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之神经网络的公式推导与python代码(手写+pytorch)实现

前言

因为要课上讲这东西,因此总结总结,发个博客

神经网络公式推导

参数定义

模型图

										模型图

假设我们有这么一个神经网络,由输入层、一层隐藏层、输出层构成。
(这里为了方便,不考虑偏置bias)
输入特征为xn
输入层与隐藏层连接的权重为vij
隐藏层的输出(经过激活函数)为ym
隐藏层与输出层连接的权重为wjk
输出层的预测值(经过激活函数)为ol
隐藏层和输出层后面都接sigmoid激活函数。
Simoid激活函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向传播(forward)

首先,我们可以试着表示一下y1
如模型图所示可以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我要表示yj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j=1时,就是y1的表示,j=m时,就是ym的表示。

同理我们可以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k表示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的预测值,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输出。
至此,正向传播完毕。

反向传播(backward)

光正向传播,我们只能得到模型的预测值,不能更新模型的参数,也就是说,正向传播的时候,模型是不会被更新的。

因为我们得到了模型输出的预测值,并且我们手上有对应的真实值,我们就能够将误差反向传播,更新模型参数。

具体操作怎么操作呢?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误差,即预测值和真实值差了多少,以此来决定模型参数更新的方向和力度。

这里我们采用简单的差的平方的损失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这里只是更新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所反馈的误差。

隐藏层和输出层的权重更新

首先根据已知如下:

输出层预测值o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激活函数Sigmo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我们可以试着展开一下E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我们现在需要更新的是wjk,因此展开到wjk我们就能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了。

根据梯度下降法可得,我们现在只需要求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可通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来更新我们隐藏层和输出层的权重了。
那么如何计算呢?
直接求导可能有点混乱,利用复合函数求导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链式法则将表达式展开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我们分别求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可以了。

我们先给出激活函数的导数推导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是使用复合函数除的求导法则进行求导。我们可以发现sigmoid函数求导之后还是挺好看的。

接下来就是计算两个导数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吧。

这个可能会有点困难,但是仔细看看,发现还是很简单的。
首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我们知道 [f(g(x))]’ = g(x)’ * f(g(x))’
例如 y = log(x^2)
那么 y’ = (x^2)’ * [log(x^2)]’ = 2*x * 1 / x^2 = 2x / x^2
由于这里f(x)是Sigmoid激活函数
f(x)’ = (1-f(x)) * f(x) (上面已经推到过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这个结果计算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既然如此,将结果拼起来就是我们要求的结果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是已知的,不就可以更新参数了嘛

因此,加个学习率这层权重更新推导就大功告成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层和隐藏层的权重更新

如果上面的推导看懂了,下面的推导就非常简单了,无非就是多展开一级,多求一次导数而已。

首先(前面已经推到过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我们可以将误差再展开一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下面这个就非常值观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的,我们也分别求出三次的导数,最后拼起来就行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分别求出来了,拼起来就是我们要的结果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观察,里面全是已知的变量
那么更新公式也就有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我们公式推导就完成了。

代码实现

首先需要数据集,这里使用手写数据集。
训练集 http://www.pjreddie.com/media/files/mnist_train.csv
测试集 http://www.pjreddie.com/media/files/mnist_test.csv

python手写实现

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那两个参数的更新公式。

隐藏层和输出层的权重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层和隐藏层的权重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整代码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cipy.specia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class Network: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learning_rate):
        self.input_size = input_size
        self.hidden_size = hidden_size
        self.output_size= output_size
        self.lr = learning_rate
        
        # 初始化参数
        # 输入层和隐藏层之间的参数
        self.Vij = np.random.normal(0.0, pow(self.hidden_size, -0.5), (self.hidden_size, self.input_size))
        # 隐藏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参数
        self.wjk = np.random.normal(0.0, pow(self.output_size, -0.5), (self.output_size, self.hidden_size))
        
        # sigmoid激活函数
        self.activation_function = lambda x: 1 / (1 + np.exp(-x))
        
        
    def train(self, inputs_list, targets_list):
        # 数据
        inputs = np.array(inputs_list, ndmin=2).T
        # 标签
        targets = np.array(targets_list, ndmin=2).T
        
        # 隐藏层的输入
        hidden_inputs = np.dot(self.Vij, inputs)
        # 隐藏层的输出
        Yj = self.activation_function(hidden_inputs)
        
        # 输出层的输入
        final_inputs = np.dot(self.wjk, Yj)
        # 输出层的输出
        Ok = self.activation_function(final_inputs)
        
        # 输出层的误差->更新隐藏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参数
        # targets:10x1  
        # Ok:10x1
        output_errors = targets - Ok 
        # wjk: 10x128 
        # output_errors:10x1
        # Yj:128x1
        self.wjk += self.lr * np.dot((output_errors * Ok * (1 - Ok)), np.transpose(Yj))
        
        # 隐藏层的误差->输入层和隐藏层之间的参数
        # wjk: 10x128 
        # output_errors:10x1
        hidden_errors = np.dot(self.wjk.T, output_errors * (1 - Ok) * Ok) # wjk: 10x128 output_errors:10x1

        # Vij:128x784
        # hidden_errors: 128x1
        # Yj:128x1
        # inputs:784x1
        self.Vij += self.lr * np.dot((hidden_errors * Yj * (1 - Yj)), np.transpose(inputs)) 
        
        # 简单计算均方误差
        errors = (np.power(output_errors, 2).sum() + np.power(hidden_errors, 2).sum())
        return errors

    def predict(self, inputs_list):
        inputs = np.array(inputs_list, ndmin=2).T

        hidden_inputs = np.dot(self.Vij, inputs)
        Yj = self.activation_function(hidden_inputs)
        
        final_inputs = np.dot(self.wjk, Yj)
        Ok = self.activation_function(final_inputs)
        
        return Ok

    def get_acc(self, data):
        
        sum = len(data)
        true_n = 0
        for d in data:
            all_values = d.split(',')
            inputs = (np.asfarray(all_values[1:])/255.0 * 0.99) + 0.01
            pred = np.argmax(self.predict(inputs))
            if int(pred) == int(all_values[0]):
                true_n += 1
        return true_n / sum

            

input_size = 784
hidden_size = 128
output_size = 10
learning_rate = 0.001
epoch = 2

model = Network(input_size=input_size, hidden_size=hidden_size, output_size=output_size, 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training_data_file = open("mnist_train.csv", "r")
training_data_list = training_data_file.readlines()
training_data_file.close

testing_data_file = open("mnist_test.csv", "r")
testing_data_list = testing_data_file.readlines()
testing_data_file.close


for i in range(epoch):
    errors = []
    for record in training_data_list:
        all_values = record.split(',')
        # 输入数据
        inputs = (np.asfarray(all_values[1:])/255.0 * 0.99) + 0.01
        # 标签数据
        targets = np.zeros(output_size) + 0.01
        targets[int(all_values[0])] = 0.99
        # 训练
        train_errors = model.train(inputs, targets)
        errors.append(train_errors)
    print("epoch", i)
    print("训练集平均损失为", np.mean(errors))
train_acc = model.get_acc(training_data_list)
test_acc = model.get_acc(testing_data_list)
print("训练集准确率", train_acc)
print("测试集准确率", test_acc)

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orch实现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as t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 as dataloader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TensorDataset
from tqdm import tqdm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def get_dataloader(batch_size, file_name):
    filedata = pd.read_csv(file_name, header=None)
    label = filedata.values[:, 0]
    data = filedata.values[:, 1:]
    data = th.from_numpy(data).to(th.float32)
    label = th.from_numpy(label).to(th.long)  # 标签这里用不到,但是不影响吧
    dataset = TensorDataset(data, label)
    data_loader = dataloader.DataLoader(dataset=dataset, shuffle=True, batch_size=batch_size)  
    return data_loader

batch_size = 256
input_size = 784
hidden_size = 128
output_size = 10
learning_rate = 0.001
epoch = 2
test_loader = get_dataloader(batch_size=batch_size, file_name = "mnist_test.csv")
train_loader = get_dataloader(batch_size=batch_size, file_name = "mnist_train.csv")

class network(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uper().__init__()
        self.input_size = input_size
        self.hidden_size = hidden_size
        self.output_size = output_size
        self.w1 = nn.Linear(input_size, hidden_size, bias=False)
        self.w2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bias=False)
        self.sigmoid = nn.Sigmoid()
        
    def forward(self, x):
        i2h = self.w1(x)
        i2h = self.sigmoid(i2h)
        h2o = self.w2(i2h)
        h2o = self.sigmoid(h2o)
        return h2o

def evaluate_model(model, iterator, criterion):
    all_pred = []
    all_y = []
    losses = []
    for i, batch in tqdm(enumerate(iterator)):
        if th.cuda.is_available():
            input = batch[0].cuda()
            label = batch[1].type(th.cuda.LongTensor)
        else:
            input = batch[0]
            label = batch[1]
        
        y_pred = model(input)
        loss = criterion(y_pred, label)
        losses.append(loss.cpu().detach().numpy())

        predicted = th.max(y_pred.cpu().data, 1)[1]
        all_pred.extend(predicted.numpy())
        all_y.extend(label.cpu().detach().numpy())
    score = accuracy_score(all_y, np.array(all_pred).flatten())
    return score, np.mean(losses)

model = network(input_size=input_size, hidden_size=hidden_size, output_size=output_size)

optimizer = t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learning_rate) # Adam优化器
loss_func = nn.CrossEntropyLoss() # 损失函数

train_scores = []
test_scores = []
train_losses = []
test_losses = []
for epoch in range(epoch):
    model.train() # 模型训练
    for step, (x, label)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pred = model(x)
        loss = loss_func(pred, label)      # 损失函数
        optimizer.zero_grad()               # 清空梯度
        loss.backward()                     # 反向传播
        optimizer.step()                    # 优化器
    model.eval() # 固定参数
    train_score, train_loss = evaluate_model(model, train_loader, loss_func)
    test_score, test_loss = evaluate_model(model, test_loader, loss_func)
    train_losses.append(train_loss)
    test_losses.append(test_loss)
    train_scores.append(train_score)
    test_scores.append(test_score)
    print('#' * 20)
    print('train_acc:{:.4f}'.format(train_score))
    print('test_acc:{:.4f}'.format(test_scor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训练完画图
x = [i for i in range(len(train_scores))]
fig = plt.figure()
plt.plot(x, train_scores, color ="r", label="train_score")
plt.plot(x, test_scores, color="g", label="test_score")
plt.legend()
plt.show()

# 训练完画图
x = [i for i in range(len(train_scores))]
fig = plt.figure()
plt.plot(x, train_losses, color ="r", label="train_loss")
plt.plot(x, test_losses, color="g", label="test_loss")
plt.legend()
plt.show()

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感觉从推导到代码实现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从推导发现代码写错了,写不出代码了就要去看看推导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对反向传播有了较全面的理解。

我们发现,手写代码运行时间要一分多钟而pytorch其实只要10s不到,毕竟框架,底层优化很多,用起来肯定用框架。

以及二者准确率有一些差距,可能是因为pytorch里使用了交叉熵损失函数,比较适合分类任务;手写的并没有分batch,而是所有数据直接更新参数,但是pytorch里分了batch,分batch能够使得模型训练速度加快(并行允许),也使得模型参数更新的比较平稳。

代码+数据集+PPT

参考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及代码实现

  • 41
    点赞
  • 2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6
    评论
机器学习中,公式推导代码实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公式推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法的原理,而代码实现则是将算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步骤。 在公式推导方面,我们可以使用神经网络作为例子。神经网络是一种用于解决分类和回归等问题的机器学习模型。它可以通过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来进行训练和预测。 在前向传播中,神经网络根据输入数据和权重参数计算出预测结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的线性变换和激活函数来计算每个隐藏层和输出层的值。通过不断传递数据和权重,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在反向传播中,神经网络根据预测结果和真实标签之间的误差来更新权重参数。这个过程可以使用梯度下降法来实现。我们首先计算出损失函数对于每个权重的偏导数,然后根据偏导数的方向来更新权重。 具体的推导过程可以参考引用中的文章。文章中详细介绍了神经网络公式推导和参数更新的推导过程。 在代码实现方面,我们可以使用Python来手动实现神经网络。可以使用NumPy等库来进行矩阵运算和激活函数的计算。具体的代码实现可以参考引用中给出的示例代码。 综上所述,机器学习公式推导代码实现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算法的重要步骤。通过推导公式实现代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算法的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公式推导python代码手写+pytorch实现](https://blog.csdn.net/qq_52785473/article/details/127454390)[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2^chatsearchT3_1"}}]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Icy Hunt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