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置程序中断的目的就是能让系统处理更高等级的任务(比如紧急事件,对系统有改动的更高权限的任务),因为CPU 是计算机中处理任务的核心,程序中断在CPU中设立,外设和程序中端分别是由中端控制器和程序内置的中断服务程序配合操作系统来决定,使操作系统更好的对任务进行高效化的处理
外设或者程序先递交请求给操作系统,然后操作系统根据请求的权限和等级,进行判断性的执行,然后中断此时的任务,为了在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以后,能够正确地返回到原来主程序被中断的断点(PC内容)而继续执行主程序,必须把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以及当前指令执行结束后CPU的状态(包括寄存器的内容和一些状态标志位)都保存到堆栈中去。
当有其他程序提交中端的时候,操作系统和CPU直接达成共识以后,来共同维护和执行!
当主机启动外设后,无需等待查询,而是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外设在做好输入输出准备时,向主机发出中断请求,主机接到请求后就暂时中止原来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对外部请求进行处理,在中断处理完毕后返回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显然,程序中断不仅适用于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也适用于对外界发生的随机事件的处理。
程序中断在信息交换方式中处理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允许主机和外设同时并行工作,并且允许一台主机管理多台外设,使它们同时工作。但是完成一次程序中断还需要许多辅助操作,当外设数目较多时,中断请求过分频繁,可能使CPU应接不暇;另外,对于一些高速外设,由于信息交换是成批的,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因此,它主要适用于中、低速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