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P的应用及基本知识

接口类型:

GE --- 代表接口支持千兆的转发速率

Ethernet --- 代表接口支持百兆的转发速率

华为网络操作系统:

VRP --- 通用路由平台

<Huawei> --- 用户视图 ---- < > ---- 只能作查看类型的操作,不能配置

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 --- 查看接口IP地址的摘要信息

<Huawei>system-view --- 进入系统视图的命令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 ---- 系统视图的标志 --- [ ] --- 可以进行配置,但是只能进行一些全局类的配置

[Huawei]sysname r1 --- 重命名系统的命令

[r1]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 进入接口视图

[r1-GigabitEthernet0/0/0]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92.168.1.1 24(或255.255.255.0) --- 接口配置IP地址

[r1-GigabitEthernet0/0/0]quit --- 退回到上一个视图中

                                        return --- 退回到用户视图中

[r1]

[r1-GigabitEthernet0/0/1]undo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 华为设备所有的删除操作 都是在原命令前面加undo

[r1-GigabitEthernet0/0/0]display this --- 查看当前视图的配置操作

[r1]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 查看缓存中的数据

<r1>save --- 保存,将配置内容保存到闪存(需返回到用户视图中才能进行操作)

<r1>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 --- 查看闪存中的配置内容

 帮助系统

TAB --- 可以补全命令

? --- 可以展示以定义字母开头的所有命令。或者在命令完成后执行,可以将后面跟的参数进行展示

DNS --- 域名解析协议

访问服务器的方法:

1,直接通过IP地址访问

2,通过域名访问

3,通过应用程序访问

设备管理

带外管理 --- 通过console线对设备进行管理控制

                    通过miniUSB线对设备进行管理控制

带内管理 --- 通过telnet对设备进行管理控制

                    通过WEB对设备进行管理控制

                    通过SNMP协议对设备进行管理控制

Telnet --- 远程登陆协议 --- TCP 23

C/S架构 --- 登陆设备(电脑)承担的是客户端的角色,而被登陆设备(网络设备)承担的是 服务器的角色

使用条件

1,登陆设备和被登录设备之间网络必须可达。

2,被登录设备得开启telnet服务才行

路由器配置telnet的方法:

1,进入到aaa的视图当中

[r1]aaa

[r1-aaa] 

 2,在aaa中创建登陆使用的用户名密码信息

[r1-aaa]local-user admin privilege level 15 password cipher 123456

3,定义创建用户的服务类型

[r1-aaa]local-user admin service-type telnet

4,创建VTY虚拟登陆端口

[r1]user-interface vty 0 4 --- 同时开启5个虚拟的登陆端口,可以同一时间,5个人登陆管理设 备

[r1-ui-vty0-4]

5,定义认证模式

[r1-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aaa --- 调用AAA平台来完成认证

在客户端调用telnet:

[Huawei]telnet 192.168.1.1

Press CTRL_] to quit telnet mode

Trying 192.168.1.1 ...

Connected to 192.168.1.1 ...

Login authentication

Username:admin

Password: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UDP  67(服务器)  68(客户端)

C/S架构 --- 需要获取IP地址的设备扮演客户端的角色,而下发IP地址的设备需要扮演DHCP 服务器的角色

首次获取IP地址

1,DHCP客户端 --- DHCP服务器 ---- 广播 ---- DHCP-Discover

        UDP --- SPORT:68 DPORT:67

        IP --- SIP:0.0.0.0 DIP:255.255.255.255

        以太网 --- SMAC:自己 DMAC:全F

2,DHCP服务器 --- DHCP客户端 ---- 广播/单播(跟厂商有关,华为一般为单播,思科一般为广播) ---- DHCP - Offer

        UDP --- SPORT: 67 DPORT:68

        IP --- SIP:DHCP服务器的IP地址 DIP:需要分配的IP地址

        以太网 --- SMAC:DHCP服务器自己的MAC地址 DMAC:客户端的MAC地址

3,DHCP客户端 --- DHCP服务器 --- 广播 --- DHCP - Request

4,DHCP服务器 --- DHCP客户端 --- 单播/广播(跟厂商有关,华为一般为单播,思科一般为广播) --- DHCP - ACK --- 只有在收到服务器的ACK之后,才算可以使用这个IP地址。

再次获取IP地址

1,DHCP客户端 --- DHCP服务器 --- 广播 --- DHCP - Request --- 请求之前使用的IP地址

2,DHCP服务器 --- DHCP客户端 --- 单播/广播 --- DHCP - ACK/DHCP - NAK

如果收到DHCP - NAK包,将再次进行首次获取IP地址的操作。

获取的IP地址具有时效性 --- 租期

租期 --- 24h

T1 --- 租期50% --- 12h --- DHCP客户端 --- DHCP服务器 --- 单播 --- DHCP - Request

T2 --- 租期87.5% --- 21h --- DHCP客户端 --- DHCP服务器 --- 广播 --- DHCP - Request

注意:在T1时,如若获取的是DHCP - ACK包,则时长将会刷新,重新开始计时。

                          如若获取的是DHCP - NAK包或没有应答包,时长将会继续计时,直到T2。

           在T1时,如若获取的是DHCP - ACK包,则时长将会刷新,重新开始计时。

                          如若获取的是DHCP - NAK包或没有应答包,时长将会继续计时,直到租期满。租期满之后,将会释放IP地址并再次进行首次获取IP地址的操作。

DHCP-release --- 客户端主动释放IP地址

DHCP服务器配置

1,开启DHCP服务

[r1]dhcp enable

Info: The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

[r1]

2,创建地址池

[r1]ip pool aa

Info: It's successful to create an IP address pool.

[r1-ip-pool-aa]

3,配置地址池

[r1-ip-pool-aa]network 192.168.1.0 mask 24

[r1-ip-pool-aa]gateway-list 192.168.1.1

[r1-ip-pool-aa]dns-list 114.114.114.114/8.8.8.8

114.114.114.114是国内移动、电信和联通通用的DNS,手机和电脑端都可以使用,干净无广告,解析成功率相对来说更高,国内用户使用的比较多,而且速度相对快、稳定,是国内用户上网常用的DNS。

8.8.8.8是GOOGLE公司提供的DNS,该地址是全球通用的,相对来说,更适合国外以及访问国外网站的用户使用。

目前国内有不少的免费、安全而且无毒的DNS,常见的如百度提供的180.76.76.76、阿里提供的223.5.5.5223.6.6.6

4,在接口选择全局配置

[r1-GigabitEthernet0/0/0]dhcp select global

路由器的转发原理 --- 当一个数据包进入到路由器,路由器将基于目标IP地址查询本地的路由表。若表中存在记录,则将无条件按照路由表指示转发;如果路由表中没有记录,则路由器将直接丢弃该数据包。

<r1>display ip routing-table --- 查询设备的路由表

Destination/Mask --- 目标网段信息及掩码信息

Protocol --- 类型 --- Direct --- 直连路由 ---- 直连网段 --- 直接靠网线连接生成的网段 ---- 描述直连网段的路由条目我们称为直连路由。

直连路由是默认生成的。 --- 生成条件 --- 1,接口双UP(接口物理层面和协议层面均 UP,代表接口具备通信条件);2,接口必须配置IP地址

NextHop --- 下一跳 --- 数据到达目标网段下一个经过路由器入接口的IP地址。

Interface --- 出接口 --- 到达目标网段从那个接口发出

PRE --- 优先级 --- 当多条路由到达相同网段时,则将优先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一条,仅将优先级最高的路由条目加载到路由表中。

直连路由的默认优先级为0,静态路由的默认优先级为60。 --- 注意:优先级数值越大,优先级反而越低。

Route Flags: R - relay, D - download to fib

R --- 代表需要递归查找

骨干链路 --- 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 --- 一般情况下,骨干链路不会加入其他设备

配置网络:

1,数广播域

2,划分网段

3,配IP地址 --- 先网关,后PC

获取未知网段的路由信息

1,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手动填写的路由信息。

2,动态路由:所有路由器运行相同路由协议,之后,通过路由器之间的沟通,协商最终计算 生成路由条目。

静态路由配置格式:[r1]ip route-static 目的网段 掩码 出接口 下一跳 --- 标准格式

                                [r1]ip route-static  需要到达的网段  子网掩码  入下一路由的接口IP地址

通俗点:你要到达的目的地是A 需要把数据包从接口B 传到下一跳C

[r1]ip route-static 192.168.3.0 24 192.168.2.2 --- 静态路由

[r1]display ip routing-table --- 查看配置的静态路由

路由环路

TTL --- 生存时间 --- 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的转发,其数值减1,当一个数据包的TTL值为0 是,路由器将不再转发而直接丢弃。

192.168.6.0/24 Static 60 0 RD 192.168.2.2 GigabitEthernet0/0/1

                         Static 60 0 RD 192.168.3.2 GigabitEthernet0/0/2

拓展配置

1,负载均衡:当路由器到达同一个目标,具有多条开销相似的路径时,可以让流量进行拆分后延多条路径同时传输,起到叠加带宽的效果。

2,环回接口 --- 路由器的一个虚拟接口,一般用于虚拟实验,而不受设备的限制。

        [r1]interface LoopBack ?                                                          1,实的不行来虚的

        <0-1023>LoopBack interface number                                      2,范围太大,划分范围。

        [r1]interface LoopBack 0

        [r1-LoopBack0]

        

        [r1]ping -a 192.168.1.1 192.168.3.1 --- 指定源IP发送ping包

3,手工汇总 --- 当路由器可以访问多个连续的子网时,若均通过相同的下一跳,可以将这些 网段进行汇总操作,之后,仅需编辑到达汇总网段的静态路由即可。以达成减少路由条目,提 高转发效率的目的。

4,路由黑洞 --- 在汇总中,如果包含网络内实际不存在的网段时,可能造成流量的有去无回,浪费链路资源。

注意:合理的子网划分和汇总则可以减少路由黑洞的产生。

5,缺省路由 --- 华为体系中也叫默认路由。一旦路由黑洞和缺省路由相遇,将100%出现路由环路。

        缺省路由就是一条不限定目标的路由条目。缺省路由一定是路由表中所有路由条目都无 法匹配时,才最后匹配。

[r1]ip route-static 0.0.0.0 0 下一跳 --- 配置缺省路由

6,空接口路由 --- 用来解决缺省和黑洞相遇出环的问题。 --- 在黑洞路由器上配置一条指向汇总网段的空接口路由。

        1,路由器的匹配原则 --- 最长匹配原则(精准匹配原则) ---- 数据包如果匹配到多条 路由条目,将按照掩码最长的来执行。

        2,NULL0 --- 空接口 --- 虚拟接口 --- 如果一条路由条目,出接口为空接口,则如果匹配到这条路由条目,则将直接丢弃该数据包。

        [r1]ip route-static 192.168.0.0 22 NULL 0

7,浮动静态路由 --- 通过修改默认的优先级,实现静态路由的备份效果。

[r1]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21.0.0.2 preference 61 --- 手动修改静态路由的优先级(优先级(preference)取值为1-255,数值越大,优先级越小。)

[r1]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static --- 过滤静态路由

[r1-GigabitEthernet0/0/1]shutdown --- 手动关闭接口(undo shutdown --- 手动打开接口)

静态路由:

优点:

1,选路由管理员选择,相对更好掌控;

2,不用占用额外的资源

3,更加安全

缺点:

1,配置量大

2,静态路由无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而自动收敛

动态路由:

缺点:

1,通过单一算法计算出来的路径,可能会出现选路不佳的情况;

2,会占用额外的链路资源,硬件资源。

3,因为牵扯数据传递,所以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优点:

1,配置简单

2,动态路由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而自动收敛

总结:

静态路由应用在规模较小的网络当中,动态路由可以应用在中大型网络中。

动态路由的配置

AS --- 自治系统 --- 由单一组织或机构所管理的一些IP网络及其设备所构成的集合。

为了方便对AS进行管理 --- AS号 --- 16二进制构成 --- 0 - 65535(1 - 65534) --- 现在也有拓展版的AS号 --- 32位二进制构成

AS的通信

        AS内部 --- IGP --- 内部网关协议 --- RIP,OSPF,IS-IS,EIGRP等

        AS之间 --- EGP --- 外部网关协议 --- BGP

IGP还可以根据算法进行分类

        距离矢量型协议(DV) --- RIP --- 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 ---- 直接传递路由信息 --- “依据传闻的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型协议(LS) --- OSPF --- 传递的是LSA信息(链路状态通告) --- 拓扑信息 --- 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拼)-- 图形结构 --(转化)-- 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不会出现环路

RIP

在RIP里面,将两台直接相连的设备,具备通信条件的设备称为邻居关系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Flags NextHop Interface

在RIP中,传递一条路由条目,主要需要携带的参数是目标网段信息以及开销值(cost)

开销值是动态路由协议选路的重要依据。 --- 当动态路由协议计算出到达同一个目标网段存在多条路径时,将选择开销值最小的路径加表。

不同动态路由协议的开销值的评判标准可能不同,不同动态路由协议之间开销值没有可比性,开销值仅用于同一种动态路由协议进行选路。

RIP --- 默认优先级 --- 100 --- 不同路由协议之间其默认的优先级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 优先级来进行路由加表。

RIP是以跳数作为开销值的评判标准的。 --- 本身存在不合理性

RIP协议支持等开销负载均衡

RIP的工作半径 --- 15跳。如果收到的路由的开销值等于16,则设备将认为该目标网段不可达。

数据包中需要携带的开销值 = 本地路由表中的开销值 + 1

贝尔曼.福特算法

 1,R2发送2.0/24网段的路由信息给R1,而R1的路由表中没有到达2.0网段的路由。R1将直接把2.0网段的路由信息刷新到本地的路由表中。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Flags NextHop Interface

2.2.2.0/24              RIP  100    1      D     12.0.0.2    G 0/0/0

2,R2发送2.0/24网段的路由信息给R1,而R1的路由表中存在到达2.0网段的路由,并且下一跳就是R2。R1将把最新发来的刷新到本地的路由表中。

3,R2发送2.0/24网段的路由信息给R1,而R1的路由表中存在到达2.0网段的路由,本地路由表中的下一跳不是R2,则比较开销值,如果,本地的开销值大于R2发来的开销值,则将R2发来的路由刷新到本地的路由表中。

4,R2发送2.0/24网段的路由信息给R1,而R1的路由表中存在到达2.0网段的路由,本地路由 表中的下一跳不是R2,则比较开销值,如果,本地的开销值小于R2发来的开销值,则不刷新

RIP的版本

RIPV1,RIPV2 --- IPV4

RIPNG --- IPV6

RIPV1和RIPV2的区别:

1,V1是有类别的路由协议,V2是无类别的路由协议。

        有类别 --- 传递路由信息时,不携带子网掩码 --- 会出现巨大的路由黑洞

        无类别 --- 传递路由信息时,携带子网掩码

2,V1不支持手工认证,V2是支持手工认证

3,V1采用广播的形式发送信息,V2采用组播的形式发送信息。

        224.0.0.9 --- 所有运行RIPV2的设备默认加入的组播组

        交换机泛洪 --- 1,遇到广播帧;2,遇到组播帧;3,遇到未知单播帧

        RIP协议传输层使用的是UDP协议,使用的端口号是520端口。

                                                                RIPNG使用的是521端口。

RIP的数据包

        RIP - REQUEST --- 请求报文

        RIP - Response --- 应答报文 --- 真正携带路由信息的数据包(更新包)

在RIP收敛完成之后,RIP会依旧每隔30S发送一次Response报文 --- RIP的周期更新

        1,为了弥补RIP没有确认机制;2,为了弥补RIP没有保活机制

RIP的周期更新 --- 异步周期更新

RIP的计时器

        1,周期更新计时器 --- 30S

        2,失效计时器 --- 180S;路由条目在刷新之后,将会启动一个180S的失效计时器。如果时间归0,则代表该路由信息失效。失效后,首先从全局路由表中删除,但是依然会将这条路由信息保存在缓存中,之后,周期更新时依然会携带。只是将这跳路由信息的开销值改为16。 --- 带毒传输 --- 传递失效信息。

        3,垃圾收集计时器 --- 120S;在失效计时器归0后开始计时,120s时间结束后,将彻 底删除失效的路由条目。

破环方案

1,15跳的工作半径

2,触发更新 --- 一旦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则第一时间将变更信息传递出去,而不去等待周期更新。

3,水平分割 --- 从哪个接口学到的路由信息将不再从这个接口发出去。

4,毒性逆转 --- 从哪个接口学来的路由信息,依然可以从这个接口发出去,只不过需要将开销值改为16.

因为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其做法相矛盾,所以,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来执行。华为设备默认开启水平分割。如果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同时开启,华为设备将按照毒性逆转来执行。

RIP的配置

1,启动RIP进程

[r1]rip 1 --- 进程号,进具有本地意义,如果需要同时启动多个RIP进程时,需要使用不同的进程号进行区分

[r1-rip-1]

2,选择RIP版本

[r1-rip-1]version 2

3,宣告

        RIP宣告的要求:

        1,所有直连网段都必须宣告

        2,必须按照主类进行宣告(例:A类:1.0.0.0;B类:128.1.0.0;C类:192.1.1.0)

        宣告的作用:

        1,激活接口 --- 只有宣告的网段包含的接口会被激活,只有激活的接口可以收发RIP的数据。

        2,发布路由 --- 只有激活的接口所对应的直连网段的路由才能被发布

[r1-rip-1]network 1.0.0.0 --- 这里是按A类宣告

拓展配置

1,RIPV2的手工认证

        [r2-GigabitEthernet0/0/1]rip authentication-mode md5 usual plain 123456

2,RIPV2的手工汇总

        [r1-GigabitEthernet0/0/0]rip summary-address 192.168.0.0 255.255.254.0

3,沉默接口

        如果一个接口配置成为沉默接口,则将只接受,不发送RIP的数据包。

        [r1-rip-1]silent-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4,加快收敛 --- 减少计时器的时间

        [r1-rip-1]timers rip 30 180 120

5,缺省路由

        [r3-rip-1]default-route originate --- 可以指定配置设备作为缺省路由的源头,所有其他设备将自动生成一条指向该设备的缺省路由。但是该设备自身的缺省必须手工配置。

如何判断路由协议的好与坏选路佳,收敛快,占用资源少

为什么OSPF协议比RIP协议更好?

1,OSPF本身是链路状态型协议,所以,计算出的路径不会存在环路;并且使用带宽作为选 路依据,所以,在选路的角度上优于RIP;

2,OSPF的计时器时间也短于RIP,所以,收敛速度会快于RIP;

3,因为OSPF协议传递的是LSA信息,所以,单个数据包的资源占用远大于RIP;但是,因为RIP存在30S一次的周期更新,而OSPF并没有如此高频率的周期更新,并且,OSPF协议存在许多针对资源占用的优化措施,所以,从整体的角度看,OSPF资源占用上应该小优于RIP。

OSPF ---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RIP存在3个版本 --- RIPV1,RIPV2 --- IPV4

                                RIPNG --- IPV6

OSPF也存在3个版本 --- OSPFV1(实验室阶段就夭折了),OSPFV2 --- IPV4

                                        OSPFV3 --- IPV6

RIPV2和OSPFV2

相同点:

1,OSPFV2和RIPV2一样,都是无类别的路由协议,都支持VLSM和CIDR;

2,OSPFV2和RIPV2一样,都是使用组播发送数据

        RIPV2 --- 224.0.0.9

        OSPFV2 --- 224.0.0.5和224.0.0.6

3,OSPFV2和RIPV2都支持等开销负载均衡

不同点:

        RIP协议只能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中,而OSPF协议可以应用在中大型网络环境中 --- OSPF协议可以实现结构化部署 --- 划分区域

(优化措施)OSPF的结构化部署 --- 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 --- 区域内部传递拓扑信息,区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 链路状态型协议的距离矢量特征

如果一个OSPF网络只存在一个区域,这个网络称为单区域OSPF网络;

如果一个OSPF网络存在多个区域,这样的网络称为多区域OSPF网络。

区域边界路由器 --- ABR --- 同时属于多个区域,一个接口对应一个区域,必须有一个接口在区域0中,将区域内的拓扑信息收集计算成路由信息,之后进行传递。

区域之间可以存在多个ABR设备,一个ABR设备可以处于多个区域。

区域划分的要求:

        1,区域之间必须存在ABR设备;

        2,区域划分必须按照星型拓扑结构进行划分。 --- 星型拓扑的中间区域 --- 骨干区域。

        为了方便区分和标识不同的区域,所以,我们给每一个区域都定义一个区域ID --- area id --- 32位二进制构成的 --- 两种表示方法 -- 1,直接使用十进制进行表示;2,使用点分十进制进行表示。 ---- 骨干区域的区域ID定义为区域0。

1,OSPF的数据包

        hello包 --- 周期性的发现,建立和保活邻居关系。

                hello包的发送周期 --- hello时间 --- 10S(以太网)/30S(其它网络)

                死亡时间 --- dead time --- 4倍的hello时间

                RID --- 区分和标识不同的路由器 --- 本质由32位二进制构成 --- 1,格式统一; 2,全网唯一

                RID的生成方式:

                        1,手工配置

                        2,自动生成 --- 首先,设备将优先选择环回接口的IP地址作为RID,如果存在多个环回接口,则将选择所有环回接口中IP地址最大的作为RID;如果没有配置环回接口,则将使用设备的物理接口的IP地址作为RID,如果物理接口存在多个,则选择IP地址最大的作为RID;

DBD包 --- 数据库描述报文 --- LSDB --- 链路状态数据库 --- LSA ---- “菜单”

LSR包 --- 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 基于DBD包,请求未知的LSA信息。 --- “点菜”

LSU包 --- 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 真正携带LSA的数据包 --- “上菜”

LSACK包 --- 链路状态确认报文 --- 确认包

OSPF协议具有周期更新机制,每个30MIN发送一次。

2,OSPF的状态机

先以思科的为例:

Two - Way --- 双向通信状态 ---- 标志着邻居关系的建立。

(条件匹配(详细见下文))条件匹配成功则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状态,如果条件匹配失败。则将停留在邻居关系,则仅周期性的发送hello包进行保活

主从关系选举 --- 通过发送没有携带数据的DBD包来进行主从关系选举,比较RID来进行选举,RID大的为主,为主可以优先进入后面的状态

之所以使用DBD包主要是为了和之前的邻居关系进行区分。

注意:这里思科是显性确认,而华为是隐性确认。

FULL --- 标志着邻接关系的建立。 ---- 主要目的是为了和之前的邻居关系进行区分,邻居只能通过hello包进行保活,而邻接之间,可以交换LSA信息。

down状态 --- 启动ospf之后,发出hello包进入下一个状态

init(初始化)状态 --- 收到对方的hello包中包含自己本地的RID,则进入到下一个状态

Two-way(双向通信) --- 标志着邻居关系的建立

(条件匹配)匹配成功,则进入到下一个状态;失败则停留在邻居状态,仅使用hello包进行周期保活

exstart(预启动)状态 --- 通过发送没有携带数据的DBD包来进行主从关系选举,比较RID来进行选举,RID大的为主,为主可以优先进入后面的状态

exchange(准交换)状态 --- 交换携带数据(摘要信息)的DBD包进行LSDB数据库目录共享

loading(加载)状态 --- 基于对端发送的DBD包,使用LSR/LSU/LSACK交换未知的LSA信息

FULL状态 --- 标志着邻接关系的建立。

3,OSPF的工作过程

        启动配置完成,ospf协议向本地所有运行协议的接口以组播的形式(224.0.0.5)发送 hello包;hello包中携带自己本地RID,以及本地已知的邻居的RID。之后,将收集到的邻居关系记录在一张表中 --- 邻居表

        邻居关系建立完成后,进行条件匹配。失败则停留在邻居关系,仅hello包进行保活。匹配成功,则开始建立邻接关系。首先,使用未携带数据的DBD包进行主从关系选举。之后,使用携带数据的DBD包共享目录信息,之后,基本DBD包,通过LSR/LSU/LSACK获取未知的LSA信息。将所有的LSA信息保存本地的LSDB数据库 --- 数据库表

        最后,基于LSDB,使用SPF算法进行计算,得到未知网段的路由信息,将其加载到路由表。         

        收敛完成后,周期性的发送hello包进行保活,每30min一次周期更新。

        结构突变:

        1,突然新增一个网段:触发更新,第一时间将变更信息通过LSU包传递出去,需要ACK确认

        2,突然断开一个网段:触发更新,第一时间将变更信息通过LSU包传递出去,需要ACK确认

        3,无法联系 --- dead time --- 40s

4,OSPF的基本配置

        1,启动OSPF进程

        [r1]ospf 1 router-id 1.1.1.1 --- 手工配置RID需要在进程启动时配置

        [r1-ospf-1]

        2,创建区域

        [r1-ospf-1]area 0

        [r1-ospf-1-area-0.0.0.0]

        3,宣告

        宣告的作用:

        1,激活接口 --- 只有宣告的网段包含的接口会被激活,只有激活的接口可以收发OSPF 的数据。

        2,发布路由 --- 只有激活的接口所对应的直连网段的路由才能被发布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1.1.1 0.0.0.0 --- 反掩码 --- 由连续的0和连续的1组成,0 对应位不可变,1对应位可变。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2.0.0.0 0.0.0.255

        [r1]display ospf peer --- 查看邻居表

        [r1]display ospf peer brief --- 查看邻居关系简表

        [r1]display ospf lsdb --- 查看数据库表

        [r1]display ospf lsdb router 2.2.2.2 --- 展开一条LSA的方法

        [r1]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ospf --- 查看路由表

        华为设备,OSPF协议的默认优先级为 -- 10

        COST = 参考带宽 / 真实带宽 --- 华为设备默认的参考带宽为100Mbps

        如果计算出来是一个小于1的小数,则直接按照1来算。如果是一个大于1的小数,只取整数部分。

        [r1-ospf-1]bandwidth-reference 1000 --- 修改参考带宽

条件匹配

        DR --- 指定路由器 --- 和广播域内其他设备建立邻接关系

        BDR --- 备份指定路由器 --- 和广播域内其他设备建立邻接关系,称为DR设备的备份。

        一个广播域内部,至少需要4台设备才能看到邻居关系。

        DR和BDR其实是接口的概念

        条件匹配 --- 在一个广播域中,若所有设备均为邻接关系,将出现大量的重复更新;故需要进行DR/BDR的选举,所有DRother之间,仅维持邻居关系即可。

        DR/BDR的选举规则 --- 1,先比较优先级,优先级最大的为DR,次大的为BDR;

                                                优先级默认为1 --- 主要目的让人为修改

                                                [r1-GigabitEthernet0/0/0]ospf dr-priority ?

                                                INTEGER<0-255>   Router priority value

                                                注意:如果将一个接口的优先级设置为0,则代表这个接口将放弃

                                                DR/BDR的选举。

                                                2,如果优先级相同,则比较RID。RID大的路由器所对应的接口为

                                                DR,次大的为BDR。

         DR/BDR的选举是非抢占模式的 ---- 一旦角色选举出来,则将无法抢占。 ---- 选举时间:40s(等同于死亡时间)

        <r1>reset ospf 1 process --- 重启OSPF进程

OSPF的拓展配置

1,OSPF的手工认证

        [r1-GigabitEthernet0/0/0]ospf authentication-mode md5 1 cipher 123456

2,手工汇总 --- 区域汇总

        在ABR设备上进行配置

        [r2-ospf-1-area-0.0.0.0]abr-summary 192.168.0.0 255.255.254.0

3,沉默接口

        配置了沉默接口的接口,将只接受不发送路由信息

        [r2-ospf-1]silent-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

4,加快收敛 --- 减少计时器的时间

        [r1-GigabitEthernet0/0/0]ospf timer hello 5 --- 修改hello时间的方法

        [r2-GigabitEthernet0/0/0]ospf timer dead ?

        INTEGER<1-235926000> Second(s)

        注意:邻居双方的hello时间和死亡时间必须相同,否则将断开邻居关系

5,缺省路由

        [r3-ospf-1]default-route-advertise

        注意:这个命令要求边界设备自身得具有缺省路由才行

        [r3-ospf-1]default-route-advertise always --- 在没有缺省的情况下,强制下发缺省

  • 1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