊表述:

    (1)同比跟上年同期比;环比跟紧紧相邻上个统计周期比,环比分为月份环比和季度环比。

    (2)日均(平均每天):①以月为单位,大月31 天、小月30 天、2 月闰年29 天、平年28 年。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小月:二、四、六、九、十一。②以年为单位:平年365 天、闰年366 天,多一天是闰年2 月多一天。③怎么判别闰年?→以2008 年(北京奥运会)去推,2008 年、2012 年、2016 年、2020 年、2024 年都是闰年。

    (3)月均:看清楚范围,不要看到月均就除以12,除以12 是全年的月均;如果问的是上半年的月均,则除以6。

    (4)累计:数据一直上升,且差距较大,一定是累计数据。

  2. 单位陷阱

    1.单位:看清楚万/亿,在货物运输中,航空的单位一般都比较小,一定要注意。

    2.符号:一般都是%、有时候是‰(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如果某一篇资料分析是关于人口数据的,给自己做个警醒,看一下到底43 是%还是‰。

    3.货币:中国→人民币→元、外国→美元。如果某一篇资料分析涉及到基础贸易额,一定要小心,看清楚到底是美元还是元。

    4.量级:选项有10 倍、100 倍关系,一定要小心再小心。①选项有20 与200,要小心一点点,需要保留量级,首位商2,一个是商20、一个是商200。②隐蔽考法:以下两个例题是国考考查过的。 a.今天有一道题是2 与19,有的同学估了一下,大约是6/3,首位商2,直接选了2,但实际上是20,应该选19。 b.8%与0.9%:

    5.常识:1 吨=1000 千克=1000 公斤=2000 斤,很多时候需要把吨和斤做一个换算;1 公顷=15 亩=10000 平方米。

  3. 概念陷阱

    1.增长率相关:(1)增长率:也叫增速、增幅、增长倍数,可正可负,带符号比较。(2)降幅:只有增长率为负时才能叫做降幅,比较绝对值即可。如老师在减肥,第一个月减了10 斤,第二个月减了20 斤,则第二个月减的更多,如果符号比较则错误(-10>-20)。(3)变化幅度:无所谓正负,比较绝对值

    2.进出口相关:(1)要有常识,贸易额=进出口总额=进口+出口。(2)顺差(出口额>进口额)、逆差(进口额>出口额)。(3)贸易差额:顺差额=出口额-进口额、逆差额=进口额-出口额。

    3.比较符号:(1)超过即“>”。(2)近、将近即“<且接近”。(3)接近即“≈”。(4)例:“接近50”,则“≈50”即可,可大可小,算出来是51 和49 都可以叫做接近50。“近50”,49<50,满足“近50”。

    4.倍数相关:(1)是 N 倍即“A/B”。(2)多 N 倍、高 N 倍、增长 N 倍即“A/B-1”。(3)两者关系:是 N 倍=多/高/增长(N-1)倍;多/高/增长 N 倍=是(N+1)倍。

  4. 范围陷阱

    1.范围:看清楚全国、某省、第几产业。

    2.主要/所有:看清楚限定范围(尤其是表格材料,主要指标/所有指标,主要城市/所有城市),“主要”和“所有”不能互推,“主要”不能推出“所有”。

    3.特殊表述:不了解、不清楚、不确定(往往在调查统计材料中,有受访市民表示对问题不了解、不清楚、不确定,有可能有不一样的坑)

54 数资强化2

年均增长率计算:

1.题型识别:年均+增长+%。

2.公式:(1+r)n=现期量/基期量,n 为现期和基期的年份差;注意区分上节课讲的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国考中所见即所得,如2016~2020 年,现期为2020 年(时间靠后),基期为2016 年(时间靠前),年份差=4;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五年规划”,如“十三五”(2016~2020 年):年份差=5,基期前推一年→2015 年。3.技巧:居中代入(找在选项中间且为整十的数去代入);如 A.11%、B.22%、 C.31%、D.42%,可以优先从中间的 B、C 项附近的20%、30%代入,建议大家背一下常见的平方、立方数。

两期比重计算

题型识别:两个时间+比重+上升/下降+百分点

先判升降:

a>b,比重上升

a<b,比重下降

a=b,比重不变(a 为分子增长率,b 为分母增长率)

注意:比较时带着正负号进行比较再定大小:

①选项只有一个满足<|a-b|,直接选

②选项不止一个满足<|a-b|,A/B*[(a-b)/(1+a)],截位直除或估算

乘积增长率:经常出现在模考大赛。

(1)题型识别:已知两者各自增长率,求两者乘积的增长率;如已知 A=B×C, B 的增长率为 rb,C 的增长率为 rc,求 ra。(2)计算公式:ra=rb+rc+rb×rc,形式和间隔增长率一样,但是本质不同。(3)推导:数量中经济利润问题有一个公式:总价=单价×数量,如果给出单价和数量的增长率,求总价的增长率,可以考虑乘积增长率;现期的总价、单价、数量记为 A、B、C,增长率分别记为 ra、rb、rc,基期的总价、单价、数量记为 A’、B’、C’,基期×(1+r)=现期,分别表示现期的总价、单价、数量→A’ ×(1+ra)=B’×(1+rb)×C’×(1+rc)→1+ra=1+rb+rc+rb×rc→ra=rb+rc+rb×rc。

两个方法没有孰优孰劣,就看熟练的程度。

混合增长率

题型识别:求增长率,因为缺少相关条件,无法直接求解,但题干中出现了部分与总体之间增长率的关系

1.已知部分增长率求总体增长率2.已知总体和部分增长率求另一部分增长率做题口诀:(1)混合后居中总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即大于最小的,小于最大的(2)偏向基期较大的从中间值开始偏,基期指的基期量,做题中一般用现期量近似代替

基期三兄弟——基期比重/平均数/倍数:

1.题型识别:问题时间在材料之前+(比重/平均数/倍数)。

2.公式:A/B*[(1+b)/(1+a)];A:分子的现期量、B:分母的现期量、 a:分子的增长率、b:分母的增长率。

3.技巧:(1)选项差距大,多步计算,分子、分母截两位直除→约分、估算。(2)选项差距小,分子、分母截三位,很难计算;可以先算现期比重/平均数/倍数,再看(1+b)/(1+a)大于1 或小于1,并结合选项选答案。

间隔基期量:基期=现期/(1+r),这里求间隔基期,即“间隔基期量=现期/(1+r 间)”。

1.题型识别:中间隔一年,求基期量。

2.公式:间隔基期量=现期/(1+r 间)。

3.步骤:(1)先求 r 间=r1+r2+r1*r2。(2)再套公式计算间隔基期量。

55 数资强化3

代入排除法:

  1. 适用范围(什么时候用):

    ①经典题型:

    a.多位数:题干出现位数的描述、变化,例如有一个三位数,十位比个位如何,百位和个位对调如何。

    b.年龄问题:题干和问题都在说年龄,例如今年一家四口人年龄之和为多少,五年之前一家四口人年龄之和为多少,其中爸爸和妈妈年龄差多少,哥哥和弟弟龄差多少,最后问今年哥哥的年龄。

    c.不定方程:形如 ax+by=M,其中 a、b 是系数,x、y 是未知数,M 是常数,未知数个数>方程个数。

    d.余数问题:题干出现“剩”、“余”、“缺”、“多”、“少”等关键字,例如一些苹果分给大家,还剩一些,在剩余当中又拿一些分给大家剩一些。

    ②看选项:选项信息充分。问法→……各为多少/分别为多少;选项为一组数。

    ③剩两项(剩二代一):只剩两项时,代入一项即得答案。一般做题是 A、 B、C、D 四个选项,假如排除 A、B 项,就剩 C、D 项,没必要蒙,随便代入一个简单的选项,C 项简单就代入 C 项,正确就选 C 项,否则选 D 项。

  2. 方法(如何用):能排除先排除,能分析先分析。

    ①优先排除(利用数字特性→尾数、奇偶、倍数)。最好的结果是排除三个选项,直接选第四个即可。但一般情况可能排除两个、一个、甚至一个都排除不了,这时就代入。

    ②直接代入:最值、好算。


倍数特性法

整除型(基础知识)

1.当 B、C 为整数时,如果 A=B×C,则 A 能被 B、C 整除。例如10=2×5,2、5 均为整数,10 既能被2 整除,又能被5 整除。

2.口诀:

(1)3、9 看各位数字之和:①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9 整除,该数就一定能被3、9 整除。②例如123 能被3 整除(1+2+3=6,6 能被3 整除);123 不能被9 整除(6 不能被9 整除)。

(2)4 看末两位:①一个数的末两位能被4 整除,该数就能被4 整除。②例如1024 能被4 整除(24 能被4 整除)。

(3)8 看末三位:①一个数的末三位能被8 整除,该数就能被8 整除。②例如1024 能被8 整除(024→24,24 能被8 整除)。

(4)5、2 看末位:①一个数的尾数为0 或5,该数就能被5 整除。②但凡是偶数,就能被2 整除,末位是0、2、4、6、8 的数就能被2 整除。

3.因数分解(没有口诀,比较复杂):

(1)12拆成3×4,但不能拆分为2×6,因为有结论→如果一个数能被3 整除,又能被4 整除,该数就能被12 整除,前提是3 和4 互质(除了1 没有其他公约数)。如果拆出的两个数不互质,该结论就不成立。

(2)6 拆成2×3

(3)24拆成3×8

4.拆分(没有对应的口诀,不够复杂,不能因数分解时):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例如7、11、13,不够复杂,不能因数分解(13 分解为13×1 没有意义),可以拆分。(1)例如判断784 能否被7 整除:将784 拆成接近自己的7 的倍数±小数字,784=770+14,770 和14 均为7 的倍数,故784 能被7 整除。(2)例如判断784 能否被11 整除:784=770+14,770 能被11 整除,但14 不能被11 整除,故784 不能被11 整除。

余数型

1.特征:题干出现平均分配有剩余/缺少。例如平均分组、平均分东西,分半天还有剩余或还少了一些。

2.若 y=ax±b→y∓b=ax,则 y∓b 能被 a 整除,前提是 a、x 均为整数。类似“B、C 均为整数,如果 A=B*C,则 A 能被 B、C 整除”。

3.近两年有这样的题出现:若不是平均分配、平均分组,也不是有剩余、有缺少,但列式是 y=ax±b 的形式,也能用该结论。

比例型

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优先考虑比例型倍数特性。1.若 A/B=m/n,则 A 是 m 的倍数,B 是 n 的倍数,A±B 是 m±n 的倍数。2.前提:A、B 均为整数,m/n 是最简整数比(不能再往下约分,例如3/15=1/5,1/5 才是最简整数比)。


方程法

普通方程→如何设未知数。
1.设大不设小(避免分数)。
2.设中间量(方便列式)。
3.求谁设谁(避免陷阱)。
4.出现比例:设份数。

不定方程(形如 ax+by=M):

优先考虑代入排除(能分析先分析,能排除先排除)。

1.奇偶特性:系数一奇一偶(a、b 一奇一偶,谁的系数为偶数,就从谁切入)。2.倍数特性:系数与常数有公因子(公约数)。

3.尾数特性:系数尾数为5 或0。

(1)如果系数尾数为0,0 乘任何数后尾数均为0。

(2)如果系数尾数为5,乘奇数(例如1、3、5、7、9)后尾数为5,乘偶数(例如2、4、6、8)为后尾数为0。

4.实在不行就直接代入选项。

5.例:

(1)2x+3y=7(x、y 均为正整数)。

答:形如“ax+by=M”,为不定方程,系数3、2 一奇一偶,用奇偶特性求解,从系数为偶数的2 切入,2x 一定是偶数,7 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故3y 是奇数,3 是奇数,则 y 是奇数,y 只能为1,否则 y≥3 时,x 为负,解得 x=2。

(2)3x+5y=18(x、y 均为正整数)。

答:系数3 和常数18 有公约数,3x 和18 均是3 的倍数,则5y 是3 的倍数,故 y 是3 的倍数,y 只能为3,否则3x+5y>18,解得 x=1。

不定方程组:

a1x+b1y+c1z=M,a2x+b2y+c2z=N,不定方程组和不定方程的最大的区别:不定方程一般是两个未知数一个方程,不定方程组一般是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

1.未知数一定是整数时,例如未知数为人数、车辆数、书本数等,采用消元法。

2.未知数不一定是整数时,例如未知数是钱、时间、速度,此时采用特值法(赋零)。一个不定方程组,未知数不一定为整数,说明未知数没有限制,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但是答案只有一个,说明无穷多组解同时指向同一个答案,此时可以找一个特解,其中0 最简单。


工程问题

给完工时间型

给完工时间型工程问题:

1.题目只给多个完工时间(≥2 个)。例如:甲工程队干一项工程需要3 天,这是完工时间;甲工程队干了3 天,此时不一定是完工时间。

2.做题步骤:

(1)先赋总量为完工时间的公倍数。

(2)再算效率,效率=总量/时间。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工程问题中出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工作时间=总工作量/总效率。

给效率比例型

1.给效率比例型:题干告诉了效率比例关系。

(1)先赋效率(满足比例即可)。

(2)再算总量=效率*时间。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2.给完工时间型和给效率比例型都是赋值,给完工时间型赋值的是总量;给效率比例型赋值的是效率。

给效率比例的几种不同形式:

1.直接型:(1)甲:乙=5:6。赋值甲的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6。(2)甲的效率是乙的2 倍。赋值乙的效率为1、甲的效率为2。

2.间接型:(1)同样的时间内,甲做了50%,乙做了25%。总量=效率×时间,时间一定,总量和效率成正比,甲的效率:乙的效率=50%:25%=2:1,赋值甲的效率为2,乙的效率为1。(2)甲3 天的工作量是乙2 天工作量。总量=效率×时间,总量一定,效率和时间成反比,时间之比=3:2,则甲的效率:乙的效率=2:3,赋值甲的效率为2,乙的效率为3

3.特殊型:工程问题中,给出具体的人数或机器的台数,赋值每个主体最小时间的单位效率为1。(1)某农场有36 台收割机。给了具体机器的台数,如果最小时间单位为“天”,赋值每台机器每天的效率为1。(2)有50 人去修路。给了具体的人数,如果最小的时间单位是“小时”,赋值每人每小时的效率为1。

给具体单位型

如果题目告诉了总量或效率的具体值,属于给具体单位型工程问题。方法: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类型:

1.识别:有增长有消耗,题目中出现排比句。

2.变形:抽水机抽水,挖沙机挖沙、窗口售票。例如:大家都在船上,船漏了,破洞处源源不断进水,水在增长;抽水机不断抽水,水在消耗,几台抽水机几小时抽完,牛吃草问题

3.公式:Y=(N-X)×T。(1)Y:原有草量——消耗量;N:牛吃草的效率——消耗;X:草生长的效率——生长;T:牛吃草的时间——消耗时间。(2)注意:一般牛吃草的效率用牛头数来表示,赋值每头牛效率为1(工程问题中,有具体的机器台数、具体的人数,赋值具体的台数或人数效率为1),有几头牛效率为几。

4.方法:利用排比解出 X、Y,结合具体问题求解。

5.引例:牧场上有一片青草,牛每天吃草,草每天以均匀的速度生长。这片青草可供10 头牛吃20 天,供15 头牛吃10 天。问供25 头牛,可以吃几天? A.5 B.6 C.4 D.3 答:牛吃草问题。代入两遍公式:Y=(N-X)×T。N 是牛头数,Y=(10-x) ×20=(15-x)×10,解得 X=5,代回任意一个公式,求出 Y=100。问供25 头牛可以吃几天,再套公式,100=(25-5)×T,解得 T=5 天,对应 A 项。


经济利润

  1. 基础经济

    (1)常见公式:①利润=售价-进价。②利润率=利润/进价。③折扣=折后价/折前价。④总价=单价*个数。

    (2)解题方法:方程法(给具体数值,求具体数值,设未知数求解)、赋值法(给比例求比例)。

  2. 分段计费:有明确的分段点。

    (1)常见题型:水电费、出租车费、税费等。

    (2)解题方法:分段计费、汇总求和

函数最值:

1.题型特征:单价(利润)和销量此消彼长,问何时总售价/总利润最高。

2.计算方法(两点式):(1)设提升或下降次数为 x,列出总售价/总利润的表达式:y=()*()。(2)令总售价/总利润为0,解得 x1、x2。(3)当 x=(x1+x2)/2 时,总售价/总利润可以取得最值。

如果没有时间做题,结合选项猜题(读问题,找条件,排除选项)。例如:甲为多少,到题干找与甲相关的条件,若甲+乙=10,求的是甲,出题人可能会把乙放在选项中,看到两个选项加和为0,可能一个为甲,一个为乙。

56 数资强化4

1.行程问题:普通行程、相对行程。

2.普通行程:

(1)路程=速度×时间(S=V×t)。

(2)火车过桥:两种模型。

①完全通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②完全在桥上:路程=桥长-车长。

(3)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②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V2)


等距离平均速度:

1.公式:V平=2V1V2/(V1+V2)。

2.适用于:

(1)直线往返:如在直线上往返,去的速度为 V1、回来的速度为 V2。

(2)上下坡往返:AC 是上坡,返回时,BC 是下坡,去的时候是上坡 S1,回来时候就是下坡 S2;上坡距离(S1+S2)=下坡距离(S2+S1)。

(3)等距离两段:两段距离相等,一段距离的速度为 V1、另一段距离的速度为 V2。

3.推导:假设从 A 到 B,再从 B 返回,AB 的速度为 V1、返回时 BA 的速度为V2,平均速度=2S÷(S/V1+S/V2)=2S÷[S×(V1+V2)/V1×V2]=2V1V2/(V1+V2)


相对行程:

1.直线运动:

(1)相遇(反向):S 和=V 和*t 遇。如两个人面对面相向而行。

(2)追及(同向):S 差=V 差*t 追。如两个人同向而行。

2.环形运动:

(1)环形第 n 次相遇:n 圈=V 和×t 遇。第 n 次相遇,路程和为 n 圈,路程和=V 和×t 遇。

(2)环形第 n 次追及:n 圈=V 差×t 追。第 n 次追上,路程差为 n 圈。

3.流水行船:V 顺=V 船+V 水,V 逆=V 船-V 水。

(1)顺水:S=(V 船+V 水)×t 顺。

(2)逆水:S=(V 船-V 水)×t 逆。


几何问题(几何行程)——公式运用:

1.规则图形直接用公式。

2.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先转化为规则图形,再用公式。

几何公式:

1.周长:弧长→2πR*n°/360°,假设要求弧长 AB,圆弧所对圆心角为 n°,n°/360°就是弧长在圆周长中所占的比例。

2.面积:扇形→πR²*n°/360°,假设圆心为 O 点,求扇形 AOB 的面积,圆弧所对圆心角为 n°,n°/360°就是所占的比例,再用圆的面积乘上比例。菱形(根据正方形记忆)→对角线乘积/2。

3.表面积:球体→4πR²。圆柱体→2πR²+2πRh,圆柱的表面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 个圆面积,为2πR²;另一部分是侧面积,展开之后是矩形,一条边为圆柱的高,即 h,另一条边为圆的周长,即2πR。

4.体积:柱体→Sh;椎体→1/3×Sh,与柱体是3 倍的关系;球体→(4/3)×πR³

三角形相关:

(1)基础知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

①a²+b²=c²。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②特殊勾股数:(3、4、5)与(6、8、10)为同组扩大的数,也可以扩大为(9、12、15);(5、12、13)考查较多。

③特殊三角形:30°、60°、90°三边比例=1:3:2;45°、45°、90°三边比例=1:1:2。

(3)面积相关:

①底(高)相同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高(底)之比。S△=1/2×a×h,如果底边相等,面积比等于高之比;如果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边之比。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则面积比为1:4。


排列组合:

1.概念:

(1)分类用加法(要么……要么……)。

(2)分步用乘法(既……又……;先……后……;要同时满足)。如老师从太原出发到北京,要么开车去、要么坐动车去,问从太原到北京有多少种方式,分类做加法,共1+1=2 种情况。如老师从太原出发先去石家庄,只能坐动车去;石家庄再到北京,只能开车去,问从太原到北京有多少种方式,既要坐动车、又要开车,分步用乘法,共有1*1=1 种情况。

(3)有序用排列(不可互换)。假设选1 名男生和1 名女生,先选的同学回答例1,后选的同学回答例2,先选男生和先选女生有区别,与顺序有关系,用排列。

(4)无序用组合(可以互换)。如将近900 名同学,选出1 名男生和1 名女生回答问题,无所谓顺序,用组合。

2.题型:

(1)情况数少:枚举法(凑数字且情况数比较小),依照次序。列表→从大到小按顺序枚举。

(2)必须相邻:捆绑法,先捆再排。

(3)不能相邻:插空法,先排再插。

3.正难反易:总情况数-反面情况数

概率:

1.给情况求概率:题目当中给了一些情况,求概率;P=满足要求的情况数/所有的情况数。

2.给概率求概率:题目中给了一些概率,再求概率;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3.正难反易:P 正=1-反面情况概率。概率猜题是从这里猜,P 正+P 反=1,看选项中有无加和为1 的,很有可能一个是正面概率、一个是反面概率,再根据所求是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猜题即可。

环形排列:

1.例:5 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 A(5,5)种情况;把5 个人围成一圈照相,有 A(5-1,5-1)=A(4,4)=24 种情况。

2.n 人围成一圈,有几种情况?→方法:n 个人的环形排列有 A(n-1,n-1)种情况。

3…如图,A、B、C、D、E 五个人坐成一圈吃饭,开始时 A 正对着大门口,沿顺时针换位置,换成 E 正对着大门口,在生活中这是两种不一样的情况,但是在环形排列中,我们看的是相对顺序,如果相对顺序没有发生改变(开始的时候 A的左边是 B、右边是 E,换位置后,A 的左边还是 B、右边还是 E,对于其他人也一样),则默认是同一种情况;但是我们看成了每个人有5 种情况,需要 A(5,5)/5=A(4,4);如果 n 个人进行环形排列,开始是 A(n,n),每种元素实际为1种情况,我们看成了 n 种情况,则有 A(n,n)/n=A(n-1,n-1)种情况。

跟屁虫问题

题型识别:不同的主体,为了达成相同的目标;(同一辆车/同一排/同一组……)的概率
解题方法:
①首先搞定第一个(一般其概率就是1)
②再分析其他主体


容斥原理:能套公式套公式,不能套公式就画图。

1.公式:

(1)两集合:A+B-A∩B=总数-都不。

(2)三集合:

①标准型:A+B+C-A∩B-A∩C-B∩C+A∩B∩C=总数-都不。
②非标准型:A+B+C-满足两项-2*满足三项=总数-都不。满足两项即只满足两项,满足三项即只满足三项。

③常识型:满足一项+满足两项+满足三项=总数-都不。方框表示总数,空白部分表示都不,剩下的就是圆表示的部分,红色阴影部分为只满足两项,蓝色阴影部分为只满足三项,黑色阴影部分为只满足一项,彼此之间没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故三者加起来正好是三个圆。

④识别:

a.题目中出现“既……又……”,如出现 A∩B、B∩C、A∩C,用标准型公式。
b.题目中没有“既……又……”,出现满足两项或满足三项,用非标准型公式。
c.题目中出现满足一项,用常识性公式;通常来讲,常识型公式不单独考查,会结合其他公式一起考查。

2.画图法:不能套公式再画图。

(1)画圈圈,标数据。如果有“都不”,需要画方框。
(2)从里到外,注意去重
(3)题干中出现只满足某一个条件,如只 A、只 B、只 C,这些数据无法在公式中体现,此时需要画图。

57 数资错题

58 申论强化1

原因

  • 题型判断
    • 什么是“原因"
      • 引发“主题"的条件
      • 原因并非独立要素,其构成并不"固定“
      • 常见问法:原因、动因、成因、理由、依据、根源等
  • 答题技巧
  1. 关注因果标志词

    • 因为、根源在于、究其原因、由于、源自、来自、背后、随着.
    • 带来、使得、将会、引发、导致、这就有了…
  2. 巧用情感色彩

    • 主题与“原因"情感色彩一致

      • 正面事物:意义、优势、对策等

      • 负面事物:问题等

  3. 关注时间先后

    • "原因"先于主题

      • 之前、之后、以后、而后等

对策

(1)常见问法。
表对策的常见词汇:对策、措施、举措、建议、意见、做法、解决方法、经验、启示等。
(2)考查题型及答题技巧

  1. 概括对策:请你概括 xx 减肥的对策。

    技巧:直接摘抄或归纳概括

  2. 经验启示:请你谈谈 xx 的减肥给你的经验启示。

    技巧

    • 经验:借鉴别人好的做法
    • 启示:好的学,坏的改
  3. 提出对策:请你提一提 xx 应该如何减肥

    技巧:直接摘抄/经验借鉴/分析推导

59 申论强化2

词句解释题:

1.题型判断:只要出现“谈…的含义;对…进行解释;谈对…的理解”,都是词句解释题。

2.答题内容:分成三步走。释义(一般根据与解释的词句相近的句子,比如专家观点、权威观点、总结句等,得出词句的字面含义)+相关要素(问题、危害、意义、事例等)+对策(应该怎么做)。

(1)释义:就近原则。

①先看词句出现的附近位置是否有专家学者或者总结句,有的话可以直接摘抄。

②如果没有专家学者或者总结句,视格子而定:如果格子够,根据材料逻辑自己编写一个;如果格子不够,可以不写。

(2)相关要素:问题、危害、意义、事例等。

①但并不是所有例子都需要写,只有典型的、材料中大篇幅描述的例子或者一个例子在材料中从头贯穿到尾的,简单书写,一两句话带过即可,不要占太多篇幅。

②感情色彩分析法:判断一下需要解释的词句的感情色彩如何,如果是解释一个好词、好句,一定是写正面的、积极的要素,比如意义、成绩、优点、优势等;如果是解释一个坏词、坏句,一定是写负面的、消极的要素,比如问题、危害、不好的原因等。

(3)对策:动宾搭配,如果材料中有就直接摘抄;如果材料中没有的话就视格子而定,有格子就自己根据材料编写,格子不够的话可以不写。

3.释义、相关要素、对策这三步中,相关要素最重要,因为释义和对策可以不写,相关要素是必须写而且占据绝大部分篇幅的答案内容。


1.观点现象分析题:题干给出一个人的话/一个人的观点/社会现象,要求谈看法/谈评价/谈评析,就是典型的观点现象分析题。近几年几乎不考,以防万一还是要讲解,万一考到要知道如何作答。

2.观点现象分析题解题思路三步走:

(1)表态:针对题干观点/现象说明是好的还是坏的,或者有好有坏,要辩证看待,基本是这三种态度。

①好:赞成、支持。

②不好:反对,不合理、不科学。

③有好有坏:辩证看待、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待商榷,可以多用几个词。

④注意:根据题干和材料进行表态,不要主观臆断。态度是题干和材料说了算,题干和材料说它对,它一定对,和自己如何理解无关

(2)理由:理由是重中之重,指支撑态度的各种要素,是表态的理由。赞成要说明好在哪里;不赞成/不合理/不好要说明不好在哪里。把表态相关的各种理由说清楚、说明白。

(3)对策:和词句解释题处理方法一样。材料中有,可以直接摘抄;材料没有,根据格子灵活处理,格子够,自己反推、补充;格子不够,可以不写。

3.补充:最新的观点现象分析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观点或者现象表述非常抽象,不明白其意思时,建议在表态之前先解释观点/现象到底是什么。

60 申论强化3

1.公文题的格式不允许丢分,完整的格式包括标题、称谓、落款。

2.标题:题干如果明确说明“以 XX 为题/标题/题目”,直接抄。如果题干只是告诉了主题,要分情况讨论。(1)如果正式、严肃的场合,比如党政机关发公文,,可以用“关于+事由+的文种”。(2)如果是面向群众等场合,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轻松,要生动一定,可以自拟标题,一定要包含主题词。

3.称谓:具体的人或者相关部门,不要混用。比如给上级部门写建议书,不能写“尊敬的上级领导”,要写“XX 部门”。

4.落款:(1)单位名字/自己的名字:不要写自己的真名,题干会告诉身份,直接写。(2)日期:可以写考试当天,也可以用XXXX 年 XX 月 XX 日代替。

5.并不是每个题目都要写完整的格式,题干出现提纲、要点、纲要、不要求格式等信息时,不用写格式,但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写一个标题。“XX”占一个格子

内容:

1.公文的内容要先找公文的类型,用文种划分类型是不准确的,重点以写作目的、意见来划分种类。比如要写建议、提对策,就是非常典型的方案类公文。(1)方案类公文重点要写对策要素,多写对策、做法。(2)开头:可以写背景,比如问题、意义、原因,只要是与对策无关的就可以放在开头,但**开头一定要简单,**2-3行即可,千万不要超过4 行。(3)结尾:方案类的结尾可有可无,如果题干有要求或者材料有结尾就可以写。

2.如果要评价、评析某些现象和观点就是评论类公文。这类公文与观点现象分析题比较相似,除了格式不一样,答题逻辑是一样的,都需要表态、给出理由、说对策。评论类文章多了一部分,即要介绍评论对象,如果不知道评论对象就不可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无从表态。

3.如果说服人们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就是宣传类公文。(1)开头:介绍背景、问题等。(2)正文:①劝别人一起干。比如劝别人学习,会告诉他学习有很多好处,可以提高成绩,考上公务员,找到好工作,说一说好处。②然后会说建议和对策,倡议如何做,比如晚睡早起,多刷题。(3)呼吁号召。宣传类公文必须要呼吁号召,比如“让我们一起……啊/吧吗”“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

4.总结类公文:把具体情况汇总、汇报给某些人或者某些部门,就是总结类公文,是国考最常考的类型。总结类公文就是有啥写啥,只要与主题相关的都可以写,比如背景、意义、原因、对策,题干会提示重点写什么要素

语言:

1.通俗易懂:通顺流畅无病句。

2.表达生动、有感染力、号召力:需呼吁号召、宣传(啊、吧、吗)。

3.态度诚恳:近些年没有出现这样的要求态度诚恳和建议口吻,了解即可。表达歉意、监督或者进行严肃处理等,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委婉,不要直接说“对不起”,可以说“针对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十分痛心,一定会严肃处理,杜绝再次发生”。

4.建议口吻:与上级部门、上级领导沟通一般可以用建议口吻,可在结尾加审阅、指正、批示等。

第一题写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答题逻辑

1.背景

2.调研综述(调研方式、对象、数据)

3.具体内容:按要素分段,如问题、做法、成绩等

4.建议:非必备要素

​ 关于 H 市夜间经济的调研报告提纲

​ 调研背景:“夜间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6 点到次日早上6 点发生的经济文化活动。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需要发展夜间经济,推动服务业和城市发展。为了推动我市夜间经济的发展,对 H 市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 调研方式、对象:走访“21 街区”餐饮区、24 小时书店、健身房等夜间消费市场,采访顾客、从业者等。

​ 具体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夜间工作委员会,拟定发展目标,设计空间布局;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利益诉求。2.优化公共服务。延长公共交通出行时间;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部门联动,保障公共安全与环境卫生;推出移动应用程序,就近及时处理居民举报。

​ 取得成绩:提高了设施使用率,释放了消费需求,激发了文化创造,带动了区域发展,解决了就业问题。

​ 发展建议:我市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服务品质,促进夜间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第二题写倡议书,典型的宣传类公文

写作规律

(1)呼吁号召做一件事:开头介绍背景,正文要劝说大家,可以说一说好处,接下来说如何做,即对策,结尾进行呼吁号召。

(2)有些宣传类公文会变型,不再呼吁大家做某事,而是宣传某些人的事迹。这时,不用说事迹的意义和好处,开头可以写背景,正文部分重点写事迹和精神,即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突出了什么精神,最后进行呼吁号召。

(3)号召向某人学习。①开头写背景。②正文要写事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和精神。③要学习做法。比如号召大家向 A 同学学习,A 同学每天晚睡早起,做1 万道题,大家不用说晚睡早起、做1 万道题,大家学习的是普适性、共性的做法,可以说向 A 同学一样勤奋、刻苦,多做题。④最后进行呼吁号召

​ 关于向优秀民警、辅警学习的倡议书

​ 近年,我省创新推出“一村(格)一警”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警辅警,他们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一、刘所长在企业遭受谣言时,迅速调查、澄清,劝说工人,避免企业停产。二、小宋深入辖区,全面了解小区情况,利用智能平台,及时走访,排除风险。三、小徐面对群众矛盾纠纷,联合村干部,耐心说服教育,避免事态扩大,促进双方和解。四、小何关心弱势群体,成立“暖心小分队”,为困难户送温暖。

​ 在此我们倡议大家向他们学习:一、加强谣言巡查,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处理结果,协助企业复工复产。二、强化“科技+脚板”,对辖区事务做到情况熟、防控早,反应快、能兜底。三、与专业机构联动调解,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化解矛盾纠纷。四、针对群众急需急盼,贴近贴心做好服务。

​ 希望各位同志能以这些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岗位,争做一流,更好地服务基层,造福民众。

如果遇到的题目目的是要消除负面影响,正确引导社会环境、社会舆论,要维护政府形象、政府声誉,只要是类似目的,称之为危机公关宣传类公文,也是宣传类公文的变形

最近因为我公司广告语的相关问题叨扰到大家,虽然我们曾多次公开向大众解释过有关“8 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概念,但无论如何,对于打扰到大家我们深感抱歉,在此向各位网友表示诚挚的歉意。……目前,我们已经下架了有关本次广告的所有内容,在新文案推出之前,我们将不再做任何产品推广活动。如果我们的广告内容与现行广告法有相抵触的部分,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今后我们将完善公司管理、审核等相关制度,保证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将继续传承传统中国茶文化,希望网友们和支持小罐茶的朋友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小罐茶的关心和监督!
【解析】

1.“最近因为……内容的概念”:介绍这次事件负面影响,说明基本情况,承认事实。

2.“但无论如何……诚挚的歉意”:进行道歉,表明态度。对这个事件的态度是非常抱歉的。

3.“目前……法律责任”:对策要素,是在改正、解决现在的问题。

4.“今后……不再发生”:也是对策,不过是今后要做的,是长效性的,是未来要做的事情。

5.“我们将……关心和监督”:进行呼吁号召,“我们要……”。

构建答题框架:

1.承认(介绍)事实并表明态度

2.当前问题改进

3.长效机制(对策)

4.结尾

【2012 内蒙古】为了维护 M 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请以 M 县政府的名义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拟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25 分)

【解析】

1.介绍+表态:先承认、介绍这个事实,当前政府确实发生了“虐猫事件”,或者确实有人参与到“虐猫事件”中。再表态,不要直接道歉,政府对于“虐猫事件”表示强烈谴责、非常愤慨,此类事件一定会深究,会高度关注。

2.改正、解决问题:开除肇事者、参与者,进行调查、处理、惩处等。

3.长效机制: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会认真反省,做好政府部门应该的形象。

4.结尾:呼吁号召,“请大家相信我们吧”“请大家监督我们吧”“请大家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 敬畏生命,我们在行动

网民朋友,全国同胞:

​ 近日引起网民强烈反响的虐猫事件,据初步调查,我县人员涉嫌参与其中。在本县发生这种虚妄无情,儿戏生命的残虐事件,我们表示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

​ 对此,我们已召开了纪检、检察等部门参加的紧急会议,做出如下处理:

​ 一、当事人由所在单位停止其工作,积极配合组织和媒体的调查工作,指证,……
​ 二、责成有关部门对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并向上级主管机关和法律权威部门请求协助,为今后对参与者进行处理提供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 这件事暴露了我县公德教育的不足。我们会认真反省,将这次事件当做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历史机遇,做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 此事件虽为极个别人的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本县人民的整体道德素质。M 县是一个民风淳朴,充满爱心,热情好客的好地方,请相信我们人民的道德水准经得起检验。

第四题评论类

①开头:介绍评论对象,接下来表态,说一说这个建设好还是不好。可以在材料中看是否有显得更有文化的表态。

②正文:理由,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表态。既然好,就有何优点、意义,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也有好的点。理由部分可以说好的优点、意义、对策。

③结尾:来个总结性的对策。3.要求:语言生动,在结尾加上呼吁号召,也可以展现在正文中,这篇评论类公文语言不太像其他题目板正、严肃、刻板,而是比较贴地气,这种风格的语言自己会就写,不会就不写,因为仍然是按关键词给分

61 申论强化4

(1)找主题词,一般题干中会明确的告知本篇文章围绕什么主题,题干可能会给出题目、一句话,或者围绕什么主题、话题写文章,这句话、主题就是重点。

(2)梳理写作方向: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看材料不会理解。

(3)可能题干有的时候会告知写几个方向,甚至给出方向的关键词,有的时候也会比较模糊。

2.梳理资料挖掘观点+丰富观点表达:

(1)优先阅读:指定资料、小题未涉及资料、权威资料。

①考场没有时间从头到尾看完全篇材料,故看材料有时间顺序,优先阅读指定材料,即题干告知在材料几中有一个词、一句话等,围绕这句话写文章。

前面小题未涉及的材料一定是为大作文服务,需要看一看

③有国家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的材料一般有指向性,为宏观概括的材料,需要重点看一看。

(2)关照全篇:小题提示(题干、答案)、全部给定资料。考场会先做完小题再看作文,故针对小题涉及的材料一定有印象,通过看小题的题干、答案选取的关键词作文文章观点也可以。

【例1】2021 湖南通用

“给定资料4”中提到“努力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请你深入思考这句话,联系实际,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 字。

主题:民生

拆分:

温度:比较温暖、暖心,做完事让人感觉暖暖的,帮助别人等;人情味、人文关怀。

质感:得到实实在在的质量的提升;制定科学性、前瞻性、灵活性的规划

获得感:获得温暖、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是获得感;精细化、全面性

  1. 标题

    1.标题:不要浪费时间,在30 秒,甚至10 秒内写完,因为可以提前准备好。用标题模板套进主题词即可,小于等于15字,不必非得对仗,只要包含主题词即可。

    (1)常规型标题:只要写上主题词,加上对主题词的重要性描述即可,如本题,可以写民生服务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2)比喻式标题:写主题词+相对应喻体/拟人化手法。如民生服务是助推器/甘霖/雨露。

    (3)对称式标题:如“关注民生服务,聚力民心所向”,不要求前后两个句子要一样长,只要大致对称即可,中间用逗号、空格隔开均可。

    (4)警醒式标题:不常用,比较适用于负面话题(本身为负面表达),如“勿/莫/不要……”。

    (5)主副式标题:过难,不要用。题干没有明确要求用主副式标题则不要用

  2. 开头

    尽量不要抄,因为阅卷老师看得会很明显。

    (1)阐释式:解释主题词,在资料4 最后一段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放在开头,阐释式开头适用于主题较为抽象的,且主题在材料中有解释,最好先解释清楚主题词。

    (2)评论式:题干给出观点,要求谈一谈对观点的想法,用评论式,一般给错误的观点用评论式,如有人说“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要求围绕此观点写一篇文章,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开头要先表态,如此观点十分之荒谬,在我看来极其站不住脚。之后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

    (3)总结式:万能开头,无论什么题目几乎都可以用总结式。总结式即将材料中找到的所有要素、观点都堆积在开头,再展开论证。正文部分可以写同义表述,如开头写“个性化”,正文写“针对性”“精准化”等。

    (4)背景式:如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等。用的人很多,最好换一种表述,如随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到来,随着疫情防控的后疫情时代的到来。

    (5)问题式:如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必须谨遵“群众至上”的原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奋斗与努力。但是如今还是存在就业不稳定、教育缺失、交通拥堵等问题,政府的民生工作和群众的民生需求出现了“错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工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

    3.答疑:不要编写名言,因为老师可以看出来。

    4.不要背范文,话题不可能考第二遍,看范文要看一看写作的逻辑,要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学会逻辑,再积累范文的例子、名言等。

  3. 论证

    1.观点+论据:观点来自材料,论据要自己写,论据常用引证法;例证法。观点不要对仗,阅卷老师会觉得你是培训过的然后不爱看。

    2.引证法:即引用,如引用名人名言、俗语、原理(蝴蝶效应、木桶原理、破窗效应)、歌词等。注意歌词在引用的时候需要积极向上,如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3.例证法:

    (1)例子可以从材料中来,从申论材料中概括已经出现的例子,不要摘抄,用自己的话总结。

    (2)也可以用材料外的例子,如《学习强国》(有很多事例,如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粉笔圈子(老师有整理好,可以直接背)、微博、微信、《人民日报》等

    (3)以前做过的题目中的材料,以前很多题目中的例子均与民生服务有关,只要可以联想到之前做过材料的例子也可以直接用,这不是摘抄原文,是自己积累的例子。如在民生服务中,有一些政府部门、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设槛,比如在修路中,人民自愿修路却遭到政府阻止和反对。

    4.论据可以自己写,若自己不会写,先概括材料,有材料外的例子先用材料外的例子。不要编例子,容易被老师识破。

  4. 结尾

    1.总结式:简单重复上述三个观点即可。

    2.展望式:展望未来,如我相信,我愿能,我有理由相信,只要做好民生服务,终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呼吁号召式:“让我们一起……啊/吧/吗”。

    4.补充式:不建议,一旦用说明可能漏点,如写到最后遗漏了论点,最后补救用补充式,故尽量能不用就不用
    请添加图片描述




62 模考大赛错题

63 言语真题1

小常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常提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常见搭配:擘画蓝图。

1.奉为圭臬: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

2.唯命是从:指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3.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多与范围有关。

4.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为常见词。

5.两方面并列:(1)同义并列:顿号、和。(2)不同义:或、且、并。

6.三方面并列:(1)三方面语义相同。(2)三方面语义不同。

1.“相去甚远”指差别很大。2.“千姿百态”指姿态种类很多。3.“大相径庭”指差别很大。

【注意】原因+结果表述优先选,如我昨天晚上喝酒、打牌、吃夜宵,所以睡得比较晚,A 项为“昨天喝酒了”,B 项为“睡得晚的原因”,B 项既包含结果睡晚了,又包含原因,选择 B 项

64 言语22执法

拓展:通过“奇怪”的选项反向选择
例:(2019 联考)纪录片《苏东坡》以苏东坡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横切面,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维度进行透视,多角度地其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照 阐释 B.记载 解说 C.记录 阐述 D.观照 解读

【注意】通过“奇怪”的选项反向选择。例:第一空,应该选 D 项“观照”,指观察审视,如“自我观照/观照内心”,不可能通过四年记录一生,只能是通过四年去观照一生,该词填入恰当,当选。A 项“关照”指关心照料;B 项“记载”指书面记载,均与“纪录片”搭配不当,排除。之所以有干扰项“关照”,是因为正确答案“观照”与其有关联,出题人设置与相像的词语进行干扰。

1.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易分辨。

2.杂乱无章:无条理、无规律。

3.渗透: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

4.裹挟:受情势所胁迫,不得不采取某种态度或行为,此处商业目的明显是主动携带之意。


1.鱼龙混杂、龙蛇混杂、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必区分,搭配对象广(人/物),强调好坏都有的集合。(1)2015 江苏:“认证机构鱼龙混杂”。(2)2016 河南:“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3)2018 广州:“信息质量也是泥沙俱下”。

2.鱼目混珠 VS 鱼龙混杂:(1)鱼目混珠:指用鱼眼冒充珍珠,强调假与真的关系,主语往往是假货、次品。(2)鱼龙混杂:指鱼和龙在一起,坏的和好的在一起,主语往往是个更大的、好坏均有的集合。(3)例(2018 辽宁):搭配“假货、仿冒品、残次品”,是不好的事物,填入“鱼目混珠”


建构 VS 构造:1.建构:多搭配抽象事物,如“建构体系”为固定搭配。如“思想体系的建构”“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认知边界的建构”。2.构造:多搭配具体事物,如“骨组织构造”“地质构造”“构造板块”。


唇齿相依 VS 千丝万缕:1.唇齿相依:同“唇亡齿寒”,形容二者相互依存,程度较重。例(2015 政法干警):“在唇齿相依的全球网络中”。2.千丝万缕:形容关系十分密切,不表示互相依存,说明关系不是很紧密。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后文相反的逻辑性:注意转折关系。

1.2022 国考:为关联词引导的前后逻辑相反。“却”表转折,横线处与“众所周知”构成反义,对应 A 项“知之甚少”。
2.2021 国考:为时间对比,类似古今对比。前文“最初的”和后文“将拥有”进行对比,对应 D 项。
3.2020 国考:横线处搭配“动力”,与“虽然短期内……但最终消费才是……”对应,锁定 A 项“持久”,与“短期”构成相反关系。


1.异军突起:比喻新生的派别或新生的力量突然兴起。例:新势力异军突起;网信企业异军突起。

2.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该词考查少,多作为干扰项出现。以前形容伟大的事物横在空中,后来人们把“横空”错会理解成“凭空”。例:“激光电视在第二季度的横空出世”;“一片火海中,梵净山横空出世”。


大打折扣:打了很大的折扣。

事与愿违: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1.积累固定搭配“克敌制胜的法宝”。

2.积累:(1)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2)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把“抵御风险”称为战争,风险可以称之为敌人,如“打好疫情保卫战”


“延伸”的用法:该词指更厉害、高级。1.(粉笔模考)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5G 便是感官延伸的平台和技术推动力。2.(光明网)“饮食”之所以在屏幕上大受欢迎,是因为那些色泽诱人的食物和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烹调技术,通过大量特写、慢镜头等方式让观众的知觉得以延伸


1.独当一面:指能力上能单独承当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不等于优秀。

2.差强人意: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

4.“另起炉灶”的用法:(1)(光明网)创新不是一切从头开始、另起炉灶。(2)(粉笔模考)近年来美俄两国关系持续处于低谷。国际空间站作为美俄合作少数存续的项目之一,虽然仍在维持运行,但近年发展已乏善可陈。在此情况下,美俄两国便都有意“另起炉灶”

1.突破:如图片瓶颈/极限/壁垒。2.躲避:如躲避抓拍/检测/检测

65 言语23行政执法

【注意】 1.双引号的处理:先当作没看见,留下意思符合的词语再做考虑

意思>语感

【注意】辨析: 1.营造——多用于抽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构筑——多用于具象(军民齐心协力构筑起坚固的防御,构筑军事要塞)

【注意】如果后文的话题与前面一致,后文内容对前文进行解释,文段为“总 -分”结构;如果后文是新话题,即前文不重要,相当于“分-总”结构。需要注意新话题,新话题可能会引出新的重点,与文段的篇幅无关。

66 判断推理21地市

1.国考的图形推理主要包括两种题型:平面类和空间类。

(1)空间类:每年固定出 3 道题,包括 1 道折纸(六面体/空间重构)、1 道立体拼合(俄罗斯小方块)、1 道截面图或三视图。

(2)平面类:7道题。

2.平面图形解题思维:通过图形特征匹配规律,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考点。

(1)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规律。国考出题一般比较固定,位置规律每年固定考 1 道题。

(2)元素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每年考 1 道题,可能考加减同异或黑白运算,近几年黑白运算考得较多.

(3)元素组成不同,考虑属性规律和数量规律。 ①属性规律:每年考 1-2 道题,其中 1 道一定考对称性,甚至 2 道都考对称 性,曲直和开闭考得相对较少。 ②数量规律:每年考 2-3 道题,其中 1 道固定考查线中的笔画数(很重要), 剩下的 1-2 道题考查点、面、角、素,主要是点和面,角和素考得很少。

(4)特殊规律:还有 1 道题大概率会考特殊规律,主要考图形间关系;功能元素在 2018 年以前考得多,近几年没怎么考。

  • 黑白块常考对称性,顺手画出对称轴
  • 图形出现大量相切,数切点
  • 点的细化:切点、曲直交点。
  • 走投无路,相邻比较
  • 1.特征:黑块数量不同,优先考虑黑白运算。 2.结合选项差异:从选项不同颜色处入手。
  • 三视图“两步走”:1.大轮廓确定视图方向“:2.细节看“线”或“面”跟原图是否一致
  • 三视图题目,如果问“可能”,大概率考查主视图;原图有线就有线,原图没线就没线。
  • 选项数量相同,直接拼→先拼最大/最特殊的→逐层拼(一层一层数)。
  • 封闭图形相连,优先考虑图形间关系。
  • 黑块无缝相连,构成黑色粗线条,考虑粗线条笔画数
  • 黑白块考法大盘点

定义判断

【注意】定义判断:
1.解题思路三步走:
(1)看提问:看清问“属于/不属于”。
(2)看题干:找关键词。
(3)看选项:根据关键词匹配选项,对比择优,不要想着选一个完美的答案,一定是比较出来的;比如谈恋爱,男/女朋友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背叛了,就让他/她走;做定义题时,如果某个选项挺好,但是有一个关键词不符合,那这个选项坚决不能选,要排除。
2.要总结命题人在哪儿挖“坑”:
(1)主客体。
(2)补充说明:括号、冒号、表解释的“即”。
(3)常考敏感词汇:“的”(限定词)、时间(在……前/后、当…时)、一种/另一种(考查主客体的数量)、自己/他人(人称词)、主/次要、主/被动、直/间接、相同/反、新/旧等。自己做题时如果遇到新的,也要总结下来。
3.定义读不懂时,解决办法:
(1)拆词:关注定义名词本身。
(2)如果定义比较晦涩、专业,优先看易懂的字词,如果自己看不懂,那别人大概率也看不懂,要相信自己。
(3)如果实在看不懂题干,也可以根据同构选项进行排除,长得一样、意思一样的选项统统排除。

  • 关键词“一种、另一种”,常考主体的数量和种类,国考几乎每年都会出。

类别推理


逻辑判断

  • 特殊论点为“不是 1,而是 2 导致……”,否论点为“1 导致 2”。
  • 【注意】原因解释题:
    1.题型特征:
    (1)提问方式:最能/最不能解释以上现象/矛盾的是。
    (2)题干出现转折,转折前后存在矛盾。
    2.解题思维:比较择优。
    (1)明确、直接>不明确、间接。
    (2)无关、跑题的、主体错误的不选。这一点和加强/削弱题的思路相似。
    (3)与题干意思表述相反的不选。因为要解释题干的现象,至少要顺着题干进行解释,如果反着题干说,则无法解释。
    3.例:小明每天刷一百道题,但是行测分数没有提高。
    (1)A 项:吃饭与刷题无关,排除。
    (2)B 项:刷申论题不能提高行测分数,可以解释原因,当选。
    (3)C 项:与题干意思表述相反,是唱反调的选项,排除。
  • 经典题型:问“不降反升”,重点解释“反升”。
  • 明显因果类型的论点,可考虑因果倒置或他因削弱。
  • 材料题总结:
    1.先梳理题干,简化条件,同类条件能合并即合并
    2.题干信息确定,选项充分完整,排除法:读一句,排一个
    3.提问“可能、不可能”,优先考虑代入法,如有附加条件,先与题干已知条件结合推理,边推边排除,排除不了的再代入
    4.谁的信息多,优先代入谁。代到正确的,直接选,后面选项不用代

18地市

69 模考大赛十三季

70 判断22行政执法

图形推理

  • 出现黑白块,如果位置规律和黑白运算均无规律,优先考虑对称性。
  • 1.出现“等腰”元素,立刻画对称轴→方向选不出→看对称轴与线、面、点的关系。
    2.可能考查对称轴经过线、点、面数量的关系,比如六幅图形都是经过点,但是一组经过一个点,一组经过两个点;有可能六幅图经过线,一组经过两条线,一组经过一条线
  • 做题思维:出现图形被分割、“窟窿”较多,优先整体数面,整体不行再考虑细化。细化考点优先考虑所有面,不行再考虑特殊的(多胞胎/双胞胎、最大/最小面)。 最大/最小面:可以考查形状,也可以考查属性,属性考频较低,属性规律一般考查对称性(最大/最小面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形状考频较高,可以看最大/最小面与外框形状是否相似、与外框边数量是否相似,也可以看最大、最小面之间形状是否相似
  • 黑白运算和求同存异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运算,加减同异是对线条做运算,黑白运算是对颜色做运算,优先找大面积色块进行运算。
  • 国考笔画数盘点绿色框:均是“日”字变形图,即外框加上一条线,不论这条线是否拐弯、是否出头。
    红色框:均是“田字变形”。
    蓝色框:一根线图形(一根线折来折去)。
    粉色框:“圆相交/相切”的变形图,即封闭图形相交。

图形推理总结
1.有 3 道题都在考查黑白块,要知道黑白块的考法。
2.出现明显的最大、最小面,优先关注最大、最小面
3.空间重构题,只有选项没有题干,优先考虑相对面和画边法。
4.立体拼合题,优先考虑逐层拼合,需要旋转的时候,可以画平面示意图,如果是复杂图形,可以拆开看。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总结:
1.限定词非常重要,“的”前后、大前提必须要看。
2.同构项排除,对比择优。
3.题干出现大定义时,要符合小定义一定要先符合大定义,如果不符合大定义,则一定不符合小定义。
4.多定义,一般是问啥找啥,如果该定义纠结,则可以看其他定义,对比排除选项。
5.拆词,关注定义词本身。
6.涉及物理和化学的题目,往往比较简单。


类比推理

  • 词语尾缀词相同,分类标准相同一般为并列关系,分类标准不同一般是交叉关系

类比推理总结:
1.常识日常多积累。
2.4-5 道题考查交叉关系,非常重要,要学会区分交叉关系和并列关系(看划分标准)。
3.时间顺序:二级辨析是“主体是否一致”。
4.词语拆分在国考中大概率考查并列关系。


逻辑判断

问“前提/假设”,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去同存异)。

71 判断真题3 19地市言语

图形推理

  1. 图形间关系一定不能忘,封闭图形相连,优先考虑图形间关系,一般考查的就是公共边,可以看公共边本身的数量、长短,也可以看公共边挨着谁,不挨着谁。
  2. 图形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则优先要分开观察。
  3. 位置规律往往会用到相邻比较,观察图形是怎么移动的。
  4. 黑白块题目,黑块数量不同,优先考虑运算,这是最常规的思维,且每年都会考查黑白运算。
  5. 创新题不用怕,实在不行就用技巧“蒙”。
  6. 三视图中原图有线就有线,原图没线就没线。
  7. 立体拼合题目如果出现色块,则优先从数量少的黑/灰块入手。
  8. 只有两种小元素,要分开数,做运算。
  9. 小元素的图形的种类和个数无规律,考虑属性规律。
  10. 每年都会考查一道笔画数,如果做到最后发现还没有数笔画数,则可以回头看看是否有哪道题做错了



这四道题有共同特点,即都有独立小元素(字母、图形、数字),
但都没有考查小元素的数数,均考查属性规律。
1.上面的两道题考查都是开闭性,2016 联考和 2023 国考的题目很像,第一组图有 2 个全开放图形,第二组图有 1 个全开放图形,C 项当选。
2.下面的两道题也是看小元素的属性,看的是曲直性。2023 深圳每幅图出现 4 个小元素,考查小元素的曲直性,题干图形均有 3 个全直线图形和一个曲+直的图形,B 项当选;2016 国考也考查曲直性,图①②③均有 1 个全直线图形,图④⑤⑥均有 2 个全直线图形。
3.现在有这样的出题形式,给出单独的元素,但不考查小元素的数数(种类、个数),则可以考虑属性规律,属性规律有对称性、曲直性、开闭性三种,目前开闭性和曲直性均考查过,则下次有可能考查小元素的对称性。


定义判断
【注意】

  1. 解释说明很重要,要重点关注。
  2. 选项对比择优,只要有一个关键词不符合就要排除。
  3. 如果出现方式目的,则都必须符合。
  4. 题干有多个定义,且长得很像,则可以分别找选项的对应。
  5. 定义拆词很重要,如果题目很难,更要用这个方法,因为定义名词的关键词往往是定义的核心意思。
  6. 如果题干有比较,选项往往也有,除了定义判断有这个思维,加强和削弱。题目也有这个思维。
  7. 如果题干有举例子,选项往往有对应。
  8. 对“相同、想法”这种词要有敏感度。

类比推理

【注意】类比推理:

  1. 注意词性,可以辅助做题。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的词性和题干的词性一样。
  2. 交叉关系有的时候可能会考查具体的分类标准。
  3. 有的题目较难,可以纵向对比择优。
  4. “三字名词”常考命名方式。
  5. 交叉关系每年必考至少 2 道题,尾缀词相同,区分并列和交叉。
  6. 出现多个动作,先看时间先后,再考虑主体是否一致。


19地市言语

  1. 大有裨益:对……大有裨益。
  2. 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1)缘木求鱼:方法错误。
    (2)南辕北辙:行动与目的相反,常用于一个主体。
    (3)背道而驰:偏离正道。
  3. 饮鸩止渴/抱薪救火:带来严重后果。
  4. 应运而生:
    (1)前有背景。
    (2)前有结论词。
  5. 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福祸、利害关系紧密。
  6. 各行其是:不配合。
  7.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1)未雨绸缪:行动上做准备。既可搭配好的内容,也可搭配不好的内容。
    (2)居安思危:思想上做准备。只能搭配不好的内容。
  8. 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没有基础、虚幻的。
  9. 朝令夕改:搭配政令、办法、措施。
  10. 象征:具体事物传递抽象概念。
  11. 一墙之隔/一步之遥:
    (1)一墙之隔:搭配具体。
    (2)一步之遥:搭配具体+抽象。
  12. 当考查反义对应时,可从哪个角度进行考虑:反义词。
  13. 给例子找观点的常见干扰项:
    (1)其他观点的例子。
    (2)例子本身。
    (3)其他例子论证的观点。
  14. 排序题中时间顺序解题需保证:话题一致、主体一致。
  15. 代词指代需注意:
    (1)看清提问:哪一句。
    (2)就近原则不可取:找指代的重点。
    (3)警惕干扰:其他代词指代的内容。

72 20地市判断、言语

20地市判断


当图形中曲直相交明显时:
1.基础考法:
(1)曲直交点:如 2016 国考题目单纯考查曲直交点。
(2)曲线数:如 2017 国考题目单纯数曲线。
2.高阶考法(运算):题目越来越难,如果只数曲直交点、曲线选不出唯一答案时,考虑运算。
(1)如 2020 年国考考查运算,即曲直交点=2 曲线数。
(2)现在出题人常进行曲线数和直线数的复合考查(必须记住),曲线数和直线数单独数均无规律,考虑曲线数与直线数做运算,常考查二者做差。
3.做题时,先框住框架看特征,然后知道可以考查哪些知识点,最多数 3次即可解题。
4.目前没有考查过直线数和曲直交点、曲曲和直直的复合考法,做题时优先考虑高频考点。

对称轴的作妖考法:
1.轴与图形内部线的关系(内部线条多)
2.轴与图形内部面的关系(经过窟窿多)
3.轴与图形内部点的关系(经过尖角)
思维:只有 1 条对称轴,方向选不出唯一答案时,
关注对称轴与图形内部线、面、点的位置关系!

如果出现 2-3 个封闭图形挨着,优先考虑图形间关系。相交于边则考虑公共边的数量、长短。
如果做题时没有思路,只要图形有明显外框和内部线条,可以内外分开数。

2020 国考定义判断:
1.主、客体要重点关注。
2.做题时对比择优。
3.补充说明重点看,如有几种情况、包含哪些内容。
4.优先看能看懂的字词,看不懂的先放着,不要为难自己。
5.限定词重点关注。“的”出现,前后词要重点看

2020国考类比推理
1.属性对应几乎每年必考,而且喜欢考查必然属性。
2.记住如何识别交叉关系。
3.拆分:如果选不出唯一答案,考虑拆分。
4.能够加“导致”,看因果关系。
5.要进行常识积累,如“混凝土”和“水泥”的关系。

常见矛盾关系:
生∶死 男∶女 白天∶黑夜 A∶非 A
阴∶阳 阴离子∶阳离子 阴刻∶阳刻
曲∶直 动∶静 静态博弈∶动态博弈
软实力∶硬实力 软件∶硬件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本能行为∶学习行为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固有属性∶偶有属性 社会现象∶自然现象


20地市言语

  1. 单空题目,两个词语搭配、语义完全一致(同构选项),可同时排除;若有两个空不能因为意思一样直接排除,第二空可能进行区分
  2. 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表现/表达/体现/发挥得淋漓尽致;淋漓尽致指把某种特点体现得非常充分、透彻,强调充分、透彻;酣畅淋漓强调爽、舒畅,例如毕业后与同学一起吃饭、做游戏、唱歌酣畅淋漓。
  3. “两面词”需与文段构成两方面的对应:
    1.例 1(2013 国家)近年来的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举重若轻,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举重”的“重”指解决难的问题,“若轻”为轻松,为两个方面,“淡淡的笑声”对应“轻”;“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为“举重”。
    2.例 2(2017 天津)信访投诉工作的好坏,关系着政府政党的性质、作风,也决定着人心向背。好则人心“向着你”,反之则“背着你”。
    3.例 3(2018 联考)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该是多么得不偿失。“得”指建造新的圆明园,“失”指“把它完全铲平”
  4. 【注意】固定搭配:
    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面貌焕然一新。
    4.奉为圭臬:“圭臬”指土圭和水臬,古代没有精确的工具去测量长度、四时的单位,可以引申为准则,2015 年国考曾经考查过“奉为 ”,A 项为圭臬、B 项为圣旨,“奉为圭臬”为固定搭配,故选择 A 项,再次说明圭臬程度较重,能与圣旨放在一起考查。
    5.刻画得入木三分。
    6.表达得淋漓尽致。
    7.模仿/演绎的惟妙惟肖。
    8.根深蒂固的观点/概念。
    9.问题积重难返。
    10.络绎不绝:往往搭配车、船、人、马。
    11.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文献、书籍、资料等。
    12.美轮美奂/富丽堂皇:房屋、建筑。
    13.门庭若市/门可罗雀:地点。
    14.妙笔生花/文不加点:写文章。
    15.金瓯无缺:领土和主权。
    16.励精图治:国家领导人。
    17.筚路蓝缕:创业。可以用于党的事业、航天事业,不一定是商业的。
    18.渊渟岳峙:形容一个人的人品像渊水一般深沉,像高山一般耸峙,强调人品特别高尚。
  5. 【分总结构脉络总结】:
    前文是各种铺垫
    尾句引导词:所以、因此、由此、使得、由此观之
    这、从这个角度说、这一切
    换言之、换句话说
    那么,尾句引导正确答案的概率较高
    如果国考尾句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务必要验证前文,务必要和前文的核心主题词保持一致。
  6. 总-分结构:后文可能会有各种解释说明,如例子、谚语。

73 模考大赛13 判断19地市





baa

74

75

76 21地市数资

  1. 翻番:翻一番是原来的 2 倍;翻 n 番是原来的 2n
  2. 年均增长率比较:年份差相同,“现期/基期”大,则年均增长率更高。

【注意】知识点链接——构造数列:

  1. 特征:某个主体最多/最少;排名第几……最……。
  2. 引例:5 个人分 32 斤肉,分到的重量均为整数且互不相等。分得最多的人,最多分( )斤。
    答:做题套路:(1)构造名次。分别为 1、2、3、4、5 名。(2)求谁设谁。设分得最多的人,最多分 x 斤。(3)反推其他。分得最多的人要多,则其他人要尽可能少,第 5 名最少为 1 斤,第 2~4 名分别为 4、3、2 斤。(4)加和求解。x+4+3+2+1=32→x=22。如要求是整数,计算结果为 6.5 斤肉,最多为 6.5,则选6
  3. 方法:构造名次——求谁设谁——反向推其他——加和求解。
  4. 注意:
    (1)条件中是否给出主体个数“互不相同”。
    (2)答案为非整数时,反向取整,即问最少向上取整、问最多向下取整。


1.例:7 个相同的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至少分一个,有多少种分法?
答:将苹果分成三堆,三个小朋友插 2 个板子,不能插在两端,只能插中间的 6 个空,从 6 个空中选 2 个,为 C(6,2)。
2.结论:将 n 个相同的元素分给 m 个不同的人,每人至少一个,有 C(n-1,m-1)种情况。
3.变形:如 10 个苹果分给 3 个人,每人至少分 2 个,有多少种分法?先每人分 1 个,还剩下 7 个苹果,按照每人至少一个分,为 C(7-1,3-1)=C(6,2)。

等边三角形:假设边长为 a,则面积为√3/4*a²。

正六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分成 6 个等边三角形,如果边长为 a,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3/4a²,则正六边形面积=√3/4a²*6。

等差数列:
1.什么叫等差数列:任意相邻两项差值相等。
2.例:1、3、5、7、9、……。
(1)公差:d=2。
(2)第十项:a10=a1+9d=1+18=19。
(3)第 n 项:an=a1+(n-1)*d。
(4)前 n 项之和:Sn=(首项+末项)*项数/2。=na1+n(n-1)d/2。如 S5=(1+9)*5/2=25=5×1+5×4×2/2=25。

77 22行政执法数资

【注意】若比重接近 100%,则从反面计算更简单,只需计算首位
【注意】考查间隔增长率的逆运用,即已知 r 间、r2,求 r1。
【注意】等差数列:
1.题型识别:题干出现“等差数列”或“每天比上一天增长”。
2.核心公式:
(1)通项公式:an=a1+(n-1)d,任意两项之间包含了项数之差个 d;第一项和第二项相差 1 个 d,第一项和第五项差 4 个 d,第二项和第五项差 3 个 d。
已知首项、项数、公差即可求解:Sn=na1+n×(n-1)/2×d。
(2)求和公式:Sn=(a1+an)*n/2,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除以 2。
3.计算技巧:(a1+an)/2=Sn/n=a 中(平均数),Sn=a 中×n,a 中=(a1+an)/2。如果只知 n 项和与项数,可以直接求出 a 中,如 3 项的等差数列,总和为 210,n=3,S3=210,a 中=70。

78 23行政执法数资

要求加法时,先加百位,再加十位,个位先不管。

知识点链接——间隔增长率
识别:中间间隔一年求增长率(三岛两桥)
公式:r 间=r1+r2+r1×r2
计算:先算加法,再算乘法,若 r1、r2均小于 10%,可忽略,否则百化分或化成小数
拓展 1,间隔题型变形
(1)间隔基期=现期/(1+r 间)
(2)间隔倍数=1+r 间
(3)间隔增长量:
①|r 间|≈1/n;②增长量=现期/(n+1),减少量=现期/(n-1)
(4)间隔平均数增长率:
①先计算 a 间、b 间;②代入公式:r=(a 间-b 间)/(1+b 间)
核心:将 r 替换为 r 间
拓展 2,逆运用
已知 r1和 r 间,求 r2
切入点:涉及三个时间
计算:结合选项代入思考
拓展 3,乘积增长率
识别:求一个乘积(A×B)的增长率
公式:rA×B=rA+rB+rA×rB

79

  • 3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