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9-可行性研究:一个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跨平台项目

如果你随手拿起本软件工程教材翻翻,第一章一般都是讲“可行性研究”的,呈现顺序仅次于“绪论”,可见其重要性。

“可行性研究”通常讲的是如何科学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这个项目是不是值得做。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落实到期末考试的题目上,一般只是一道像这样的选择题或填空题:

“可行性研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这个题目要回答的话也不难,记住答案即可。

对于软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经济可行性;
  2. 技术可行性;
  3. 社会可行性。

看上去这么简单的知识点,到底重要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5 年的时候,Facebook 推出了一个跨平台的移动端解决方案 React Native,只要用 JavaScript 一门语言就可以将写好的代码运行于 iOS、Android 移动平台。

所以在 2016 年的时候,某著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移动部门负责人非常看好这个技术,专门成立了项目组,用了不少人力,花了大半年时间将移动端 iOS、Android 产品迁移到 React Native 技术框架上。

就在项目快要上线的时候,法务部门却发现 React Native 的开源许可协议是“BSD+ 专利”。那这个“BSD+ 专利”的许可协议是什么呢?

BSD 的许可协议本身是开放的、没有限制的,但 Facebook 在此基础增加了一个“专利”协议。也就是说,如果对 Facebook 及其子公司提出专利诉讼,不管诉讼的项目是否与该协议有关,用户的所有专利权利也都会自动终止。

也就是说,如果未来该公司因为专利问题与 Facebook 产生纠纷,那么该公司将会无条件输了官司。

而目前该公司和 Facebook 是有竞争关系的,所以法务部门为了避免未来可能的纠纷,不得不叫停这个项目。而此时,他们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相当于全打水漂了。

即使后来 2018 年的时候,Facebook 把 React Native 的开源协议修改为友好的 MIT 协议,也为时晚矣。

你看,如果在立项之前,就让法务部门帮助评估一下社会可行性(具体到这里,也就是法律方面的可行性),该公司就可以避免很大一笔损失。

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许多公司老板或者部门负责人不是很懂技术,天马行空想到一个点子,或者看到某

  • 35
    点赞
  • 2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程序员zhi路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