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但就是不去行动,怎么办?

只要有想法,马上就去办!马上、及时、立刻去办!这可能是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您办完事情之后的感觉会有极强的满足感,然后再逐步慢慢的开始您所有的计划安排,一定会水到渠成!您可能不信,但可以试试看,试完不就知道可不可行吗……

一个字,懒。
享受了太多的安逸和舒服,在安逸圈里躺的太久。
丧失动力和求生欲,
有点得过且过了,真的要咬牙逼自己一把
将这种享乐的生活状态撕开一个口子,
哪怕是强迫自己,也做点什么吧
伸出手,哪怕就几分钟,想着今天就比昨天强一点就好,多做一点就好。一点点开始
不要过分,适可而止,但是重在坚持!!
光说不做,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作者:朝暮计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542263/answer/28927187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

一件事情被分配下来,如果要求在一个月完成,总是会拖到提交任务前的一两天才开始行动。而前面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就会想着“反正还不急,等过几天再做吧。”

这样一来就导致我们工作做的匆匆忙忙,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是却乏执行力的表现。

执行力指的是日常工作学习中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时的态度上。

执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在工作、生活中表现的没有执行力,那么他的工作情况和生活质量一定会下降。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个人执行力?下面几个方法或许能帮到你。

一、将责任摆在首位

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件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的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的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目标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敷衍了事,消极应对。

二、摆正自己的心态

要摆正心态,明白提高执行力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主动积极的去培养这项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要求短暂的执行工作,在其它方面又恢复到拖延的常态。

三、看重过程,看轻结果

完美主义和拖延症,是导致很多人迟迟无法行动的原因之一。千万不要总是想着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再开始,其实,那一刻可能一直都不会到来。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需要从不完美开始,时间不等人,有的时候犹犹豫豫,不敢下手,一个宝贵的机会可能就与你失之交臂了。

你可以尝试抱着一种 “我先做做看” 的心态,先不要管实际结果的好坏,重要的是做了就值得肯定,哪怕是错了,你也比别人多积累了很多经验。

四、建立行动步骤清单

有的时候,我们不行动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目标太遥远,或者没有具体清晰的执行方案,大脑不知道怎么做,就无法行动起来,导致持续地拖延。

因此,关键在于提前思考,制定可行的方案,规划好你的行动路径。学会拆解,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没有抗拒心理,容易马上开始的小任务。

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可以先找一找标杆,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或者多请教一些领域内的高手。

然后,制定行动步骤清单,清空大脑,完成一项,划掉一项,避免大脑只空想不行动。

五、循序渐进,不要着急

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就能够有很大的改变,改变是一个缓慢,且持续的过程。

过高的目标,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执行的过程很累,就容易半途而废,导致自暴自弃,放弃行动。

想跑3000米,就先从跑100米开始,每天改变一点点,不要期望自己一下子发生蜕变。

把你要完成的工作,达成的目标,拆分阶段,根据自身的等级选择相应的段位。等到你适应了某个等级,把握住了自己的节奏,就可以开始慢慢地增加难度。

不要急功近利,如果你总是逼迫自己,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厌恶这件事情。

六、事后及时总结

每件工作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在完成它之后要总结一下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成果。

如果成功了就再接再励,没有成功,就好好分析原因是什么,然后想要怎么解决和改正,以保证在下次的执行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

执行力,指的不单单是听话办事,而是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目标,所以,在执行完一项任务之后,要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

其他回答:

作者:橙子会变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542263/answer/14150201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不是不愿行动,你只是不愿意面对自己,也不愿意面对现实。

以下内容有些长,如果你想解决你的问题,我建议还是认真看完…

毕竟,如果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你的问题,那你就不会来这里提问了,更不会迷茫了。

事实是,你的问题不小,所以你需要认真看完。

以下是正文。


我看题主回答过别人的问题,是编程类的。

题主说:“没有什么突飞猛进,只有不断训练下的熟能生巧。”

题主本身是明白“熟能生巧”的。

题主本身也在工作的推动下,在编程方面做到了“熟能生巧”。

这其实已经够啦,你只需要把这一套流程搬运到其他方面就好。

你怎样对待工作,就怎样对待你“想要的行动”。

题主很清楚编程不能突飞猛进,而是熟能生巧。

那我问题主:我想要学编程,我只有三分热度,你能不能让我在几天内达到你的水平?

如果我达不到,那我就放弃,因为我只有三分热度。

那你会怎样说?

你能让我三天达到你的水平吗?

我觉得你不能,我也知道这不能,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那么,想要学编程,并且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它就不能靠三分钟的热度。

它需要慢慢的积累、慢慢的熟练。

它必然需要很多的时间。

那么,题主到底是“为何而退却”呢?

题主如果只是三分钟的热度,那题主应该十分清楚:靠这种热度,是没有用的。

所以我说了,你不是不愿意行动,你只是不愿意面对自己,也不愿意面对现实。

面对只能三分热度的自己,然后抛弃“依靠三分热度”的想法。

面对需要大量时间慢慢堆积的现实,然后老老实实的去做。

这很难吗?

其实也不难,它只需要一些觉悟,就像你一直在做编程,你没放弃这个。

它也确实不难,就像你的编程能力比几年前要强很多很多。

这只是一个依靠一点点觉悟,再加上许多时间的事,没那么难。

焦虑。

众所周知,焦虑无法改善现状,反而会让现状变得更坏。

你越焦虑,你的内心就越浮躁,就越沉不下来。

越沉不下来,距离“持续去做”就越遥远。

这个道理就是明面摆在这里的。

我相信在我说出来之前,你应该也明白。

那么,你既然明白,为何不去面对、改变呢?

你到底是为何而焦虑?

我相信,你不是因为“自己三分钟热度”而焦虑。

你是为“因三分热度导致频繁放弃、导致事情无所进展”而焦虑。

你是想要看到“行动的成果”,但因为“热度变凉所以不做,所以没有成果”而焦虑。

于是,问题就更清晰,答案就更简单了。

一件事是否能快速有成果?

我还是那个问题:你能不能让我三天内达到你的编程水平?

我知道你的答案。

你也得知道这个答案。

你知道了这个答案,就不应该焦虑。

事情无法快速有结果,是一种客观规律

你为客观规律而焦虑,就像…你觉得自己饿,所以很焦虑。

我觉得不至于。

饿了就吃嘛,这是生物规律。

吃饱不就行了,你又不是吃不饱…

你既然愿意花点时间去吃饭、去填饱肚子。

那你为什么不愿意花点时间,做一点点事呢?

我觉得这跟吃饭确实差不多的。

你如果把某件事当成吃饭来看待,那你是不需要什么热度的。

因为你在吃饭这方面,是没有热度的,但你依然做了。

如果你吃饭靠热度,那你可能早就饿死了…

所以,我觉得只要认清两件事就好。

①我不能三天就与你比肩,你也不可能在热度期间就完成巨大成就,这是 水磨功夫
②你为“无成果”而焦虑,而短时间内无成果是一种客观规律,你为客观规律而焦虑,就像你因为自己饿了而着急…何必呢?

知道自己做某件事需要时间,知道这件事不能依靠热度,就像你吃饭不能依靠热度。

然后老老实实的面对它。

我还有一句话,更为简单:

你现在开始慢慢去做,过十天,你就有十天的小小小小小小积累。
慢慢做一个月,你就有一个月的小小小小小积累。
慢慢做一百天,你就有一百天的小小小小积累。
慢慢做半年,你就有半年的小小小积累。
慢慢做一年,你就有一年的小小积累。
慢慢做两年,你就有两年的小积累。
慢慢做一千天,你就有了足够的积累。

上面看似是一堆话,其实只是一句话:做多少事、做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积累。

如果你继续焦虑,继续着急,并且天天把时间都花在“如何克服焦虑”、“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克服拖延”、“如何自控”。

那你的时间就会浪费在“找方法”上。

找方法,看似是捷径,其实是最曲折的路。

直接去做,一点点的做,看似是最笨的办法,其实是最直接的路。

我不懂编程,但我觉得“我现在上手开始实操,边学边实践几个月”。

要比“花几个月挑选几本超级教材、然后再实践”要有用的多。

如果你继续焦虑、继续迷茫、继续踌躇。

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你每迷茫一天,你都会浪费“一天的积累时间”。

就像你每休息一天,你都会缺少一天的编程经验。

而且你还会在无意义的焦虑之中,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太亏了。

你继续拖延下去,你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行动永远都不会晚,只要从现在开始。

行动永远也都会晚——那就是一直拖延下去。

在你知道“想要做什么”之前,你的时间是不值钱的。

但当你知道“想要做什么”之后,你的时间就越来越值钱了。

因为你的行动可以转化成“价值”,你如果去做,价值就一直在产生。

你如果不做,这些时间能转化的价值就会一直在流逝。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也不要为“以前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昨天浪费了这么多时间、看到这条回答之前又浪费了很多时间…”而焦虑。

因为“开窍”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你以往的经历都是为了“此时此刻”的“开窍”做积累。

如果你没有编程的经验,我给你举例子,你体会可能不深。

如果你没有焦虑和三分热度的经验,我说了这些话,效果可能也不好。

但你有,所以效果可能就会很好(我的评估)

所以,行动没有“晚”这么一说。

但是,如果你继续拖延下去、继续寻找方法、继续焦虑下去。

那你可能就会一直在“晚下去”,因为你迟迟不肯行动。


以上的逻辑…不仅适用于题主,也适用于所有“三分热度又焦虑”的人。

适用于“不想行动但又想有巨大成果”的人。

其实道理就是很简单的…水磨功夫有,但速成没有。

我不能三天比肩题主,你也不能三天小白成大神。

“天才”和“神人”可以做到,但他们本就“超凡”,所以不会烦恼。

既然你们也在烦恼,那说明你们天赋并不强、能力也一般。

正因为天赋一般、能力一般,所以更要去“扎实的打基础”。

在“基础能力”方面,世界上是没有捷径的。

也不需要“有捷径”,因为“基础能力”都是要慢慢掌握的。

倘若有人告诉你:我可以让你零基础速成!

那你一定要记住,他是专门割韭菜的。

真要有零基础速成之法,那早出现在各大名校之中了…

就是这种简简单单的道理嘛。

所以,不要在“基础”方面寻找捷径。

你也许能找到取巧的捷径,但你将来必定会为“基础不牢固”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就像,你年轻的时候可以大胆尝试,当你有家有孩子有房贷之后,你就不能随便试了。

现在没基础,就花时间慢慢不足;如果没基础却“取巧过去”,那你将来一旦出事,就必然是巨大的代价!

简单比喻,就是豆腐渣工程。

当时可能省了不多的料、不多的钱,但一旦出现事故,那可就是大事!

基础就是盖楼的底料,你不能用半吊子的底料去盖大楼。

捷径可以让你盖起来,但盖完之后你就等着吧…

也不要去寻找“方式”、“办法”。

比如说怎么记忆更方便、怎样能克服拖延。

你只要认清利害,就不存在“无法克服”这一说。

我见你上班拖拖拉拉,但没见你敢不去上班。

你敢拖延某些事,说明你不是很在意这些事的利害。

你知道会有些坏处,但你也知道自己能接受后果。

不然的话,我看你敢在“吃饭”这件事上,拖延多久…

与其让自己纠结在“过去的失误”、“三分热度”、“焦虑”之中。

不如从今天踏踏实实的去做。

别看每天积累好像很慢,但时间过得很快。

我打算每日更新一篇文章,现在已经是第33天了,想起第一天,我就觉得恍如昨日。

但现实告诉我:今天是第33天,明天是第34天。

不要觉得每天积累一点,太慢。

你太低估“时间”的力量了。

不信,你就去试试…

任何取巧、任何捷径、任何方式,都难以与“踏实做事”相比。

这就是我的核心观点。

纵观史上的成功者、厉害的科学家、厉害的企业家。

有几个不是踏实做事的?有几个没有深厚基础底蕴的?

尤其是看看那些科学家们,那些院士们,他们是怎样数年如一日的?

现在这种环境,到处都是速成、暴富、快速掌握技术。

这种环境确实扰乱大家视线,但大家还是要沉下心,让目光变锐利,看穿这些虚假。

暴富、速成真要那么简单,谁还卖课啊,他们不早就暴富,然后掌握世界上所有的花样了吗…

看看事实:教人暴富的人,在卖课;教人速成的人,也在卖课。

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个卖课的而已,你信他的邪?


看完点个赞吧,我也写了快一个小时了…

建议关注我的公众号:橙子会变甜

关注只花半分钟,每天看一篇文章只需要几分钟。

但你从这里得到的收获,远超这几分钟…

其他回答:

想起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要等,要马上去做。

为啥?因为你只要一等,你的大脑会敏锐地抓住这个时机,找各种合理化的理由让你不用去做,你就会拖延。要知道,拖延是人类的本能。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逃避痛苦的,因此 ,但凡能逃避痛苦,就一定不会面对痛苦,逃避一会儿是一会儿。王兴说,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为啥呢?就因为真正的思考是会让人感到痛苦的。

而那些你应该做的事,基本上都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事。就像电影《天气预报员》里父亲跟儿子说的那样,你知不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因此,但凡你遇到自己应该做的事,第一反应就是逃避。

比如你应该去健身了,你首先想到的是痛苦,所以你的眉头会微微一皱,然后一看天气不好,就会立刻把它当做合理化的借口,心安理得地不去健身,继续刷短视频。比如你应该去读书了,你首先想到的也是痛苦,然后一看周围环境不适合读书,就会立刻把它作为合理化的借口,不去读书。

类似这样的情形,在一天之中,会出现很多次,如果你每次都这样逃避,那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除了玩手机,啥事也没干。

那怎么破?就是文章开头说的:想起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要犹豫,马上去做。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来得及给你找出合理化的理由之前,你就要马上行动起来。因为一旦行动起来,你的大脑就没时间给你找合理化借口了。

即使找到合理化借口,你也不会用了。为啥呢?这源于我们的一个心理本能反应—认知失调反应。什么意思?就是当我们的行动和认知不一致时,我们浑身上下会很难受,因此,我们会有种把他们协调为一致的冲动。

怎么协调一致?要么改变认知,要么改变行动。如果行动不能改变,我们就会改变认知。如果当你想起应该做的事,就立刻去做。这时,即使大脑找出的是不让你去做的合理化借口,但因为它和你的行动冲突,而你又不会改变行动,那你就不会采纳这个合理化借口。而这时,你的大脑就会帮你寻找支持你行动的理由。

如果你不想行动,那你就立刻行动,用行动帮助你行动。这看似是悖论,实际是真理。不行,你试试。

  • 5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