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目录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1.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1、传输方式

1.2.2、数据交换

 1.2.3、通信协议和体系结构

 1.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3.1、速率(比特率)和带宽

 1.3.2、延迟/时延

 1.3.3、时延带宽积

 1.3.4、往返时间RTT和响应时间

 1.3.5、信道利用率

 1.3.6、吞吐量/率

 1.3.7、例题

 2、物理层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1.1、四大特性

 2.1.2、两种信号

 2.1.3、调制和编码

2.1.4、传输介质

2.1.5、三大部分

2.1.6、基本术语

 2.2、物理层的基本通信技术

2.2.1、四种信道复用技术

2.2.2、数据的传输方式

2.2.3、信道与信道容量、香农信道容量公式

2.2.4、基带传输(PPT)

 2.2.5、频带传输与多进制数字调制

 2.2.6、物理层设备

2.3、本章小结

 3、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3.1、数据链路层基础概论

3.1.1、数据链路层概念

3.1.2、帧的概念

3.1.3、以太网数据帧中的MAC和LLC(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但局域网不一定是以太网)

3.1.4、数据链路层的两种传输方式

3.1.5、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3.1.6、局域网中的设备

3.2、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

3.2.1、冲突域和广播域

3.2.2、虚拟局域网(实验)VLAN

3.2.3、CSMA/CD(广播型信道防冲突技术)

3.2.4、PPP

3.2.5、CRC(循环冗余校验)

3.3、数据链路层服务

 3.4、差错检测与纠正

3.4.1、汉明距离

 3.4.2、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3.4.3、校验和(简单了解)

 3.5、滑动窗口协议

3.5.1、GBN协议(后退N帧协议)

 3.5.2、SR协议(发送方/接收方窗口)

 3.5.3、窗口大小和序列号的约束条件

 3.6、多路访问控制(MAC)协议

3.6.1、MAC协议分类

3.6.2、随机访问MAC协议 

 3.6.3、CSMA/CD协议

 3.7、局域网技术

3.7.1、MAC地址

3.7.2、以太网和CSMA/CD算法

 ​编辑

 4、网络层

4.1、网络层的作用以及核心功能

4.2、网络层协议IP

 4.3、IP地址

4.3.1、IP地址的概念

4.3.2、IP地址的组成和IP子网

4.3.3、IP地址的分类

4.3.4、特殊IP地址

4.3.5、CIDR与路由聚合

4.3.6、IPv4数据报(分组)格式

​编辑

4.3.7、最大传输单元MTU和IP分片与重组

 ​编辑

4.3.8、IPv6

4.3.9、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4.4、网络层的路由

4.4.1、路由及网关

 4.4.2、路由的配置方式

4.4.3、动态路由协议

4.4.4、路由算法分类

5、传输层

5.1、传输层概论

5.1.1、传输层

 5.1.2、端口号

 5.2、传输层的两个重要协议

5.2.1、TCP

 5.2.2、UDP

 6、应用层

6.1、应用层的作用

6.2、应用层的协议

​编辑  

 6.3、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

 7、其他

 选择填空习题:

 大题习题:

1、2009年路由大题

2、网络地址转换NAT大题

3、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大题

 作业:(有些答案有小问题,懒得改了,不过大致思路对)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实现资源共享。

1.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组成的。
  • 资源子网(终端系统):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 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交换的网络节点和通信线路。

1.1.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 按照拓补分类
    • 星型结构
    • 树形结构
    • 总线型结构(广播
    • 环形结构
    • 网状结构
  • 按照范围分类
    • 个人区域网PAN:比如蓝牙耳机,十多米
    • 局域网LAN:比如WLAN、校园网,小区网,几百米到十几公里
    • 城域网MAN:覆盖一个城市
    • 广域网WAN:比如互联网,大省之间,国家之间
  • 按照传输方式分类
    • 有线网络
    • 无线网络
  • 按照网络使用者分类
    • 专用网
    • 公用网

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1、传输方式

  • 按传输方向分
    • 单工:只能单方向
    • 半双工:同一时间,只能单方向
    • 双工:可同时双方向
  • 按传输对象(方式)分
    • 单播:1对1
    • 多播:1对多
    • 广播:1对all
    • 多播和广播区别:比如一定范围内,有1、2、3、4、5台机器,1只对2、3、4说话,这是多播。但是,如果1对所有机器说话,这是广播

1.2.2、数据交换

  • 电路交换:独占资源。整个报文从源头到终点连续的传输。
  •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输到临近的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再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 分组交换:将报文拆分成多个分组进行传输。
  • 电路交换网络如何共享中继线:多路复用
  •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
  • 题目1:

报文交换的报文交付时间:M/R*3 = 5*3 = 15s

分组交换的报文交付时间:M/R+2*L/R = 5+0.002 = 5.002s

  •  题目2:

  •  分组交换绝对优于电路交换

 1.2.3、通信协议和体系结构

  • 网络协议三要素
    • 语法、语义、时序
  • OSI七层参考模型
    • 物理层(比特):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的建立。
    •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在物理层的基础之上,提供节点到节点之间的服务,采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实现网路互联。物理寻址。
    • 网络层(分组/报文):在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之上,提供点到点之间的通信,提供路由功能,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逻辑寻址。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对数据进行控制和操作的功能。SAP寻址。
    • 会话层(报文):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结点之间的会话建立维护和断开,以及数据的交换。
    • 表示层(报文):表示层用于处理交互数据的表示方式,例如格式转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回复等功能。
    • 应用层(报文):使用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
  • TCP/IP参考模型
    • 物理层(比特):比特传输。
    •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相邻网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
    • 网络层(数据报/分组):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
    • 传输层(段):端到端(进程间)的数据传输。
    • 应用层(报文):支持各种网络应用。

 1.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3.1、速率(比特率)和带宽

 1.3.2、延迟/时延

 1.3.3、时延带宽积

 1.3.4、往返时间RTT和响应时间

 1.3.5、信道利用率

 

 

 1.3.6、吞吐量/率

 1.3.7、例题

 

 

 2、物理层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1.1、四大特性

  • 机械特性:接口是怎样的。
  • 电气特性:用多少伏的电。
  • 功能特性:线路上电平电压的特性。
  • 过程特性:实现不同功能所发射信号的顺序。

 2.1.2、两种信号

  • 模拟信号:(连续的、抗干扰能力较差)特定频段的信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 数字信号:(离散的、不连续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不是1就是0

 2.1.3、调制和编码

  • 调制:将任意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 编码:将任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编码的步骤:采样、量化、编码

  •  调制与编码的区别:
    • 数据可以通过编码手段转成数字信号,也可以通过调制手段将数据转成模拟型号。
    • 数字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发送器转化为数字信号(编码),也可以通过调制器转化为模拟信号。
    • 模拟信号可以通过PCM编码器转化为数字信号(编码),也可以通过放大器调制器转化为模拟型号(调制)。

2.1.4、传输介质

  • 导引型传输介质
    • 架空明线
    • 双绞线
      • 传输距离100-500(集线器)
      • 非屏蔽双绞线UTP
      • 屏蔽双绞线STP
      • 主要用于基带传输
    • 光纤
      • 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几十上百千米
      •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几千米
    • 同轴电缆
      • 主要用于频带传输
  • 非导引型传输介质(无线)
    • 自由空间
    • 地波传输
    • 天波传输
    • 视线传播

2.1.5、三大部分

  • 源系统:发送数据的一端
  • 传输系统:传输过程中的各种传输介质
  • 目的系统:接收数据的电脑

2.1.6、基本术语

 2.2、物理层的基本通信技术

2.2.1、四种信道复用技术

  • 多路复用技术:将多种不同的信号在同一信道上进行传输。不同信号在同一信道上传输时如何区分。

  • 频分多路复用FDM:划分不同频率来并行传输信号。
  • 时分多路复用TDM:划分不同时间段来传输信号。
  • 波分多路复用WDM:根据光的波长进行传输(合波器耦合,只能用于光信号)。
  • 码分多路复用CDM: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根据传输的数据码进行区分。

 

2.2.2、数据的传输方式

  • 通过同时间传输数量分为:
    • 串行传输: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的依次输入,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只需要少数几条先就可以在系统间交换信息,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语计算机,外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是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
  • 通过数据报文的双方行为分为:
    • 同步传输:信号发送方和信号接收方都要同时做好准备。
    • 异步传输:信号发送方准备好了,就可以直接发送给信号接收方。两者不需要同步。
    • 同步传输的可靠性比异步传输要高,异步传输的效率比同步传输要高。
  • ???PPT中的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  通过传输的信号分:
    • 基带传输:传输数字信号叫做基带传输。
    • 频带传输:传播模拟信号叫做频带传输。
  • 通过传输方向分:
    • 单工、半双工、双工
  • 通过传输对象分:
    • 单播、组播、广播

2.2.3、信道与信道容量、香农信道容量公式

 

 

 

  •  例题2:
    • 注意,香农公式里的S/N是指Signal power/Noise power

2.2.4、基带传输(PPT)

 

 2.2.5、频带传输与多进制数字调制

 

 2.2.6、物理层设备

  • 中继器:比特再生
  • 集线器:多端口中继器

2.3、本章小结

 3、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3.1、数据链路层基础概论

3.1.1、数据链路层概念

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的协议,提供相邻节点的可靠数据传输。

3.1.2、帧的概念

  • 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 组成
    • 帧头: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类型
      • MAC地址:每个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48位MAC地址
    • 数据
    • 帧尾:校验

3.1.3、以太网数据帧中的MAC和LLC(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但局域网不一定是以太网)

  • 数据链路层分为上层LLC(逻辑链路控制),和下层的MAC(媒体访问控制)
  • MAC:一种协议,对接物理层
    • MAC介质控制访问。
  • LLC:对接网络层
    • LLC逻辑控制访问。

3.1.4、数据链路层的两种传输方式

  • 单播、广播

3.1.5、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 封装成帧(PPP)
    • 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 透明传输
    • 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输。
  • 差错检测(奇数校验、偶数校验、CRC:需要计算)
    • 收到正确的帧就要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发送算在一定的期限内若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就认为出现了差错,因而就进行重传,直到收到对方的确认为止。

3.1.6、局域网中的设备

  • 网桥(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
    • 两个端口的交换机
  • 集线器(在物理层,共享带宽)
    • 假设一个集线器的带宽为10Mbps,有A、B两个人同时连到该集线器上,则A、B享有的带宽都是5Mbps。
  • 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独享带宽)
    • 假设一个交换机的带宽为10Mbps,有A、B两个人同时连到该集线器上,则A、B享有的带宽都是10Mbps。
    • 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交换表。
    • 交换机通过自学习,获知到达主机的接口信息。

3.2、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

3.2.1、冲突域和广播域

  • 冲突域
    • 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冲突域只能发生在一个网段。
  • 广播域
    • 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在一个广播域;广播域在一个或多个网段内发生。
  • 区别
    • 广播域可以跨网段。
    • 冲突域是基于第一层(物理层),而广播域是基于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 HUB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冲突域内,Switch所有端口都在同一广播域内,而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
    • 同一冲突域共享宽带。

  •  图中有4个广播域和12个冲突域。但是,如果两个交换机是直连(即直接是一根线连在一起),则属于同一广播域。

3.2.2、虚拟局域网(实验)VLAN

3.2.3、CSMA/CD(广播型信道防冲突技术)

  • CSDN/CD即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是广播信道中采用一种随机访问技术的竞争型访问方法,具有多目标地址的特点,总线型网络传输数据。
  • 四大特点(重要)
    • 先听再发
    • 边听边发
    • 冲突停止
    • 延迟后发

3.2.4、PPP

3.2.5、CRC(循环冗余校验)

  • 计算题(详见3.4)

3.3、数据链路层服务

 

 

 3.4、差错检测与纠正

3.4.1、汉明距离

 3.4.2、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  得出的余数拼接在发送数据的后面,再与之前多项式得出的那个数(10011)进行模二运算,如果最后余数为零,则无错。

3.4.3、校验和(简单了解)

 3.5、滑动窗口协议

3.5.1、GBN协议(后退N帧协议)

  • ACK(n)是累计确认

 

 3.5.2、SR协议(发送方/接收方窗口)

 

 3.5.3、窗口大小和序列号的约束条件

 3.6、多路访问控制(MAC)协议

3.6.1、MAC协议分类

3.6.2、随机访问MAC协议 

 3.6.3、CSMA/CD协议

 3.7、局域网技术

3.7.1、MAC地址

3.7.2、以太网和CSMA/CD算法

 

 

 4、网络层

4.1、网络层的作用以及核心功能

  • 作用:提供点到点的服务。单位:分组。
  • 核心功能:路由、转发、连接建立
  •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输,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4.2、网络层协议IP

 4.3、IP地址

4.3.1、IP地址的概念

  •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他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 组成:一个IP地址由4个字节,32位组成,一般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表现。
  •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
    • IP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
    • MAC地址是唯一的但是IP地址不受唯一的。
    • MAC地址主要是工作在第二层,IP地址在网际层。
    • MAC地址是48位,IP地址一般是32位(IPv6是128位)。
    • IP地址的分配取决于网络拓扑,MAC地址分配取决于制造商。

4.3.2、IP地址的组成和IP子网

  • IP地址是由主机地址和网络地址组成的。
  • 主机地址/主机号
    • 标识某一台设备的地址。
  • 网络地址/网络号
    • 标识某一网段的地址。
  • 子网号(从主机号划分出来的一部分
    • 原网络主机号的部分比特,用于划分子网
  • 子网掩码
    • 子网掩码用于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 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能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一个IP地址划分成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 使IP地址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全为1,主机号全为0即可得到该IP地址的子网掩码。

 

 

4.3.3、IP地址的分类

4.3.4、特殊IP地址

  • 网络地址:主机号全为0的地址不可用
  • 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的地址不可用
  • 回环地址:127.0.0.0 测试使用

4.3.5、CIDR与路由聚合

  •  路由聚合例题:
    • 假设下面有4个网络:

      172.18.129.0/24,后面的24表示前24位为子网掩码(255.255.255.0)

      172.18.130.0/24

      172.18.132.0/24

      172.18.133.0/24

      如果这四个进行路由汇聚,能覆盖这四个网络的汇总地址是:172.18.128.0/21

      算法思路是,首先从左到右开始,把不同的那个ip数字换算成二进制,即

      129 二进制 1000 0001

      130 二进制 1000 0010

      132 二进制 1000 0100

      133 二进制 1000 0101

      这四个数的前五位相同都是10000,所以加上前面的172.18这两部分相同的位数,网络号就是8+8+5=21。把共同的保留下来,其他全部为0,就是路由汇聚的地址。10000000转换回十进制就是128。所以,路由汇聚的ip地址就是172.18.128.0,最终就是172.18.128.0/21。

4.3.6、IPv4数据报(分组)格式

 

  

4.3.7、最大传输单元MTU和IP分片与重组

 

 

4.3.8、IPv6

  • 因为IPv4地址满足不了需求,出现匮乏的情况,所以就诞生了IPv6地址继续使用。IPv6地址由128位,16字节组成,一般表现形式为十六进制。

4.3.9、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  网络地址转换NAT

 

4.4、网络层的路由

4.4.1、路由及网关

 4.4.2、路由的配置方式

  •  静态路由是由人工配置的。
  • 动态路由是路由器通过路由算法动态配置的。

4.4.3、动态路由协议

  •  RIP和OSPF的区别:第3点不严谨,因为RIP的v2版本也支持VLSM。

4.4.4、路由算法分类

  •  距离矢量(LS)路由算法:即Dijkstra算法
    • 例子:

(1条消息) 详细解读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_yangstar23的博客-CSDN博客

  •  距离向量(DV)路由算法:即Bellman-Ford算法
    • 存在问题:好消息传播快,坏消息传播慢(无穷计数问题)
    • 解决方法:毒性逆转、定义最大度量

 

5、传输层

5.1、传输层概论

5.1.1、传输层

 5.1.2、端口号

 5.2、传输层的两个重要协议

5.2.1、TCP

 

 

 

 

 

 

 5.2.2、UDP

 6、应用层

6.1、应用层的作用

6.2、应用层的协议

  

  •  一个IP可以对应多个域名,一个域名只对应一个IP。

 6.3、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

 7、其他

 选择填空习题:

 

 

 

 

 

 

 大题习题:

1、2009年路由大题

2009年路由大题_将ip地址空间202.118_山顶夕景的博客-CSDN博客

2、网络地址转换NAT大题

(1条消息) 计算机网络大题分析(二)_计算机网络分析题_流 逝的博客-CSDN博客

3、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大题

 作业:(有些答案有小问题,懒得改了,不过大致思路对)

(答案有错,第二问:0.20035s,0.1004s)

(非本题答案解析,不过思路一样)

 

 

 

 

 

 

 

 

(答案和解析有错,最大分片可封装数据应该是480)

 

 

 

(注意:题目问的是R2和R3交换过来的,不是问R2R3维护的。)
 

 

(因为TCP协议的序号为32位,所以L最大值为4G。)

 

 

(答案解析:)(2条消息) 2012年IP&TCP大题_主机h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_山顶夕景的博客-CSDN博客

 

(答案解析:)

2016年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及解析_17号技师的博客-CSDN博客

 

  • 4
    点赞
  • 3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