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park开发环境搭建
1.1 安装单机Spark
1)下载并解压
官方下载地址:Downloads | Apache Spark ,选择 Spark 版本和对应的 Hadoop 版本后再下载:
Archived Releases(已存档的发布):
解压安装包:
# tar -zxvf spark-2.2.3-bin-hadoop2.6.tgz
2)配置环境变量
# vim /etc/profile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SPARK_HOME=/usr/app/spark-2.2.3-bin-hadoop2.6
export PATH=${SPARK_HOME}/bin:$PATH
使得配置的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3)Local模式
Local 模式是最简单的一种运行方式,它采用单节点多线程方式运行,不用部署,开箱即用,适合日常测试开发。
# 启动spark-shell
spark-shell --master local[2]
- local:只启动一个工作线程;
- local[k]:启动 k 个工作线程;
- local[*]:启动跟 cpu 数目相同的工作线程数。
进入 spark-shell 后,程序已经自动创建好了上下文 SparkContext
,等效于执行了下面的 Scala 代码: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Spark shell").setMaster("local[2]")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1.2 词频统计案例
安装完成后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词频统计例子,感受 spark 的魅力。准备一个词频统计的文件样本 wc.txt
,内容如下:
hadoop,spark,hadoop
spark,flink,flink,spark
hadoop,hadoop
在 scala 交互式命令行中执行如下 Scala 语句:
val file = spark.sparkContext.textFile("file:///usr/app/wc.txt")
val wordCounts = file.flatMap(line => line.split(",")).map((word => (word, 1))).reduceByKey(_ + _)
wordCounts.collect
执行过程如下,可以看到已经输出了词频统计的结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 Web UI 查看作业的执行情况,访问端口为 4040
:
1.3 Scala开发环境配置
Spark 是基于 Scala 语言进行开发的,分别提供了基于 Scala、Java、Python 语言的 API,如果你想使用 Scala 语言进行开发,则需要搭建 Scala 语言的开发环境。
1.3.1 前置条件
Scala 的运行依赖于 JDK,所以需要你本机有安装对应版本的 JDK,最新的 Scala 2.12.x 需要 JDK 1.8+。
1.3.2 安装Scala插件
IDEA 默认不支持 Scala 语言的开发,需要通过插件进行扩展。打开 IDEA,依次点击 File => settings=> plugins 选项卡,搜索 Scala 插件 (如下图)。找到插件后进行安装,并重启 IDEA 使得安装生效。
1.3.3 创建Scala项目
在 IDEA 中依次点击 File => New => Project 选项卡,然后选择创建 Scala—IDEA
工程:
1.3.4 下载Scala SDK
1. 方式一
此时看到 Scala SDK
为空,依次点击 Create
=> Download
,选择所需的版本后,点击 OK
按钮进行下载,下载完成点击 Finish
进入工程。
2. 方式二
方式一是 Scala 官方安装指南里使用的方式,但下载速度通常比较慢,且这种安装下并没有直接提供 Scala 命令行工具。所以个人推荐到官网下载安装包进行安装,下载地址:Download | The Scala Programming Language
这里我的系统是 Windows,下载 msi 版本的安装包后,一直点击下一步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会自动配置好环境变量。
由于安装时已经自动配置好环境变量,所以 IDEA 会自动选择对应版本的 SDK。
1.3.5 创建Hello World
在工程 src
目录上右击 New => Scala class 创建 Hello.scala
。输入代码如下,完成后点击运行按钮,成功运行则代表搭建成功。
1.3.6 切换Scala版本
在日常的开发中,由于对应软件(如 Spark)的版本切换,可能导致需要切换 Scala 的版本,则可以在 Project Structures
中的 Global Libraries
选项卡中进行切换。
1.3.7 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 IDEA 中有时候重新打开项目后,右击并不会出现新建 scala
文件的选项,或者在编写时没有 Scala 语法提示,此时可以先删除 Global Libraries
中配置好的 SDK,之后再重新添加:
另外在 IDEA 中以本地模式运行 Spark 项目是不需要在本机搭建 Spark 和 Hadoop 环境的。
二、弹性式数据集RDDs
2.1 RDD简介
RDD
全称为 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是 Spark 最基本的数据抽象,它是只读的、分区记录的集合,支持并行操作,可以由外部数据集或其他 RDD 转换而来,它具有以下特性:
- 一个 RDD 由一个或者多个分区(Partitions)组成。对于 RDD 来说,每个分区会被一个计算任务所处理,用户可以在创建 RDD 时指定其分区个数,如果没有指定,则默认采用程序所分配到的 CPU 的核心数;
- RDD 拥有一个用于计算分区的函数 compute;
- RDD 会保存彼此间的依赖关系,RDD 的每次转换都会生成一个新的依赖关系,这种 RDD 之间的依赖关系就像流水线一样。在部分分区数据丢失后,可以通过这种依赖关系重新计算丢失的分区数据,而不是对 RDD 的所有分区进行重新计算;
- Key-Value 型的 RDD 还拥有 Partitioner(分区器),用于决定数据被存储在哪个分区中,目前 Spark 中支持 HashPartitioner(按照哈希分区) 和 RangeParationer(按照范围进行分区);
- 一个优先位置列表 (可选),用于存储每个分区的优先位置 (prefered location)。对于一个 HDFS 文件来说,这个列表保存的就是每个分区所在的块的位置,按照“移动数据不如移动计算“的理念,Spark 在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其所要处理数据块的存储位置。
RDD[T]
抽象类的部分相关代码如下:
// 由子类实现以计算给定分区
def compute(split: Partition, context: TaskContext): Iterator[T]
// 获取所有分区
protected def getPartitions: Array[Partition]
// 获取所有依赖关系
protected def getDependencies: Seq[Dependency[_]] = deps
// 获取优先位置列表
protected def getPreferredLocations(split: Partition): Seq[String] = Nil
// 分区器 由子类重写以指定它们的分区方式
@transient val partitioner: Option[Partitioner] = None
2.2 创建RDD
RDD 有两种创建方式,分别介绍如下:
2.2.1 由现有集合创建
这里使用 spark-shell
进行测试,启动命令如下:
spark-shell --master local[4]
启动 spark-shell
后,程序会自动创建应用上下文,相当于执行了下面的 Scala 语句: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Spark shell").setMaster("local[4]")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由现有集合创建 RDD,你可以在创建时指定其分区个数,如果没有指定,则采用程序所分配到的 CPU 的核心数:
val data = Array(1, 2, 3, 4, 5)
// 由现有集合创建 RDD,默认分区数为程序所分配到的 CPU 的核心数
val dataRDD = sc.parallelize(data)
// 查看分区数
dataRDD.getNumPartitions
// 明确指定分区数
val dataRDD = sc.parallelize(data,2)
执行结果如下:
2.2.2 引用外部存储系统中的数据集
引用外部存储系统中的数据集,例如本地文件系统,HDFS,HBase 或支持 Hadoop InputFormat 的任何数据源。
val fileRDD = sc.textFile("/usr/file/emp.txt")
// 获取第一行文本
fileRDD.take(1)
使用外部存储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如果在集群环境下从本地文件系统读取数据,则要求该文件必须在集群中所有机器上都存在,且路径相同;
- 支持目录路径,支持压缩文件,支持使用通配符。
2.2.3 textFile & wholeTextFiles
两者都可以用来读取外部文件,但是返回格式是不同的:
- textFile:其返回格式是
RDD[String]
,返回的是就是文件内容,RDD 中每一个元素对应一行数据; - wholeTextFiles:其返回格式是
RDD[(String, String)]
,元组中第一个参数是文件路径,第二个参数是文件内容; - 两者都提供第二个参数来控制最小分区数;
- 从 HDFS 上读取文件时,Spark 会为每个块创建一个分区。
def textFile(path: String,minPartitions: Int = defaultMinPartitions): RDD[String] = withScope {...} def wholeTextFiles(path: String,minPartitions: Int = defaultMinPartitions): RDD[(String, String)]={..}
2.3 操作RDD
RDD 支持两种类型的操作:transformations(转换,从现有数据集创建新数据集)和 actions(在数据集上运行计算后将值返回到驱动程序)。RDD 中的所有转换操作都是惰性的,它们只是记住这些转换操作,但不会立即执行,只有遇到 action 操作后才会真正的进行计算,这类似于函数式编程中的惰性求值。
val list = List(1, 2, 3)
// map 是一个 transformations 操作,而 foreach 是一个 actions 操作
sc.parallelize(list).map(_ * 10).foreach(println)
// 输出: 10 20 30
2.4 缓存RDD
2.4.1 缓存级别
Spark 速度非常快的一个原因是 RDD 支持缓存。成功缓存后,如果之后的操作使用到了该数据集,则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虽然缓存也有丢失的风险,但是由于 RDD 之间的依赖关系,如果某个分区的缓存数据丢失,只需要重新计算该分区即可。
Spark 支持多种缓存级别 :
Storage Level (存储级别) | Meaning(含义) |
---|---|
MEMORY_ONLY | 默认的缓存级别,将 RDD 以反序列化的 Java 对象的形式存储在 JVM 中。如果内存空间不够,则部分分区数据将不再缓存。 |
MEMORY_AND_DISK | 将 RDD 以反序列化的 Java 对象的形式存储 JVM 中。如果内存空间不够,将未缓存的分区数据存储到磁盘,在需要使用这些分区时从磁盘读取。 |
MEMORY_ONLY_SER | 将 RDD 以序列化的 Java 对象的形式进行存储(每个分区为一个 byte 数组)。这种方式比反序列化对象节省存储空间,但在读取时会增加 CPU 的计算负担。仅支持 Java 和 Scala 。 |
MEMORY_AND_DISK_SER | 类似于 MEMORY_ONLY_SER ,但是溢出的分区数据会存储到磁盘,而不是在用到它们时重新计算。仅支持 Java 和 Scala。 |
DISK_ONLY | 只在磁盘上缓存 RDD |
MEMORY_ONLY_2 ,MEMORY_AND_DISK_2 , etc | 与上面的对应级别功能相同,但是会为每个分区在集群中的两个节点上建立副本。 |
OFF_HEAP | 与 MEMORY_ONLY_SER 类似,但将数据存储在堆外内存中。这需要启用堆外内存。 |
启动堆外内存需要配置两个参数:
- spark.memory.offHeap.enabled :是否开启堆外内存,默认值为 false,需要设置为 true;
- spark.memory.offHeap.size : 堆外内存空间的大小,默认值为 0,需要设置为正值。
2.4.2 使用缓存
缓存数据的方法有两个:persist
和 cache
。cache
内部调用的也是 persist
,它是 persist
的特殊化形式,等价于 persist(StorageLevel.MEMORY_ONLY)
。示例如下:
// 所有存储级别均定义在 StorageLevel 对象中
fileRDD.persist(StorageLevel.MEMORY_AND_DISK)
fileRDD.cache()
2.4.3 移除缓存
Spark 会自动监视每个节点上的缓存使用情况,并按照最近最少使用(LRU)的规则删除旧数据分区。当然,你也可以使用 RDD.unpersist()
方法进行手动删除。
2.5 理解shuffle
2.5.1 shuffle介绍
在 Spark 中,一个任务对应一个分区,通常不会跨分区操作数据。但如果遇到 reduceByKey
等操作,Spark 必须从所有分区读取数据,并查找所有键的所有值,然后汇总在一起以计算每个键的最终结果 ,这称为 Shuffle
。
2.5.2 Shuffle的影响
Shuffle 是一项昂贵的操作,因为它通常会跨节点操作数据,这会涉及磁盘 I/O,网络 I/O,和数据序列化。某些 Shuffle 操作还会消耗大量的堆内存,因为它们使用堆内存来临时存储需要网络传输的数据。Shuffle 还会在磁盘上生成大量中间文件,从 Spark 1.3 开始,这些文件将被保留,直到相应的 RDD 不再使用并进行垃圾回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在计算时重复创建 Shuffle 文件。如果应用程序长期保留对这些 RDD 的引用,则垃圾回收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发生,这意味着长时间运行的 Spark 作业可能会占用大量磁盘空间,通常可以使用 spark.local.dir
参数来指定这些临时文件的存储目录。
2.5.3 导致Shuffle的操作
由于 Shuffle 操作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使用,以下操作都会导致 Shuffle:
- 涉及到重新分区操作: 如
repartition
和coalesce
; - 所有涉及到 ByKey 的操作:如
groupByKey
和reduceByKey
,但countByKey
除外; - 联结操作:如
cogroup
和join
。
2.6 宽依赖和窄依赖
RDD 和它的父 RDD(s) 之间的依赖关系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 窄依赖 (narrow dependency):父 RDDs 的一个分区最多被子 RDDs 一个分区所依赖;
- 宽依赖 (wide dependency):父 RDDs 的一个分区可以被子 RDDs 的多个子分区所依赖。
如下图,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 RDD,带有颜色的矩形表示分区:
区分这两种依赖是非常有用的:
- 首先,窄依赖允许在一个集群节点上以流水线的方式(pipeline)对父分区数据进行计算,例如先执行 map 操作,然后执行 filter 操作。而宽依赖则需要计算好所有父分区的数据,然后再在节点之间进行 Shuffle,这与 MapReduce 类似。
- 窄依赖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数据恢复,因为只需重新对丢失分区的父分区进行计算,且不同节点之间可以并行计算;而对于宽依赖而言,如果数据丢失,则需要对所有父分区数据进行计算并再次 Shuffle。
2.7 DAG的生成
RDD(s) 及其之间的依赖关系组成了 DAG(有向无环图),DAG 定义了这些 RDD(s) 之间的 Lineage(血统) 关系,通过血统关系,如果一个 RDD 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结果丢失了,也可以重新进行计算。那么 Spark 是如何根据 DAG 来生成计算任务呢?主要是根据依赖关系的不同将 DAG 划分为不同的计算阶段 (Stage):
- 对于窄依赖,由于分区的依赖关系是确定的,其转换操作可以在同一个线程执行,所以可以划分到同一个执行阶段;
- 对于宽依赖,由于 Shuffle 的存在,只能在父 RDD(s) 被 Shuffle 处理完成后,才能开始接下来的计算,因此遇到宽依赖就需要重新划分阶段。
三、RDD(Transformation 和 Action )常用算子详解
3.1 Transformation
spark 常用的 Transformation 算子如下表:
Transformation 算子 | Meaning(含义) |
---|---|
map(func) | 对原 RDD 中每个元素运用 func 函数,并生成新的 RDD |
filter(func) | 对原 RDD 中每个元素使用func 函数进行过滤,并生成新的 RDD |
flatMap(func) | 与 map 类似,但是每一个输入的 item 被映射成 0 个或多个输出的 items( func 返回类型需要为 Seq )。 |
mapPartitions(func) | 与 map 类似,但函数单独在 RDD 的每个分区上运行, func函数的类型为 Iterator\ => Iterator\ ,其中 T 是 RDD 的类型,即 RDD[T] |
mapPartitionsWithIndex(func) | 与 mapPartitions 类似,但 func 类型为 (Int, Iterator\) => Iterator\ ,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分区索引 |
sample(withReplacement, fraction, seed) | 数据采样,有三个可选参数:设置是否放回(withReplacement)、采样的百分比(fraction)、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seed); |
union(otherDataset) | 合并两个 RDD |
intersection(otherDataset) | 求两个 RDD 的交集 |
distinct([numTasks])) | 去重 |
groupByKey([numTasks]) | 按照 key 值进行分区,即在一个 (K, V) 对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Iterable\) Note: 如果分组是为了在每一个 key 上执行聚合操作(例如,sum 或 average),此时使用 reduceByKey 或 aggregateByKey 性能会更好Note: 默认情况下,并行度取决于父 RDD 的分区数。可以传入 numTasks 参数进行修改。 |
reduceByKey(func, [numTasks]) | 按照 key 值进行分组,并对分组后的数据执行归约操作。 |
aggregateByKey(zeroValue,numPartitions)(seqOp, combOp, [numTasks]) | 当调用(K,V)对的数据集时,返回(K,U)对的数据集,其中使用给定的组合函数和 zeroValue 聚合每个键的值。与 groupByKey 类似,reduce 任务的数量可通过第二个参数进行配置。 |
sortByKey([ascending], [numTasks]) | 按照 key 进行排序,其中的 key 需要实现 Ordered 特质,即可比较 |
join(otherDataset, [numTasks]) | 在一个 (K, V) 和 (K, W) 类型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V, W)) pairs 的 dataset,等价于内连接操作。如果想要执行外连接,可以使用 leftOuterJoin , rightOuterJoin 和 fullOuterJoin 等算子。 |
cogroup(otherDataset, [numTasks]) | 在一个 (K, V) 对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Iterable\, Iterable\)) tuples 的 dataset。 |
cartesian(otherDataset) | 在一个 T 和 U 类型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T, U) 类型的 dataset(即笛卡尔积)。 |
coalesce(numPartitions) | 将 RDD 中的分区数减少为 numPartitions。 |
repartition(numPartitions) | 随机重新调整 RDD 中的数据以创建更多或更少的分区,并在它们之间进行平衡。 |
repartitionAndSortWithinPartitions(partitioner) | 根据给定的 partitioner(分区器)对 RDD 进行重新分区,并对分区中的数据按照 key 值进行排序。这比调用 repartition 然后再 sorting(排序)效率更高,因为它可以将排序过程推送到 shuffle 操作所在的机器。 |
下面分别给出这些算子的基本使用示例:
1.1 map
val list = List(1,2,3)
sc.parallelize(list).map(_ * 10).collect().foreach(println)
// 输出结果: 10 20 30 (这里为了节省篇幅去掉了换行,后文亦同)
1.2 filter
val list = List(3, 6, 9, 10, 12, 21)
sc.parallelize(list).filter(_ >= 10).collect().foreach(println)
// 输出: 10 12 21
1.3 flatMap
flatMap(func)
与 map
类似,但每一个输入的 item 会被映射成 0 个或多个输出的 items( func 返回类型需要为 Seq
)。
val list = List(List(1, 2), List(3), List(), List(4, 5))
sc.parallelize(list).flatMap(_.toList).map(_ * 10).foreach(println)
// 输出结果 : 10 20 30 40 50
flatMap 这个算子在日志分析中使用概率非常高,这里进行一下演示:拆分输入的每行数据为单个单词,并赋值为 1,代表出现一次,之后按照单词分组并统计其出现总次数,代码如下:
val lines = List("spark flume spark",
"hadoop flume hive")
sc.parallelize(lines).flatMap(line => line.split(" ")).
map(word=>(word,1)).reduceByKey(_+_).foreach(println)
// 输出:
(spark,2)
(hive,1)
(hadoop,1)
(flume,2)
1.4 mapPartitions
与 map 类似,但函数单独在 RDD 的每个分区上运行, func函数的类型为 Iterator<T> => Iterator<U>
(其中 T 是 RDD 的类型),即输入和输出都必须是可迭代类型。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6)
sc.parallelize(list, 3).mapPartitions(iterator => {
val buffer = new ListBuffer[Int]
while (iterator.hasNext) {
buffer.append(iterator.next() * 100)
}
buffer.toIterator
}).foreach(println)
//输出结果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5 mapPartitionsWithIndex
与 mapPartitions 类似,但 func 类型为 (Int, Iterator<T>) => Iterator<U>
,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分区索引。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6)
sc.parallelize(list, 3).mapPartitionsWithIndex((index, iterator) => {
val buffer = new ListBuffer[String]
while (iterator.hasNext) {
buffer.append(index + "分区:" + iterator.next() * 100)
}
buffer.toIterator
}).foreach(println)
//输出
0 分区:100
0 分区:200
1 分区:300
1 分区:400
2 分区:500
2 分区:600
1.6 sample
数据采样。有三个可选参数:设置是否放回 (withReplacement)、采样的百分比 (fraction)、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 (seed) :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6)
sc.parallelize(list).sample(withReplacement = false, fraction = 0.5).foreach(println)
1.7 union
合并两个 RDD:
val list1 = List(1, 2, 3)
val list2 = List(4, 5, 6)
sc.parallelize(list1).union(sc.parallelize(list2)).foreach(println)
// 输出: 1 2 3 4 5 6
1.8 intersection
求两个 RDD 的交集:
val list1 = List(1, 2, 3, 4, 5)
val list2 = List(4, 5, 6)
sc.parallelize(list1).intersection(sc.parallelize(list2)).collect().foreach(println)
// 输出: 4 5
1.9 distinct
去重:
val list = List(1, 2, 2, 4, 4)
sc.parallelize(list).distinct().foreach(println)
// 输出: 4 1 2
1.10 groupByKey
按照键进行分组:
val list = List(("hadoop", 2), ("spark", 3), ("spark", 5), ("storm", 6), ("hadoop", 2))
sc.parallelize(list).groupByKey().map(x => (x._1, x._2.toList)).foreach(println)
//输出:
(spark,List(3, 5))
(hadoop,List(2, 2))
(storm,List(6))
1.11 reduceByKey
按照键进行归约操作:
val list = List(("hadoop", 2), ("spark", 3), ("spark", 5), ("storm", 6), ("hadoop", 2))
sc.parallelize(list).reduceByKey(_ + _).foreach(println)
//输出
(spark,8)
(hadoop,4)
(storm,6)
1.12 sortBy & sortByKey
按照键进行排序:
val list01 = List((100, "hadoop"), (90, "spark"), (120, "storm"))
sc.parallelize(list01).sortByKey(ascending = false).foreach(println)
// 输出
(120,storm)
(100,hadoop)
(90,spark)
按照指定元素进行排序:
val list02 = List(("hadoop",100), ("spark",90), ("storm",120))
sc.parallelize(list02).sortBy(x=>x._2,ascending=false).foreach(println)
// 输出
(storm,120)
(hadoop,100)
(spark,90)
1.13 join
在一个 (K, V) 和 (K, W) 类型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V, W)) 的 Dataset,等价于内连接操作。如果想要执行外连接,可以使用 leftOuterJoin
, rightOuterJoin
和 fullOuterJoin
等算子。
val list01 = List((1, "student01"), (2, "student02"), (3, "student03"))
val list02 = List((1, "teacher01"), (2, "teacher02"), (3, "teacher03"))
sc.parallelize(list01).join(sc.parallelize(list02)).foreach(println)
// 输出
(1,(student01,teacher01))
(3,(student03,teacher03))
(2,(student02,teacher02))
1.14 cogroup
在一个 (K, V) 对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多个类型为 (K, (Iterable\, Iterable\)) 的元组所组成的 Dataset。
val list01 = List((1, "a"),(1, "a"), (2, "b"), (3, "e"))
val list02 = List((1, "A"), (2, "B"), (3, "E"))
val list03 = List((1, "[ab]"), (2, "[bB]"), (3, "eE"),(3, "eE"))
sc.parallelize(list01).cogroup(sc.parallelize(list02),sc.parallelize(list03)).foreach(println)
// 输出: 同一个 RDD 中的元素先按照 key 进行分组,然后再对不同 RDD 中的元素按照 key 进行分组
(1,(CompactBuffer(a, a),CompactBuffer(A),CompactBuffer([ab])))
(3,(CompactBuffer(e),CompactBuffer(E),CompactBuffer(eE, eE)))
(2,(CompactBuffer(b),CompactBuffer(B),CompactBuffer([bB])))
1.15 cartesian
计算笛卡尔积:
val list1 = List("A", "B", "C")
val list2 = List(1, 2, 3)
sc.parallelize(list1).cartesian(sc.parallelize(list2)).foreach(println)
//输出笛卡尔积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1.16 aggregateByKey
当调用(K,V)对的数据集时,返回(K,U)对的数据集,其中使用给定的组合函数和 zeroValue 聚合每个键的值。与 groupByKey
类似,reduce 任务的数量可通过第二个参数 numPartitions
进行配置。示例如下:
// 为了清晰,以下所有参数均使用具名传参
val list = List(("hadoop", 3), ("hadoop", 2), ("spark", 4), ("spark", 3), ("storm", 6), ("storm", 8))
sc.parallelize(list,numSlices = 2).aggregateByKey(zeroValue = 0,numPartitions = 3)(
seqOp = math.max(_, _),
combOp = _ + _
).collect.foreach(println)
//输出结果:
(hadoop,3)
(storm,8)
(spark,7)
这里使用了 numSlices = 2
指定 aggregateByKey 父操作 parallelize 的分区数量为 2,其执行流程如下:
基于同样的执行流程,如果 numSlices = 1
,则意味着只有输入一个分区,则其最后一步 combOp 相当于是无效的,执行结果为:
(hadoop,3)
(storm,8)
(spark,4)
同样的,如果每个单词对一个分区,即 numSlices = 6
,此时相当于求和操作,执行结果为:
(hadoop,5)
(storm,14)
(spark,7)
aggregateByKey(zeroValue = 0,numPartitions = 3)
的第二个参数 numPartitions
决定的是输出 RDD 的分区数量,想要验证这个问题,可以对上面代码进行改写,使用 getNumPartitions
方法获取分区数量:
sc.parallelize(list,numSlices = 6).aggregateByKey(zeroValue = 0,numPartitions = 3)(
seqOp = math.max(_, _),
combOp = _ + _
).getNumPartitions
3.2 Action
Spark 常用的 Action 算子如下:
Action(动作) | Meaning(含义) |
---|---|
reduce(func) | 使用函数func执行归约操作 |
collect() | 以一个 array 数组的形式返回 dataset 的所有元素,适用于小结果集。 |
count() | 返回 dataset 中元素的个数。 |
first() | 返回 dataset 中的第一个元素,等价于 take(1)。 |
take(n) | 将数据集中的前 n 个元素作为一个 array 数组返回。 |
takeSample(withReplacement, num, [seed]) | 对一个 dataset 进行随机抽样 |
takeOrdered(n, [ordering]) | 按自然顺序(natural order)或自定义比较器(custom comparator)排序后返回前 n 个元素。只适用于小结果集,因为所有数据都会被加载到驱动程序的内存中进行排序。 |
saveAsTextFile(path) | 将 dataset 中的元素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写入本地文件系统、HDFS 或其它 Hadoop 支持的文件系统中。Spark 将对每个元素调用 toString 方法,将元素转换为文本文件中的一行记录。 |
saveAsSequenceFile(path) | 将 dataset 中的元素以 Hadoop SequenceFile 的形式写入到本地文件系统、HDFS 或其它 Hadoop 支持的文件系统中。该操作要求 RDD 中的元素需要实现 Hadoop 的 Writable 接口。对于 Scala 语言而言,它可以将 Spark 中的基本数据类型自动隐式转换为对应 Writable 类型。(目前仅支持 Java and Scala) |
saveAsObjectFile(path) | 使用 Java 序列化后存储,可以使用 SparkContext.objectFile() 进行加载。(目前仅支持 Java and Scala) |
countByKey() | 计算每个键出现的次数。 |
foreach(func) | 遍历 RDD 中每个元素,并对其执行fun函数 |
2.1 reduce
使用函数func执行归约操作: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sc.parallelize(list).reduce((x, y) => x + y)
sc.parallelize(list).reduce(_ + _)
// 输出 15
2.2 takeOrdered
按自然顺序(natural order)或自定义比较器(custom comparator)排序后返回前 n 个元素。需要注意的是 takeOrdered
使用隐式参数进行隐式转换,以下为其源码。所以在使用自定义排序时,需要继承 Ordering[T]
实现自定义比较器,然后将其作为隐式参数引入。
def takeOrdered(num: Int)(implicit ord: Ordering[T]): Array[T] = withScope {
.........
}
自定义规则排序:
// 继承 Ordering[T],实现自定义比较器,按照 value 值的长度进行排序
class CustomOrdering extends Ordering[(Int, String)] {
override def compare(x: (Int, String), y: (Int, String)): Int
= if (x._2.length > y._2.length) 1 else -1
}
val list = List((1, "hadoop"), (1, "storm"), (1, "azkaban"), (1, "hive"))
// 引入隐式默认值
implicit val implicitOrdering = new CustomOrdering
sc.parallelize(list).takeOrdered(5)
// 输出: Array((1,hive), (1,storm), (1,hadoop), (1,azkaban)
2.3 countByKey
计算每个键出现的次数:
val list = List(("hadoop", 10), ("hadoop", 10), ("storm", 3), ("storm", 3), ("azkaban", 1))
sc.parallelize(list).countByKey()
// 输出: Map(hadoop -> 2, storm -> 2, azkaban -> 1)
2.4 saveAsTextFile
将 dataset 中的元素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写入本地文件系统、HDFS 或其它 Hadoop 支持的文件系统中。Spark 将对每个元素调用 toString 方法,将元素转换为文本文件中的一行记录。
val list = List(("hadoop", 10), ("hadoop", 10), ("storm", 3), ("storm", 3), ("azkaban", 1))
sc.parallelize(list).saveAsTextFile("/usr/file/temp")
四、Spark部署模式与作业提交
4.1 作业提交
1.1 spark-submit
Spark 所有模式均使用 spark-submit
命令提交作业,其格式如下:
./bin/spark-submit \
--class <main-class> \ # 应用程序主入口类
--master <master-url> \ # 集群的 Master Url
--deploy-mode <deploy-mode> \ # 部署模式
--conf <key>=<value> \ # 可选配置
... # other options
<application-jar> \ # Jar 包路径
[application-arguments] #传递给主入口类的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集群环境下,application-jar
必须能被集群中所有节点都能访问,可以是 HDFS 上的路径;也可以是本地文件系统路径,如果是本地文件系统路径,则要求集群中每一个机器节点上的相同路径都存在该 Jar 包。
1.2 deploy-mode
deploy-mode 有 cluster
和 client
两个可选参数,默认为 client
。这里以 Spark On Yarn 模式对两者进行说明 :
- 在 cluster 模式下,Spark Drvier 在应用程序的 Master 进程内运行,该进程由群集上的 YARN 管理,提交作业的客户端可以在启动应用程序后关闭;
- 在 client 模式下,Spark Drvier 在提交作业的客户端进程中运行,Master 进程仅用于从 YARN 请求资源。
1.3 master-url
master-url 的所有可选参数如下表所示:
Master URL | Meaning |
---|---|
local | 使用一个线程本地运行 Spark |
local[K] | 使用 K 个 worker 线程本地运行 Spark |
local[K,F] | 使用 K 个 worker 线程本地运行 , 第二个参数为 Task 的失败重试次数 |
local[*] | 使用与 CPU 核心数一样的线程数在本地运行 Spark |
local[*,F] | 使用与 CPU 核心数一样的线程数在本地运行 Spark 第二个参数为 Task 的失败重试次数 |
spark://HOST:PORT | 连接至指定的 standalone 集群的 master 节点。端口号默认是 7077。 |
spark://HOST1:PORT1,HOST2:PORT2 | 如果 standalone 集群采用 Zookeeper 实现高可用,则必须包含由 zookeeper 设置的所有 master 主机地址。 |
mesos://HOST:PORT | 连接至给定的 Mesos 集群。端口默认是 5050。对于使用了 ZooKeeper 的 Mesos cluster 来说,使用 mesos://zk://... 来指定地址,使用 --deploy-mode cluster 模式来提交。 |
yarn | 连接至一个 YARN 集群,集群由配置的 HADOOP_CONF_DIR 或者 YARN_CONF_DIR 来决定。使用 --deploy-mode 参数来配置 client 或 cluster 模式。 |
下面主要介绍三种常用部署模式及对应的作业提交方式。
4.2 Local模式
Local 模式下提交作业最为简单,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提交命令如下:
# 本地模式提交应用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local[2]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 传给 SparkPi 的参数
spark-examples_2.11-2.4.0.jar
是 Spark 提供的测试用例包,SparkPi
用于计算 Pi 值,执行结果如下:
4.3 Standalone模式
Standalone 是 Spark 提供的一种内置的集群模式,采用内置的资源管理器进行管理。下面按照如图所示演示 1 个 Master 和 2 个 Worker 节点的集群配置,这里使用两台主机进行演示:
- hadoop001: 由于只有两台主机,所以 hadoop001 既是 Master 节点,也是 Worker 节点;
- hadoop002 : Worker 节点。
4.3.1 环境配置
首先需要保证 Spark 已经解压在两台主机的相同路径上。然后进入 hadoop001 的 ${SPARK_HOME}/conf/
目录下,拷贝配置样本并进行相关配置:
# cp spark-env.sh.template spark-env.sh
在 spark-env.sh
中配置 JDK 的目录,完成后将该配置使用 scp 命令分发到 hadoop002 上:
# JDK安装位置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01
4.3.2 集群配置
在 ${SPARK_HOME}/conf/
目录下,拷贝集群配置样本并进行相关配置:
# cp slaves.template slaves
指定所有 Worker 节点的主机名:
# A Spark Worker will be started on each of the machines listed below.
hadoop001
hadoop002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 主机名与 IP 地址的映射必须在
/etc/hosts
文件中已经配置,否则就直接使用 IP 地址; - 每个主机名必须独占一行;
- Spark 的 Master 主机是通过 SSH 访问所有的 Worker 节点,所以需要预先配置免密登录。
4.3.3 启动
使用 start-all.sh
代表启动 Master 和所有 Worker 服务。
./sbin/start-master.sh
访问 8080 端口,查看 Spark 的 Web-UI 界面,,此时应该显示有两个有效的工作节点:
4.3.4 提交作业
# 以client模式提交到standalone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spark://hadoop001:7077 \
--executor-memory 2G \
--total-executor-core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 以cluster模式提交到standalone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spark://207.184.161.138:7077 \
--deploy-mode cluster \
--supervise \ # 配置此参数代表开启监督,如果主应用程序异常退出,则自动重启 Driver
--executor-memory 2G \
--total-executor-core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4.3.5 可选配置
在虚拟机上提交作业时经常出现一个的问题是作业无法申请到足够的资源:
Initial job has not accepted any resources;
check your cluster UI to ensure that workers are registered and have sufficient resources
这时候可以查看 Web UI,我这里是内存空间不足:提交命令中要求作业的 executor-memory
是 2G,但是实际的工作节点的 Memory
只有 1G,这时候你可以修改 --executor-memory
,也可以修改 Woker 的 Memory
,其默认值为主机所有可用内存值减去 1G。
关于 Master 和 Woker 节点的所有可选配置如下,可以在 spark-env.sh
中进行对应的配置:
Environment Variable(环境变量) | Meaning(含义) |
---|---|
SPARK_MASTER_HOST | master 节点地址 |
SPARK_MASTER_PORT | master 节点地址端口(默认:7077) |
SPARK_MASTER_WEBUI_PORT | master 的 web UI 的端口(默认:8080) |
SPARK_MASTER_OPTS | 仅用于 master 的配置属性,格式是 “-Dx=y”(默认:none),所有属性可以参考官方文档:spark-standalone-mode |
SPARK_LOCAL_DIRS | spark 的临时存储的目录,用于暂存 map 的输出和持久化存储 RDDs。多个目录用逗号分隔 |
SPARK_WORKER_CORES | spark worker 节点可以使用 CPU Cores 的数量。(默认:全部可用) |
SPARK_WORKER_MEMORY | spark worker 节点可以使用的内存数量(默认:全部的内存减去 1GB); |
SPARK_WORKER_PORT | spark worker 节点的端口(默认: random(随机)) |
SPARK_WORKER_WEBUI_PORT | worker 的 web UI 的 Port(端口)(默认:8081) |
SPARK_WORKER_DIR | worker 运行应用程序的目录,这个目录中包含日志和暂存空间(default:SPARK_HOME/work) |
SPARK_WORKER_OPTS | 仅用于 worker 的配置属性,格式是 “-Dx=y”(默认:none)。所有属性可以参考官方文档:spark-standalone-mode |
SPARK_DAEMON_MEMORY | 分配给 spark master 和 worker 守护进程的内存。(默认: 1G) |
SPARK_DAEMON_JAVA_OPTS | spark master 和 worker 守护进程的 JVM 选项,格式是 “-Dx=y”(默认:none) |
SPARK_PUBLIC_DNS | spark master 和 worker 的公开 DNS 名称。(默认:none) |
4.4 Spark on Yarn模式
Spark 支持将作业提交到 Yarn 上运行,此时不需要启动 Master 节点,也不需要启动 Worker 节点。
4.4.1 配置
在 spark-env.sh
中配置 hadoop 的配置目录的位置,可以使用 YARN_CONF_DIR
或 HADOOP_CONF_DIR
进行指定:
YARN_CONF_DIR=/usr/app/hadoop-2.6.0-cdh5.15.2/etc/hadoop
# JDK安装位置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01
4.4.2 启动
必须要保证 Hadoop 已经启动,这里包括 YARN 和 HDFS 都需要启动,因为在计算过程中 Spark 会使用 HDFS 存储临时文件,如果 HDFS 没有启动,则会抛出异常。
# start-yarn.sh
# start-dfs.sh
4.4.3 提交应用
# 以client模式提交到yarn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yarn \
--deploy-mode client \
--executor-memory 2G \
--num-executor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 以cluster模式提交到yarn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yarn \
--deploy-mode cluster \
--executor-memory 2G \
--num-executor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五、Spark 累加器与广播变量
5.1 简介
在 Spark 中,提供了两种类型的共享变量:累加器 (accumulator) 与广播变量 (broadcast variable):
- 累加器:用来对信息进行聚合,主要用于累计计数等场景;
- 广播变量:主要用于在节点间高效分发大对象。
5.2 累加器
这里先看一个具体的场景,对于正常的累计求和,如果在集群模式中使用下面的代码进行计算,会发现执行结果并非预期:
var counter = 0
val data = Array(1, 2, 3, 4, 5)
sc.parallelize(data).foreach(x => counter += x)
println(counter)
counter 最后的结果是 0,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闭包。
2.1 理解闭包
1. Scala 中闭包的概念
这里先介绍一下 Scala 中关于闭包的概念:
var more = 10
val addMore = (x: Int) => x + more
如上函数 addMore
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more:
- x : 是一个绑定变量 (bound variable),因为其是该函数的入参,在函数的上下文中有明确的定义;
- more : 是一个自由变量 (free variable),因为函数字面量本生并没有给 more 赋予任何含义。
按照定义:在创建函数时,如果需要捕获自由变量,那么包含指向被捕获变量的引用的函数就被称为闭包函数。
2. Spark 中的闭包
在实际计算时,Spark 会将对 RDD 操作分解为 Task,Task 运行在 Worker Node 上。在执行之前,Spark 会对任务进行闭包,如果闭包内涉及到自由变量,则程序会进行拷贝,并将副本变量放在闭包中,之后闭包被序列化并发送给每个执行者。因此,当在 foreach 函数中引用 counter
时,它将不再是 Driver 节点上的 counter
,而是闭包中的副本 counter
,默认情况下,副本 counter
更新后的值不会回传到 Driver,所以 counter
的最终值仍然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在 Local 模式下,有可能执行 foreach
的 Worker Node 与 Diver 处在相同的 JVM,并引用相同的原始 counter
,这时候更新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在集群模式下一定不正确。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优先使用累加器。
累加器的原理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将每个副本变量的最终值传回 Driver,由 Driver 聚合后得到最终值,并更新原始变量。
2.2 使用累加器
SparkContext
中定义了所有创建累加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被中横线划掉的累加器方法在 Spark 2.0.0 之后被标识为废弃。
使用示例和执行结果分别如下:
val data = Array(1, 2, 3, 4, 5)
// 定义累加器
val accum = sc.longAccumulator("My Accumulator")
sc.parallelize(data).foreach(x => accum.add(x))
// 获取累加器的值
accum.value
5.3 广播变量
在上面介绍中闭包的过程中我们说道每个 Task 任务的闭包都会持有自由变量的副本,如果变量很大且 Task 任务很多的情况下,这必然会对网络 IO 造成压力,为了解决这个情况,Spark 提供了广播变量。
广播变量的做法很简单:就是不把副本变量分发到每个 Task 中,而是将其分发到每个 Executor,Executor 中的所有 Task 共享一个副本变量。
// 把一个数组定义为一个广播变量
val broadcastVar = sc.broadcast(Array(1, 2, 3, 4, 5))
// 之后用到该数组时应优先使用广播变量,而不是原值
sc.parallelize(broadcastVar.value).map(_ * 10).collect()
参考资料
六、基于ZooKeeper搭建Spark高可用集群
6.1 集群规划
这里搭建一个 3 节点的 Spark 集群,其中三台主机上均部署 Worker
服务。同时为了保证高可用,除了在 hadoop001 上部署主 Master
服务外,还在 hadoop002 和 hadoop003 上分别部署备用的 Master
服务,Master 服务由 Zookeeper 集群进行协调管理,如果主 Master
不可用,则备用 Master
会成为新的主 Master
。
6.2 前置条件
搭建 Spark 集群前,需要保证 JDK 环境、Zookeeper 集群和 Hadoop 集群已经搭建。
6.3 Spark集群搭建
3.1 下载解压
下载所需版本的 Spark,官网下载地址:Downloads | Apache Spark
下载后进行解压:
# tar -zxvf spark-2.2.3-bin-hadoop2.6.tgz
3.2 配置环境变量
# vim /etc/profile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SPARK_HOME=/usr/app/spark-2.2.3-bin-hadoop2.6
export PATH=${SPARK_HOME}/bin:$PATH
使得配置的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3.3 集群配置
进入 ${SPARK_HOME}/conf
目录,拷贝配置样本进行修改:
1. spark-env.sh
cp spark-env.sh.template spark-env.sh
配置:
# 配置JDK安装位置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01
# 配置hadoop配置文件的位置
HADOOP_CONF_DIR=/usr/app/hadoop-2.6.0-cdh5.15.2/etc/hadoop
# 配置zookeeper地址
SPARK_DAEMON_JAVA_OPTS="-Dspark.deploy.recoveryMode=ZOOKEEPER -Dspark.deploy.zookeeper.url=hadoop001:2181,hadoop002:2181,hadoop003:2181 -Dspark.deploy.zookeeper.dir=/spark"
2. slaves
cp slaves.template slaves
配置所有 Woker 节点的位置:
hadoop001
hadoop002
hadoop003
3.4 安装包分发
将 Spark 的安装包分发到其他服务器,分发后建议在这两台服务器上也配置一下 Spark 的环境变量。
scp -r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 hadoop002:usr/app/
scp -r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 hadoop003:usr/app/
6.4 启动集群
4.1 启动ZooKeeper集群
分别到三台服务器上启动 ZooKeeper 服务:
zkServer.sh start
4.2 启动Hadoop集群
# 启动dfs服务
start-dfs.sh
# 启动yarn服务
start-yarn.sh
4.3 启动Spark集群
进入 hadoop001 的 ${SPARK_HOME}/sbin
目录下,执行下面命令启动集群。执行命令后,会在 hadoop001 上启动 Maser
服务,会在 slaves
配置文件中配置的所有节点上启动 Worker
服务。
start-all.sh
分别在 hadoop002 和 hadoop003 上执行下面的命令,启动备用的 Master
服务:
# ${SPARK_HOME}/sbin 下执行
start-master.sh
4.4 查看服务
查看 Spark 的 Web-UI 页面,端口为 8080
。此时可以看到 hadoop001 上的 Master 节点处于 ALIVE
状态,并有 3 个可用的 Worker
节点。
而 hadoop002 和 hadoop003 上的 Master 节点均处于 STANDBY
状态,没有可用的 Worker
节点。
6.5 验证集群高可用
此时可以使用 kill
命令杀死 hadoop001 上的 Master
进程,此时备用 Master
会中会有一个再次成为 主 Master
,我这里是 hadoop002,可以看到 hadoop2 上的 Master
经过 RECOVERING
后成为了新的主 Master
,并且获得了全部可以用的 Workers
。
Hadoop002 上的 Master
成为主 Master
,并获得了全部可以用的 Workers
。
此时如果你再在 hadoop001 上使用 start-master.sh
启动 Master 服务,那么其会作为备用 Master
存在。
6.6 提交作业
和单机环境下的提交到 Yarn 上的命令完全一致,这里以 Spark 内置的计算 Pi 的样例程序为例,提交命令如下: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yarn \
--deploy-mode client \
--executor-memory 1G \
--num-executor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