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号新电改政策的发布[1],标志着新能源上网电价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未来工商业储能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可抓住“零电价”甚至“负电价”时段获取超级的电价套利收益,2025年工商业储能势必将开启新一轮发展周期。那么今天虾米就带大家了解下,在对厂区进行方案配置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在对厂区进行储能系统配置前,我们需要先收集厂区的变压器容量及数量、变压器负载情况,厂区最近一年的电费清单数据,用电负荷曲线,电气一次图、配电房布置图等。本期就重点介绍下为什么要了解厂区电费清单数据以及我们该如何看电费清单??
通过电费清单,可以了解厂区变压器的总容量、变压器的计费方式、计费容量,企业的用电电价等;通过统计分析每月用电量,还可以了解企业总体的用电规模以及峰谷平各阶段的用电情况。一方面可以与企业用电功率曲线进行对比、匹配、复核;另一方面在没有用电功率曲线的时候可以作为储能容量配置的参考。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一、企业用电类型的选择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知道:根据变压器容量大小,企业可以选择以上几种用电类型,下面以江苏省某厂区的电费单为例进行介绍。
1、 从电费单中基本电费、无功/有功电量电量电费可以看出厂区选用的为两部制电价计费方式;
2、 具体的通过基本电费栏中的受电容量6530kVA,实际需量2774kW,最终基本电费栏的费用为2774*51.2=142028.8元等数据,可以判断出企业基础电费的计费方式选择的是需量电费计算方式。
注:
受电容量(Contract Demand或Contracted Capacity): 受电容量值是指厂区与供电公司签订的供电合同中规定的最大用电需求容量,通常以千伏安(kVA)为单位。这个值是供电公司用来确定其需要为厂区提供的最大电力容量,以及计算基本电费的一个依据。即使厂区没有使用到这个最大容量,也需要按照这个值来支付基本电费。
实际需量(Actual Demand或Maximum Demand): 实际需量值是指厂区在计费周期内的最大用电需求,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这个值反映了厂区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最大电力消耗情况,是计算需求电费的基础。
以上两种分别对应容量电费、需量电费。从企业用电类型分支图介绍中:选择需量电费的计费方式时,每kVA变压器容量的每月用电量达到260度(用电量达标可享9折电价,用电量不达标时无折扣可享)。
3、其次,看电能量费用栏(即电费单中的无功/有功电量栏),当月的用电量即为两次抄表的电量差,另外补充:
乘率:“乘率”(Multiplier)是一个术语,它表示电费计算中的一个系数,用于将仪表读数转换为实际的电能消耗量(将电表的原始读数(通常是千瓦时或千乏时)转换为实际计费的电能单位)。例如,如果电表读数是1000,乘率是1.5,那么实际的电能消耗量将是1500千瓦时。
力调:通常是指“力率调整”或“功率因数调整”。由于无功功率不直接做功,但它在电力系统中是必需的,特别是在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中,因此电力公司会鼓励用户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的消耗。力率调整是一种电费计算方法,用于根据用户的功率因数来调整电费。
力调系数(K)通常是根据厂区的功率因数(PF)来确定的:K=标准功率因数 / 实际功率因数, 调整后的电费:
① 调整后电费=原始电费×力调系数;
② 若力调系数用来调整单价则计算方式如下:
调整后单价=原始单价×力调系数;
调整后电费=调整后单价×有功电量;
如果厂区电费单中力调后的电费用为负,这通常意味着厂区因为保持了较高的功率因数,根据电力公司的电费计算规则,获得了电费减免或者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