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之数据库设计

本文详细阐述了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E-R图)、逻辑结构设计(关系模式)、物理结构设计(建表与索引)、数据库实施和运行维护。每个阶段都包含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例,帮助读者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及规范实例

范例:
免积分-酒店客房数据库设计
设备仪器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数据库设计:分6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需求分析

调查机构情况与熟悉业务活动,明确用户的需求,确定系统的边界,并根据需求分析,生成和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
步骤:
(1)首先根据需求进行分析,生成数据字典,包括对数据项的描述、数据结构的描述、数据流的描述、处理逻辑的描述和数据存储的描述。
(2)然后根据数据字典生成系统的数据流图。

2、概念结构设计:绘制E-R图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概念模型。
步骤:
(1)根据需求分析形成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按照实体与属性划分原则抽象得到实体,
(2)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绘制ER图
ER图组成元素:实体、属性和关系。
在ER图中,实体用矩形表示,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关系用菱形表示
(3)找到每一个实体的主码

3、逻辑结构设计:构建关系模式

将E-R图转换为与DBMS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例如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再根据规范化理论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
步骤:
(1)首先将E-R图实体转换初始的关系模式
(2)然后根据实体之间的关系修改合并初始的关系模式:
一对一关系:将“关系”分别合并到两个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中,成为它的一个字段(外键),其值为“另一个实体”的主码
一对多关系:将“关系”合并到“多端”的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里面,成为它的一个字段(外键),其值为“一端实体”的主码
多对多关系:将两个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成新的关系模式(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表名),以双方的主码作为新表的主码。
(3)整理出系统最终的关系模式
将ER图转化成关系模式

4、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建表

通常关系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包括关系模式选择存取方法、以及设计关系、索引等数据库文件的物理存储结构
步骤:
(1)每个关系模式对应一张表,用一个表格描述该关系模式每个字段的字段名,字段描述,类型,是否可空,备注等信息。
(2)根据处理需求,决定是否建立相关索引,形成表格说明

5、数据库实施

按照物理结构设计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试运行、装入数据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以及系统的转储和恢复; 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增加新功能; 发现错误和修改错误

  • 9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