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基础网络通信与域名解析原理实验

一、华为设备命令视图

	以下是华为设备的常用命令视图与配置简介:

用户视图:< Huawei>
系统视图:< Huawei>system-view/sys [Huawei]。
所有的设备进入后均名字为Huawai;< >代表了当下所在的配置模式;
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可以完成不同的配置要求;
第一级模式 该模式可以对设备进行所有参数的查看;
system-view 进入下一模式
[Huawei] 第二级模式 该模式用于管理设备-- 改名,设命名等等
[Huawei—???] 第三级模式 各种专用配置模式
Quit 一层一层的下楼
帮助系统:
? 查看该模式或该命令后可以配置的代码以及注解
tab键 自动补全单词
undo后跟某项命令的设置信息即可删除相关的某项配置
[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1 进入某个接口

二、常用命令

1、quit 命令 返回上一级视图
2、reboot 命令 重启设备
3、shutdown 命令 关闭端口
undo shutdown 命令 激活端口

d>

三、设置设备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Huawei] interface 接口 进入接口视图
[Huawei- Ethernet0/0/1]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Huawei- Ethernet0/0/1]undo shutdown 启动接口
[Huawei- Ethernet0/0/1]display interface 接口 查看接口状态

四、网络基础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抽象语言–> 编码
表示层 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 — 应用程序内部地址(无标准)

上三层均为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分;统称为数据应用层
下四层负责数据的传递 — 数据流层

传输层 分段+端口号 TCP/UDP
网络层 路由器 逻辑寻址 Internet协议 — IP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校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控制物理硬件)
物理层 硬件
OSI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它是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发展的产物。它的基本内容是开放系统通信功能的分层结构。这个模型把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从邻接物理媒体的层次开始,分别赋于1,2,……7层的顺序编号,相应地称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一层的功能是独立的。它利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为其上一层提供服务,而与其他层的具体实现无关。这里所谓的“服务”就是下一层向上一层提供的通信功能和层之间的会话规定,一般用通信原语实现。两个开放系统中的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和约定称之为协议。通常把1~4层协议称为下层协议,5~7层协议称为上层协议。
#OSI的分层结构及各层之间的联系

五、网络增大的流程

大–>无限距离、单播、无冲突–>交换机–>MAC地址–>洪泛–洪泛范围–>路由器–>IP地址—>ARP–>广播—>广播域(洪泛域)

六、网络通信与域名解析实操详解

1、整体展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次网络通信大致过程为:首先建立一个路由器(三层交换机),在左右两边设置 网关IP,以实现跨网段进行网络通信(命令格式详见三),而后在建立两个交换机分别连接路由器两个不同的网关接口,最后在路由器下面建立PC端,并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展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域名解析的大致过程为:首先,要进行域名解析访问,需要一个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以及浏览器,和DNS(域名解析服务器 通过域名解析成为IP地址)。拥有相应设备之后,需要进行配置如下:
HTT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的基础配置 与pc端基本相同,但作为服务器需要在服务器部分启动相应服务,并给予文档

浏览器与DNS:
浏览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N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服务器,还是普通的PC机,其在基础配置上都大致相同,而服务器相对于PC机而言,由于其承担着各种服务操作,所以需要根据自身所承担的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配置。而上面Client1的基础配置里面的域名部分相对于其它pc都是没有配置而言,它配置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当我们通过浏览器域名去访问的时候,需要调用dns进行解析操作,因为服务需要从而进行设置。
最后,对于服务器端的概念我认为:服务器的本身就是一台电脑,只不过一台或多台超高配置的电脑,并提供某种服务且系统主要是linux,UNIX或者Windows Server的计算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小结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  4.5.1 传统以太网  4.5.2 IBM令牌环网  4.5.3 交换式以太网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  4.6.3 ATM技术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网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小结  习题4  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5.1 广域网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网(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小结  习题5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网桥  6.3.3 网关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结  习题6  第7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7.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net概述  7.2.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net的特点  7.3 Internet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net的主要服务  7.4 Internet的结构  7.4.1 Internet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net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net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网和子网掩码  7.6.1 子网  7.6.2 子网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  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7  第8章 Internet接入技术  8.1 Internet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net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net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网接入Internet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小结  习题8  第9章 Internet的应用  9.1 Internet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net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net  9.1.3 家庭娱乐  9.2 Internet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net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net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net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net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net  10.2.2 第三代Internet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13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  14.6 实验6 WWW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