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数、字符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数据是计算机程序加工的原料
现代计算机处理的数据
早期的计算机是用来处理数值型问题的
对于非数值型的问题:
- 我们关心每个个体的具体关系
- 我们关系个体之间的关系
1.如何表述每个个体的具体关系?
数据元素、数据项:
数据元素(描述一个个体)是数据的基本单位,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 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项还可以拆分成组合项
可以理解为数据元素是数组,数据项是数组中的元素,组合项就是元素的地址
什么是数据对象
把数据元素总和在一起就是数据对象。即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元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性格、样貌、品格、习惯等等,那么这个人就是数据对象
2.如何表述个体的之间的关系?
描述关系需要用到数据结构
那么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同一个数据对象里的数据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数据结构
可以理解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亲戚,朋友,恋人。并且可以既是朋友也是恋人
线性关系 - 微博粉丝排行榜
网状关系 - 微博好友关系
数据和数据之间的结构关系,会呈现一些共性
所以数据结构这门课着重关注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对这些数据元素的操作,而不关心具体的数据项内容。
数据结构的三要素
ps:先看后面的解释再回来看三要素
- 若采用顺序存储,则各个数据元素在物理上必须是连续的;若采用非存续存储,则各个数据元素在物理上是可以离散的。
- 数据的存储结构会影响存储空间分配的方便程度
- 数据的存储结构会影响数据运算的速度
逻辑结构
集合:各个元素同属一个集合,别无其他关系(数组的元素)
集合结构:
1.线性结构 – 一对一
除了第一个元素,所有元素都有唯一前驱;除了最后一个元素,所有元素都有唯一后继(逗号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例子:排行榜
2.树形结构 – 一对多
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例子:思维导图,文件夹
3.图状结构 – 多对多
数据元素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例子:道路信息,朋友圈
数据的运算
- 针对于某种逻辑结构,结合实际需求,定义基本运算
基本运算:
- 查找第i个数据元素
- 在第i个位置插入新的数据元素
- 删除第i个位置的数据元素
可以理解为通讯录中的查找、增加(插入)、删除
物理结构(存储结构)
-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这种数据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
-
顺序存储 – 顺序存储,后面的都是非顺序存储或者离散存储(离散数学要学哦!)
把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由存储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
链式存储
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可以不相邻,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
索引存储
在存储元素信息的同时,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索引表中的每项称为索引项,索引项的一般形式是(关键字,地址)
关键字可以理解为个人信息,或者身份证
-
散列存储
根据元素的关键字直接计算除该元素的存储地址,又称哈希(Hash)存储 ps:后面在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