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造模式——工厂模式
为什么使用:
当client不知道要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实例,或者不想在client代码中指明要具体
创建的实例时,用工厂方法。
使用方法: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来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从而使一个
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注意工厂模式工厂实现类和被生产的实现类型一一对应。想要造什么就使用什么工厂类。
二、方法模式——策略模式
为什么使用:
有多种不同的算法来实现同一个任务,但需要client根据需要动态切换算法,而不是写死在代码里。同一个方法需要有不同实现方式,采用什么客户端决定。
使用方法:
为不同的实现算法构造抽象接口,利用delegation,运行时动态传入client倾向的算法
类实例。
在构造代码时需要调用不同算法的方法,为其设计好接收策略接口的参数,内部直接调用方法执行。再设计策略接口以及不同的子类,每个子类代表一种策略(算法),在子类的方法里override实现具体执行步骤。
三、方法模式——模板模式
为什么使用:
不同类型做同一件事有相同步骤,但是步骤的具体执行不一样。
使用方法:
共性的步骤在抽象类内公共实现,差异化的步骤在各个子类中实现。
在实现类上一级的抽象类实现客户端需要调用的方法,方法内调用步骤方法,但是步骤方法构造为抽象方法留给子类实现。子类override预留的抽象方法,用自己的算法实现。调用的时候创建相应的实现类即可。(白盒框架使用)
四、方法模式——迭代器
为什么使用:
客户端希望遍历被放入容器/集合类的一组ADT对象,无需关心容器的具体类型。(需要方便遍历ADT的某部分)
使用方法:
接口继承Iterable<E>或类实现Iterable<E>,在ADT内实现Iterator构造方法,以及实现自己的Iterator类(需要继承Iterator<E>),内部重写next、hasnext、remove方法。
五、方法模式——Visitor
为什么使用:
将ADT上数据和作用于数据上的某种/些特定操作分离开来。经常是需要为数据处理预留其他方法。
使用方法:
为ADT预留一个将来可扩展功能的“接入点”即一个accept方法,签名为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外部实现的功能代码,即新的Visitor类,可以在不改变ADT本身的情况下通过delegation接入ADT。
需要扩展的类加一个accept方法,接收一个Visitor对象,调用visitor的visit方法实现对数据的处理。
构造Visitor类,包含数据处理方法,子类继承接口或抽象类实现不同的处理方法,到时候会被accept方法调用。客户端就只需要调用ADT的accept方法,传入相应的visitor类即可,在维护OCP的同时添加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