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解决方案 Percolator--详解

Percolator简介

  Google在2012年将Percolator的架构设计作为论文发表,其目的是构建于BigTalbe的基础上,主要用于网页搜索索引等服务。由于BigTable只支持单行级别的事务,不支持多行事务等更复杂的事务,因此Percolator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ercolator支持ACID语义,通过多版本时间戳排序实现了Snapshot Isolation隔离级别,所以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通用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基于google的Bigtable来实现,其本质上是一个二阶段提交协议,利用了Bigtable的行事务。

架构

1 Percolator 包含三个组件:
Client:Client 是整个协议的控制中心,是两阶段提交的协调者(Coordinator);
TSO:一个全局的授时服务,提供全局唯一且递增的时间戳 (timetamp);
Bigtable:实际持久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2.1. Client
二阶段提交算法中有两种角色,协调者和参入者。在Percolator中,Client充当协调者的角色,负责发起和提交事务。

2.2. Timestamp Oracle (TSO)
Percolator依赖于TSO提供一个全局唯一且递增的时间戳,来实现Snapshot Isolation。在事务的开始和提交的时候,Client都需要从TSO拿到一个时间戳。

2.3 Bigtable
Bigtable从数据模型上可以理解为一个multi-demensional有序Map,键值对形式如下

(row:string, column:string,timestamp:int64)->string

key由三元组 (row, column, timestamp) 组成,value可以是认为byte数组。

在Bigtable中,一行 (row) 可以包含多个 (column),Bigtable提供了单行的跨多列的事务能力,Percolator利用这个特性来保证对同一个row的多个column的操作是原子性的。Percolator的元数据存储在特殊的column中,如下:

列名作用
lock锁信息
write事务提交时间戳
data数据
Percolator事务处理(文尾附图)

第一步: 为每个事务分配一个开始时间戳。与MVCC类似,开始时间戳决定了该事务所能看到的数据集。

Transaction() : start ts (oracle.GetTimestamp()) {}

第二步:将事务中所有的写操作(insert/update/delete)缓冲起来,直到提交时再一并写入。

void Set(Write w) { writes .push back(w); }

第三步:prewrite (预写阶段),该阶段为两阶段提交的第一阶段。此阶段从所有的写操作中选出一个作为主(Primary)锁,其它的操作作为次(Secondary)锁。预写阶段需要用主锁锁住事务中写操作涉及的所有数据,具体流程如下:
1)启动一个BigTable单行事务;
2)读取写操作涉及行的write元数据信息,检查是否有其他事务在该事务开始后【 即时间范围为[start_ts, +++], +++为正无穷】提交并修改了改行的数据,如果有则终止本事务;否则,执行下一步;
3)读取写操作涉及行的lock元数据信息,检查是否有其他事务持有该行的锁,如果有,则代表存在写冲突,Percolator不等待锁释放,而是直接终止事务(无等待的死锁预防策略)。
4)顺利通过冲突检查后,事务开始更新数据,以事务开始时间戳作为BigTable的时间戳,将数据写入data列中。由于采用多版本并发控制因此不会覆盖原来的数据,而是新建一行写入相应的数据
5) 更新完数据后,获取对应行事务锁,同样以事务开始时间戳BigTable的时间戳,但以主锁的{primary.row, primary.col}作为值,写入lock列。
6)进入事务提交阶段。
伪代码

Prewrite tries to lock cell w, returning false in case of conflict.
bool Prewrite(Write w, Write primary) {
 Column c = w.col;
 bigtable::Txn T = bigtable::StartRowTransaction(w.row);
 Abort on writes after our start timestamp . . .
 if (T.Read(w.row, c+“write”, [start ts , +++]))
  return false;
// . . . or locks at any timestamp.
 if (T.Read(w.row, c+“lock”, [0, ∞])) return false;
 T.Write(w.row, c+“data”, start ts , w.value);
 T.Write(w.row, c+“lock”, start ts ,
   {primary.row, primary.col}); // The primary’s location.
  return T.Commit();
}

第四步:提交事务
1)获取提交时间戳commit_ts;
2)对主锁涉及的行启动一个单行事务,接着检查事务是否还持有lock列的锁,如果检查失败则终止事务;
3)如果事务持有锁,则以提交时间戳commit_ts作为BigTble的时间戳,以开始时间戳作为write列值更新数据,使数据对其他事务可见;
4)释放事务持有的主锁;
5)主锁的写操作提交后Percolator认为整个事务已完成,进入原子提交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更新所有的次锁写操作,写完后释放次锁,这一步可以异步执行。
伪代码

bool Commit() {
 Write primary = writes [0];
 vector secondaries(writes .begin()+1, writes .end());
 if (!Prewrite(primary, primary)) return false;
 for (Write w : secondaries)
  if (!Prewrite(w, primary)) return false;

  int commit ts = oracle .GetTimestamp();

// Commit primary first.
  Write p = primary;
 bigtable::Txn T = bigtable::StartRowTransaction(p.row);
 if (!T.Read(p.row, p.col+“lock”, [start ts , start ts ]))
  return false; // aborted while working
 T.Write(p.row, p.col+“write”, commit ts,
  start ts ); // Pointer to data written at start ts .
 T.Erase(p.row, p.col+“lock”, commit ts);
 if (!T.Commit()) return false; // commit point

 // Second phase: write out write records for secondary cells.
  for (Write w : secondaries) {
  bigtable::Write(w.row, w.col+“write”, commit ts, start ts );
   bigtable::Erase(w.row, w.col+“lock”, commit ts);
  }
return true;
}

  对于读操作,第一步先检查时间戳在[0, start_ts]内是否有其他事务持有该行锁。注意,根据快照隔离性质,允许 start_ts之后的事务持有其他事务持有该行的锁,因为发生在start_ts的事务读操作只能读取到 start_ts之前的数据版本,此时间之后的数据并不关心。如果检查发现[0, start_ts]内存在冲突的锁,则读事务必须等待,直到锁被释放。
  如果发现没有冲突的锁,则读取[0, start_ts]内的所有数据版本,进一步判断最新的版本,如果不存在则表明找不到可读的数据,反之最新的数据即为所读数据。
伪代码

bool Get(Row row, Column c, string* value) {
 while (true) {
  bigtable::Txn T = bigtable::StartRowTransaction(row);
   // Check for locks that signal concurrent writes.
   if (T.Read(row, c+“lock”, [0, start ts ])) {
   // There is a pending lock; try to clean it and wait
   BackoffAndMaybeCleanupLock(row, c);
   continue;
 }

 // Find the latest write below our start timestamp.
 latest write = T.Read(row, c+“write”, [0, start ts ]);

  if (!latest write.found()) return false; // no data
  int data ts = latest write.start timestamp();
 *value = T.Read(row, c+“data”, [data ts, data ts]);
 return true;
}

Client Crash场景

Percolator的事务协调者在Client端,而Client是可能出现crash的情况的。如果Client在提交过程中出现异常,那么事务之前写入的锁会被留下来。如果这些锁没有被及时清理,会导致后续的事务无限制阻塞在锁上

Percolator采用 lazy 的方式来清理锁,当事务 A 遇到一个事务 B 留下来的锁时,事务 A 如果确定事务 B 已经失败了,则会将事务 B 留下来的锁给清理掉。但是事务 A 很难百分百确定判断事务 B 真的失败了,那就可能导致事务 A 正在清理事务 B 留下来的锁,而事务 B 其实还没有失败,且正在进行事务提交。

  为了避免出现此异常,Percolator事务模型在每个事务写入的锁中选取一个作为Primary lock,作为清理操作和事务提交的同步点。在清理操作和事务提交时都会修改primary lock的状态,因为修改锁的操作是在Bigtable的行事务下进行的,所有清理操作和事务提交中只有一个会成功,这就避免了前面提到的并发场景下可能出现的异常。

根据primary lock的状态就可以确定事务是否已经成功commit:

1)如果Primary Lock不存在,且 write 列中已经写入了 commit_ts,那么表示事务已经成功commit;
2)如果Primary Lock还存在,那说明事务还没有进入到commit阶段,也就是事务还未成功commit。

事务 A 在提交过程中遇到事务 B 留下的锁记录时需要根据事务 B 的Primary Lock的状态来进行操作。

1 如果事务 B 的Primary Lock不存在,且 write 列中有 commit_ts 了,那么事务

A 需要将事务 B 的锁记录 roll-forward。roll-forward操作是rollback操作的反向操作,也就是将锁记录清除,并在 write 列中写入 commit_ts。
如果事务 B 的Primary Lock存在,那么事务 A 可以确定事务 B 还没有成功commit,此时事务 A 可以选择将事务 B 留下锁记录清除掉,在清除掉之前,需要将事务 B 的Primary Lock先清理掉。
如果事务 B 的Primary Lock不存在,且 write 列中也没有 commit_ts 信息,那么说明事务 B 已经被 rollback 了,此时也只需要将事务 B 留下的锁清理掉即可。

虽然上面的操作逻辑不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但是由于事务 A 可能将存活着的事务 B 的Primary Lock清理掉,导致事务 B 被rollback,这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ercolator使用了Chubby lockservice来存储每个正在进行事务提交的Client的存活状态,这样就可以确定Client是否真的已经挂掉了。只有在Client真的挂掉了之后,冲突事务才会真的清除掉Primary Lock以及冲突锁记录。但是还可能出现Client存活,但是其实其已经Stuck住了,没有进行事务提交的动作。这时如果不清理掉其留下的锁记录,会导致其他冲突事务无法成功提交。

为了处理这种场景,每个存活状态中还存储了一个wall time,如果判断wall time太旧之后,则进行冲突锁记录的处理。长事务则需要每隔一定的时间去更新这个wall time,保证其事务不会因此被rollback掉。

最终的事务冲突逻辑如下:

如果事务 B 的Primary Lock不存在,且 write 列中有 commit_ts 了,那么事务 A 需要将事务 B 的锁记录 roll-forward。roll-forward操作是rollback操作的反向操作,也就是将锁记录清除,并在 write 列中写入 commit_ts。
如果事务 B 的Primary Lock不存在,且 write 列中也没有 commit_ts 信息,那么说明事务 B 已经被 rollback 了,此时也只需要将事务 B 留下的锁清理掉即可。
如果事务 B 的Primary Lock存在,且TTL已经过期,那么此时事务 A 可以选择将事务 B 留下锁记录清除掉,在清除掉之前,需要将事务 B 的Primary Lock先清理掉。
如果事务 B 的Primary Lock存在,且TTL还未过期,那么此时事务 A 需要等待事务 B 的commit或者rollback后继续处理。

Percolator的优缺点

优点:
1 松耦合,无需对底层存储做任何的改动,这对于大多数的OLTP场景业务是非常有用的,例如Google日历,Gmail等;
2 采用lazy方式处理事务遗留下来的锁,简单易行。

缺点:
1 单点瓶颈,全局时间戳的分配由TSO提供,且一次事务至少需要与TSO进行两次通信 ,在高并发场景下TSO会出现性能瓶颈;同时在高可用方面存在不足(TSO集群代替);
2 没有死锁检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冲突事务的延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Peng D, Dabek F. “Large-scale Incremental Processing Using 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and Notifications”.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