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论笔记- 05 改变,从时间管理开始

1、合理地制订计划

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不仅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达成目标,还能提升执行力,避免拖延和挫败感。

01. 运用SMART原则制订计划

SMART原则是目标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制订计划。SMART代表五个关键要素: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限的)。

1.1 计划应该是具体的(Specific)

  • 具体化任务内容、时间和频率
  • 错误示范:今年我要多读书、多运动、学好英语。这类计划方向宏观,但缺乏具体细节,难以执行。
  • 具体计划示范
    • 今年我要多读书,每天保证1小时的读书时间。
    • 今年我要多运动,每隔一天跑5公里。
    • 今年我要学好英语,每周进行3小时的口语练习。

        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

1.2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

  • 设定可量化的标准,如每天背多少单词、看几页书、写多少字。
  • 优点:能够清晰了解进度,及时进行激励或调整方法。
  • 注意:避免因进度未达预期而产生焦虑,保持衡量的目的是优化过程,而非束缚自己。

1.3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Attainable)

  • 量力而行,避免设定过于宏伟、不切实际的目标。
  • 好处:完成计划带来正反馈,形成良性循环,提升自信和动力。

1.4 计划与大目标相关(Relevant)

  • 确保计划与大目标相关联,避免用不相关的任务填满时间,制造表面的努力。

1.5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 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如具体的截止日期。
  • 原因:时间约束是计划执行的重要动力,确保计划能够被积极执行。
02. 增强执行力的计划制订方法

避免“倒数日”思维

  • 问题:过于依赖长期的倒计时目标,容易导致拖延和抗拒,特别是在面对繁琐的长期计划时。
  • 原因:长期计划的条条框框会让人感觉沉重,威胁到自由感,进而产生反抗心理。

解决方法:只规划当日计划

  • 体验分享
    • 以天为单位制订计划,不考虑长远,只关注当天要完成的任务。
    • 例子:每天晚上决定次日的具体任务,如早起复习单词,灵活调整,不受长期计划的压迫。
  • 优点
    • 减少心理负担,保持自由感。
    • 早起写作的例子显示,专注于当日任务,提高了执行力和效率。
03. 制订计划时的灵活性与优化

灵活调整计划

  • 长远计划的灵活性:大致方向明确即可,不必过于详细。
  • 每日优化根据当天的完成情况,调整次日的计划,以适应实际情况和需求变化
  • 案例分享
    • 写作任务由“每天写1000字”转为“今天写多少”,避免压力感,提升执行效果。

关键点总结

  • 减少长期计划的沉重感,专注于每日目标。
  • 保持计划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持续前进。
04. 平衡计划执行与自身需求

自律与自我关怀

  • 避免过度自律,忽视自身的娱乐、社交和情感需求。
  • 处理情绪需求:不健康的自律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时的暴饮暴食等不良行为。

方法建议

  1. 关注内心感受

    • 在追求自律的同时,注意自身的情绪和需求,避免因忽视而导致反弹行为。
  2. 建立健康的自律模式

    • 自律应为更好地满足长期需求服务,而非简单压制当前欲望。

关键点总结

  • 自律不等于自我压抑:合理的自律应平衡个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确保持续性。
  • 关注整体生活质量:在自律过程中,关注和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保持身心健康。

总结
  1. 运用SMART原则制订具体可行的计划

    • 确保计划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有时限。
  2. 增强执行力的方法

    • 摆脱“倒数日”思维,只专注于当日计划,减少心理负担,提高执行效果。
  3. 保持计划的灵活性与优化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日计划,大致方向明确即可,避免长期计划的沉重感。
  4. 平衡自律与自我关怀

    • 在追求自律的同时,关注和满足自身的合理需求,建立健康的自律模式。

2、如何保证100%完成你制订的计划

        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许多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达成目标,提升执行力。

01. 不切实际的时间预期

问题描述: 我们在执行计划时,常常做出不切实际的假设。例如,规定自己在2小时内看完某本书,或在周末两天内写完一篇1万字的论文。这样的期望往往忽视了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无法按计划完成,进而产生沮丧和焦虑。

原因分析:

  • 低估任务复杂性:认为每个步骤都可以精确控制,忽视了中间可能出现的变数。
  • 忽视个人状态:未考虑到自身的精力、注意力等随着时间变化的因素。

解决方法:

  • 尊重任务所需时间:理解每项任务都有其自然的完成时间,不应强行压缩。
  • 专注于质量而非速度:例如,在写文章时,注重每段话的质量,而不是仅仅追求字数。

案例分享:

  • 写作任务:将“1小时内完成初稿”转变为“专注写作,不考虑时间限制,完成高质量的内容”。
  • 阅读任务:摒弃“半小时读100页”的目标,转而关注理解和吸收内容。

关键点总结:

  • 调整时间预期:根据任务的实际需求设定合理的完成时间。
  • 专注任务质量:优先确保每项任务的质量,而非仅仅追求完成速度。

02. 由进度引发的焦虑

问题描述: 即使意识到不切实际的时间预期,我们仍然会因为未能按计划完成任务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原因分析:

  • 目标与计划混淆:将计划本身当作最终目标,未能灵活应对实际执行中的变化。
  • 长期计划的压力:繁琐的长期计划削弱了执行的积极性,增加了心理负担。

解决方法:

  • 从源头解决问题:不再依赖过于具体和细致的长期计划,转而采用更灵活的方法。
  • 采用按日计划:每天只规划当天的任务,减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案例分享:

  • 长期计划的沉重感:例如,高考倒计时120天的计划容易让人感到压力巨大,难以坚持。
  • 灵活应对:只关注当天要完成的任务,不为未完成的计划而烦恼。


03. 实施灵活的计划方法

问题描述: 传统的具体且详尽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问题,导致计划无法如期完成。

解决方法:

  • 制定每日任务清单
    1. 列出当天要做的任务:无需排序或设定具体时间,仅需将任务写下来,清空大脑的负担。
    2. 大致排序:识别紧急和重要的任务,优先处理。
    3. 专注执行:选定最重要的任务开始执行,记录开始和结束时间,不受其他任务的干扰。

具体步骤:

  1. 写下当天任务清单
    • 例子:
      • 写一篇文章
      • 看书50页
  2. 排序任务
    • 确定哪些任务是紧急且重要的,优先完成。
  3. 执行并记录时间
    • 例如:
      • 10:00—10:40:写一篇文章到1000字
      • 10:40—11:40:看书50页

优点:

  • 减少计划的复杂性:无需过于详细的长期计划,只需关注当天的任务。
  • 提升专注力:专注于当前任务,不被其他任务所干扰。
  • 实时反馈与调整:通过记录时间,了解自身效率,优化下一步计划。

关键点总结:

  • 简化计划制定:只需列出当天的任务,避免过度规划。
  • 记录与复盘:通过记录任务的实际时间,了解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04. 平衡执行与自我关怀

问题描述: 过度自律可能导致忽视自身的娱乐、社交和情感需求,进而引发不良行为,如暴饮暴食等。

解决方法:

  1. 关注内心感受
    • 在执行计划的同时,关注自身的情绪和需求,避免因忽视而导致反弹行为。
  2. 建立健康的自律模式
    • 自律应服务于长期目标,而非简单压制当前的欲望。
    • 保持适当的休息和娱乐,确保身心健康。

方法建议:

  • 设定合理的休息时间:在繁忙的任务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释放压力。
  • 满足基本需求:确保有足够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保持生活的平衡。


总结
  1. 调整时间预期与专注任务质量

    • 理解每项任务的实际需求,设定合理的完成时间,优先确保任务的质量。
  2. 摆脱“倒数日”思维,采用每日计划

    • 不再依赖长期的倒计时目标,转而关注每日的具体任务,减少心理负担,提升执行力。
  3. 制定简化且灵活的每日任务清单

    • 列出当天要做的任务,专注执行并记录时间,实时反馈与优化。

 3、如何做到每天高效学习 12 个小时

        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高效和专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合理的学习和休息安排,我们可以实现高效学习,避免疲劳和效率低下。

01. 短跑式学习观

常见误区: 许多人期望通过长时间的持续学习来提高效率,比如早上7点到中午12点不间断学习,下午1点到傍晚6点,再到晚上7点学到10点半。这种“长跑”式的学习方式往往不可持续,容易导致疲惫和效率下降。

短跑观念的优势: 将长时间的学习拆分为一个个短时间、高强度的“短跑”,每隔90~120分钟学习后休息15分钟。这种“钟摆式”的节奏有助于分配和恢复精力,保持持续的学习效率。

具体做法:

  • 学习与休息周期:例如,学习1小时后休息10分钟,或者学习90分钟后休息15分钟。
  • 全身心投入与彻底放松:在学习时全力以赴,在休息时完全放松,不思考任何学习或工作的事情。

02. 全身心地恢复精力

恢复精力的重要性: 高效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还需要通过有效的休息来恢复精力,保持大脑的最佳状态。

恢复精力的方法:

2.1 冥想

  • 作用:迅速恢复精力,保持情绪平静,提升专注力。
  • 具体做法:闭上眼睛,全身放松,集中注意力于呼吸,深呼吸,并在有杂念时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呼吸。
  • 时间建议:初期尝试5分钟,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

2.2 做不同的事情

  • 换脑方式:通过转换任务类型,激活大脑的不同区域,提高整体效率。
  • 有效休息方式:散步、听音乐、午休、与朋友面对面聊天。
  • 避免无效休息:避免玩手机、聊微信、看抖音等不具恢复效果的活动。

长期恢复策略:

  • 周期性休息:每周安排5天学习工作,2天休息(或6天学习1天休息)。
  • 有效休息活动:让身体活动起来,让精神沉静下来,如看电影、聚餐、爬山、家务等。

03. 休息与创造力

休息的双重作用: 休息不仅有助于恢复精力,还能激发创造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休息与灵感的关系:

  • “酝酿效应”:在专注解决复杂问题时难以突破,休息可以让大脑在潜意识中处理问题,产生灵感。
  • 历史案例
    • 凯库勒:在梦中看到蛇首尾相接,提出苯环假说。
    • 阿基米德:洗澡时思考浮力定律,获得灵感。

实用建议:

  • 发散模式与专注模式切换:在遇到难题时,切换到发散模式,通过休息和放松激发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完成任务后,留出时间让大脑彻底休息,避免持续压力导致效率下降。

04. 建立可持续的学习模式

平衡学习与休息: 持续的高强度学习需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比例,以避免身心疲劳和效率降低。

具体策略:

  1. 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 学习与休息交替进行:例如,学习90分钟休息15分钟。
    • 灵活调整学习和休息时间: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长度。
  2. 关注内心感受与需求

    • 自我关怀:在高效学习的同时,关注自身的情绪和需求,避免因忽视而导致反弹行为。
    • 健康的自律模式:自律应服务于长期目标,而非简单压制当前欲望,保持适当的休息和娱乐。
  3. 记录与复盘

    • 记录学习时间:记录每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了解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
    • 定期复盘:每周或每月复盘,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提高整体效率。

总结
  1. 短跑观念

    • 将长时间学习拆分为短时间高效的学习“短跑”,每隔一定时间休息,保持持续的精力和效率。
  2. 有效恢复精力

    • 通过冥想、做不同的事情等方式,全身心地恢复精力,提升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3. 休息与创造力

    • 休息不仅恢复精力,还能激发创造力,通过“酝酿效应”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4. 建立可持续的学习模式

    • 制定合理的学习与休息时间表,关注内心需求,记录与复盘进度,确保学习模式的可持续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