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可能引发行业的巨变。2025年3月6日凌晨,一个名为Manus AI的全新产品横空出世,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作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代理”,它不仅以GAIA基准测试全SOTA成绩超越OpenAI等巨头,更因“真正交付结果”的能力被网友称为“打工人的赛博救星”(截至发稿,#Manus帮我打工#话题在X平台阅读量已破亿)。
一、Manus: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而是“数字同事”
与传统的AI助手不同,Manus 被用户形容为“会自己开电脑干活的同事”(某科技博主实测后评论)。在首批内测用户分享的案例中,一位创业者仅用一句“帮我整理OpenAI组织架构图”,Manus便自主完成信息检索、数据验证、可视化图表生成,甚至标注了“需要人工复核”的敏感岗位,最终交付可直接嵌入商业计划书的专业报告。
第一视角体验实录:
- “关电脑也能干活”:用户@AI极客老王反馈,提交房产分析任务后关闭设备,3小时后收到包含社区安全评分、学区溢价测算的PDF报告,“像有个隐形团队在云端协作”。
- “连SOP都帮你设计”:教育从业者李女士尝试让Manus制作动量定理教学视频,发现它自动拆解出“知识点分层→案例匹配→视觉隐喻设计→学生常见误区预判”的完整流程,远超预期。
二、技术亮点:GAIA基准测试屠榜背后的“多智能体革命”
Manus 的杀手锏在于**“大模型调度专家”架构**。不同于单一模型“蛮力硬算”,它通过智能路由系统,将任务拆解后分配给Claude(编码)、DeepSeek(中文推理)、GPT-4o(创意生成)等最擅长对应领域的模型,最终整合输出。这种“让专业模型干专业事”的策略,使其在GAIA测试中综合得分比OpenAI同类产品高32%。
开发者揭秘:
- 异步执行引擎:任务进度实时保存云端,支持断点续作,即使遇到网站反爬虫机制也能自动切换策略。
- 记忆网络升级:长期跟踪用户偏好(如报告偏好图表优先、教师用户需要教案模板),后续任务平均效率提升40%。
三、核心优势:从“生成建议”到“交付成品”的范式颠覆
实测场景对比:
传统AI助手 | Manus |
---|---|
回答“如何分析亚马逊Q4数据?”时输出方法论 | 自动登录卖家后台抓取数据→清洗异常值→生成交互式仪表盘→邮件发送分析结论 |
提供保险比价网站链接 | 模拟真实用户填写问卷→抓取28家机构条款→输出Excel比价表+个性化投保建议 |
这种“端到端交付”能力,使得Manus在B端市场引发地震。某VC投资人透露,已有制造企业用其替代初级分析师,单份行业研报成本从5000元降至3元。
四、市场反响:从“邀请码黑市”到OpenAI的紧急应对
火爆实况:
- 邀请码炒至万元:尽管团队声明“从未出售邀请码”,二手平台仍出现高价代抢服务,迫使官方紧急上线人脸核验机制。
- 概念股集体涨停:立方控股、新开普等AI智能体概念股开盘即封板,分析师预测相关产业规模年内将突破千亿。
- OpenAI火线反击:发布会12小时后,OpenAI宣布推出月费2万美元的“博士级研究Agent”,被网友调侃“不如雇真人博士”。
五、争议与挑战:狂欢背后的冷思考
尽管前景光明,争议也随之而来:
- 隐私雷区:医疗从业者担忧病历分析场景的数据合规性,Manus回应称“所有敏感任务需人工授权每一步操作”。
- 职业替代焦虑:知乎热帖《Manus会让我失业吗?》引发讨论,经济学家指出“短期内淘汰模板化岗位,但会催生AI流程设计师等新职业”。
- 技术天花板:部分用户反馈复杂任务仍需多次迭代,创始人坦言“当前版本完成度仅60%”。
六、未来展望:开源战略与生态野望
团队宣布两项重磅计划:
- “推理引擎开源”:2025年Q3开放任务拆解算法,开发者可自定义工作流。
- “Manus应用商店”:企业可上传私有化模板(如法律文书起草SOP),通过订阅制获得分成。
正如创始人肖弘所言:“Manus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把我们从‘工具操作工’解放为‘目标指挥官’。”在这场人机协作的革命中,中国团队首次站到了领跑位置。
本文综合以下真实案例及数据:
- 首批内测用户任务记录(来自Manus社区)
- GAIA基准测试报告(2025年3月版)
- X平台#Manus实测挑战赛作品(趋势话题)
- 创始人张涛站内信回应(2025年3月6日)
想第一时间体验?
点击→ Manus官网 加入等候列表(当前排队人数已超8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