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博主在知识拓展学习时,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并基于博主对相关领域的一些理解而记录的学习摘录和笔记,若有不当和侵权之处,指出后将会立即改正,还望谅解。文章分类在知识拓展笔记专栏:
知识拓展笔记(2)---《 “星链”卫星的战略意义》
“星链”卫星的战略意义
目录
1 “星链”的起始
SpaceX公司于2015年成立下属的“星链”部门,专责“星链”近地轨道宽带互联网通信卫星的研发与运营。
马斯克宣称意在:“为全球农村、偏远地区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3%或5%的地区提供网络通信”的“星链”卫星网络服务。
“星链”卫星主要分为两个版本:
- 1.0版本:不具备卫星间激光通信能力
- 1.5版本:具备卫星间激光通信能力
“星链”的优势在于:传输速率高(下载速度最大400Mbps,上传速度最大18.60Mbps,延迟27毫秒)、覆盖范围广、卫星数量多、成本低、整体生存能力强、地面终端外形小、易于前沿部署等。
2 “星链”的发展
星链系统部署完成后卫星数量将达 4.2 万颗之多,更是能够随时随地在同一片天空上实现几十甚至上百颗卫星过境。
同时星链卫星可通过搭载多种遥感载荷,全面覆盖光学、红外和 SAR 雷达成像能力,使其不仅具备高、中等多种空间分辨率,还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从而全面实现近乎全天候全天时的战场侦察和监视能力,使得未来战场更加透明。
第一期 1.2 万颗卫星完成后将超过 80 万台Linux 计算机在太空中运行。,全部 4.2 万颗卫星部署完毕即至少有 200 万台。
从而构建起“天基云计算”平台、“天基大数据”中心,实现星上更快地处理所采集的数据以及开展自主判断、智能决策,极大地缩短 OODA 环判断和决策环节时间。
-------北斗和星链的区别:两个工作性质不一样,无法比较的
- 一个是导航卫星,一个是互联网卫星。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 星链卫星,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个项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
3 “星链”的战略意义
星链计划虽然以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为名打着“民用”的幌子,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厚的美国军方背景和军事项目合作背景。
美军极可能通过搭载侦察、导航、气象等不同星上载荷,实现星链系统的军事化应用,增强美军在侦察遥感、通信中继、导航定位、打击碰撞、太空遮蔽等方面的作战能力,从而使美军占据未来战场主动。
现代战争中,指挥控制是战争的神经中枢,指挥链是连接和铰链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的神经网络。
研究如何应对星链的威胁,更需未雨绸缪,统筹规划和加快布局我国的低轨卫星星座建设,争取低轨星座资源、技术和运用创新的战略高点,以积极应对未来战争形态之变,维护我国太空权益及国家战略的主动性。
参考:《“星链”卫星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分析》、《“星链”在俄乌军事冲突中的应用探研》、《“星链”之运营密码》
文章若有不当和不正确之处,还望理解与指出。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联系博主删除。如有错误、疑问和侵权,欢迎评论留言联系作者,或者关注VX公众号:Rain21321,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