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是什么?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是软件开发方法,一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扩展到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对象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面向对象一开始指的是指在 程序设计中采用封装、继承、抽象等设计方法。对于现在,很明显已经不够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如,面向对象的分析( OOA, Object 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Object Oriented Design)、以及我们经常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 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过程就是根据业务从上到下写代码,而面向对象就是将数据和函数绑定到一起,加速开发程序,减少重复的代码的重写过程。

对象: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任何事物,能表现具体的事物也能表现抽象的规则、计划。对象有状态也有行为

类  具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对象的抽象是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类具有属性,是对象状态的抽象,用数据结构来描述类的属性。类具有操作,它是对象的行为的抽象,用操作名和实现该操作的方法来描述。

面向对象的三大主要特征

①封装: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看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将这两者“封装”在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单元(即对象)中;另一层含义指“信息隐藏”,把不需要让外界知道的信息隐藏起来,有些对象的属性及行为允许外界用户知道或使用,但不允许更改,而另一些属性或行为,则不允许外界知晓,或只允许使用对象的功能,而尽可能隐藏对象的功能实现细节。

封装的优点:

  1. 能够减少耦合
  2. 类内部的结构可以自由修改。
  3. 精确的控制成员变量
  4. 隐藏信息实现细节

实现封装步骤

  1. 修改属性的可见性限制对属性的访问
  2. 对每个值属性提供对外的公共方法访问

②继承

  1. 允许创建分等级层次的类
  2. 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继承格式:

class 父类 { }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

继承的好处:

(1)提高类代码的复用性

(2)提高了代码的维护性

  1. 使得类和类产生了关系,是多态的前提

多态性(多形性)

      多态性使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多态性。

      多态性允许每个对象以适合自身的方式去响应共同的消息。

      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性。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目前,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国际上已有不少面向对象产品出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有Coad方法、Booch方法和OMT方法等。

      1.Booch方法

      Booch最先描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基础问题,指出面向对象开发是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的功能分解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分解更接近人对客观事务的理解,而功能分解只通过问题空间的转换来获得。

      2.Coad方法

      Coad方法是1989年Coad和Yourdon提出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多年来大系统开发的经验与面向对象概念的有机结合,在对象、结构、属性和操作的认定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原则。该方法完成了从需求角度进一步进行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认定。尽管Coad方法没有引入类和类层次结构的术语,但事实上已经在分类结构、属性、操作、消息关联等概念中体现了类和类层次结构的特征。

      3.OMT方法

      OMT方法是1991年由James Rumbaugh等5人提出来的,其经典著作为“面向对象的建模与设计”。

      该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开发工作的基础是对真实世界的对象建模,然后围绕这些对象使用分析模型来进行独立于语言的设计,面向对象的建模和设计促进了对需求的理解,有利于开发得更清晰、更容易维护的软件系统。该方法为大多数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实际的、高效的保证,努力寻求一种问题求解的实际方法。

      4.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语言

      软件工程领域在1995年~1997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其成果超过软件工程领域过去15年的成就总和,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出现。UML将是面向对象技术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标准建模语言。

UML不仅统一了Booch方法、OMT方法、OOSE方法的表示方法,而且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统一为大众接受的标准建模语言。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它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全过程。

面向对象的模型

 ·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表示了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它是从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关系角度来描述,表现了对象的相互关系。该模型主要关心系统中对象的结构、属性和操作,它是分析阶段三个模型的核心,是其他两个模型的框架。

 (1) 关联和链的含义。

      链表示对象间的物理与概念联结,关联表示类之间的一种关系,链是关联的实例,关联是链的抽象。关联和链

      关联是建立类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而链则是建立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

     (2) 角色。

      角色说明类在关联中的作用,它位于关联的端点。

      (3) 受限关联。

      受限关联由两个类及一个限定词组成,限定词是一种特定的属性,用来有效的减少关联的重数,限定词在关联的终端对象集中说明。

      限定提高了语义的精确性,增强了查询能力,在现实世界中,常常出现限定词。

对象模型

      (1)模板。模板是类、关联、一般化结构的逻辑组成。

      (2)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模板组成。模板将模型分为若干个便于管理的子块,在整个对象模型和类及关联的构造块之间,模板提供了一种集成的中间单元,模板中的类名及关联名是唯一的。

·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是与时间和变化有关的系统性质。该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控制结构,它表示了瞬间的、行为化的系统控制

性质,它关心的是系统的控制,操作的执行顺序,它表示从对象的事件和状态的角度出发,表现了对象的相互行为。

该模型描述的系统属性是触发事件、事件序列、状态、事件与状态的组织。使用状态图作为描述工具。它涉及到事件、状态、操作等重要概念。

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所有计算。功能模型指出发生了什么,动态模型确定什么时候发生,而对象模型确定发生的客体。功能模型表明一个计算如何从输入值得到输出值,它不考虑计算的次序。功能模型由多张数据流图组成。数据流图用来表示从源对象到目标对象的数据值的流向,它不包含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在动态模型中表示,同时数据流图也不表示对象中值的组织,值的组织在对象模型中表示。

面向对象的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的目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进行建模。本节以上面介绍的模型概念为基础,结合“银行网络系统”的具体实例来构造客观世界问题的准确、严密的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有三种用途:用来明确问题需求;为用户和开发人员提供明确需求;为用户和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协商的基础,作为后继的设计和实现的框架。

(一) 面向对象的分析

系统分析的第一步是:陈述需求。分析者必须同用户一块工作来提炼需求,因为这样才表示了用户的真实意图,其中涉及对需求的分析及查找丢失的信息。

(二)建立对象模型

      首先标识和关联,因为它们影响了整体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是增加属性,进一步描述类和关联的基本网络,使用继承合并和组织类,最后操作增加到类中去作为构造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副产品。

      1.确定类

      构造对象模型的第一步是标出来自问题域的相关的对象类,对象包括物理实体和概念。所有类在应用中都必须有意义,在问题陈述中,并非所有类都是明显给出的。有些是隐含在问题域或一般知识中的。

2.准备数据字典

   为所有建模实体准备一个数据字典。准确描述各个类的精确含义,描述当前问题中的类的范围,包括对类的成员、用法方面的假设或限制。

   3.确定关联

   两个或多个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就是关联。一种依赖表示一种关联,可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关联,但在分析模型中应删除实现的考虑,以便设计时更为灵活。关联常用描述性动词或动词词组来表示,其中有物理位置的表示、传导的动作、通信、所有者关系、条件的满足等。从问题陈述中抽取所有可能的关联表述,把它们记下来,但不要过早去细化这些表述。

4.确定属性

   属性是个体对象的性质,属性通常用修饰性的名词词组来表示.形容词常常表示具体的可枚举的属性值,属性不可能在问题陈述中完全表述出来,必须借助于应用域的知识及对客观世界的知识才可以找到它们。只考虑与具体应用直接相关的属性,不要考虑那些超出问题范围的属性。首先找出重要属性,避免那些只用于实现的属性,要为各个属性取有意义的名字。按下列标准删除不必要的和不正确的属性:

 (1) 对象:若实体的独立存在比它的值重要,那么这个实体不是属性而是对象。如在邮政目录中,"城市"是一个属性,然而在人口普查中,"城市"则被看作是对象。在具体应用中,具有自身性质的实体一定是对象。
 (2) 定词:若属性值取决于某种具体上下文,则可考虑把该属性重新表述为一个限定词。
 (3) 名称:名称常常作为限定词而不是对象的属性,当名称不依赖于上下文关系时,名称即为一个对象属性,尤其是它不惟一时。
 (4) 标识符:在考虑对象模糊性时,引入对象标识符表示,在对象模型中不列出这些对象标识符,它是隐含在对象模型中,只列出存在于应用域的属性。
 (5) 内部值:若属性描述了对外不透明的对象的内部状态,则应从对象模型中删除该属性。
 (6) 细化:忽略那些不可能对大多数操作有影响的属性。

  5.使用继承来细化类

   使用继承来共享公共机构,以次来组织类,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进行。
 (1) 自底向上通过把现有类的共同性质一般化为父类,寻找具有相似的属性,关系或操作的类来发现继承。例如"远程事务"和"出纳事务"是类似的,可以一般化为"事务"。有些一般化结构常常是基于客观世界边界的现有分类,只要可能,尽量使用现有概念。对称性常有助于发现某些丢失的类。
 (2) 自顶向下将现有的类细化为更具体的子类。具体化常常可以从应用域中明显看出来。应用域中各枚举字情况是最常见的具体化的来源。例如:菜单,可以有固定菜单,顶部菜单,弹出菜单,下拉菜单等,这就可以把菜单类具体细化为各种具体菜单的子类。当同一关联名出现多次且意义也相同时,应尽量具体化为相关联的类,例如"事务"从"出纳站"和"自动出纳机"进入,则"录入站"就是"出纳站"和"自动出纳站"的一般化。在类层次中,可以为具体的类分配属性和关联。各属性和都应分配给最一般的适合的类,有时也加上一些修正。

      应用域中各枚举情况是最常见的具体化的来源。

   6.完善对象模型

   对象建模不可能一次就能保证模型是完全正确的,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模型的不同组成部分多半是在不同的阶段完成的,如果发现模型的缺陷,就必须返回到前期阶段去修改,有些细化工作是在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完成之后才开始进行的。
  (1) 几种可能丢失对象的情况及解决办法:
 ·同一类中存在毫无关系的属性和操作,则分解这个类,使各部分相互关联;
 ·一般化体系不清楚,则可能分离扮演两种角色的类
 ·存在无目标类的操作,则找出并加上失去目标的类;
 ·存在名称及目的相同的冗余关联,则通过一般化创建丢失的父类,把关联组织在一起。

  (2) 查找多余的类。
  类中缺少属性,操作和关联,则可删除这个类。

  (3)查找丢失的关联。
   丢失了操作的访问路径,则加入新的关联以回答查询。

(三)建立动态模型

   1.准备脚本
   动态分析从寻找事件开始,然后确定各对象的可能事件顺序。在分析阶段不考虑算法的执行,算法是实现模型的一部分。

   2.确定事件
   确定所有外部事件。事件包括所有来自或发往用户的信息、外部设备的信号、输入、转换和动作,可以发现正常事件,但不能遗漏条件和异常事件。

   3.准备事件跟踪表
   把脚本表示成一个事件跟踪表,即不同对象之间的事件排序表,对象为表中的列,给每个对象分配一个独立的列。

4.构造状态图
   对各对象类建立状态图,反映对象接收和发送的事件,每个事件跟踪都对应于状态图中一条路径。

建立功能建模

确定输入值、输出值  

建立数据流图

五)确定操作

   在建立对象模型时,确定了类、关联、结构和属性,还没有确定操作。只有建立了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之后,才可能最后确定类的操作。

七、面向对象的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从面向对象分析到面向对象设计,是一个逐渐扩充模型的过程。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Ⅰ模块化

Ⅱ抽象

Ⅲ信息隐藏

Ⅳ低耦合

Ⅴ高内聚

Kotlin中的面向对象

和大部分语言类似,Kotlin使用class作为类的关键字,当我们声明一个类时,需要通过class加类名的方式实现

构造函数

与java不同的是,虽然都可以包含多个构造函数,但java中的各个构造函数都是平级的,而Kotlin中却分为了两级(主构造函数和二级构造函数),主构造函数是包含在类头中的,需要在init方法中实现额外的操作,而二级构造函数可以在函数体中实现所有操作

在主构造函数中传入的参数可以在类体中为属性赋值,也可以直接在主构造函数中声明

二级构造函数必须包含constructor

对于有主构造函数的类而言,每个二级构造函数都要,或直接或间接通过另一个二级构造函数代理主构造函数。在同一个类中代理另一个构造函数使用 this 关键字

无论有没有声明主构造函数,Kotlin都会提供一个构造函数的方法,有时可能不希望将某个类的构造函数暴露出来(比如实现单例模式时),那么就需要对主构造函数进行处理

当我们想创建实例时,可以直接调用对应的构造函数进行创建

我们注意到,在Kotlin中无论是声明属性还是创建实例,会有两种方式,var和val,val类似于java中的final,通过它声明的内容是无法变化的,而var和val相反,声明的内容既可以读取也可以修改。

继承

在Kotlin中,所有的类会默认继承Any这个父类,但Any并不完全等同于java中的Object类,因为它只有equals(),hashCode()和toString()这三个方法。当我们想定义一个父类时,需要使用open关键字然后在子类中使用冒号“:”进行继承

如果父类有构造函数,那么必须在子类的主构造函数中进行继承,没有的话则可以选择主构造函数或二级构造函数

重写

Kotlin中的重写和java中也有所不同,因为Kotlin提倡所有的操作都是明确的,因此需要将希望重写的方法设为open然后通过override标记实现重写

override重写的函数也是open的,如果希望它不被重写(前提是这个类可以被继承),可以在前面增加final标签

当一个类同时继承且实现了多个接口时,如果重写的方法在父类和接口中都有定义,那么可以通过super<>的方式进行继承

密封类

密封类用于代表严格的类结构,值只能是有限集合中的某中类型,不可以是任何其它类型。这就相当于一个枚举类的扩展:枚举值集合的类型是严格限制的,但每个枚举常量只有一个实例,而密封类的子类可以有包含不同状态的多个实例。声明密封类需要在 class 前加一个 sealed 修饰符。密封类可以有子类但必须全部嵌套在密封类声明内部

属性

属性是每个对象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Java一样,Kotlin也提供了private、protected、public三种声明变量的方式,不同的是,在Kotlin中如果没声明访问权限,默认认为是public类型,即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同时,Kotlin提供了var和val用来表示属性的读写权限,var是可读写的变量,val则是只读变量,类似于Java中的final。

需要注意,Kotlin对于空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对于所有的属性都需要进行初始化,因此也可以通过直接赋值的方式说明属性的类型,不一定非在后面通过冒号的方式追加。不过对于习惯Java语法的开发者而言可能还是会注明属性的类型,而习惯脚本语言的开发者可能会倾向于直接赋值。

在Kotlin中,get和set方法不是必须的,因为Kotlin会自动对get和set方法进行处理,变成直接调用属性的方式(可参考 Kotlin的第一行代码中的说明),但Kotlin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使用get和set的方式

Kotlin提供了多种设置get和set的方法,上面的代码中展示了两种get方法和一种set方法,有时当你希望改变get、set的访问权限或是使用注解时,也可以直接对get、set进行操作

接口

和Java类似,Kotlin使用interface作为接口的关键词,和抽象类相比,他们都可以包含抽象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实现,但接口无法保存状态。和继承的方式类似,实现接口也是使用冒号“:”,不过方法略有不同

我们可以在接口中申明属性,但接口中的属性要么是抽象的,要么提供访问器的实现。接口属性不可以有后备字段,而且访问器不可以引用它们。

泛型

泛型是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种特性。允许程序员在强类型程序设计语言中编写代码时定义一些可变部分,那些部分在使用前必须作出指明。像 java 一样,Kotlin 中的类可以拥有类型参数

通常来说,我们需要这样构建一个对象但如果类型是需要推断的,也可以通过传入忽略类型的参数进行创建

嵌套类

Kotlin中的类也可以嵌套在别的类中

可以通过inner修饰符增加一个对外部类的引用,使得内部类可以调用外部类的属性

对于匿名内部类,通过对象表达式进行创建

如果对象是函数式的 java 接口的实例(比如只有一个抽象方法的 java 接口),我们可以用一个带接口类型的 lambda 表达式创建它。

枚举类

枚举类最基本的用法就是实现类型安全的枚举,每个自举常量都是一个对象。枚举常量通过逗号分开。

因为每个枚举对象都是一个实例,所以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初始化

当我们需要调用枚举对象的内容时,可以通过valueof获取某个枚举对象的值,或者通过values获取所有枚举对象

需要注意,如果指定的名字在枚举类中没有任何匹配,那么valueOf()方法将会抛出参数异常

      面向对象是一种思想,是我们考虑事情的方法,通常表现为我们是将问题的解决按照过程方式来解决呢,还是将问题抽象为一个对象来解决它。很多情况下,我们会不知不觉的按照过程方式来解决它,而不是考虑将要解决问题抽象为对象去解决它。有些人打着面向对象的幌子,干着过程编程的勾当。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https://www.cnblogs.com/fengxiaoxiao/archive/2006/09/06/496395.html

(6条消息)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_Superme-CSDN博客_面向对象

(7条消息) Kotlin中的面向对象(二)_@steveyg-CSDN博客

(7条消息) Kotlin中的面向对象(一)_@steveyg-CSDN博客_kotlin面向对象

  • 0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将程序中的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组织成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程序的功能。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对象具有属性(数据)和方法(操作),并且可以通过继承、封装和多态等机制来实现代码的重用和灵活性。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包括: 1. 类(Class):类是对象的模板,描述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通过定义类,可以创建多个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 2. 对象(Object):对象是类的实例,具有类定义的属性和方法。每个对象都是独立的,可以通过调用对象的方法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3. 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可复用的单位。通过封装,可以隐藏对象内部的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供外部使用。 4. 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一种机制,允许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通过继承,子类可以重用父类的代码,并且可以在不修改父类的情况下进行扩展或修改。 5. 多态(Polymorphism):多态是指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执行方式。通过多态,可以实现基于对象类型的动态绑定,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点包括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理解性等。它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开发中广泛应用的编程范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