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
1.计算机的分类
- 按处理对象分为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模拟计算机(analog computer),和数字模拟计算机(hybrid computer)
- 按用途分类分为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和专用计算机(special purpose computer)
- 按规模分类分为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大/中型计算机(lager/medium-scale computer),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工作站(workstation),服务器(server)以及手持式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网络计算机(net computer)
2.计算机的特点
最显著的特征是资源共享
- 速度快
- 精度高
- 具有记忆能力
-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 存储程序
3.计算机的用途
- 科学计算
- 数据处理
- 实时控制
- 人工智能
-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 ,CAI)
- 娱乐与游戏
4.计算机的发展
-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化积分计算机)
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
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储存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
-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晶体管
广泛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
集成电路
- 第四代计算机(1972——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1.计算机理论的研究内容
(1)离散数学
(2)算法分析理论
(3)形式语言与自动化理论
(4)程序设计语言理论
(5)程序设计方法学
2.操作系统
研究如何自动化地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研究的内容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3.18个知识领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共有18个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关如识单元和知识点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的教学计划,下面给缩写和具体名称。
AL:算法与复杂度(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AR:体系结构与组织(architecture and organization)。
CN:计算科学(computational science)。
DS:离散结构(discrete structures)。
GV:图形学与可视化(graphics and visualization)。
HCI: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AS:信息保障与安全(information assurance and security)。
IM: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智能系统(intelligent systems)。
NC:网络与通信(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OS: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s)。
PBD:基于平台的开发(platform-based development)。
PD:并行与分布式计算(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PL: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s)。
SDF:软件开发基础(software development fundamentals)。
SE: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
SF:系统基础(system fundamentals)。
SP:社会问题与专业实践(social issues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1.二进制数
二进制数是使用数字0和1符号来表示数值且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计数制。二进制数中处于不同位置上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值。每一个数字的权由2的幂次决定,二进制的基数为2。
减法 加法 乘法
0-0=0 0+0=0 0*0=0
10-1=1(向高位借位) 0+1=1 0*1=0
1-0=1 1+0=1 1*0=0
1-1=0 1+1=10 1*1=1
2.十进制数
(1)将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采用“除基取余法”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非十进制小数“乘基取整法
(3)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采用“位权法”,即把各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便可得到转换的结果·。
(4)
(5)
(6)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转换
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3位为一组(不足3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3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1位八进制数,即得到转换的结果。
- 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4位为一组,不足4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1位十六进制数,即得到转换的结果。
3.码制
(1)原码:用符号位和数值表示带符号数,正数的符号位用“0”表示,负数的符号位用“1”表示。
(2)反码: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3)补码: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然后在最后一位加1。
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
求补码:除符号位按位求反+1
计算:连同符号一起运算
求真值:结果为负需要求补得真值
[X]原=0 111110 [X]反=0 111110 [X]补=0 111110
[Y]原=1 111110 [Y]反=1 000001 [Y]补=1 000010
乘法:左移位 除法:右移位
4.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把7位二进制数分为高3位和低3位。它使用一个字节中的7位分别表示0~9,a~z,A~Z以及标点符号,用8位表示特殊字符
5.汉字编码
字符集中的任何一个汉字或符号都用两个7位的二进制数表示,在计算机中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为0。
6.(1)”与”(∧) 两个条件需同时为真才为真
两个命题A和B的”与”(又称A和B的”合取”)记为A∧B. (2)”或”(∨)
两个命题A和B的”或”(又称A和B的”析取”)记为A∨B至少一个条件为真时才为真
(3)”非”(¬)
命题A为”非”(又称A的”否定”),记为¬A.
(4)”异或”(⊕),相同为0,相异为1
两个命题的A和B的”异或”(又称A和B的”不可兼或”,记为A⊕B
当且仅当A和B同时为真或者同时为假时A⊕B为假,在其他情况下A⊕B的真值为真.
(5)”条件”(→)
两个命题的A和B的”条件”是一个复合命题,记为A→B,读作”如果A,则B”
即当且仅当A的真值为真,B的真值为假时,A→B为假,在其他情况下A→B的真值均为真.
6.逻辑运算的优先顺序为:非>与>或
计算机基本组成
1.计算机具有的5个基本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的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和机械的器件组成的装置,是计算机的物理基础.
3.
4.内存储器
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
)两种
5.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又被称为外部设备,它是外部与计算机交换信息的渠道.
6.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指令系统是依赖于计算机的,即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不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必须由程序语言翻译系统把它们翻译成机器指令后,计算机才能执行.一条指令可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
7.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放的位置由地址确定
8.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程序)进行工作.
9.控制器和运算器是其核心部分,称为中央处理器单元(center process unit CPU)
10.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评价标准(部分)
(1)时钟频率(主频):表示CPU的运算速度的指标之一,通常可用于同类处理机之间运算能力的比较
(2)指令执行速度:表示每秒百万条指令数(MIPS)
(3)等效指令速度
11.根据传送的信息类型,系统总线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数据总线:其为双向的,即数据可传送至CPU,也可以从CPU传送到其他地方
(2)地址总线:其为单向的.
(3)控制总线
12.字长是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13.微处理器具有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两个基本部件,此外还有寄存器.
14.CPU直接访问内存,内存不能永远存储信息.
主存储器又称为内储存器(简称内存),是通过指令中的地址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两种
15.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用于存放RAM存储器中使用最频繁的信息
16.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是一组设置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它直接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设备级,硬件级的控制,是连接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之间的枢纽.
17.中央处理器单元和主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主体,称为主机.主机以外的大部分硬件设备都称为外部设备或外围设备,简称外设.
计算机语言
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唯一能够直接理解并执行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汇编语言程序,源程序它需要经过汇编系统翻译成机器语言之后目标程序才能执行.
操作系统
1.显示器的清晰度指的是分辨率,它通过像素进行测量,像素是在显示器上形成图像的基本元素,称为像素点.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核心,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控制程序的运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
3.资源管理系统分为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管理
4.操作系统的分类为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MS-DOS是微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单用户单任务
6.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
7.Microsoft Windows单用户多任务
数据库
1.数据库(data base DB):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以一定的结构存放在存储介质(一般为磁盘)中。其基本特点是数据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对程序具有独立性以及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
3.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 DBA)
4.数据库系统(DBS)
5.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6.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 query language)
7.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 DDB),它还具有局部自治与全局共享性,数据的冗余性,数据的独立性,系统的透明性等特点
8.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
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逻辑
- 星状网络,成本高,主要连接一系列微型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以便允许微型计算机访问公司的数据库,具有中央结点
- 总线状网络,价格便宜,当仅仅是少量的微型计算机需要连在一起
- 环状网络,主要用来连接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区域较广的范围内,分散型管理的公司
- 层次状网络,主要适用于集中管理的公司
2.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OSI参考模型的目的就是定义网络功,OSI把网络的功能分为7层协议
3.Internet采用的标准网络协议
4.(TCP/IP)协议
参考模型所定义的层数共有4层网间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客户/服务器网络系统(C/S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系统(B/S模式)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局域网(LAN)
- 城域网(MAN)
- 广域网(WAN)
6.第一个网络的名字叫做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
7.网间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8.IPV4在计算机内部IP地址是用二进制表示的,共32位,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网内计算机地址(或称主机地址)
9.DNS域名系统(domin name system)域间用小黑点“.”分隔。域名中的最后一个域(顶级域)有国际认可的约定,以区分机构或组织的性质。
10.邮件服务器有两种类型:接收邮件服务器和发送邮件服务器。其发送邮件服务器遵循的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SMTP)多数接收邮件服务器遵循的是POP3协议。
11.例题,地址admin@usst.sdu.cn,@左边是用户名,右边是域名
12.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Internet上二进制文件的标准传输协议
13.Web或称为WWW(world wide web),是Internet的环球信息网
14.PC:个人计算机
15.OS:操作系统
16.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17.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18.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19.通常把这种最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为标准以太网,所有以太网都遵循IEEE802.3标准
10Base-T,使用双绞线电缆
10Base-F,使用光纤传输介质
20.MAC:物理地址
其他
1.
2.较为流行的概念模型有E-R模型
读者(读者编号,姓名,……)
图书(书号,书名,……)
借阅(借书日期,还书日期,读者编号,书号)
3.
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将IP地址表示为4组十进制数,每组之间用一点隔开,每个数值介于0~255之间
在A类IP地址中,第一个字节为网络号,其后的字节为主机号
4.
5. .docx文件扩展名
6. 软件开发过程包括定义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以及软件测试。
7.软件生命周期:概念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安装阶段以及交付使用阶段,运行阶段和维护阶段
8. 在某些操作系统中,作业(job)是计算机操作者(或是一个叫做作业调度器的程序)交给操作系统的执行单位。作业包括程序、相应的数据和作业说明书。
9. 指示是命令旧时公文的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呈请的批示。另有解释,告诉计算机从事某一特殊运算的代码。如: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位运算指令、程序流程控制指令、串操作指令、处理器控制指令。
10. 什么是程序程序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简单来说,电脑里面的应用都是程序来控制的,程序天天见
11.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单字长定点指令平均执行速度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
12.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13. 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
14.
15. Cache存储器,电脑中为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之间,规模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静态存储器)组成。
16. 电脑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外存储器
17.每扇区的标准容量:512字节
18.DMA直接存储器
19.以TXT在内存中以ASCII码存放
20.LPT属于并行接口
21. 连线:实体与属性之间;实体与联系之间;联系与属性之间用直线相连,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类型。(对于一对一联系,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1; 对于一对多联系,要在一的一方写1,多的一方写N;对于多对多关系,则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M。)
22. 裸机,英文名是Bare machine, Bare metal,指没有配置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的电子计算机;
23.常见的五种模型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二维表(二维表中存放了两类数据,实体本身的数据和实体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主码=主键
点赞收藏评论
看完觉得有用的话希望你能点赞收藏评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