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基础实验操作100例--实验89创建面要素的Voronoi

本实验专栏参考自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操作100例》一书

实验平台:ArcGIS 10.6

实验数据:请访问实验1(传送门)

空间分析篇--实验89 创建面要素的Voronoi

目录

一、实验背景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

(1)提取面要素边界折点

(2)对节点进行空间分配

(3)生成面要素的空间分配结果


一、实验背景

常规的泰森多边形算法主要面向点要素进行空间分配,对于线要素和面要素来说,其几何结构复杂,无法直接进行分配计算。而基于面要素的距离分配具有较多的应用场景,如在城市空间分析时,计算到各建筑的最近距离范围等。

本实验讲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创建面要素泰森多边形的方法,以节点要素代替面要素进行空间分配,通过融合同一面域的分区实现面要素的距离分配。读者通过实验练习,应能够理解距离分配的基本原理,学会结合要素几何结构对分配算法进行扩展,掌握复杂要素的距离分配方法。

二、实验数据

图层名称格式坐标系说明
BuildingsShapefile面要素Unknown用于空间分配的面要素

直接双击文件Ex89.mxd即可打开。

三、实验步骤

(1)提取面要素边界折点

由于面要素无法直接进行距离分配,可先依据其边界的各节点进行替代性的空间分配。在ArcToolbox中,打开【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s Vertices To Points】对话框,【Input Features】设置为“buildings”,【Output Feature Class】设置为“vertices”,【Point Type】设置为“ALL”;点击【OK】,得到面要素的边界折点。

(2)对节点进行空间分配

打开【Analysis Tools】→【Proximity】→【Create Thiessen Polygons】对话框,【Input Features】设置为“vertices”,【Output Feature Class】设置为“voronoi”,【Output Field】设置为“ONLY_FID”;点击【OK】,得到所有折点的空间分配结果。

放大后如图所示:

(3)生成面要素的空间分配结果

通过面要素融合所有其边界折点的分配空间,从而得到面要素的分配空间。打开【Analysis Tools】→【Overlay】→【Update】对话框,【Input Features】设置为“voronoi”,【Update Features】设置为“buildings”,【OutputFeature Class】设置为“results”,取消勾选【Borders】;点击【OK】,得到面要素的空间分配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uechen333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