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版)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1. 时延及产生位置
    • 发送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的时间,取决于数据帧的长度和传输速率。计算公式为传输时延 = 数据帧长度 / 传输速率。
    • 传播时延: 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信号传播速度和传输距离。计算公式为传播时延 = 传输距离 / 传播速度。
    • 处理时延: 数据在节点(*路由器、交换机等)*上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
    • 排队时延: 数据在网络节点的*(队列)*中等待处理所需的时间。
  2. 带宽
    • 定义: 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比特每秒(bps)来表示。
    • 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带宽与信道带宽相关,但不完全相等。信道带宽是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而带宽则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信道的最大数据率。
    • 例题:
      1. (带宽)表示再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2. 目前传统局域网的宽带可以达到10M,表示(B)
        • A.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MB/s
        • B.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Mb/s
        • C.数据传输速率至少为10Mb/s
        • D.数据传播速率可达10Mb/s
  3. 码元速率与比特速率 ——计算题
    • 码元速率: 每秒传输的码元数,一个码元可以携带多个比特。
    • 比特速率: 每秒传输的比特数,与码元速率相等当每个码元携带一个比特时。
    • 公式:
      • 比特率 = 码元速率 X log2 L = 波频率 X 每符号含的比特数(其中L表示进制数,log2 L表示码元携带的比特数)
    • 例题:
      1. 若一个码元由四个状态值时,该码元携带多少个bit的信息量?在9600波特对应的信息传输率是多少b/s
        • 分析:
          • 码元由四个状态值 表示为4进制 按公式我们可以得之“码元携带2个bit的信息量”
          • 9600波特 表示波频率为9600Baud(波特(Baud)是表示调制解调器传输速率的单位)
        • 解:
          • 码元携带log2 4 = 2bit的信息量
          • 信息传输率是 2*9600 = 19200 b/s

第二章

  1. 传输介质特性(带宽、衰减、抗干扰)

    • 带宽(已在第一章提及): 传输介质能够传输的最高频率分量。
    • 衰减: 信号在传输中逐渐减弱的现象,通常以分贝(dB)表示。
    • 抗干扰: 介质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2. 分组交换的特点

    • 数据被划分为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个分组独立传输。
    • 分组交换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 图示如下:
      • 请添加图片描述
  3. 曼彻斯特编码(由波形写出对应的比特流)

    • 将数据转换为波形,其中每个比特的表示由波形的过渡来决定。
    • 示意图:高电平表示0到1的过渡,低电平表示1到0的过渡。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差错控制技术(CRC的计算)***——计算题***

    • CRC: 一种检测数据传输中错误的方法,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校验码)进行计算。

    • 计算过程: 发送方将数据与生成多项式进行异或运算,附加余数到数据后传输。接收方使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进行计算,如果余数不为零,说明存在错误。

    • 例题:

      • 例题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题二

        校验后发送的帧的序列为11010111110010,且多项式为G(x)=X^4+x+1,判断帧序列是否有误

        • 分析,将11010111110010对10011做异或处理,如果得到余数不为0,那么说明存在错误。(这里不再进行分析,在例题一中已经讲解过了,在这里大家只需验证一下即可,考试大概率是像例二这种形式

第三章

  1. OSI参考模型各层作用

    • 应用层: 提供用户接口、网络服务。
    • 表示层: 数据的翻译、加密和压缩。***(数据处理)***
    • 会话层: 提供会话管理,包括对话控制和同步。***(会话)***
    •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端到端)***
    • 网络层: 提供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 数据链路层: 提供链路管理和错误检测,将比特组织成帧。***(帧)***
    • 物理层: 硬件传输,比特流的传输。***(比特)***
    • 图示如下: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TCP/IP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

    • TCP/IP模型简单介绍(非重点)

      • 应用层: 用户应用程序与网络通信的接口。

      •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包括TCP(可靠传输)和UDP(无连接传输)。

      • 网际层: 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 主机-网络层: 提供物理网络连接。

        原理体系结构 (五层)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TCP/IP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需要重点理解,可能会出***简答题***)

      1. ***(应用层)***各应用程序将要发送的数据封装好通过应用层发送给传输层。

      2. (***运输层)***传输层把数据分为大小一定的数据段。加上本层的报文头,选择 TCP 协议或 UDP 协议发
        送给网际层。

      3. ***(网际层)***网际层对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段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利用协议号区分传输层协议,
        寻找下一跳地址、解析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等,加上本层的 IP报文头后,转换为数据包,再发送给主机—网络层(以太网、帧中继、PPP、HDLC 等)。

      4. ***(主机—网络层)***主机—网络层依据不同的协议加上本层的帧头,再以比特流的形式将报文发送出去。

        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可以看这个视频(1.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分层思想举例_哔哩哔哩_bilibili)总时长7分钟。

第四章

  1. 总线型和星型结构的特点

    • 总线型结构: 所有设备共享同一根总线,一次只能有一个设备发送数据。
    • 星型结构: 所有设备连接到中心节点(如交换机),可以同时进行通信。
  2. 网卡物理地址

    • MAC地址: 由厂商分配的设备物理地址,通常在网卡上烧录。
    • 由***六个字节组成***,前三个字节表示厂商识别码,后三个字节是厂商分配的唯一地址。
  3. 最短帧长的计算 ——计算题

    • 公式:

      • 单程传播时延=(两站点间的最大距离(m)/传播速度)(秒)
      • 争用期=单程传播时延x2 (秒)
      • 争用期内传输的数据量=数据传输速率(Mbps)x 争用期 (比特)
      • 最小帧长=数据量/8 (字节)
    • 例题:

      • ***题目:***网络覆盖距离为1km的总线型局域网,数据传输率为100Mb/s。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1×105km/s。若网络采用CSMA/CD协议工作,其最短有效帧长多少字节?

      • ***答案:***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公式比较简单,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单位,下面是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交换机转发过程及规则(重点) ——简答题

    • 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规则:

      •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查不到***,则向除接收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转发。 广播

      •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则根据MAC地址表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找对端口转发

      • 如果转发数据帧的目的地址与数据帧源地址是处于***同一端口***,则丢弃数据帧。 丢弃不转发

第五章

  1. 各类IP地址的区别

    • 如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类:主机号3个字节(即24个bit)左起第一个十进制的值 X < 127

    • B类:主机号2个字节(即16个bit)左起第一个十进制的值 128 < X < 191

    • C类:主机号1个字节(即8个bit)左起第一个十进制的值 192 < X < 233

  2. 网络层协议

    • IP协议: 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 ICMP协议: 用于发送控制消息和错误报告。
    • **ARP协议:**在局域网中,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进行通信,要获得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就需要使用ARP协议将目的IP地址解析成目的MAC地址。
  3. 路由表的配置(见教材中路由表的形成)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子网划分(根据题目要求划分子网)

  5. ARP协议工作过程

    • 工作过程:

      1. 当主机A要发送数据包给主机B时,但主机A本地ARP高速缓存中没有主机B的MAC地址。
      2. 主机A会在本局域网中广播一个ARP请求数据包,该数据包包含主机A的MAC地址、IP地址以及要发送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
      3. 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该ARP请求数据包,但只有IP地址与请求数据包中目标IP地址相同的主机B会响应ARP请求。
      4. 主机B在响应ARP请求时,会将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封装在一个ARP响应数据包中,发送给主机A。

      注意:配视频讲解(3.7 MAC地址、IP地址以及ARP协议(3) — ARP协议_哔哩哔哩_bilibili)时长 7:29

第六章

  • DNS作用及解析过程

    • 作用: 是一种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分布式数据库,它能够将人类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机器可读的IP地址。
    • 解析过程:
      1. 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操作系统会首先检查本地的hosts文件是否有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如果有则直接返回该IP地址,否则进入下一步。
      2. 操作系统向本地***DNS服务器***发起请求,本地DNS服务器会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有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则直接返回,否则进入下一步。
      3. 本地DNS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根域名服务器返回该域名对应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4. 本地DNS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该域名对应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5. 本地DNS服务器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权威域名服务器返回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
      6. 本地DNS服务器将IP地址返回给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将IP地址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向该IP地址发起请求,最终打开网页。
  • 万维网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资源,包括网页、图片、视频等。用户可以通过URL访问这些资源。
    •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创建网页。HTML使用标记来描述网页的结构和内容,包括标题、段落、列表、链接等。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万维网上传输数据。HTTP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包括请求和响应的格式、状态码等。
  • WWW和FTP服务特点

    • WWW

      • WWW全称为World Wide Web,是一种基于超文本的、全球性的、分布式的信息系统。

      • WWW使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查看图片、播放视频等。

      • WWW的特点是信息共享、易于使用、跨平台、分布式、开放性、互动性等。

    • FTP:

      • FTP全称为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

      • FTP使用TCP协议进行通信,可以通过FTP客户端上传、下载文件等。

      • FTP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传输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支持匿名访问等。

等。

  • 8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