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中传《视听语言》公开课笔记整理(摄影部分)
怀抱一份狂热
关注她
11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声明:本文仅用于影视爱好者交流学习,不作为商业用途。
图片来源:b站中国传媒大学公开课《视听语言》
讲师:于然、桂笑冬、孙振虎。
笔记整理:AC
序:本系列课程是关于影像记录的原理,影像控制系统如何帮住我们表达,思考影像有何作用
年轻时期的爱因斯坦
记录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26岁才华横溢的爱因斯坦。
1.1影像语言的作用
拍摄的重要语言--角度的优势
一、从本源看影像
影像的关联性1:化学
影像的关联性2:物理
印象派摄影代表作|《利物浦印象》
摄影也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出现印象派,点彩画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日出 印象》
印象派后期派系|新印象主义、点彩派
二、 影像的几种应用:
- 把影像作为记录工具(新闻摄影,人文摄影、野生动物)
2. 艺术家的创作(广告摄影、婚纱婚礼记录)
三、 从当今社会角度来看影像
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像头的普及
人与人互相接受的信息:分享家庭相册
影像的魅力:记录生活
1.2 卢米埃尔兄弟-动态影像发明(电影)
分辨率的发展|8K影像
分辨率的发展|手机视频拍摄
技术在生活领域的应用:蓝光、3D、VR虚拟现实技术
便携3D设备|3D相机
摄影原理|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原理:光沿直线进行、倒立的影像
镜头结构|先于影像出现
镜头结构最早用于光室画具,距离影像记录只差一步。
法国 达盖尔|1938公布摄影技术
英国 塔尔伯特|1939公布摄影技术
法国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
法国 达盖尔|巴黎街景
在上面这张照片中,街上的每个人都被拉成15分钟的影像,因此“消失”在街道上,只在街角看到两个擦皮鞋的人。
动态影像:视觉暂留原理
《火车进站》|当时电影院半数观众从观众席跳起来跑出放映厅
《工厂大门》是世界第一部电影,《水浇园丁》是世界第一部喜剧片。自从人们第一次感受到影像的震撼后,就没有停下追寻光线,追寻影像的脚步。
2.1镜头:
摄影摄像系统:镜头+机身(镜头:汇聚光线形成影像
机身:存储影像)
镜头概念1:焦距f(焦点F到镜头中心的距离)
不同焦距测试拍摄图
短焦镜头:成像小,视角范围大(好比认识很多人,但是都不是特别好的朋友)--广角镜头
长焦镜头:成像变大,视角变小(就像和一个人做了很好的朋友,看到很多细节,但是就看不到其他朋友)--望远镜头
焦距多长算长,多广算广?
16mm|超广角镜头
标头(标准镜头, 接近人眼)--50mm
8mm|鱼眼镜头
20mm/24mm|广角镜头
80mm/100mm|中等长焦镜头
300mm/400mm|长焦镜头
500mm/600mm|超长焦镜头
1000mm/1600mm世界上最长的长焦镜头
2.2 背景范围与希区柯克变焦
焦距带来的背景范围的变化
诉求不同用不同的焦距
长焦:背景简单,渲染情绪,可突出主体人物-年轻人
广角:场景壮观,拍更多背景-长辈
视频案例:希区柯克变焦+移轴
视频案例:希区柯克变焦+移轴
独特效果:背景变得越来越大
一边后退,一边焦距加长:主体不变/变小,背景变大--悬念悬疑(希区柯克变焦)
也可反向运用:背景越来越小,主体越来越大(太空发射喷射)
2.3 不同类型镜头
按焦距
长焦 标准 广角
标准焦距镜头:饼干头
标准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长枪
长焦距镜头
广角镜头:例如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
变焦镜头:焦距可以变化
常见焦距范围:
28-85mm中等广角-中等长焦(标准变焦镜头)
16-36mm (广角变焦镜头)
70-200mm (长焦变焦镜头)
按特殊功能
微距镜头:扩大相距从而缩短物距(共轭)
近摄接圈(接在镜头和相机中间,加出更长的成像带)
近摄接圈
TS镜头-移轴镜头(镜片可以交错开,改变成像角度,以倾斜方式穿过镜头)直上直下的不符合透视的沙盘效果
移轴镜头案例
2.4 光圈与镜头的选择
光圈:光圈影响镜头纳入光线的能力(口径越大,光线纳入越多,影像越亮)
光圈事镜头口径的一个概念
光圈系数(f 系数)=口径/焦距。 简化表示:通常为1:x 简化后只留下分母 因此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
光圈叶片示意图
常见1/1.4/2/2.8/4/5.6/8/11/16 (以根号2倍递进)
口径越大,系数越大
焦距越小,系数越大
长焦镜头往往需要更大的镜片满足同样通光的口径
买变焦镜头好还是定焦镜头?
同等价位下,镜头焦距范围大时,会牺牲影像质量和光圈
可根据自身拍摄目的选择:
喜欢人像:85mm--135mm定焦镜头,获得更大光圈,更好的成像质量
纪实报道采访:变焦镜头
对影像要求高:定焦镜头
风光摄影:广角定焦镜头
人像:85--135mm定焦镜头
纪实摄影:35mm广角镜头(中广角镜头-拍人和背景)
2.5 景深
通过虚实对比来呈现表达效果
景深案例|小景深
景深现象:景深范围内清晰可见,以外呈现虚化模糊的状态
景深以外:焦外
景深案例|大景深
控制景深的要素:
1.镜头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2 光圈口径(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vs光圈:焦距对构图/前后景范围产生影响,但构图,拍摄距离,曝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光圈可以调整景深,因此总体来看光圈更容易控制。
小光圈|大景深
大光圈|小景深
3 拍摄距离(常被忽略的方法)
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越远则越大
靠近:近距离拍摄会缩小景深(微距镜头)
总结:短焦距小光圈--最大景深
长焦距大光圈/靠近被摄体--最小景深
注意:不要使用矛盾要素:例如用广角同时用大光圈来获得景深的控制
2.6 超焦距
大景深案例
景深具体控制到多少?
景深表和超焦距的应用
镜头上的景深标尺-景深前界/景深后界--
镜头|景深标尺
标尺示意图|调焦环
标尺示意图|调焦环
上图即为:在8光圈下,景深前界为1.5m,景深后界为5m,因此景深范围为1.5--5m
超焦距示例
如果光圈调到16,则景深范围为1.2m至无穷远。
超焦距应用:
拍摄纪录片:手动跟焦点是很难的,--景深表控制方法:超焦距景深控制法(运用景深前界在一定范围内,景深后界对准无穷远处--就能获得最大的清晰画面)
总结:获得很大拍摄空间的方法:锁定焦点,调整小光圈,读好景深标尺,景深后界对准无穷远
--------------------------------------20201108更新-----------------------------------------
3.1 照相机机身结构
机身——提供全封闭的暗箱来保证成像和记录,是一个功能集成体。
照相机的机身:快门/测距系统/取景器/暗箱/机壳
快门(帘幕型装置):控制曝光时间长短机械结构/曝光时间长度的统称
快门
快门是什么样的机械结构?如何控制曝光时间?
单位:秒
快门递进方式:1/8s 1/4s 1/2s 1s 2s 4s 8s 16s如此类推
快门+光圈:控制曝光量
测距系统:
连动式测距系统(老式相机/机械相机):通过不同的两个光学系统,形成两组影像
例如--人物清晰:两个影像重叠
人物清晰|两个影像重叠
电子式测距系统:红外线或超声波
电动马达:电子测距系统辅助系统
老式佳能相机
对焦点|眼底扫描传络系统
取景系统:
取景器:划定影像范围
常用取景器:
单镜头反光俯视
单反平视取景器
框式平视取景器
光学直透式取景器(旁轴取景器)
机身(暗箱)--机壳
3.2 玩转时间(快门的造型作用)
罗伯特卡帕拍摄诺曼底登陆一战
1944|诺曼底登陆
摄影师|罗伯特卡帕
快门:机械结构/控制时间
机械结构的类型:
1.焦点平面快门(焦平快门)
焦点平面快门
特点:焦点平面位置,告诉时间:1/16000s,噪音大
2. 镜间快门
镜间快门|速度慢,千分之一
特点:1/1000s,声音小
如何实现快门的造型作用
1911 乔托卡奴杜《第七艺术宣言》:他是时间(快门)的艺术,也是空间(构图)的艺术。
快门和物体的相对作用:快门快,物体慢--清晰的效果;快门慢,物体快--模糊效果
清晰表现法:物体没有运动
长焦镜头难持稳:视角太小
手持稳定速度:大概为1/焦距
如何控制快门速度获得最清晰的瞬间?
根据物体运动速度判断:滑雪--1/8000s;足球--1/2000s;篮球--1/500s
更好地表现:亨利-卡迪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
三要素统一:主要人物/辅助人物/周围的环境
买酒归来
模糊表现法:
纳达尔
3.3 照相机的基本类型
一、 135相机:35mm胶片 (24*36)
摄影系统划分的方法:感光元件或胶片的分类(感光元件/胶片面积越大,往往成片质量越高)
民用135相机:单反,小数码,手机
135单反相机|单镜头/反光镜相机
135单反相机:单镜头/反光镜相机
旁轴相机(取景的轴线在拍摄轴线的旁边):老式相机(傻瓜相机)
老式相机(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
特点:小巧轻便
独特机型:莱卡相机
旁轴相机/莱卡相机
二、 120相机(120胶片)
典型|120相机
120相机|旁轴相机
120相机常规画幅:
60*45
60*60
60*90
120单反相机
120旁轴相机
120相机影像素质大于135相机
120相机像素数=135相机*2(135相机:约4000万像素,120相机:约8000万)
120相机的平均价格是135相机的3-4倍
120相机里面有趣机型:120技术型相机
120技术型相机|阿尔帕
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上面镜头:取景;下面镜头:拍摄)
120双镜头反光相机
三、 大型专业型相机(大型技术型相机)--座机
大型专业型相机
大型专业型相机的具体尺寸:
4英寸*5英寸 影像面积为120相机的4-6倍
8英寸*10英寸 16倍
3.4 摄像机结构类型
一 摄像机的结构:
常用DV摄像机(digital video camera)
常用DV摄像机
摄像机VS照相机
摄像机镜头遮光罩为方形,更适合方画幅画面拍摄;摄像机后面对一个"灰片(ND)"结构,过滤多余光线
最早摄像机:背包机
摄像机重要功能:1音频接入(卡侬口);2 电子取景器 3 变焦推拉杆(控制变焦速度)
音频接入(卡侬口)
摄像机|取景屏
推拉杆(控制变焦速度)
摄像机重要类型:
DV摄像机(民用化)
广播级摄像机
照相机(镜头的选择和丰富的成像效果)
照相机优势:有庞大的镜头群;大感光元件(获取小景深效果)
专业电影摄影机
电影摄影机|Red one/阿莱/Sony
--------------------------------------2020.11.24更新----------------------------------------
4.1 正确的曝光标准
曝光控制
什么事曝光
曝光的来源--胶片摄影时期
暴晒胶片--曝光的过程
光线--镜头--成像
如何获得最佳质量的影像?
1 密度适中(银颗粒的分布)
2 有明暗层次
3亮暗部均有影纹(亮部.暗部都有细节 )
p.s. 同时也有其他的表现手法,不要一概而论
CK广告
打破常规带来视觉开放性--摄影里面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和需求是否吻合。
4.2 曝光要素
曝光方法
曝光的环节1:镜头光线的量(光照度)
环节2:影像记录--机身(停留时间)
E=i *t(曝光量=强度*时间)
底面积*高|光圈*曝光时间
感光元件曝光
I=光圈控制照度
T=快门控制时间
有效控制曝光量:通过调整光圈和快门的互换实现
倒易律:光圈快门可以相互置换
改变曝光效果的因素:光圈快门的共同作用
开大光圈:小景深效果----可缩短快门时间,曝光量不变效果
4.3 感光度
感光度: 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标定
敏感度高:少光线刺激
敏感度低:强光刺激
具体标定:
ISO 国际(通行度最高)
DIN 德国
ASA 美国
GB 中国
ISO: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高感光度:牺牲影像表现质量
低感光度设置:更好的影像表现力
感光度高--照片质量低
不同光位呈现不同的影像效果
5.1 正面光与侧面光
光: 光强 +色温+方向
顺光/正面光:立体感较弱,阴影较弱,平面化----压缩空间(证件照,人像)
光位图|模特、摄影师、光源
石膏图
顺光|消除细节阴影
45度角测光(侧面光)更好传达结构信息
光位图
石膏图
人像|45度角测光
拍摄人像:更生动
出现三角形光区--适合呈现人的面部信息
5.2 侧光与侧逆光
90度角侧光(侧光)
石膏图
人:阴阳脸(强烈的危险感和不确定感,神秘感)--戏剧感,矛盾冲突
90度光位|矛盾冲突感的人物
电影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90度角光位|夸张戏剧表现力
暗部曝光
侧逆光(伦勃朗光)--丰富变化选择与延伸运用
电影|《终结者》
伦勃朗作品
通过压缩空间体现美感
5.3 逆光
逆光特点:1明暗反差强烈 2 多种光线效果
从身后打光
光位图
石膏图
逆光表现效果:1 隐藏正面信息 2 轮廓突出鲜明
剪影:隐去不必要的信息,突出重要信息
表现动作/动态
轮廓光:注意需要找暗的背景
5.4 顶光与底光
顶光|正上方
避免顶光的原因:1 阴影杂乱不可控 2 眼窝阴影,影像面部美观
顶光的运用:教父
底光的运用:地狱
底光恐怖的原因:自然中很难产生底光
微弱的底光反光:增加美感/清纯
反光板|增加底光
光照的方向性
光线的类型:
柔光/硬光
漫射光和直射光
直射光:明确的明暗分界线
漫射光:明暗反差小
运用:硬朗/柔和风格
--------------------------------------20210428更新----------------------------------------
6.1 影像的构成
视听语言: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影调/线条/色彩
主体:主体是画面内容的结构中心(基本问题:如何保证主体的突出)
四个交点: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美学观点(黄金分割的细化原则:处于画面的0.618处,粗略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二处)
黄金分割点本身也是吸引观众视线的一个原则
突出主体的方法:
1,黄金分割法
2,明暗法:主体在亮处,辅体在暗处
3,虚实法
4,视线引导法
5,线条反差法
6,色彩反差法(色彩对比法)
肯尼迪总统与尼克松总统竞选
6.2 影像语言的画面构成--背景
背景是不能取消的,主体不能在虚空里
背景: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后景
背景:1交代主体所在环境 2 交代主体身份特征 3 丰富画面构图
冬泳案例启示:
1 一定要选择与主体有紧密关系的环境特性的背景 2 背景本身不能干扰主体形象3 背景本身是画面层次的重要保障
钢厂工人
缩小画幅后像生化人
背景是情绪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小雕像和《你的名字》海报案例)
这幅照片不是表达小雕像的雕工,而是情绪
背景的作用:信息引领,尽量减少对主体的干扰
背景的层次呈现
前景的视觉冲击:近大远小的机变
背景的视觉冲击:无限延展的空间
小结:背景的功能:1交代主体所在环境 2 交代主体身份特征 3 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
6.3 影像语言的画面构成--陪体
陪体:与主体有紧密关联的对象
作用:1 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2 均衡画面 3 渲染气氛
陪体:对画面内容的补充(单镜头叙事)
主陪体关系可以互换,但需先确立主题
案例:
斗地主(地主是陪体)
行家
这样也有主陪关系,但是不能说明为什么
6.4 影像语言的画面构成--前景
前景:镜头前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前景的位置:四角/边,实/虚像,框形/遍布画面
前景的功能
1 前景视觉冲击力的功能(近大远小的视觉夸张)
2 马克·吕布照片案例中前景的装饰功能
《窗口·北京 马克·吕布》
3 视觉引导功能,渲染气氛(偷拍器视角)
4 对信息的补充功能
5 前景的遮挡次要/干扰画面的功能
7.1 影像语言的画面构成--色调
并不是画面中存在的某个色块,而是由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整体基调
色调的作用:
1, 对主题表达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色调具有隐喻功能)
色调:主题表达的重要推手
2, 形成画面的形式美感
案例一:
红色:喜庆,政权,躁动
《祖国山河一片红》
案例二:
蓝色:忧郁,幻想《孩子的卧室》
案例三:
色彩调性:消色(朴素,淡雅,简洁)色彩/色块是点睛之笔
案例四:
消色调性,上下黑色形成主色调,形成孩子已沉沉睡去的氛围,中间红色为点缀,代表孩子的朝气,若换成白色衣服,可能就表达死去的孩子(调性会影响观众对被摄主体的认知)
案例五:《亚马逊丛林》
整体基调:绿色色块和蓝色河流,因为有夕阳的加持,所以看起来清爽
案例六:雪山
整体基调:蓝色,绿色、白色
没有暖色:寒冷
要考虑冷暖色调的有效搭配
案例七:非洲大草原,
统一暖色调
色别差,调性差(色彩饱和度)
案例八:《疑似天宫落人间》
城市:冷光,寺庙:暖光
时空关系的搭建
色彩与色调并不具有特别多的功能,但这些功能会被用的非常频繁
1,形成时空的有效调度
2,形成情绪的有效引导
--------------------------------------2021.11.18更新----------------------------------------
7.2 影像语言的画面构成--线条
与内容相关的对象:前景/背景/主体/陪体/影调/色调、
线条:唯一形式要素的体现(线条带有强烈的形式感)
1、按线条类型划分(直线/曲线/S型线条)
2、按字母型划分(S型/L型/三角形等)
***从生活中抽离线条是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线:
小树林(四周向中间汇聚:辐射线条)
平摄树林( 横向排列的纵线条:排比)
万箭齐发(中间向四周)
线条:帮助内容形成有效的镜头逻辑
曲线:
沙漠中的曲线(柔美感)(暖色调:黄昏温暖沙漠)
月牙湾海滩
蜿蜒曲折的道路
环山公路
可以打破直线条所带来的机械美感,从而带来一种生动活泼的画面感受
对角线构图:线条的布局
对角线构图两个功能:
1、放入大于画面的被摄主体
2、斜线构图:灵动感
S型构图: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
三角线条构图(1、纵深感 2、画面平衡)
三角构图:创造灵动感与稳定感的平衡
涟漪:环形构图(“O”形构图)
辐射型构图:直线条
环形构图:曲线条
斜线构图(由不稳定性带来的动感):悉尼大铁桥(直线条和曲线条结合)
一字型构图(形式较为呆板:典型用法案例--拍摄行道树)
行道树
灵动调整
直线和曲线结合,色调和线条结合;“O”型,一字型、斜线、曲线构图结合
7.3 影像的角度选择---大远景和远景
角度关系中的距离关系:景别(约束画面内容陈述方式的外在形式)
景别:约束画面内容陈述方式的外在形式
通过镜头的外部框架形态来约束镜头内容呈现的方式
景别:规范了镜头的内容意义
景别五大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1、大远景(以人作为景别规范的意义,人物高度占到整个画面的1/4,景别≤1/4):情绪的渲染
安详而宁静的氛围,为后续叙事奠定整体基调
营造氛围
大环境向小环境过度,小环境承接了大环境的氛围和情绪
*长篇中氛围营造往往是一组镜头
模板参考:大环境--小环境--点睛之笔--(回到大环境首尾呼应)
2、远景
承上启下的结构功能,人与景的平衡处理
远景:人物占画面的1/2
大远景/远景:具有很强的的视觉感染力,多用于宣传片 (大远景/远景信息量有限,需要解说填写空白)
7.4 影像的角度选择---大全景和全景
大全景:人物高度占画面3/4
大全景(概述性功能):环境更多的表现空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发展和结果 (多用于影片开始)
大全景:关系镜头之一(交代诸事物的联系)
全景(人正常视觉感知的景别):人物高度:画面=1:1
人眼:具有视觉选择的功能
景别:没有视觉注意的作用
全疆:交代人的形体关系
近景:交代神态关系
中景:膝盖以上
中近景:腰以上
交代关系, 关系叙事
关系叙事:镜头内部形成人与人关系对比或钮结
正反打镜头只能拍摄主体人物
中景:一个镜头内部完成多个人物关系表达、客观的交流关系
关系叙事适用于:低成本电影、纪录片
7.5 影像的角度选择---近景和特写
近景:人物胸部以上
标准:(黄金分割)以脖子为分界线,躯干部在画面占1/3强,头部占三分之二弱
交代人的神情变化
中景:双人采访画面
近景:单人采访画面
近景:细节镜头,细节是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
积极,乐观
特写(细节功能)
特写:目的明确
老外量化:片子里特写镜头数要占到总镜数一半
细节叙事:例如:《舌尖上的中国》
景别三大类:环境/关系/细节镜头
环境镜头:大远景/远景
关系镜头:大全景/全景/中景
细节镜头:近景/特写和大特写
创作时要有景别变化
拍摄层次:环境/关系/细节
7.6 影像的角度选择---正面角度与斜侧角度
角度关系--方向关系
画面容量具体指标--景别
方向关系:方向变化对被摄对象各个侧面的表现
方向关系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
表现被摄主体与陪体/背景之间关系的变化
方向关系分五种形式
1 正面角度
2 侧面角度
3 斜侧角度
4 反侧角度
5 背面角度
1 正面角度:拍摄角度与被摄对象成90度垂直--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形象(被摄对象在正面角度比较有特色的内容,同时带来被摄对象与镜头间的直接交流,创造画面的形状感,不利于表现画面的纵深感/立体感)
树:立体形状 正面--伞状结构形成的形状感 正面角度:具有表现力
楼宇:几何形状感强 正面角度:具有形状感
孩子:关注乱发--正面的形状感
角度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内容关联
2 斜侧角度:90度夹角向左/右偏转,90度-180度
1 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特别关注角度1: 对角线构图:展开画面的立体感表达 2: 正面角度向斜侧偏转30度-30度角斜侧角 3:正面角度向侧面180度偏转60度-60度角斜侧角)
长廊(60度角)--60度角带来更强的方向性认知(方向感)
人物(30度角)--立体感的表达(采访角度)30度角=7分脸(有利于表现人物面部形态和方向感)(10分脸: 正面全脸轮廓)
对角线构图(拍摄对象和机器的45度夹角)--有利于拓展整个画面的空间感
2 有利于体现画面的纵深感(有利于表现画面的景深)
7.7 影像的角度选择---侧面角度和背面角度
侧面角度:被摄对象侧面与机位的关系
侧面角度:具有极强的方向感/被摄对象脸部轮廓(适用于剪影)
侧面角度劣势:面对面交流,切忌"平分秋色"局面
孩子:侧面角度的表现-引导性的作用
方向性与人物形象有效结合/侧面角度夹角运动速度最快
侧面角度:表现速度感
正面角度:表现运动对象的姿态感
斜侧角度:表现运动对象的速度感+姿态感
60度角斜侧角度--方向性的引导(强悬念感)
侧面角度:要考虑被摄内容的可能性
斜侧角度:对被摄对象的考虑
侧面角度:被摄对象与投射物间的关系
反向背向:反侧角度
反侧/斜侧:
相同:都具有立体感和方向感
不同:反侧角度-由被摄对象带引的对应物的理解
反侧角度:牵引作用
反侧角度:不强调被摄对象内容的传达,强调投射物内容的传达
手与鱼之间的关系
反侧角度:跟镜头的主要形态
回眸:反侧角度的出其不意--有效的悬念意识
侧面悬念意识:镜头方向内容牵引
反侧悬念意识:出其不意内容反馈(回马枪)
方向关系--背面角度:机位与被摄对象的背面横垂直角度
背面角度: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
背面角度--妈妈:殷切/期盼/鼓励+孩子:激动/胆怯(借实写意)
联想孩子垂涎欲滴的样子
两个老人老来伴的感觉--情绪和意境
背面角度:画面外的信息大于画面内的信息
7.8 影像的角度选择---高度关系
角度关系--高度关系(0度至180度角垂直距离的变化)
1 高度关系与被摄对象情感关系
父亲--沧桑/凝重(略仰--尊敬/崇拜)
军警和移民新闻图--(平视--自然/生活化)
非法经营--俯视--鄙视/丑化
2 非情绪化作用(场景)
新闻照片--略俯(对于整个场景的认知)
滑冰老人--老人和观众形成的错落有致
180度视角选择(顶视角和底视角)--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总结高度关系
1 情绪营造
2 层次的搭建
3 视觉冲击力
7.9 影像的角度选择---角度的基本功能
通过角度的变化,对内容进行表达
角度在内容创作中的基本功能
1. 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2. 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
3.表达人物形象;
4. 主观及视觉形式处理
5. 决定影像视觉形式风格
登长城--距离关系和方向关系(前景近大远小的视觉夸张)斜侧角度--形成纵深感
台风--前景的船和后景的巨浪表达了叙事关系(角度体现叙事关系)
齐白石老人--正面角度:展现老人仙风道骨(正面角度:形状感塑造能力)
手术场景--角度创造主观的视觉形式
角度选择=态度/观点
角度带来视觉形式的风格
烧柴:逆光光束形成的风格
距离关系带来视觉形式风格
例如张艺谋喜爱大场面的宏大叙事
李安的细腻情节
是角度主观的风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