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设计

摘  要

近年来,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现代电气传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并且随着新的电力电子器件和微处理器的推出以及交流电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变频调速技术还将会取得巨大进步。在交流变频调速领域中,脉宽调制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在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中得到重要应用,而恒压频比控制(U/F=C)是通用变频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式。

本文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以TMS320LF2407A单片机(16位定点DSP芯片)作为处理器,采用智能功率模块PM10CSJ060,通过SPWM控制技术对交流电机实现恒压频比控制,设计了基于DSP的通用变频调速系统。全文分别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变频调速发展的情况,以及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SPWM控制技术,然后给出了系统各部分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以及各部分器件的选取。接着介绍了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的一些特点和内部资源以及SPWM波形原理和控制算法,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程序流程图。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C Motor Frequency Control and related technology research has become a modern electric drive an important subject areas, and with the new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icroprocessor and the exchange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motor control, AC frequency converter Technology will also be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exchange in the field of Frequency Control, PWM technology as a key technology in the VVVF technology ar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s, and the constant pressure than the frequency control (U/F = C)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st common frequency converter A wide range of control.

In this paper, three-phase AC induction motor to object to TMS320LF2407A SCM (16 fixed-point DSP chips) as a processor, a smart power module PM10CSJ060, through SPWM AC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to achieve constant pressure than the frequency control, design The DSP-based Universal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They described the issue as well as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requency Contro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phase AC motor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and SPWM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n presented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works, and calculated parameters Select all parts of the device. Then on TI's DSP chips TMS320LF2407A of some of the features and internal resources and SPWM wave principle and control algorithms, the system is given the overall process flow chart.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发展概况及其运用

1.2.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1.2.2 控制策略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

1.2.3 全数字化高性能微处理器运用于电机控制

1.2.4 目前变频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基本理论

2.1 三相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式

2.3 变频调速系统的U/f控制方式

2.4 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理论

2.4.1 单极性SPWM控制技术

2.4.2 双极性SPWM控制技术

2.4.3 SPWM的调制方式

3 通用变频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通用变频器的总体设计

3.2 主电路的设计

3.2.1 整流电路

3.2.2 滤波电路

3.2.3 电源指示

3.2.4 逆变电路

3.2.5 以IPM为功率器件的驱动电路

3.3 系统保护电路的设计

3.3.1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3.3.2 限流启动电路

3.3.3 IPM故障保护电路

3.3.4 泵升控制电路

3.4 控制电路的设计

3.4.1 DSP(TMS320LF2407A)的最小系统电路

3.4.2 频率信号输入电路

3.4.3 光耦隔离电路

4 通用变频调速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TMS320LF240xA芯片特点概述

4.2 TMS320LF2407A的事件管理器(EV)

4.3 SPWM波形生成原理与控制算法

4.4 DSP生成SPWM波形

结  论

附录A 基于DSP的通用变频器硬件设计原理图

   

致  谢

引  言

电机变频调速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最大领域之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它的市场异常庞大,据报道,世界上大约有100亿以上各种电机在工作,近年来,我国空调一年的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台,仅此一项市场已非常庞大;另外,其应用面极其广泛,例如机床、电动工具、电力机车、机器人、家用电器、计算机的驱动器、汽车、船舶、轧钢、造纸和纺织行业等等。而交流异步电机由于结构简单,使用与维护方便,运行可靠、价格低廉,并具有比较满意的运行特性和比较高的效率,在传动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电显著;二是卓越的调速性能。

通过利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将直流电压变成一定波形的电压脉冲序列,实现变频器输出电压的调节。PWM方式能够及时、准确地实现变压变频要求,可以抑制逆变输出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降低电机转矩脉动。目前实际工程中主要采用正弦PWM调制方式,就是所谓的SPWM技术。TMS320LF2407A是德州仪器公司专门为电机控制开发的一款定点式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运用SPWM技术和DSP技术就可以完成了交一直一交电压源型通用变频器的硬件设计和系统搭建。


  1. 绪论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环保和能源问题日趋成为人们争论的主题。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已成为紧迫的问题,为了寻求高效可用的能源,各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不懈的努力。就目前而言,电能是全世界消耗最多的能源之一,同时也是浪费最多的能源之一,为解决能源问题必须先从电能着手,其中起代表性的就是电机的控制。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电机的身影,在发达国家中生产的总电能有一半以上是用于电机的能量转换,这些电机传动系统当中90%左右的是交流异步电机。在国内,电机的总装机容量已达4亿千瓦,年耗电量达6000亿千瓦时,约占工业耗电量的80%。并且使用中的电机绝大部分还是中小型异步电机,加之设备的陈旧、管理、控制技术跟不上,所浪费的电能甚多。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增民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能源工业而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有资料表明,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的影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为此,国家十五计划中,在电机系统节能方而投入的资金高达500亿元左右,由此可见,在我国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系统将有巨大的市场潜能。

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气传动技术正面临着一场历史性的革命。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近代交流传动逐渐成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在交流电机调速系统中,效率最高、性能最佳的是变频调速系统,因此,对变频调速的研究是当前电气传动研究中最为活跃、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变频器产业的潜力非常巨大,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变频器产业”应该是变频器技术产业,或者是inverter technology产业。正如IT产业不仅限于PC一样,变频器技术产业包括所有与变频器技术相关的产业,如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驱动保护集成电路的生产、电气传动与系统控制技术、工业应用等。

    1.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发展概况及其运用

近年来,交流调速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速,打破了过去直流拖动在调速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交流调速拖动已进入了与直流拖动相媲美、相竞争、相抗衡的时代,并有取而代之的趋势,这是现代电力拖动发展的主要特征。其主要原因有: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控制策略和电机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全数字化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不断发展等。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由于交流电机的诸多优点和运用广泛,其调速系统早就得到人们的关注,早期的交流电机调速方法,如用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鼠笼式异步电机变极调速、在定子绕组串电抗器调速等都存在效率低,不经济等缺点。交流变频调速的优越性旱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受到元器件的限制,当时只能用闸流管构成逆变器,由于投资大,效率低,体积大而未能推广。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闸管的研制成功,开创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晶闸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管压低等优点,从而使得交流电机调速技术有了飞跃发展,出现了交流异步电机调压调速、串级调速等调速系统。

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变频调速技术,变频调速具有效率高、精度高和范围宽等特点,是目前运用最广泛且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种类也很多,从早期提出的电压源型变频调速开始,相继发展了电流源型,脉宽调制等各种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目前变频调速的主要方案有:同步电机自控式变频调速,正弦脉宽调制(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变频调速,矢量控制(Field Oriented Control)变频调速,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等。这些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水平。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绝缘门极晶体管IGBT,MOS晶闸管及MTC等具有自关断能力全控功率元件的发展,且控制单元也从分离元件发展到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及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从而使变频装置的快速性、可靠性及经济性不断提高,变频调速系统的性能也得到不断完善。

      1. 控制策略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

由直流电机的结构可知,直流电机的电枢磁势和电机的励磁是相互正交的,可以对电枢的电流和磁通分别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得到较理想的直流电机的转速调节性能和转矩调节控制性能。由于直流电机本身的结构复杂,还存在着换向器或电刷等器件,使得直流电机的容量受到一定的限制,维护也不方便。为此,交流异步电机以其独有的结构简单、耐用、运行稳定可靠、转动惯量小、制造成本低、维护少且方便、能够运用于恶劣环境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但是,交流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的,不能像直流电机那样对磁通和转矩分别进行控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交流异步电机的运用范围。

在交流电机变频调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WM控制,可以说PWM控制是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核心,任何控制算法的最终实现几乎都是以各种PWM控制方式来完成的。目前已经提出并得到实际应用的PWM控制方案就不止十几种,关于PWM控制技术的文章在很多著名的电力电子国际会议上,如PESC,IECON,EPE年会上已形成专题,尤其是微处理器应用于PWM技术并使之数字化以后,花样更是不断翻新。从最初追求电压波形的正弦,到电流波形的正弦,再到磁通的正弦;从效率最优,转矩脉动最小,到消除噪音等,PWM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到目前为止,还有新的方案不断提出,进一步证明这项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

其中,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有:U/F恒定、速度开环控制的通用变频调速系统和滑差频率速度闭环控制系统,这些虽然基本上解决了异步电机平滑调速的问题,然而,当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时,上述控制系统还是比直流调速系统略逊一筹。主要原因在于,其系统控制的规律是从异步电机稳态等效电路和稳态转矩公式出发推导出稳态值控制,完全不考虑过渡过程,系统在稳定性、起动及低速时转矩动态响应等方而的性能尚不能令人满意。考虑到异步电机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时变参数系统,很难直接通过外加信号准确控制电磁转矩,但若以转子磁通这一旋转的空间矢量为参考坐标,利用从静止坐标系到旋转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则可以把定子电流中励磁电流分量与转矩电流分量变成标量独立开来,进行分别控制。通过坐标变换重建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可以使得异步电机等效于直流电机,从而象控制直流电机那样进行快速的转矩和磁通控制,即矢量控制,又称为磁场定向控制。与矢量抓子制不同的是,直接转矩控制摒弃了解耦的思想,取消了旋转坐标变换,而是简单地通过检测电机定子电压和电流,借助瞬时空间矢量理论计算电机的磁链和转矩,并与给定值比较得出差值,实现磁链和转矩的直接控制。

尽管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使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有许多领域有待研究,比如:磁通的准确估计和观测、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极低转速包括零速下的电机控制、电压重构与死区补偿策略、多电平逆变器的高性能控制策略等更新更优的控制理论和控制策略。

      1. 全数字化高性能微处理器运用于电机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电路变换器的不断出现,现代控制理论向交流调速领域的不断渗透,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交流电机调速技术正向高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数字化信息的依赖,为了使交流调速系统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为了提高交流调速系统自身的性能,必须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全数字化控制。

单片机在交流调速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例如由Intel公司1983年开发生产的MCS-96系列是目前性能较高的单片机系列之一,适用于高速、高精度的工业控制。其高档型:8X196KB,8X196KC,8X196MC等在通用开环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较多。但是由于交流电机控制理论不断发展,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也日益复杂,这就需要高性能、高速度的新一代微处理器,于是出现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因此,DSP芯片在全数字化的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中找到大展身手的舞台。DSP芯片生产商主要有:Motorola公司、ADI公司和TI公司,本课题采用的是TI公司专为电机控制而研发的TMS320F240芯片。在交流调速的全数字化的过程当中,各种总线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STD总线、工业PC总线、现场总线以及CAN总线等在交流调速系统的自动化应用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控制或称微机控制,其优点是使硬件设计简化,柔性的控制算法使控制灵活、可靠,更易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便于故障诊断和监视。控制系统的软件化对CPU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高性能的交流调速,要进行矢量的坐标变换,磁通矢量的在线计算和自适应参数变化而修正磁通模型,以及内部的加速度、速度、位置的重叠,外环控制的在线实时调节等,都需要存储多种数据和快速实时处理大量信息。可以顶见,随着计算机芯片容量的增加和运算速度的加快,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1. 目前变频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

近几年来对电力电子装置控制技术的研究十分活跃,各种现代控制理论,如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智能控制(如专家系统、模糊控制、遗传算法、采用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解祸、鲁棒观察器,在某种指标意义下的最优控制技术和尼奈奎斯特阵列设计方法等)和无速度传感器等高动态性能控制都是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必将把交流调速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矿山、化工、石油、纺织、造纸、印染、船舶、铁路等行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调速控制方式。从总体上看我国电气传动的技术水平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10~15年,就目前而言,尽管变频调速系统的研发在国内还比较活跃,但是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产品还是被国外产品所占据,为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变频调速技术发展的趋势,紧跟着国内市场的需求,加快国内变频调速系统的发展,努力研制出自己的产品。

    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在掌握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电机控制专用DSP芯片TMS320LF2407A,运用变频调速的U/f控制方式和SPWM控制算法,提出了基于DSP的通用变频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设计。U/f控制方式的变频调速系统是转速开环控制,无需速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比较简单,电机选择通用标准异步电动机,因此其通用性比较强,性能/价格比比较高。

具体研究工作包括:

  • 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原理的研究;
  • 变频调速系统硬件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包括主电路、系统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等;
  • 变频调速系统控制软件的研究和设计。

  1.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基本理论
    1. 三相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三相交流电机的结构

三相交流电机的主要部件如图2.1所示。它由定子(包括机座)、转子、端盖等组成,其中定子和转子是能量传递的主要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

图2.1 三相交流电机的主要部件

(1)定子

定子是电动机的不动部分、它主要由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组成。定子铁心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为了减少铁损,定子铁心由表面绝缘的硅钢冲片叠压而成。硅钢片内圆周表面冲有槽孔,用以嵌置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定子中的电路部分,中、小型电动机一般采用漆包线绕制,其三相对称绕组共有六个出线端,每相绕组的首端和末端分别用D1,D2,D3和D4,D5,D6标记,可以根据电源电压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把三相绕组接成星形或三角形,参见图2.2:

图2.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接线柱的联接

(2)转子

转子是电动机的旋转部分,由转轴、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风扇等组成。转子铁心是一个圆柱体,也由硅钢片叠压而成,其外圆周表面冲有槽孔,以便嵌置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根据其构造分为两种形式:鼠笼式和线绕式。

(a)鼠笼式

鼠笼式转子是在转子铁心的槽内压进铜条,铜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铜环上,因其形状如同鼠笼,故得名。

现在中、小型电动机更多地采用铸铝转子,即把熔化的铝浇铸在转子铁心槽内,两端的圆环及风扇也一并铸成。用铸铝转子可节省铜材,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电机的成本。

(b)线绕式

其转子铁心与鼠笼式相同,不同的是在转子的槽内嵌置对称的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接成星形,末端接在一起,首端分别接在转轴上三个彼此绝缘的铜制滑环上。滑环对轴也是绝缘的,滑环通过电刷将转子绕组的三个首端引到机座上的接线盒里,以便在转子电路中串入附加电阻,用来改善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性能。

绕线式电动机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鼠笼式电动机高、但它有较好的性能,一般只在有特殊需要的场合使用。

2.三相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交流电动机是利用载流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制成的。因此,我们首先讨论在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中通以三相交流电所产生的旋转磁场。

假设将定子绕组联接成星形,并接在三相电源上,绕组中便通入三相对称电流:

                                                          (2.1)

                                                    (2.2)

                                                    (2.3)

其波形如图2.3所示:

图2.3 三相电流波形

三相电流共同产生的合成磁场将随着电流的交变而在空间不断地旋转,即形成所谓的旋转磁场,如图2.4所示:

图2.4 三相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

旋转磁场切割转子导体,便在其中感应出电动势和电流,如图2.5所示。电动势的方向可由右手定则确定。转子导体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便产生电磁力F施加于导体上。电磁力F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由电磁力产生电磁转矩,从而使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转子转动的方向与磁场旋转的方向相同,而磁场旋转的方向与通入绕组的三相电流的相序有关。如果将联接三相电源的三相绕组端子中的任意两相对调,就可改变转子的旋转方向。

图2.5 转子转动原理图

旋转磁场的转速n0称为同步转速,其大小取决于电流频率f1和磁场的极对数

。当定子每相绕组只有一个线圈时,绕组的始端之间相差120°以空间角,如图2.4所示,则产生的旋转磁场具有一对极,即

=1。当电流交变一次时,磁场在空间旋转一周,旋转磁场的(每分钟)转速n0=60f1。若每相绕组有两个线圈串联,绕组的始端相差60度空间角,则产生两对极,即

=2。电流交变一次时,磁场在空间旋转半周,即(每分钟)转速n=60f1/p以此类推,可得

                                                              (2.4)

式中n0的单位为r/min。

在我国,工频f1=50Hz,电动机常见极对数

=1~4

由工作原理可知,转子的转速

必然小于旋转磁场的转速n0(即所谓“异步”)。二者相差的程度用转差率

来表示:

                                                              (2.5)

一般交流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转差率约为1%~9%。

    1.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式

根据电机学原理知识,可以得到交流电机的转速公式为:

                                                (2.6)

由式(2.6)可以看出,交流电机调速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在电机中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n0恒定时,调节转差率

,称为变转差率调速;其二是调节供电电源频率f1,称为变频调速;三是改变电机定子绕组的极对数,称为变极调速。

(1)变极调速:变极调速一般是通过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来改变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极对数,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它既不是恒转矩调速方式,也不是恒功率调速方式。

优点:

  1. 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稳定性良好。
  2. 无转差损耗,效率高。
  3. 接线简单、控制方便,易维修、价格低。

缺点:

有级调速,级差较大,不能获得平滑调速,且由于受到电动机结构和制造工艺的限制,通常只能实现3种极对数的有级调速,调速范围相当有限。

本方法适用于不需要无级调速的生产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升降机、起重设备、风机、水泵等。

(2)变转差率调速:变转差率调速实现方法众多,例如调压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串极调速和滑差离合器调速等方法。

交流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Z的表达式为:

                                        (2.7)

其中

——电磁转矩

    ω——电机旋转磁场的速度

    ωs——旋转磁场的同步速度

     s ——转差率

式(2.7)中sPM称为交流电动机的转差功率,这一部分功率主要消耗在转子阻抗上。因此,当

增大时,电动机的损耗也将会增大。由此可以看出,调节电机转差率

调速是一种耗能的调速方法,是低效率的调速方式。

(3)变频调速: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电动机定子电源的频率,来实现调速的方法,即调节ωs来调速。转矩恒定时,

基本不变,交流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z=Mω=Mωs(1-s)与输入电磁功率

成比例变化,损耗基本没有增加,是一种高效的调速方法。

优点:

  1. 效率高,调速过程中没有附加损耗。
  2. 应用范围广,可用于笼型交流电动机。
  3. 调速范围大,特性硬,精度高。
  4. 对于低负载运行时间较多或起停运行较频繁的场合,可以达到节电和保护电动机的目的。

缺点:技术复杂,造价高,维护检修困难。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与变极调速和变转差率调速相比,变频调速可在宽广的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并可获得很好的起动和运行特性,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调速方法。

    1. 变频调速系统的U/f控制方式

电机定子绕组的反电动势是定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磁力线的结果,本质上是定子绕组的自感电动势。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是:

                                               (2.8)

式中:E1——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中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

      K1——与绕组结构有关的常数;

      f1 ——定子频率;

      N1——定子每相绕组串联匝数;

     φM——每极气隙磁通量;

由上式可见,如果定子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E1不变,改变定子频率时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如果f1大于电机的额定频率f1N,那么气隙磁通量中φM就会小于额定气隙磁通量中φMN。其结果是:尽管电机的铁心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种浪费,但是在机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不会损坏电机。

如果f1小于电机的额定频率f1N,那么气隙磁通量中φM就会大于额定气隙磁通量中φMN。其结果是:电机的铁心产生过饱和,从而导致过大的励磁电流,严重时会因绕组过热而损坏电机。

因此,要实现变频调速,在不损坏电机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铁心,发挥电机转矩的能力,应在变频时保持每极磁通量φMN为额定值不变。

(1)基频以下调速

由式(2.8)可知,要保持φM不变,当频率f1从额定值f1N向下调节时,必须同时降低E1,使E1/f1=常数,即采用电动势与频率之比恒定的控制方式。当电动势的值较高时,可以忽略定子绕组的漏磁阻抗压降,而认为定子相电压E1≈f1,则得E1/f1=常数。

这是恒压频比的控制方式。在恒压频比的条件下改变频率

时,我们能证明:机械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的,如图2.6所示,当转矩T增大到最大值后,特性曲线就折回来了。如果电动机在不同转速

下都具有额定电流,则电机都能在温升允许条件下长期运行,这时转矩

基本上随磁通变化,由于在基频以下调速时磁通恒定,所以转矩T也恒定。根据电机与拖动原理,在基频以下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的性质。低频时,U1和E1都较小,定子阻抗压降所占的分量就比较显著,不能再忽略。这时,可以人为地把电压U1抬高一些,以便近似地补偿定子压降。

图2.6 基频以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2)基频以上调速

在基频以上调速时,频率可以从f1N往上增高,但电压U1却不能超过额定电压U1N,最多只能保持U1=U1N。由式(2.8)可知,这将迫使磁通随频率升高而降低,相当于直流电机弱磁升速的情况。

在基频f1N以上变频调速时,由于电压U1=U1N不变,我们不难证明当频率提高时,同步转速随之提高,最大转矩

减小,机械特性上移,如图2.7所示。由于频率提

图2.7 基频以上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高而电压不变,气隙磁动势必然减弱,导致转矩

减小。由于转速

升高了,可以认为输出功率基本不变。所以,基频以上变频调速属于弱磁恒功率调速。

把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两种情况合起来,可得图2.8所示的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特性。

图2.8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特性

    1. 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理论

我们期望变频器输出的电压波形是纯粹的正弦波形,但就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制造功率大、体积小、输出波形如同正弦波发生器那样标准的可变频变压的逆变器。目前很容易实现的一种方法是:逆变器的输出波形是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波形,这些波形与正弦波等效,等效的原则是每一区间的面积相等。如果把一个正弦半波分作n等分,然后把每一等分的正弦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都用一个与此面积相等的矩形脉冲来代替,矩形脉冲的幅值不变,各脉冲的中点与正弦波每一等分的中点相重合。这样,有n个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所组成的波形就与正弦波的半周等效,称为SPWM波形。SPWM波形如图2.9所示:

产生正弦脉宽调制波SPWM的原理是:用一组等腰三角形波与一个正弦波进行比较,如图2.10所示,其相交的时刻(即交点)作为开关管“开”或“关”的时刻。正弦波大于三角波时,使相应的开关器件导通;当正弦波小于三角载波时,使相应的开关器件截止。

图2.9与正弦波等效的等幅脉冲序列波

图2.10 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图

      1. 单极性SPWM控制技术

采用单极性控制时在正弦波的半个周期内每相只有一个开关器件开通或关断,例如A相的V1反复通断,如图2.11所示。这时的调制情况是:当正弦调制波电压高于三角载波电压时,相应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为正电平,反之则为零电平。只要正弦调制波的最大值低于三角载波的幅值,由图2.11(A)的调制结果必然形成图2.11(B)所示的等幅不等宽而且两侧窄中间宽的SPWM脉宽调制波形。负半周用同样的方法调制后再倒相而成。

图2.11 单极性脉宽调制波的形成

(A)调制波和载波    (B)单极性SPWM波形

单极性调制的工作特点:每半个周期内,逆变桥同一桥臂的两个逆变器件中,只有一个器件按脉冲系列的规律时通时断的工作,另一个完全截止;而在另半个周期内,两个器件的工作情况正好相反。流经负载Z的便是正、负交替的交变电流,如图2.12所示。

图2.12 单极性调制工作特点

      1. 双极性SPWM控制技术

双极性调制技术与单极性相同,只是功率开关器件通断情况不一样。图2.13绘出了三相双极式的正弦脉宽调制波形。当A相调制波uA>ut时,V1导通,V2关断,使负载上的相电压为UA=+U/2(假设交流电机定子绕组为星型联接,其中性点0与整流器输出端滤波电容器的中点0相连,那么当逆变器任一相导通时在电机绕组上所获得的相电压为U/2,见图2.13(b);当uA<ut时,V1关断而V2导通,则UA=-U/2。)所以A相电压UA是以+U/2和-U/2为幅值作正、负跳变的脉冲波形。同理,图2.13(c)的UB是由V3和V4交替导通得到的,图2.13(d)的UC是由V5和V6交替导通得到的。由UA和UB相减,可得逆变器输出线电压波形UAB[图2.13(e)]。UAB的脉冲幅值为+U和-U。尽管相电压是双极性的,但是合成后的线电压脉冲系列与单极性相电压合成的结果一样都是单极性的。

图2.13 双极性SPWM逆变器三相输出波形

综上所述,双极性调制的工作特点:逆变桥在工作时,同一桥臂的两个逆变器件总是按相电压脉冲系列的规律交替地导通和关断,而流过负载Z的电流是按线电压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如图2.14所示:

图2.14双极性调制工作特点

      1. SPWM的调制方式

SPWM波毕竟不是真正的正弦波,它仍然含有高次谐波的成分,因此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它。图2.15是通过电动机绕组的SPWM电流波形。显然,它仅仅是通过电动机绕组滤波后的近似正弦波。图中给出了载波在不同频率时的SPWM电流波形,可见载波频率越高,谐波波幅越小,SPWM波形越好。因此希望提高载波频率来减小谐波。另外,高的载波频率使变频器和电机的噪声进入超声范围,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之外,产生“静音”的效果。但是,提高载波的频率要受逆变开关管的最高开关频率限制,而且也形成对周围电路的干扰源。

图2.15 SPWM电流波形

SPWM的调制方式有三种:同步调制、异步调制和分段同步调制。在一个调制信号周期内所包含的三角载波的个数称为载波频率比。在变频过程中,即调制信号周期变化过程中,载波个数不变的调制称为同步调制,载波个数相应变化的调制称为异步调制。

(1)同步调制

在改变正弦信号周期的同时成比例地改变载波周期,使载波周期与信号频率的比值保持不变。对于三相系统,为了保证三相之间对称,互差120°相位角,通常取载波频率为3的整数倍。而且,为了双极性调制时每相波形正负波形对称,上述倍数必须是奇数,这样在信号波180°处,载波的正负半周恰好分布在180°处的左右两侧。由于波形的左右对称,这就不会出现偶次谐波问题。但是这种调制,在信号频率较低时,载波的数量显得稀疏,电流波形脉动大,谐波分量剧增,电动机的谐波损耗及脉动转矩也相应增大。而且,此时载波的边频带靠近信号波,容易干扰基波频域。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必须在低频时提高载波比,这就是异步调制方式。

(2)异步调制

异步调制方式是指在整个变频范围内,载波比都是变化的。一般在改变调制频率时保持三角载波频率不变,因此提高了低频时的载波比,在低频工作时,逆变器输出电压半波内的矩形脉冲数可以随着输出频率的降低而增加,相应的减小了负载电机的转矩与噪声,改善了低频时的工作特性。但是由于载波比随着输出频率的降低而连续变化时,逆变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其相位也会发生变化,很难保持三相输出的对称关系,因此会引起电动机的工作不稳定。

(3)分段同步调制

为了克服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的缺点,可以将他们结合起来,组成分段同步调制方式。分段同步调制是指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采用同步调制,保持输出波形对称的优点,当频率降低较多时,使载波比分段有级的增加,这样就利用了异步调制的优点。具体实现方法是把逆变器整个变频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频段,在每个频段内都维持载波比恒定,对于不同频段取不同的载波比,频率较低载波比取大点,一般有经验参数可取。


  1. 通用变频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1. 通用变频器的总体设计

本文设计的系统以TI公司的TMS320LF2407A为控制核心,由主电路、系统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其总体设计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基于DSP的通用变频调速系统总体设计图

其中主电路部分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逆变电路(IPM)和IPM驱动电路与吸收电路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把单相交流电压通过不可控整流模块变为直流电压,整流后的脉动电压再经过大电容C1,C2平滑后成为稳定的直流电压。IPM逆变电路对该直流电压进行斩波,形成电压和频率均可调的三相交流电,提供给电机。

系统保护电路包括过压、欠压保护、限流启动、IPM故障保护与泵升控制等。过压、欠压保护是利用电阻分压采集母线电压,与规定值相比较;限流启动是由于开启主回路时,大电容充电瞬间引起的电流过大,这样可能会损坏整流桥,因此在主回路上串联限流电阻R1,当电容电压达到规定值时,启动继电器把R1短路,主回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IPM故障保护是IPM内部集成的各种保护功能,包括过电流保护功能、短路保护功能、控制电源欠电压保护和管壳及管芯温度过热保护。把上述各种故障信号进行综合处理后形成总的故障信号送入DSP(TMS320LF2407A)的PDPINTA故障中断入口,进而封锁DSP的PWM波输出。

控制电路包括DSP最小系统电路、频率输入电路、光耦隔离电路等。最小系统由DSP本身和外扩的数据SRAM、程序SRAM、复位电路、晶振、译码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和仿真接口JTAG电路组成,仿真接口JTAG电路是为了实现在线仿真,同时在调试过程装载数据代码和程序代码;频率输入电路可以设置系统要输出的SPWM波的频率;光耦隔离电路是为了把DSP输出的弱电信号和主电路的强电信号进行可靠隔离。

    1. 主电路的设计

主电路原理图如图3.2所示,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逆变电路(IPM)和IPM的吸收电路组成。主电路采用典型的交-直-交电压源型通用变频器结构,输入功率级采用单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RB1,整流输出经中间环节大电容(由C1到C4电容组成)滤波,获得平滑的直流电压。逆变部分通过功率器件IGBT的导通和关断,输出交变的

图3.2 主电路原理图

脉冲电压序列。由于功率器件开关频率过高,会产生电压尖脉冲,因此需要吸收电路来消除该尖峰。图中C5为C型吸收电路,R6到R11和C6到C11组成RC型吸收电路。发光二极管DS1用来显示滤波电容两端的电量。

下面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电路及元件参数。(被控电动机参数为:△联接,额定功率为PN=60W,额定电压UN=220V,额定电流IN=0.28A,额定频率fN=50Hz,额定转速nN=1400r/min。)

      1. 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由4个整流二极管组成单相不可控整流桥,它们将电源的单相交流全波整流成直流。整流电路因变频器输出功率大小不同而异。小功率的,输入电源多用220V,整流电路为单相全波整流桥;大功率的,一般用三相380V电源,整流电路为三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本设计采用的是单相整流桥。

整流二极管的计算,通过二极管的峰值电流:

IM=

IN=

=

A                                            (3.1)

流过二极管电流的有效值:

                                   (3.2)

二极管电流定额:

In=(2~3)Id=1.12~1.68A                                                    (3.3)

考虑滤波电容的充电电流影响,要有更大的电流裕量,选用In=10A。整流二极管的电压定额:

Un=

Um

=

   =

                                                      (3.4)

选用Un=1000V。根据上面计算的电压和电流以及市场价格和供货情况,实际选用的单相整流桥为10A,1000V。

      1. 滤波电路

在整流电路中输出电压是脉动的,另外,在逆变部分产生的脉动电流和负载变化也使得直流电压产生脉动,为了将其中的交流成分尽可能的滤除掉,使之变成平滑的直流电,必须在其后加上一个低通滤波电路。这里采用常用的电容滤波电路,在整流输出端并入大电容,整流输出直流电压含有很多偶次谐波,频率越高,电容容抗越小,分流作用越大,谐波被滤除的就越多,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就越大。滤波电容除了滤除整流后的电压纹波外,还在整流电路与逆变器之间起去祸作用,以消除相互干扰,这就给作为感性负载的电动机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因而,中间直流电路电容器的电容量必须较大,起到储能作用,所以中间直流电路的电容器又称储能电容器。

在没有加入滤波电容时,单相整流桥输出平均直流电压为:

                                      (3.5)

加上滤波电容后,Un的最高电压可达交流线电压的峰值:

                                         (3.6)

假设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为200V~240V,当输入电压对应240V的输入,整流后的电压为324V。又设电源功率因数为0.9,那么每一个周期,电容吸收的能量为:

                                           (3.7)

式中为电机输出功率,Upk为峰值电压,Umin为最小交流输入电压。考虑到纹波的需要,最小的交流输入电压应该在200V以上,所以有:

                        (3.8)

滤波电容理论上讲越大越好,实际中考虑价格我们选择4个450伏330μF的电解电容,分别两个并联后再2个串联,最后等效为一个耐压900伏330μF的电容。并联在电容两端的为均衡电阻,由于电容的各个参数不是完全相同,此均衡电阻使串联的电容分压相同,同时在电源关断时,给电容提供一个放电回路,此电阻阻值选用47kΩ。

      1. 电源指示

发光二极管DS1除了表示电源是否接通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即在主电路切断电源后,显示滤波电容上的电荷是否已经释放完毕。

由于滤波电容的容量较大,而切断电源又必须在逆变电路停止工作的状态下进行,如果滤波电容没有快速放电的回路,其放电时间往往长达数分钟。又由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较高,如电荷不放完,将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1. 逆变电路

逆变电路的功率开关器件选用的是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为核心的智能功率模块(IPM)。IGBT是80年代出现的新一代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它集合了MOSFET和GTR的优点,适合于高速、低功耗的场合,如电机控制,开关电源等。IGBT具有耐压高、电流大、开关频率高、导通电阻小、控制功率小等特点。而智能功率模块(IPM)是将大功率开关器件和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检测电路等集成在同一个模块内,是电力集成电路PIC的一种。目前的IPM一般采用IGBT作为大功率开关器件。

(1)IPM的主要特性

1)采用低饱和压降,高开关速度,内设低损耗电流传感器的IGBT功率器件。该电流传感器是射极分流式采样,电阻上流过的电流很小,且与开关流过的大电流成确定比例关系,从而可代替一般要外接的电流互感器,如霍尔电流传感器等检测元件。同时饱合压降和开关速度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优化,具有足够的安全工作区,能很好地满足由控制IC给出的保护范围。

2)采用单电源逻辑电压输入优化的栅极驱动,实行RTC(实时逻辑栅区)控制模式。以严密的时序逻辑监控保护,可防止过电流、短路、过热及欠电压等故障发生。带RC信号干扰抑制和电源干扰抑制。

3)IPM内置各种保护功能。只要有一个保护电路起作用,IGBT的门极驱动电路即关闭,同时产生一个故障信号,可送至DSP进行相应处理。

(2)IPM的内部基本结构

IPM的内部基本结构如图3.3所示,其基本结构为IGBT单元组成的三相桥臂;

图3.3 IPM内部基本结构原理图

内含续流二极管;内置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IPM管脚的功能如下表3.1所示:

表3.1 IPM各管脚功能表

管脚

功能

VUPC(1)

上桥臂U相驱动电源+端输入

VFO(2)

上桥臂U相故障输出端(低有效)

UP(3)

上桥臂U相驱动信号输入端(低有效)

VUP1(4)

上桥臂U相驱动电源-端输入

VVPC(5)

上桥臂V相驱动电源+端输入

VFO(6)

上桥臂V相故障输出端(低有效)

VP(7)

上桥臂V相驱动信号输入端(低有效)

VVP1(8)

上桥臂V相驱动电源-端输入

VWPC(9)

上桥臂W相驱动电源+端输入

WFO(10)

上桥臂W相故障输出端(低有效)

WP(11)

上桥臂W相驱动信号输入端(低有效)

VWP1(12)

上桥臂W相驱动电源-端输入

VNC(13)

下桥臂共用驱动电源-端输入

VN1(14)

下桥臂共用驱动电源+端输入

UN(15)

下桥臂U相驱动信号输入端(低有效)

VN(16)

下桥臂V相驱动信号输入端(低有效)

WN(17)

下桥臂W相驱动信号输入端(低有效)

FO(18)

下桥臂共用故障信号输出端(低有效)

P(19)

直流侧输入+端

N(20)

直流侧输入-端

U(21)

逆变器三相输出端

V(22)

W(23)

(3)IPM的选取

IGBT正反向峰值电压为:

UM=

=

=

                                             (3.9)

IGBT电压定额为:

                                (3.10)

式中: 1.5——安全裕量

       1.2——考虑大电容滤波后的电感升高系数

IGBT通态峰值电流为:

IM=

IN=

×

=

                                          (3.11)

IGBT电流定额为:

IN=

IM=

                                                   (3.12)

式中:1.5——安全裕量

      1.2——考虑电机的过载倍数

故可选用l0A/600V的IPM模块,型号为PM10CSJ060。

(4)续流电路

续流二极管的主要功能有:

1)电动机的绕组是电感性的,其电流具有无功分量。续流二极管为无功电流返回直流电源提供“通道”。

2)当频率下降、电动机再生制动状态时,再生电流将通过续流二极管返回直流回路。

3)IGBT(Q1~Q6)进行逆变的基本工作过程:同一桥臂的两个逆变管,处于不停的交替导通和截止的状态。在这交替导通和截止的换相过程中,也不时地需要续流二极管提供通路。

(5)IPM逆变器开关频率的确定

在变频调速系统中,采用SPWM逆变电路可以大大降低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谐波,使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接近正弦波。谐波的减少取决于逆变电路功率元件的开关频率,而开关频率则受器件开关时间的限制。

尽管智能功率模块IPM的开关频率可达10~20kHz,但在确定逆变电路开关频率时,除了应使逆变电路输出接近正弦波,还要考虑器件的开关损耗,以保证变频调速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必须全面衡量后再确定采用IPM的逆变电路的开关频率。本系统开关频率选用1.8kHz。

      1. 以IPM为功率器件的驱动电路

IPM逆变驱动接口电路如图3.4所示(上桥臂只以U相为例)。

(1)驱动电源

1)当控制信号(栅极驱动)与主电流共用一个电流路径时,由于主回路有很高的di/dt,至使在具有寄生电感的功率回路产生感应电压,而导致可能感应到栅极把本来截止的IGBT导通。因此IPM驱动电源需要采用四组隔离电源。上桥臂每相各用一组电源,下桥臂三相共用一组。

2)驱动电源电压在13.5V~16.5V之间,IPM能够正常工作。若电源电压高于16.5V,则IGBT因驱动电源电压过高,保护性能得不到充分的保证,高于20V时IGBT管的栅极会损坏,因此绝对不能加如此高的电压。若电源电压低于13.5V,IGBT驱动电源电压不足,这时控制信号为无效操作。典型的工作电压一般取15V。

3)制作驱动电源时,应尽量降低纹波电压,还要使电源的附加噪声降到最小。可在控制电源输出端接10μF及0.1μF的滤波电容,保持电源平稳,修正线路阻抗。

(2)控制信号输入

控制电路电流

与开关频率

有关(见表3.2),因此控制端加一个上拉电阻。上拉电阻应尽可能小以避免高阻抗IPM拾取噪声,但又要足够可靠地控制IPM。

表3.2控制端电流与开关频率的关系

单位mA

N端

P端

DC

20kHz

DC

20kHz

型号

Typ.    Max.

Typ.    Max.

Typ.    Max.

Typ.    Max.

PM10CSJ060

18      25

23       32

7        10

8        12

图3.4 IPM接口电路

在PWM信号输入端必须用高速光耦进行隔离,一般取光耦的开关速度tPLH、tPHL<0.8us、共模抑比CMR>l0kV/us,通常的型号有:HCPL4504,TLP559,6N136,并且在光耦输出端接一个0.1uF的退耦电容。

故障信号Fo使用时必须注意,当TFO=1.8ms(典型值)有效时,IPM会关断开关并使输入无效。在Fo结束后自动复位,同时输入有效。因而在Fo输出时系统必须在1.8ms内使PWM信号无效,等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有效。低速光耦可用于故障输出端。

(3)IPM的自保护功能

IPM内部集成自保护功能,共有4路保护,分别是上桥臂三路保护UFO,VFO,WFO,下桥臂公用保护Fo。每个保护都包括过温、过流、欠压、短路保护。如果其中有一种保护电路动作,IGBT栅极驱动单元就会关断电流并输出一个故障信号,各个保护功能的工作情况将在保护电路中进行介绍。

    1. 系统保护电路的设计

虽然在IPM模块中己经设有过流、过热等保护,但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及更好的保护IGBT管,我们仍须设置一套快速而准确的保护环节以防止各种故障。在此,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系统过压、欠压保护、限流起动、IPM故障保护等电路。所有的保护电路的故障信号输出相与,所得的信号送入DSP的/PDPINTA中断口,当DSP的/PDPINTA管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DSP将做出相应的中断处理,立即封锁PWM输出及停止运行。电路如图3.5所示。

图3.5 系统的保护电路

由于保护电路属于系统的弱电控制部分,而故障信号又是从主电路中取出的,为保证系统工作稳定应实行弱电和强电隔离,即使两者之间既保持控制信号联系,又要隔绝电气方面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保护电路的同时应该考虑抗干扰问题。以下将分别介绍各个保护装置。

      1.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系统中设置了直流电压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因为IGBT集射极耐压及承受反压的能力有限,而我国电网电压的线性度较差,电压会有一定的波动范围,这会导致直流回路过压或欠压,因此应设置直流电压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如图3.6所示:

直流电压保护信号取自主回路滤波电容器两端,经电阻R2,R4分压和光耦隔离后送入控制电路。光电耦合器是用来抑制输入信号的共模干扰。利用光电耦合器把各种模拟负载与数字信号源隔离开来,也就是把“模拟地”与“数字地”断开。被测信号通过光电耦合获得通路,而共模干扰由于不能形成回路而得到有效抑制。注意在这里的隔离光耦是工作在线性工作区内。

图3.6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1)工作原理

在过(欠)压保护中,当采样电压高(低)于保护参考点V2(V1),则OVH(OVL)输出低电平,与其它故障信号相与后送入DSP的/PDPINTA中断口,当DSP的/PDPINTA管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DSP将做出相应的中断处理,立即封锁PWM输出及停止运行。

(2)保护点参数选择,设置电网电压士10%为允许的电压变化范围。

欠压保护电压:

                           (3.16)

过压保护电压: 

                           (3.17)

(3)光耦TLP521的参数

一次侧:VF(max)=1.3V;连续正向电流IF(max)=10mA。

二次侧:电流传输比(CTR):当IF=1mA时,CTR=84%。

(4)电路参数计算

将IF的值取在光耦线性工作区内:

设IF=1mA,VF=1.1V

                                          (3.18)

                                                  (3.19)

                         (3.20)

                    (3.21)

故可以选取R2为155kΩ/2W。

  1. 欠压保护参考点的设置:

   

     =((280-1.1)/155000-0.001)A×84%×10000Ω

     = 6.7V                                                            (3.22)

  1. 过压保护参考点的设置:

   

     =((342-1.1)/155000-0.001)A×84%×10000Ω

     =10.1 V                                                           (3.23)

实际中根据现场调试。

      1. 限流启动电路

此电路是用来防止在开启主回路时,由于储能电容大,加之在接入电源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零,故当主电路刚合上电源的瞬间,滤波电容器的充电电流是很大的,过大的冲击电流将可能使整流桥的二极管损坏。因此为了保护整流桥,在主电路上串接入限流电阻R1,当滤波电容上的电压达到电机正常运行的65%时,电压继电器常开触头闭合,将电阻R1短路,结束限流起动过程,进入正常运行状态。电路如图3.7所示。

(1)工作原理与过压、欠压保护相类似。控制信号也是从主回路滤波电容器两端取出,经电阻R2,R4分压和光耦隔离后送入比较电路,两者共用一个光电隔离器。当采样信号高于参考电压,则运放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l导通,电压继电器动作,其常触

图3.7 限流启动电路

点闭合,将R1短路。

(2)限流起动电路的工作点

     =((202-1.1)/155000-0.001) A×84%×10000Ω

     =2.49V                                                           (3.24)

实际可现场调试。

      1. IPM故障保护电路

IPM有内置保护电路以避免因系统失控或过载而使功率器件损坏,内置保护功能的框图如图3.8所示。如果IPM模块其中有一种保护电路动作,IGBT栅极驱动单元就会关断电流,并输出一个故障信号Fo。

图3.8 IPM内部保护电路

      1. 泵升控制电路

在主回路中,直流电源电压UD两端并联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它除了可以减少直流电源电压的脉动外,还做储能用。由于主回路直流侧采用不可控整流,感应电动机减速或停车时,储存在电动机转子和负载中的机械能不能回馈给电网,大部分机械能变为电能反馈到电容中,电容吸收了这些电能后,它两端的电压就会升高产生所谓的泵升电压△U,如图3.9所示。

图3.9 泵升电压现象

如果没有对此电压进行限制,它将对IGBT造成永久性的损害。产生泵升电压是电动机制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此要给制动过程提供一条能量释放的途径,泵升控制电路如图3.10所示。检测电容两端的电压,当此电压高于正常直流电压的1.15倍时,即由I/O口发出信号BR(高电平),BR初始化为低电平,使Q1导通,使继电器常开触头闭合,这样使滤波电容存储的能量消耗在制动电阻R3上,确保变频系统安全可靠的工作。

图3.10 泵升控制电路

    1. 控制电路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高性能的DSP(TMS320LF2407A)为控制核心,与频率输入电路、光耦隔离电路构成了结构比较简单的控制系统。

      1. DSP(TMS320LF2407A)的最小系统电路

DSP目标板能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方便的开发环境,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使用情况设计不同的目标,本次研究使用的TMS320LF2407A目标板是能够开发使用DSP的最小系统板,它主要由TMS320LF2407A芯片、电源电路、时钟、片外数据/程序存储器、译码电路、JTAG仿真接口、外部总线扩展接口等组成。DSP最小系统框图如图3.11所示:

图3.11 DSP最小系统框图

(1)电源电路

DSP最小系统仅由一个外部5V电源供电。由于LF2407A芯片供电电压只能是3.3V,所以在设计电路时,需要将5V电源变换为3.3V给CPU供电,因此使用了TI公司的5V/3.3V电源转换芯片TPS767D301,该芯片最大输出电流为1A。电路如图3.12所示:

图3.12电源转换电路

(2)片外数据/程序存储器

为了简化调试过程,提高调试效率,系统扩展了片外的数据/程序SRAM,这样就不用每次都把程序烧入片内FLASH中,可以方便在线调试。外部存储器选用了东芝公司的TC55V8128BJ-12,该芯片是128K字×8位宽的存储器,所以需要俩片一起组成128K×16位的存储空间作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扩展接口如图3.13所示。

图3.13 片外存储器扩展接口电路

(3)时钟

系统主时钟输出信号CLKOUT1是由片内时钟发生器产生的,其频率是源时钟信号CLKIN的分频或倍频。时钟发生器由两个独立元件、一个振荡器和一个锁相环(PLL)组成。内部振荡器CLKIN和CLKOUT1信号,使CLKOUT1=CLK1N/2。PLL可使CLKOUT1的频率是CLKIN频率的一个倍数,并将CLKOUT1的相位锁定在从CLKIN上。电路如图3.14所示。通过一个连接于XTAL1/CLKIN和XTAL2引脚之间的晶振产生源时钟信号,以启动内部振荡器。

图3.14 时钟电路

(4)JTAG仿真接口电路

几乎所有的高速控制器和可编程器件都配有标准仿真接口JTAG,LF2407A也不例外。JTAG扫描逻辑电路用于仿真和测试,采用JTAG可实现在线仿真,同时也是调试过程装载数据、代码的唯一通道。通过JTAG接口可将仿真器与目标系统相连接。JTAG接口符合IEEE1149.1设计标准。为了与仿真器通信,DSP控制板必须带有14引脚的双排直插管座。LF240ADSP和14针仿真插座连接的电路如图3.15所示。

图3.15 JTAG引脚图

(5)外部扩展接口

DSP最小系统板为用户提供了总线扩展口,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来自DSP的信号。扩展口允许用户设计自己的专用电路,连接在系统板上,而不用专门设计一块板卡,这样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DSP最小系统扩展接口电路图如图3.16所示。

图3.16 DSP最小系统扩展接口图

      1. 频率信号输入电路

本变频调速系统对应的输出频率范围是0~60Hz,步进为1Hz,因此要求输入信号可以输入0到60中的任一个数。本系统采用8路拨段开关来输入8路高、低电平对应二进制数0、1,这8位二进制数的值就是输入的频率值,从而达到调节输入频率值的目的。拨段开关产生的这8路信号再连接到DSP的PE口,DSP采集这8路信号再在程序中作相应的处理以产生对应频率的输出信号。电路如图3.17所示。

图3.17 频率信号输入电路

      1. 光耦隔离电路

本系统设计时选择东芝公司的光电耦合器TLP559,该光耦的开关速度tPLH=0.5μs,tpHL==0.3μs、共模抑制比CMR>10kV/μs。电路连接时使光耦与IPM控制端子间的布线最短,布线阻抗最小。TLP559为发光二极管驱动方式,dv/dt的耐量小,故采用光耦阴极接限流电阻的驱动电路形式,电路如图3.18所示。

图3.18 光耦隔离电路

  1. 通用变频调速系统的软件设计

TMS320系列DSP的体系结构是专为实时信号处理而设计的,它有灵活的指令集、高速的运算能力、改进的并行结构、有效的成本。TMS320LF2407A的运行频率达到了40MHz,其运行速度是通常工业控制中使用的51等单片机无法比拟的,该DSP是专为电动机控制而设计的,它兼有DSP的高运算速度和单片机的强大控制能力。

DSP的软件开发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编写汇编语言进行编译连接;另一种是编写C语言程序,用C语言优化器进行编译连接。本系统软件是采用直接编写汇编语言而成的。

    1. TMS320LF240xA芯片特点概述

TI公司的TMS320LF2407A芯片作为DSP控制器24x系列的新成员,是TMS320C2000TM平台下的一种定点DSP芯片。LF2407A芯片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对电机的数字化控制非常有用。几种先进外设被集成到该芯片内,以形成真正的单芯片控制器。在与现存24xDSP控制器芯片代码兼容的同时,LF2407A芯片具有处理性能更好(40MIPS)、外设集成度更高、程序存储器更大、A/D转换速度更快等特点,是电机数字化控制的升级产品。

TMS320LF240xDSP有以下一些特点:

1)采用高性能静态CMOS技术,使得供电电压降为3.3V,减少了控制器的功耗;40MIPS的执行速度使得指令周期缩短到25ns(40MHz),从而提高了控制器的实时控制能力。

2)基于TMS320C2xxDSP的CPU核,保证了TMS320LF240x系列DSP代码和TMS320系列代码兼容。

3)片内有高达32K字的FLASH程序存储器,高达1.5K字的数据/程序RAM,544字双口RAM(DARAM)和2K字的单口RAM(SARAM)。

4)两个事件管理器模块EVA和EVB,每个包括:两个16位通用定时器;8个16位脉宽调制((PWM)通道。它们能够实现:三相反相器控制;PWM的对称和非对称波形;当外部引脚

出现低电平时快速关闭PWM通道;可编程的PWM死区控制以防止上下桥臂同时输出触发脉冲;3个捕获单元;片内光电编码器接口电路;16通道A/D转换器。事件管理器模块适合用于控制交流感应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步进电机、多级电机和逆变器。

1)可扩展的外部存储器(LF2407)总共192K字空间;64K字程序存储器空间;64K字数据存储器空间;64K字I/O寻址空间。

2)看门狗定时器模块(WDT)。

3)10位A/D转换器最小转换时间为500ns,可选择由两个事件管理器来触发两个8通道输入A/D转换器或一个16通道输入的A/D转换器。

4)控制器局域网络(CAN)2.0B模块。

5)串行通信接口(SCI)模块。

6)16位的串行外设(SPI)接口模块。

7)基于锁相环的时钟发生器。

8)高达40个可单独编程或复用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脚(GPIO)。

9)5个外部中断(两个电极驱动保护、复位和两个可屏蔽中断)。

10)电源管理包括3种低功耗模式,能独立地将外设器件转入低功耗工作模式。

内部资源与功能如图4.1所示。

    1. TMS320LF2407A的事件管理器(EV)

TMS320LF2407A提供了两个事件管理器EVA和EVB模块,用于运动控制和电机控制。每个事件管理器模块都含有:

  1. 两个16位通用可编程定时器GP time1,GP timer2。
  2. 3个全比较单元和与之对应的脉宽调制电路PWM。
  3. 3个捕获单元CAP。
  4. 正交编码脉冲(QEP)电路。

    中断逻辑。

图4.1示出了事件管理器EVA的结构框图。

图4.1 DSP内部资源与功能

图4.2 事件管理器A结构框图

4个16位通用定时器可用于产生采样周期,为捕获单元和QEP单元提供时基,也可作为比较单元产生CMP/PWM输出和软件定时的时基。每一定时器各有6种工作模式,各带一个比较逻辑单元,当计数器值与比较寄存器值相等时,比较匹配发生,产生相应动作。每个全比较单元以定时器为时基,可输出2路带可编程死区的CMP/PWM脉冲;每个简单比较单元以定时器为时基,可输出1路CMP/PWM脉冲。通过设定定时器工作在不同方式,可选择全比较单元输出非对称PWM波、对称PWM波或空间矢量PWM波。全比较单元的6路PWM电压波形可作为交流感应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三相功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还可用于控制开关磁阻电机和同步磁阻电机,以及传统的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简单比较单元输出的3路PWM脉冲可用于功率因素校正、谐波抑制等。

捕捉单元用于高速I/O的自动管理,它监视输入引脚上信号的变化,记录输入事件发生时的计数器值,即记录下事件所发生的时刻,并且该部件的工作由内部定时器同步,不需要CPU干预。

正交编码脉冲(QEP)电路的时间基准由定时器提供。光电编码器产生的相位差900的A,B两路脉冲输入到QEP单元的CAP1/QEP1,CAP2/QEP2引脚后,QEP单元的方向检测逻辑首先判断两脉冲前沿到达的先后,进而决定计数器的计数方向,实现鉴相;QEP电路对这两个正交脉冲输入信号的两个边沿进行计数,从而产生输入序列的4倍频作为定时器的输入时钟。

C2xx内核有6个可屏蔽中断(INT1-INT6)和一个非屏蔽中断NMI。中断NMI的优先级最高。从INT1到INT6,优先级依次降低。事件管理器中断分为三组,分别在INT2,INT3和INT4上向CPU产生中断请求。每个中断组均有一个中断标志寄存器和一个中断屏蔽寄存器。三个中断组包括了全部的事件管理器各部件产生的中断源,用户可根据需要配置中断屏蔽寄存器,编制中断服务程序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控制要求。

    1. SPWM波形生成原理与控制算法

SPWM技术目前已经在实际中得到非常普遍的应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电压SPWM、电流SPWM和磁通SPWM(也称电压空间矢量PWM)。其中电压和电流SPWM是从电源角度出发的,而电压空间矢量PWM是从电动机角度出发的。

本文主要介绍电压SPWM技术,电压SPWM技术主要是电压SPWM信号的生成技术,产生电压SPWM信号的方法分为硬件法和软件法两类。

硬件法中最实用的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如HEF4752,SLE4520,SA4828等。

软件法是使电路成本最低的方法,它通过实时计算来产生SPWM波形。但是实时计算对控制器的运算速度要求非常高,DSP无疑是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性价比最理想的控制器。

电压SPWM信号实时计算需要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多种,例如谐波消去法、等面积法、采样型SPWM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各种算法。本文采用的是对称规则采样法。

(1)生成SPWM波的数学模型

对称规则采样法是以每个三角波的对称轴(底点对称轴)所对应的时间作为采样时刻。过三角波的对称轴与正弦波的交点,作平行t轴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三角波的两个腰的交点作为SPWM波“开”和“关”的时刻,如图4.3所示。因为这两个交点是对称的,所以称为对称规则采样法。

图4.3 对称规则采用法

下面推导其数学模型。设三角载波UC幅值为1,正弦调制信号为

Ur=Msinωrt,其中调制度

。从图4.3可以看出,△ABC∽△EDA,故有:

                                                       (4.1)

由式(4.1)可得取样时刻SPWM脉冲的频宽:

                                                    (4.2)

脉冲两边的间隙宽度为:

                                     (4.3)

(2)生成SPWM脉冲中各参数的计算

1)SPWM脉冲的周期界

由同步调制原理可知,载波比

常数,由此可得:

                                                       (4.4)

2) 调制度M

由(4.2)式可知SPWM脉冲的脉宽t2与调制度

成正比,而脉宽又决定了SPWM脉冲序列的基波电压的幅值,即

决定了变频器正弦电压的幅值。因此在恒

调频调压时有:

                                                          (4.5)

式中

为常数。

1)各取样时刻t的正弦函数

如图4.4所示,同步调制使正弦调制波Ur上升段的过零点与三角载波Uc下降段过零点重合,并把该时刻作为零时刻。由于对称规则采样法的采样时刻是在每个三角波的负峰值处,所以各采样时刻t=kTc+Tc/4,(k=0,1,2,……,N-1),这里k=0对应第一个采样时刻,各采样时刻的正弦函数为:                                                                  

  (k=0,1,2……,N-1)          (4.6)

图4.4 各取样时刻t的正弦函数sinωt

对于正弦函数,可以预先计算出幅值为1的正弦函数对应于各k点的值,把计算结果制成表格,称为基准正弦函数表,存于FLASH中,以备查用。对于三相正弦函数,用移动查表指针的方法,由同一张基准正弦函数表可以确定出U,V,W三相的正弦函数值。具体地说,从基准正弦函数表中查取某一k值时的正弦函数值,即U相的正弦函数值;将查表的地址指针向前移动2N/3个单元,查得的值即为W相的正弦函数值;同理,将地址指针向后移动2N/3个单元,查得的值即为V相的正弦函数值。

1)分段同步调制时的载波比N

同步调制方式中,载波比为常数且为3的倍数。考虑到固定的载波比,在正弦调制频率的高频段,fc可能过高,以至于超过主电路功率开关器件的最高频率,以及Tc过短,以至小于定时器控制所允许的时间;而在低频段,fc过低可能使负载电机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和噪声。因此采用分段同步调制,即低频段采用大载波比,高频段采用小载波比。这里采用六段同步调制,取

    1. DSP生成SPWM波形

(1)控制寄存器设置

控制寄存器是指为产生SPWM波而需要设置的事件管理器(EVA)中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为了得到期望中的理想波形输出,不但要求有正确的算法,正确地设置控制寄存器同样也是极其关键的。控制寄存器的设置顺序为:

1) 设置定时周期寄存器T1PR。

2) 设置动作控制寄存器ACTR。

3) 设置死区时间控制寄存器DBTCON。

 4) 初始化CMPRx(x=1、2、3)。

5) 设置比较控制寄存器COMCON 。

6) 设置定时器1控制寄存器TICON。

7) 在每个采样周期重写CMPRx(x=1、2、3)。

(2)DSP生成SPWM波的基本设计思想

利用TMS320LF2407A生成SPWM波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利用DSP的事件管理器(EVA)中的3个全比较单元、通用定时器1、死区发生单元以及输出逻辑来生成三相六路SPWM波,经6个复用的IO引脚输出,EVA内部PWM生成电路框图如图4.5所示。TMS320LF2407A的定时器有4种工作方式,当以如图4.6所示的持续向上/下计数方式工作时,将产生对称的PWM波输出。在这种计数方式下,计数器的值由初值开始向上跳增,当到达T1PR值时,开始递减跳变,直至计数器的值为零时又重新向上跳增,如此循环往复。在计数器跳变的过程中,计数器的值都与比较寄存器CMPRx(x=1、2、3)的值作比较,当计数器的值与任一比较寄存器的值相等,则对应的该相方波输出发生电平翻转,如图4.6所示,在一个周期内,输出的方波将发生两次电

图4.5 PWM生成电路框图

平翻转。从图4.6还可以看出插入死区时间后波形的变化情况,死区的宽度从0~12μs可调。系统中考虑到所用功率器件的开通和关断时间(最大关断时间为3μs),设定PWM波的死区时间为6.4μs,只要在每个脉冲周期根据在线计算改写比较寄存器CMPR的值,就可实时地改变PWM脉冲的占空比。

图4.6 对称PWM波产生机理

死区单元的工作原理是:它根据全比较单元输出的PWM信号作为输入,根据其跳变沿来使能装载8位减计数器,8位减计数器的计数值由DBTCON寄存器的高八位提供,时钟由CPU输入时钟通过DBTCON的第3,4位决定的预定标因子分频后作为计数器时钟,在计数器减计数到0前,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封锁与门。由此可以产生PWM信号死区。PWMx(l,3,5)信号的输出根据DTPHx来决定,ACTR控制高有效时输出DTPHx,低有效时输出

。PWMx(2,4,6)信号的输出根据DTPHx_来决定,ACTR控制高有效时输出DTPHx_,低有效时输出

。DSP的死区根据ACTR的高低有效性而改变,高有效时不允许上下管的控制信号同为高电平,低有效时

图4.7 死区控制寄存器结构图

不允许同为低电平。因此DSP死区时间对高、低电平开通均有效。软件产生死区只需将DBTCON的高八位载入一定数值,即可实现。死区控制寄存器结构图如图4.7所示。

(3)DSP程序设定

首先,要确定DSP中EVA的周期中断的周期。设频率值为

,载波比为N,则中断周期为:TS=1/N

。这里TS的单位是秒,在程序中要转化为相应的时钟周期数。可以把某一频率值对应的中断周期预先计算好,制成表格,便于在线查找。本系统运行的频率范围为0-60Hz。0-5Hz载波比N为360;6-10Hz载波比为180;11-20Hz载波比为90;21-30Hz载波比为45;41-60Hz载波比为30。

第二,预先计算好一周期360个采样点的单位正弦值,按顺序制成表格,在程序中判断根据不同的频率范围对应的载波比N值,以不同的步进值来取单位正弦值,再进行计算。

第三,考虑如何在线计算和改写比较寄存器CMPR值的问题。根据频率指令值

,查表得相应采样周期Ts对应的机器周期以及调幅比N值,并把Ts值存入寄存器T1PR,作为中断定时周期。CMPR的值的在线计算和改写都在中断服务程序里完成。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后,查表得到单位正弦表中下一个采样点各相对应的正弦值,可以计算出各相的开通和关断时间。由于查表所得的Ts已经是经过量化的时钟周期数,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结果也是开通和关断时间所对应的时钟周期数,可以直接写入CMPRx(x=1、2、3分别对应U、V、W三相)比较寄存器。

(4)程序流程图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8所示。主程序先进行系统的初始化。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看门狗电路;禁止中断(INTM=1);设置符号扩展模式(SXM=1);设置CPU级中断屏蔽寄存器(IMR);设置等待状态控制寄存器(WSGR)来设定对片外的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以及IO空间的地址进行读写操作所需的等待时钟周期数。将一周期正弦数据从ROM中载入数据RAM。设置事件管理器中的一些控制寄存器,给部分变量赋初值,使之能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运算。并需将六个复用的IO引脚设置为PWM波输出引脚。在完成所有的初始化工作后,设置T1CON使定时器1开始工作,并重新打开中断(INTM=0)。

图4.8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图4.9 比较中断1中断服务子程序  图4.10 比较中断2中断服务子程序

比较中断3和PDPINTA中断服务子程序如图4.11和3-4-8所示。

图4.11 比较中断3中断服务子程序  图4.12 PDPINTA中断服务子程序


结  论

本文在学习和研究了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以TMS320LF2407A(16位定点DSP芯片)为处理器,采用智能功率模块PM10CSJ060,通过SPWM控制技术对交流电机实现恒压频比控制,设计了基于DSP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做了以下工作:

1、分析和总结了电机调速、电力电子技术和国内外交流调速的发展现况和趋势。

2、系统的研究了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的原理,其中变频调速原理包括交流电机的调速方式、变频调速的U/f控制方式和SPWM控制技术原理。

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DSP控制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整套硬件电路,包括主电路、系统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主电路部分包括整流、滤波、逆变器(IPM),IPM驱动电路;系统保护电路包括过压、欠压保护、限流启动、IPM故障保护和泵升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DSP最小系统电路、频率输入电路和光耦隔离电路。本文给出了以上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以及各部分器件的选取。

4、对TMS320LF2407A芯片的结构跟功能进行了学习和了解,分析了SPWM波形生成原理与控制算法并设计的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U/f控制方式的变频调速系统是转速开环控制,无需速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比较简单,电机选择通用标准异步电动机,因此其通用性比较强,性能/价格比比较高。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而对整个系统的学习也主要靠个人的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因此本设计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制方式的开环控制系统,它存在以下缺点:不能恰当调整电动机的转矩补偿和适应负载转矩的变化;无法准确地控制电动机的实际转速;转速极低时,由于转矩不足而无法克服较大的静摩擦力。因此可以将系统改进成闭环系统,对电机的电流和转速进行检测及处理,提高其控制精度。

2、统主电路的强电部分对控制电路还有一定程度的干扰,应再研究变频器的干扰抑制技术,以消除干扰。

3、系统的人机接口还不是很完善,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错误与不足之处再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教授、老师批评指正。

  1. 基于DSP的通用变频器硬件设计原理图

参 考 文 献

  1. 江明,王伟.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2,17(4):34-37.
  2. 满永奎.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5-67
  3. 张燕宾.SPWM变频调速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4.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5. 余吴守,减英杰.电气传动的脉宽调制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6. 卢慧芬.基于DSP的SPWM控制波形生成的一种方法[J].机电工程,2002,19(5):30-34.
  7. 于福振,吴玉广.智能功率模块及其应用[J].微电机,2003,36(1),52-55.
  8. H W Van Der Broeck,H Skudelny and G V Stanke.Analysis and realization of a pulse width modulator based on voltage space vector[J]. 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9. 何志坚,何礼高,邓智泉.一种基于第四代IPM的集成化小功率逆变器设计[J].机床电器,2003.3(2),5-8.

[10]谢莉萍,陈林康.一种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的变频调速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1998,3(1):6-7.

[11]AC Induction Motor Control Using Constant V/Hz Principle and Space Vector PWM Technique with TMS320C240[M].Application Report SPRA370.TI.Inc.1999.

[12]盛祖权,张立.IGBT模块驱动及保护技术[J].电焊机,2000,30(2):6-13.

[13]李广海,叶勇,蒋静坪.IPM驱动和保护电路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3,12(4):43-45.

[14]王晓明,王玲.电动机的DSP-TI公司的DSP应用.北京[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7.

[15]韦文武.基于DSP的感应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文,太原理工大学,2006.5.

[16]曹建文.基于TMS320LF2407A数字化交流调速试验平台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太原理工大学,2006.5.

[17]江思敏.TMS320LF240X DSP硬件开发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18]刘和平.TMS320LF240X DSP结构、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

[19]Space-Vector PWM With TMS320C24x/F24x Us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termined Switching Patterns[M].Application Report PRA524.TI.Inc.1999.

[20]马宪民,桂佑林.空间电压矢量PWM的简单算法[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220(2):276-280.

[21]谢庆国,阂松,沈轶.全数字交流调速系统软件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5):207-210.


 

致  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给予我教导、关心、支持和帮助的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我的导师王洪希老师!本论文从选题到实验以及论文的撰写都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他为本文的研究和撰写提供了各种技术资料和技术咨询,王老师对学科前沿和研究方向的敏锐洞察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王老师在许多学科关键问题上的正确指导才使得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王老师的广博学识、严谨治学态度以及锐意进取、诲人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令我终生难忘,将使我受益终身!

论文同时得到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其他老师的指导、关心和帮助,在此我对各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一起进行项目开发工作的同学,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的帮助。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是他们的坚定支持与鼓励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等天晴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