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概念大全 ——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特征: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数据冗余度低、数据易扩充数据标准化不是它的特征。) 

3、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用户构成。

4、数据管理技术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无专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5、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6、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7、为保证数据独立性,需修改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8、数据模型三要素:数据结构完整性约束数据操作

9、两类数据模型:第类——概念模型,第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10、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11、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

12、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13、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14、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15、E-R模型属于概念模型,E-R模型设计属于概念结构设计

16、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数据库主要有查询和更新(插入、修改、删除)两大类操作。

17、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

18、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19、关系模型三要素:(与数据模型相似,前面加“关系”即可)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20、在数据模型中有“型”“值”的概念。“型”——关系模式,“值”——实例。

21、模式:即逻辑模式,对应于基本表,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22、外模式:即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视图或部分基本表,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述。

23、内模式:即存储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是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

24、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25、模式/内模式映像:当数据库存储结构改变时(例如选用了另一存储结构),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