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list(跳表)实现

目录

一.Skiplist概念

二.Skiplist效率

三.Skiplist实现

四.Skiplist与平衡搜索树和哈希表的对比


前言:跳表本质是一种查找结构,相较于AVL树、红黑树、哈希表,实现起来要更加简单,而且效率也不差。


一.Skiplist概念

        跳表本质也是一种查找结构,用于解决算法中的查找问题,跟平衡搜索树(AVL树、红黑树)和哈希表的价值是一样的,可以作为key或者key/value的查找模型。

        跳表Skiplist,它是一个list,它是在有序链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跳表思路:   

① 假如我们每相邻两个节点升高一层,增加一个指针,让指针指向下下个节点。这样所有新增加的指针连成了一个新的链表,但它包含的节点个数只有原来的一半。由于新增加的指针,我们不再需要与链表中每个节点逐个进行比较了,需要比较的节点数大概只有原来的一半。
②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在第二层新产生的链表上,继续为每相邻的两个节点升高一层,增加一
个指针,从而产生第三层链表,这样搜索效率就进一步提高了。
③ skiplist正是受这种多层链表的想法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实际上,按照上面生成链表的方式,上面每一层链表的节点个数,是下面一层的节点个数的一半,这样查找过程就非常类似二分查找,使得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log n)。但是这个结构在插入删除数据的时候有很大的问题,插入或者删除一个节点之后,就会打乱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上节点个数严格的2:1的对应关系。如果要维持这种对应关系,就必须把新插入的节点后面的所有节点(也包括新插入的节点)重新进行调整,这会让时间复杂度重新蜕化成O(n)。


④ skiplist的设计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做了一个大胆的处理,不再严格要求对应比例关系,而是插入一个节点的时候随机出一个层数。这样每次插入和删除都不需要考虑其他节点的层数,这样就好处理多了。细节过程如下图:

二.Skiplist效率

        一般跳表会设计一个最大层数maxLevel的限制,其次会设置一个多增加一层的概率p。

        因此,产生越高的节点层数,概率越低:

① 节点层数至少为1。而大于1的节点层数,满足一个概率分布。

② 节点层数恰好等于1的概率为1-p。

③ 节点层数大于等于2的概率为p,而节点层数恰好等于2的概率为p(1-p)。

④ 节点层数大于等于3的概率为p^2,而节点层数恰好等于3的概率为p^2*(1-p)。

⑤ 节点层数大于等于4的概率为p^3,而节点层数恰好等于4的概率为p^3*(1-p)。

 因此,一个节点的平均层数(也即包含的平均指针数目),计算如下::

三.Skiplist实现

        这里有一道跳表的OJ题:1206. 设计跳表

        我们根据这个OJ题来实现跳表。

实现:

        首先是这个SkiplistNode,里面的_val是要存的值,_nextV是一个存指针的数组,我们要通过这个_nextV来实现分层的链接操作。

struct SkiplistNode
{
    int _val;
    vector<SkiplistNode*> _nextV;

    SkiplistNode(int val, int level)
        : _val(val)
        , _nextV(level, nullptr)
    {}
};

        接下来是构造函数和私有成员。私有成员为方便链接的头节点,最大层数和概率。

class Skiplist 
{
    typedef SkiplistNode Node;
public:
    Skiplist() 
    {
        srand(time(0));

        // 头节点,层数为1
        _head = new SkiplistNode(-1, 1);
    }
private:
    Node* _head;
    size_t _maxLevel = 32;
    double _p = 0.5;
}

        查找函数实现就要利用跳表的特性去查找。

        循环查找,条件为level>=0(level是层数,层数不能为负,为负说明找不到了),如果要查找的目标值比下一个结点值要大(要先保证下一个结点不为空),那么就往右走;如果下一个结点为空(为空说明到尾了)或者目标值比下一个结点值要小,那么就向下走(下面有更多结点);如果相等了就找到了。

 bool search(int target) 
{
    Node* cur = _head;
    int level = _head->_nextV.size() - 1;
    while(level >= 0)
    {
        // 目标值比下一个结点值要大,就向右走
        if(cur->_nextV[level] && cur->_nextV[level]->_val < target)
        {
            cur = cur->_nextV[level];
        }
        // 下一个结点为空(说明到尾了),或者目标值比下一个结点值要小,向下走
        else if(cur->_nextV[level] == nullptr || cur->_nextV[level]->_val > target)
        {
            --level;
        }
        else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接下来实现add函数:

        要想插入一个新的值,就要先找到该插入值的前一个结点指针,因为这个是多层的,因此要找到每一层的前一个结点指针。而进行删除操作也需要找到每一层前一个结点指针,所以这里实现函数FindPrevNode。

        这个FindPrevNode类似于前面的查找函数,只是这里如果不向右走,就向下走,并且在向下走前,先将这个结点指针存入prevV中。循环结束就得到了每一层的前一个结点指针。

        接着实现得到随机层数的函数(这个随机并不是真正的随机,具体在上面),这里的RAND_MAX是随机数的最大值,而rand() <= RAND_MAX * _p,就可以实现这个层数越高,概率越低的随机层数(比较平均)。

        然后再根据这个层数去创建对应的结点,如果这个层数比当前最大层数还大,就升高_head的层数。最后再链接起来前后的结点(这里要先链接新结点的,再让前一个链接这个新结点),完成插入操作。

// 获得随机层数
int RandomLevel()
{
    size_t level = 1;
    
    while(rand() <= RAND_MAX * _p && level < _maxLevel)
    {
        ++level;
    }

    return level;
}

// 找到插入或删除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数组
vector<Node*> FindPrevNode(int num)
{
    Node* cur = _head;
    int level = _head->_nextV.size() - 1;

    vector<Node*> prevV(level + 1, _head);

    // 插入每一层前一个结点指针
    while(level >= 0)
    {
        // 这里类似查找函数
        if(cur->_nextV[level] && cur->_nextV[level]->_val < num)
        {
            // 向右走
            cur = cur->_nextV[level];
        }
        else
        {
            // 更新level层的前一个
            prevV[level] = cur;

            // 向下走
            --level;
        }
    }

    return prevV;
}

void add(int num) 
{
    // 先得到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数组
    vector<Node*> prevV = FindPrevNode(num);

    // 随机层数
    int n = RandomLevel();
    // 根据层数创建结点
    Node* newnode = new Node(num, n);

    // 如果n超过当前最大的层数,就升高一下_head的层数
    if(n > _head->_nextV.size())
    {
        _head->_nextV.resize(n, nullptr);
        prevV.resize(n, _head);
    }

    // 链接前后结点
    for(size_t i = 0; i < n; ++i)
    {
        newnode->_nextV[i] = prevV[i]->_nextV[i];
        prevV[i]->_nextV[i] = newnode;
    }
}

        最后实现erase删除函数:

        首先也是先得到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数组,又因为得到了prevV,所以如果prevV的第一层的下一个值不是val,就一定说明val不在跳表中。

        如果在,那么就先保存要删除结点的下一层的各个结点指针,并将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链接到下一层的结点指针上,并delete掉即可。最后我们再判断一下这个删除掉的结点是否是最高的结点,如果是,就把头节点的层数降到当前最高层数,

bool erase(int num) 
{
    // 先得到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数组
    vector<Node*> prevV = FindPrevNode(num);

    // 前面得到了prevV,因此
    // 如果第一层的下一个不是val,那么说明val不在表中
    if(prevV[0]->_nextV[0] == nullptr || prevV[0]->_nextV[0]->_val != num)
    {
        return false;
    }
    else
    {
        Node* del = prevV[0]->_nextV[0];
        // del结点每一层的前后指针链接起来
        for(size_t i = 0; i < del->_nextV.size(); ++i)
        {
            prevV[i]->_nextV[i] = del->_nextV[i];
        }
        delete del;

        // 如果删除了最高层的结点,就把头节点的层数降一下
        int i = _head->_nextV.size() - 1;
        while(i >= 0)
        {
            if(_head->_nextV[i] == nullptr)
                --i;
            else
                break;
        }
        _head->_nextV.resize(i + 1);

        return true;
    }
}

总代码:

struct SkiplistNode
{
    int _val;
    vector<SkiplistNode*> _nextV;

    SkiplistNode(int val, int level)
        : _val(val)
        , _nextV(level, nullptr)
    {}
};

class Skiplist {
    typedef SkiplistNode Node;
public:
    Skiplist() {
        srand(time(0));

        // 头节点,层数为1
        _head = new SkiplistNode(-1, 1);
    }
    
    bool search(int target) {
        Node* cur = _head;
        int level = _head->_nextV.size() - 1;
        while(level >= 0)
        {
            // 目标值比下一个结点值要大,就向右走
            if(cur->_nextV[level] && cur->_nextV[level]->_val < target)
            {
                cur = cur->_nextV[level];
            }
            // 下一个结点时空(说明到尾了),或者目标值比下一个结点值要小,向下走
            else if(cur->_nextV[level] == nullptr || cur->_nextV[level]->_val > target)
            {
                --level;
            }
            else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找到插入或删除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数组
    vector<Node*> FindPrevNode(int num)
    {
        Node* cur = _head;
        int level = _head->_nextV.size() - 1;

        vector<Node*> prevV(level + 1, _head);

        // 插入每一层前一个结点指针
        while(level >= 0)
        {
            // 这里类似查找函数
            if(cur->_nextV[level] && cur->_nextV[level]->_val < num)
            {
                // 向右走
                cur = cur->_nextV[level];
            }
            else
            {
                // 更新level层的前一个
                prevV[level] = cur;

                // 向下走
                --level;
            }
        }

        return prevV;
    }

    void add(int num) {
        // 先得到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数组
        vector<Node*> prevV = FindPrevNode(num);

        // 随机层数
        int n = RandomLevel();
        // 根据层数创建结点
        Node* newnode = new Node(num, n);

        // 如果n超过当前最大的层数,就升高一下_head的层数
        if(n > _head->_nextV.size())
        {
            _head->_nextV.resize(n, nullptr);
            prevV.resize(n, _head);
        }

        // 链接前后结点
        for(size_t i = 0; i < n; ++i)
        {
            newnode->_nextV[i] = prevV[i]->_nextV[i];
            prevV[i]->_nextV[i] = newnode;
        }
    }
    
    bool erase(int num) {
        // 先得到前一个每一层的结点指针数组
        vector<Node*> prevV = FindPrevNode(num);

        // 前面得到了prevV,因此
        // 如果第一层的下一个不是val,那么说明val不在表中
        if(prevV[0]->_nextV[0] == nullptr || prevV[0]->_nextV[0]->_val != num)
        {
            return false;
        }
        else
        {
            Node* del = prevV[0]->_nextV[0];
            // del结点每一层的前后指针链接起来
            for(size_t i = 0; i < del->_nextV.size(); ++i)
            {
                prevV[i]->_nextV[i] = del->_nextV[i];
            }
            delete del;

            // 如果删除了最高层的结点,就把头节点的层数降一下
            int i = _head->_nextV.size() - 1;
            while(i >= 0)
            {
                if(_head->_nextV[i] == nullptr)
                    --i;
                else
                    break;
            }
            _head->_nextV.resize(i + 1);

            return true;
        }
    }

    // int RandomLevel()
	// {
	// 	static std::default_random_engine generator(std::chrono::system_clock::now().time_since_epoch().count());
	// 	static std::uniform_real_distribution<double> distribution(0.0, 1.0);

	// 	size_t level = 1;
	// 	while (distribution(generator) <= _p && level < _maxLevel)
	// 	{
	// 		++level;
	// 	}

	// 	return level;
	// }

    // 获得随机层数
    int RandomLevel()
    {
        size_t level = 1;
        
        while(rand() <= RAND_MAX * _p && level < _maxLevel)
        {
            ++level;
        }

        return level;
    }
private:
    Node* _head;
    size_t _maxLevel = 32;
    double _p = 0.5;
};

四.Skiplist与平衡搜索树和哈希表的对比

        1. skiplist相比平衡搜索树(AVL树和红黑树)对比,都可以做到遍历数据有序,时间复杂度也差
不多。skiplist的优势是:① skiplist实现简单,容易控制。平衡树增删查改遍历都更复杂。② skiplist的额外空间消耗更低。平衡树节点存储每个值有三叉链,平衡因子/颜色等消耗。skiplist中p=1/2时,每个节点所包含的平均指针数目为2;skiplist中p=1/4时,每个节点所包含的平均指针数目为1.33;


        2. skiplist相比哈希表而言,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相比而言:① 哈希表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1),比skiplist快。② 哈希表空间消耗略多一点。skiplist优势如下:① 遍历数据有序。② skiplist空间消耗略小一点,哈希表存在链接指针和表空间消耗。③ 哈希表扩容有性能损耗。④ 哈希表在极端场景下哈希冲突高,效率下降厉害,需要红黑树补足接力。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冰果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