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概述
背景知识
人机交互
- 传统的人机交互是研究用户与计算机系统间往来的交互(系统和人之间存在着一般的输入和输出装置)
- 新的人机交互可划分为人、计算机以及交互这三个要素
研究的内容
- 界面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 界面实现方法
- 界面分析和评估技术
- 开发新型界面和交互技术
- 构建交互相关的描述模型和预测模型
人机交互的重要性
- 市场:用户不能容忍设计低劣的产品。
- 企业: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后续支持成本。
- 个人:希望使用简单的产品,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 人性:帮助用户有效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用户在对产品使用前、使用期间、使用后的感受、信念、喜好、知觉、身体及精神上的反应和行为等。
用户体验的特性
- 主观性:体验是人内心建立的一种感受。
- 整体性:体验是特定个体在特定时间的总体性感受,无法用具体的要素来区分。
- 情境性:用户环境和情境易变,因此用户体验也会频繁发生变化。
人机交互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满足主观性与总体性的最佳体验,用户体验作为人机交互的目标,用户界面是具体的手段,交互式连接这两方面的纽带。界面是基础,其次提供交互,然后最终形成体验。
最佳用户体验
用户表现的特征:
- 一旦开始特定体验就愿意一直享受此状态;
- 意味着在体验时全心全意地集中于此状态;
- 有了最佳体验之后会格外关注该产品或服务;
- 有了最佳经验之后会喜欢经历体验的过程。也就是说,欢乐与乐趣是提供最佳体验的重要要素。
唐纳德诺曼主张的产品设计:
本能性设计:关注于人的感官与感性的层面来设计。
行为性设计:以方便为中心的设计。
反思性设计:人能做出的面向目的的行为。
————————————————————————————————————————————————————
有效性:有效地完成人们利用系统所要做的事,这是开发任何产品或服务最优先的目的。
可用性:是要有效使用数字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为了高效,人们使用数字产品或服务时期望以最小的付出来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感性:人们使用系统时心理上的感觉。为了满足感性,人们使用系统时要体验到符合其基本目的的各种感受。此时,感性是包括看到某个系统之后所接触到的审美印象和情绪,或是对象的个性等概念。
在使用特定系统时,要想获得最佳体验,该系统必须具备有效性、可用性、感性,三者缺一不可。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
主要发展阶段:
(1)批处理
(2)联机终端
(3)图形用户界面
发展:
- 文本和图形(静态)
- 动画、音频、视频(动态多媒体)
- 语音、手势、视觉、脑电(头戴式显示器、VR、数据手套)
人机交互与软件工程
人机交互与软件工程的学科差异
软件工程与人机交互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
- 关注的重点不同:软件工程师经常是以系统功能为中心,形式化方法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使用;而交互设计人员则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特性和用户需要执行的任务要有深入的了解。
- 评估方式不同:交互评估通常基于真实用户,评价机制也往往来自于用户使用的直观感受。
- 分开讨论:软件工程较少提及交互团队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人机交互也很少谈及其与软件工程的密切关系。
人机交互与软件工程的不同观点
软件工程在交互式系统的缺陷
人机交互对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的软件工程技术在实现交互式系统过程方面存在天生的缺陷。
1.没有提出明确的对用户界面及可用性需求进行描述的方法;
2.不能够在系统开发过程进行中对用户界面进行终端测试等。
程序开发过程中约80%的维护开销都与用户和系统的交互相关,这其中又有64%属于可用性问题。在软件开发过程引入人机交互技术,可有效改进上述问题。优秀的人机交互技术如**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方法提出了多种用于构建交互式系统的技术和工具。
人机交互对软件工程的处理
人机交互工程模块接收来自用户方有关产品功能的需求定义:
首先明确产品的交互和可用性需求
然后进行交互设计,并使用原型技术和可用性评估方法对需求及设计进行验证
最终获得的有关产品的软件需求和交互特性将作为输入传递给软件工程模块。
人机交互与软件工程的融合难题
软件工程方法与人机交互互相结合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双方人员通常对对方的价值观持否定态度;
其次,它们所使用的方法论体系存在差异(软件工程师:形式化方法,人机交互领域:非形式化方法)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
- 高科技化
- 自然化
- 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