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近邻算法基本介绍

k近邻算法简介

k近邻算法是一种基础且直观的分类和回归方法。在分类任务中,该算法的输出取决于输入实例的k个最近邻训练样本的多数类别。k近邻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算法步骤

  1. 计算测试数据与各个训练数据之间的距离;
  2. 按照距离的递增关系进行排序;
  3. 选取距离最小的K个点;
  4.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5. 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预测分类。

优点

  • 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 无需估计参数,无需训练;
  • 适合对稀有事件进行分类;
  • 特别适合于多分类问题(multi-modal,对象具有多个类别标签), kNN比SVM的表现要好。

缺点

  • 该算法在分类时有个主要的不足是,当样本不平衡时,如一个类的样本容量很大,而其他类样本容量很小时,有可能导致当输入一个新样本时,该样本的K个邻居中大容量类的样本占多数;
  • 该方法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计算量较大,因为对每一个待分类的文本都要计算它到全体已知样本的距离,才能求得它的K个最近邻点;
  • 可解释性差,无法给出累决策树的规则。

参数选择

  • 距离的度量:在使用k近邻算法时,需要计算待分类项与其他各项之间的距离。距离的选择有很多种,如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不同的距离度量可能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 k值的选择:k值的选择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如果k值过小,预测结果可能会对噪声数据过于敏感。如果k值过大,预测结果可能会过于平滑,忽略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k值通常通过交叉验证来选择。

应用

k近邻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图像和文本分类等。它是一种懒惰学习(lazy learning)的算法,即它不需要在训练阶段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在需要分类新的实例时才进行计算。这使得它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可能会有一些性能上的挑战。

希望这份学习资料能帮助你理解k近邻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学习,我建议查阅相关的教科书或在线课程

  • 8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