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

定义

集合难以严格定义

直观描述:若干个(有限或无限)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的全体

称:组成集合的单个事物为该集合元素成员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 , B , C , ⋯ A,B,C,\cdots A,B,C, 表示集合
用小写英文字母 a , b , c , ⋯ a,b,c,\cdots a,b,c, 表示元素

例如:全中国人的集合,它的元素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性质是中国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

若元素 a a a 在集合 A A A 中,则称 a a a 属于 A A A,记作 a ∈ A a\in A aA

不属于

若元素 a a a 不在集合 A A A 中,则称 a a a 不属于 A A A,记作 a ∉ A a\notin A a/A

类型

有限集合

包含有限个元素(包含0个)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合

无限集合

参考无限集合的定义

表示方法

列举法

将集合中的元素在一对大括号 “ { } \{\} {}” 中一一列举出来
如: { 1 , 2 , 3 } \{1,2,3\} {1,2,3}

当集合的元素较多且具有一定规律时,可简写为
先列一些元素,用省略号表示其他元素,写出规律项,省略号,若是有限集还需列出末尾元素
如:

  1. 正偶数集 { 2 , 4 , ⋯   , 2 n , ⋯   } \{2,4,\cdots,2n,\cdots\} {2,4,,2n,}
  2. 小于 100 100 100 的正偶数集 { 2 , 4 , ⋯   , 2 n , ⋯   , 100 } \{2,4,\cdots,2n,\cdots,100\} {2,4,,2n,,100}

适用情况:

  1. 集合元素较少
  2. 有规律的无限集和元素较多的有限集

描述法

描述出集合中元素的共同性质,描述法的形式为:
{ 代表元素 ∣ 满足的性质 } \{代表元素|满足的性质\} {代表元素满足的性质}
如:中国省份集合 A = { x ∣ x 是中国的省份 } A=\{x|x是中国的省份\} A={xx是中国的省份}

归纳定义法

一个集合 S S S 的归纳定义由三部分组成:

  1. 基础条款:给定集合 S S S 初始元素,使得 S S S 为非空集合
  2. 归纳条款:给定由集合 S S S 中已有的元素构造出新元素的方法
  3. 极小性条款:集合 S S S 中的元素必须能通过有限次应用基础条款和归纳条款构成,否则其不属于 S S S

    这个条款还可写成:
    集合 S S S 是满足基础条款和归纳条款的最小集合或
    T ⊆ S T\subseteq S TS T T T 又满足基础条款和归纳条款,那么 T = S T=S T=S

下面是用归纳定义发给出能被 3 3 3 整除的正整数集合 S S S

  1. 基础: 3 ∈ S 3\in S 3S
  2. 归纳:若 x , y ∈ S x,y\in S x,yS,则 x + y ∈ S x+y\in S x+yS
  3. 极小性:当且仅当有限次使用条款1和条款2得到的元素才属于集合 S S S

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如:集合 { 1 , 2 , 3 } \{1,2,3\} {1,2,3} 等于集合 { 3 , 2 , 1 } \{3,2,1\} {3,2,1}

互异性

集合中不能有两个相同的元素

如:不会有集合 { 1 , 2 , 2 } \{1,2,2\} {1,2,2}

确定性

任意元素要么属于某个集合,要么不属于该集合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子集(包含)

若集合 A A A 的每个元素都是集合 B B B 的元素,则称 A A A B B B 的子集或 A A A 包含 B B B,又称 B B B 包含于 A A A,记作 A ⊆ B A\subseteq B AB B ⊇ A B\supseteq A BA
A A A 不是 B B B 的子集,则记作 A ⊈ B A\nsubseteq 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x ∈ A → x ∈ B ) A\subseteq B\Leftrightarrow \forall x(x\in A\rightarrow x\in B) ABx(xAxB)

子集具有传递性,即
A ⊆ B A\subseteq B AB B ⊆ C B\subseteq C BC,则 A ⊆ C A\subseteq C AC

子集具有自反性,即 A ⊆ A A\subseteq A AA

真子集

若集合 A A A 的每个元素都是集合 B B B 的元素,但 B B B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 A A,则称 A A A B B B 的真子集,记作 A ⊂ B A\subset B AB B ⊃ A B\supset A BA
A A A 不是 B B B 的真子集,则记作 A ⊄ B A\not\subset 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x ∈ A → x ∈ B ) ∧ ∃ y ( y ∈ B ∧ y ∉ A ) ⇔ ( A ⊆ B ) ∧ ( A ≠ B ) \begin{aligned} A\subset B&\Leftrightarrow \forall x(x\in A\rightarrow x\in B)\land \exists y(y\in B \land y\notin A) \\ &\Leftrightarrow (A\subseteq B)\land (A\neq B) \end{aligned} ABx(xAxB)y(yBy/A)(AB)(A=B)

相等

A = B A=B A=B 当且仅当 A A A B B B 具有相同的元素
不相等记作 A ≠ B A\neq 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x ∈ A ↔ x ∈ B ) ⇔ ( A ⊆ B ) ∧ ( B ⊆ A ) \begin{aligned} A=B&\Leftrightarrow \forall x(x\in A\leftrightarrow x\in B)\\ &\Leftrightarrow (A\subseteq B)\land (B\subseteq A) \end{aligned} A=Bx(xAxB)(AB)(BA)

属性

大小(基数或势)

对于一个有限集合 A A A,其大小为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记作 ∣ A ∣ |A| A
如:集合 A = { 1 , 2 , 3 } A=\{1,2,3\} A={1,2,3} 的大小 ∣ A ∣ = 3 |A|=3 A=3

对于无限集合的大小,请参考无限集合的大小

幂集

以集合 A A A 的所有子集为元素的集合称作 A A A幂集,记作 ρ ( A ) \rho(A) ρ(A)

如集合 A = { 1 , 2 , 3 } A=\{1,2,3\} A={1,2,3} 的幂集:
ρ ( A ) = { ∅ , { 1 } , { 2 } , { 3 } , { 1 , 2 } , { 1 , 3 } , { 2 , 3 } , { 1 , 2 , 3 } } \rho(A)=\{\varnothing,\{1\},\{2\},\{3\},\{1,2\},\{1,3\},\{2,3\},\{1,2,3\}\} ρ(A)={,{1},{2},{3},{1,2},{1,3},{2,3},{1,2,3}}

若集合 A A A 大小 ∣ A ∣ = n |A|=n A=n,则其幂集大小:
∣ ρ ( A ) ∣ = C n 0 + C n 1 + C n 2 + ⋯ + C n n = 2 n \begin{aligned} |\rho(A)|&=C_n^0+C_n^1+C_n^2+\cdots+C_n^n\\ &=2^n \end{aligned} ρ(A)=Cn0+Cn1+Cn2++Cnn=2n

由幂集可知:集合的元素可以是集合
如:可以有集合 A = { 1 , { 2 , 3 } } A=\{1,\{2,3\}\} A={1,{2,3}},此时 { 2 , 3 } ∈ A \{2,3\}\in A {2,3}A 2 ∉ A 2\notin A 2/A

几个特殊的集合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 \varnothing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需要注意的是:空集是唯一的

全集

一定范围内所有事物组成的集合称为该范围内的全集,记为 U U U

基本运算

集合 A A A B B B 的交集就是同时属于 A A A B B B 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作 A ∩ B A\cap 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x ∈ A ∧ x ∈ B } A\cap B=\{x|x\in A\land x\in B\} AB={xxAxB}

文氏图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合 A A A B B B 的并集就是属于 A A A B B B 其中之一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作 A ∪ B A\cup 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x ∈ A ∨ x ∈ B } A\cup B=\{x|x\in A\lor x\in B\} AB={xxAxB}

文氏图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合 A A A 的就是属于全集 U U U 但不属于 A A A 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作 A ‾ \overline A A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 { x ∣ x ∈ A ∧ x ∉ U } \begin{aligned} \overline A &=\{x|x\in A\land x\notin U\}\\ \end{aligned} A={xxAx/U}

文氏图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差(相对补)

集合 A A A B B B 的差集就是属于 A A A 但不属于 B B B 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作 A − B A-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x ∈ A ∧ x ∉ B } = A ∩ B ‾ \begin{aligned} A-B&=\{x|x\in A\land x\notin B\}\\ &=A\cap \overline B \end{aligned} AB={xxAx/B}=AB

文氏图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称差

集合 A A A B B B 的对称差集就是属于 A A A 但不属于 B B B 及属于 B B B 但不属于 A A A 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作 A ⊕ B A\oplus 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 x ∈ A ∧ x ∉ B ) ∨ ( x ∈ B ∧ x ∉ A ) } = ( A ∪ B ) − ( A ∩ B ) = ( A − B ) ∪ ( B − A ) \begin{aligned} A\oplus B&=\{x|(x\in A\land x\notin B)\lor(x\in B\land x\notin A)\}\\ &=(A\cup B)-(A\cap B)\\ &=(A-B)\cup (B-A) \end{aligned} AB={x(xAx/B)(xBx/A)}=(AB)(AB)=(AB)(BA)

文氏图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环积

集合 A A A B B B 的环积集就是属于 A A A 且属于 B B B 或不属于 A A A 且不属于 B B B 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作 A ⊗ B A\otimes B AB

谓词公式表示为:
A ⊗ B = { x ∣ ( x ∈ A ∧ x ∈ B ) ∨ ( x ∉ A ∧ x ∉ B ) } = A ⊕ B ‾ = ( A ∩ B ) ∪ ( A ‾ ∩ B ‾ ) \begin{aligned} A\otimes B&=\{x|(x\in A\land x\in B)\lor (x\notin A\land x\notin B)\}\\ &=\overline{A\oplus B}\\ &=(A\cap B)\cup(\overline A\cap \overline B) \end{aligned} AB={x(xAxB)(x/Ax/B)}=AB=(AB)(AB)

文氏图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并补的运算定律

交、并、补运算是集合最基本的三种运算,其他运算都可用交、并、补的组合表示

基本定律

定律描述
交换律 A ∩ B = B ∩ A A\cap B=B\cap A AB=BA
A ∪ B = B ∪ A A\cup B=B\cup A AB=BA
结合律 A ∩ ( B ∩ C ) = ( A ∩ B ) ∩ C A\cap(B\cap C)=(A\cap B)\cap C A(BC)=(AB)C
A ∪ ( B ∪ C ) = ( A ∪ B ) ∪ C A\cup(B\cup C)=(A\cup B)\cup C A(BC)=(AB)C
分配律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cap(B\cup C)=(A\cap B)\cup(A\cap C) A(BC)=(AB)(AC)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cup(B\cap C)=(A\cup B)\cap(A\cap C) A(BC)=(AB)(AC)
吸收律 A ∩ ( A ∪ B ) = A A\cap(A\cup B)=A A(AB)=A
A ∪ ( A ∩ B ) = A A\cup(A\cap B)=A A(AB)=A
对合律 A ‾ ‾ = A \overline{\overline A}=A A=A
等幂律 A ∩ A = A A\cap A=A AA=A
A ∪ A = A A\cup A=A AA=A
零一律 A ∩ ∅ = ∅ A\cap \varnothing=\varnothing A=
A ∪ U = U A\cup U=U AU=U
同一律 A ∩ U = A A\cap U=A AU=A
A ∪ ∅ = A A\cup \varnothing=A A=A
矛盾律 A ∩ A ‾ = ∅ A\cap\overline A=\varnothing AA=
排中律 A ∪ A ‾ = U A\cup \overline A=U AA=U
德·摩根律 A ∩ B ‾ = A ‾ ∪ B ‾ \overline{A\cap B}=\overline A\cup\overline B AB=AB
A ∪ B ‾ = A ‾ ∩ B ‾ \overline{A\cup B}=\overline A\cap\overline B AB=AB
以上定理用真值表即可很容易地证明

容斥原理

参考容斥原理

参考

[1] 离散数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 CSDN 博客离散数学 集合论
[3] 集合的百度百科

  • 3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