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设计模式
- 适配器模式类似,包括以后经常会遇到意思接近一样的设计模式,因为大神往往就是多个模式混用,且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搭配,桥接设计模式也是结构型模式
- 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 通俗来说,是通过组合来桥接其它的行为/维度
应用场景
- 系统需要在构件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
- 不想使用继承导致系统类的个数急剧增加的系统
- 有时候一个类,可能会拥有多个变化维度,比如啤酒,有不同的容量和品牌,可以使用继承组合的方式进行开发,假如维度很多,就容易出现类的膨胀,使用桥接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且解耦
业务背景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手机类,我们知道手机有很多品牌,苹果、华为等,从另外一个颜色维度,又有多种颜色,红、黄、蓝等,那如果描述这些类的话,传统方式就直接通过继承,就需要特别多的类,品牌2,颜色3,就是6个类了,如果后续再增加品牌就更多了,类数目将会激增,即所谓的类爆炸使用桥接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且灵活度大大提高
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Phone {
/**
* 通过组合的方式来桥接其他行为
*/
protected Color color;
public void setColor(Color color) {
this.color = color;
}
/**
* 手机的方法
*/
abstract public void run();
}
//颜色维度
public interface Color {
void useColor();
}
//具体颜色
public class BlueColor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seColor() {
System.out.println("蓝色");
}
}
/**
* 小滴课堂,愿景:让技术不再难学
*
* @Description 手机的实例化
* @Author 二当家小D
* @Remark 有问题直接联系我,源码-笔记-技术交流群
* @Version 1.0
**/
public class HWPhone extends Phone {
public HWPhone(Color color){
super.setColor(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lor.useColor();
System.out.println("华为手机");
}
}
//使用,把组合的形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WPhone blueHwPhone = new HWPhone(new BlueColor());
blueHwPhone.run();
HWPhone redHwPhone = new HWPhone(new RedColor());
redHwPhone.run();
ApplePhone applePhone = new ApplePhone(new RedColor());
applePhone.run();
}
-
优点
- 抽象和实现的分离。
- 优秀的扩展能力,符合开闭原则
-
缺点
- 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
- 使用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比如抽象类汽车,里面聚合了颜色类,有点像对象适配器
-
总结和对比
-
按GOF的说法,桥接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用于设计的不同阶段,
- 桥接模式用于设计的前期,精细化的设计,让系统更加灵活
- 适配器模式用于设计完成之后,发现类、接口之间无法一起工作,需要进行填坑
-
适配器模式经常用在第三方API协同工作的场合,在功能集成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这种模式的使用频度越来越高,包括有些同学听过 外观设计模式 ,这个也是某些场景和适配器模式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