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相互转换

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相互转换

注:本文只适用于做题,想更详细了解调度算法相关的知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操作系统学习笔记第四章存储管理


🐳基础概念

逻辑地址(Logical Address):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是指应用程序角度看到的内存单元(memory cell)、存储单元(storage element)、网络主机(network host)的地址,又叫相对地址。 是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地址(ip地址就是其中一种)。

image-20220426125009453

逻辑地址 = 页号地址 + 页内地址 逻辑地址=页号地址+页内地址 逻辑地址=页号地址+页内地址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是在存储器里以字节为单位存储信息,为正确地存放或取得信息,每一个字节单元给以一个唯一的存储器地址,又叫实际地址绝对地址、mac地址或硬件地址。是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image-20220426125024343

物理地址 = 块号地址 + 块内地址 = 块号地址 + 页内地址 块号地址 = 块号 ∗ 块大小                                                         物理地址=块号地址+块内地址=块号地址+页内地址\\ 块号地址=块号*块大小~~~~~~~~~~~~~~~~~~~~~~~~~~~~~~~~~~~~~~~~~~~~~~~~~~~~~~~~ 物理地址=块号地址+块内地址=块号地址+页内地址块号地址=块号块大小                                                        
注:在分段存储中块号地址又叫段首地址,在分页存储中块号又叫页框号,块内地址在数值上是和页内地址等价的


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相互转换的本质是块号地址和页号地址的相互转换

🐳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转为物理地址一般性步骤
    • 如果题目给出段表
      • 通过逻辑地址确定段号(S)
      • 查询段表,通过段号(S)确定段首地址(块号地址)
      • 通过逻辑地址确定页内地址
      • 物理地址 = 块号地址+ 页内地址
    • 如果逻辑地址是16进制(当然也可以用于10进制只是比较麻烦)
      • 将逻辑地址的16进制转换成2进制
      • 确定页号。通过页面数确定页号地址位数m,页号地址为2进制逻辑地址前m位,从而确定页号
      • 确定块号地址。通过页号确定块号,从而求得块号地址
      • 确定页内地址。通过页面大小确定页内地址位数n,页内地址为2进制逻辑地址后n位
      • 物理地址 = 块号地址+ 页内地址
    • 如果逻辑地址是10进制
      • 确定页号。页号 = 逻辑地址/页面大小(注意页面大小的单位要是字节,非字节换算成字节)
      • 确定块号地址。通过页号确定块号,从而求得块号地址
      • 确定页内地址。页内地址 = 逻辑地址 mod 页面大小
      • 物理地址 = 块号地址 + 页内地址

image-20220421181721480

逻辑地址
页内地址
段号
块号地址
物理地址
  • step1:通过段号2确定段首地址480K,块号地址 = 480*1024B
  • step2:通过题目可以知道页内地址为:154
  • step3:物理地址 = 块号地址 +页内地址 = 480*1024 + 154 = 491674B

🚝思维拓展: 如果逻辑地址为:(2,854B )或(2,30k)那么物理地址是:480*1024+854?480*1024+30*1024?不知道答案可以接着往下看🐶

image-20220421222525928

除以页面大小
mod页面大小
物理地址
页内地址
逻辑地址
页号
块号地址

方法一

  • Step1:确定页号。页号 = 2100/1024 = 2
  • Step2:确定块号地址。根据题目条件可知,页号2对应块号6,所以 块号地址 = 6*1024
  • Step3:确定页内地址。页内地址 = 2100 mod 1024 = 52
  • Step4:物理地址 = 6*1024 + 52 = 6196

方法二

2进制逻辑地址
2进制逻辑地址
页面数
页号地址位数m
页号
块号
块号地址
物理地址
页面大小
页内地址位数n
页内地址
  • Step1:将操作数地址(逻辑地址)10进制转成2进制,2100D = 1000 0011 0100(2)
  • Step2:通过页面数确定页号地址位数。页面数为 4 = 2^2,所以页号地址位数为2(逻辑地址最前面两位)
  • Step3:确定块号。页号 = 10(2) = 2,对应第3个页面,所以块号为6
  • Step4:确定块号地址。块大小为1024字节,所以:块号地址 = 6*1024
  • Step5:通过页面大小确定页内地址位数。页面1024B = 2^10b,所以页内地址位数为10
  • Step6:确定页内地址。页内地址 = 00 0011 0100(2) = 52(逻辑地址后10位)
  • Step7:物理地址 = 块号地址 + 页内地址 = 6*1024+52 = 6196

同理可求得操作数3100的物理地址为:8220

上面两种方法其实都是将逻辑地址中的页号地址换成物理地址中的块号地址(这就是转换的本质)

逻辑地址:1000 0011 0100(2) = 2100D = 834H

物理地址:1 1000 0011 0100(2) = 6196D = 6100H

第一题也可以一样的操作:

页号地址:10,页内地址:154B=1232b=100 1101 0000(2);

块号地址:480k*1024*8=3932160b=11 1100 0000 0000 0000 0000(2)

逻辑地址:1 0100 1101 0000(2)

物理地址:11 1100 0000 0100 1101 0000(2)


现在继续第一题的思维拓展:

  1. 当逻辑地址为(2,854B )时,同理可以求得
  2. 当逻辑地址为(2,30k)时,页内地址30k>段长度20k,地址发生越界,该逻辑地址非法故无法转换成物理地址

image-20220427215330267

1)

  • Step1:将16进制逻辑地址转换称2进制。0468H = 0000 0100 0110 1000(2)
  • Step2:确定页号。页面数 32 = 2^5,故页号地址位数为5,所以 页号 = 00000(2)=0D
  • Step3:确定块号地址 。页号0对应块号5,所以 块号地址 = 5*2048
  • Step4:确定页内地址。页面大小:2KB = 2^11,故页内地址位数为11,所以 页内地址 = 100 0110 1000(2) = 1128D
  • Step5:物理地址 = 5*2048 + 1128 = 11368

对比一下:

逻辑地址:0000 0100 0110 1000(2) = 1128D = 0468H

物理地址:10 1100 0110 1000(2) = 11368D = 1868H

2)略……以后再写


🐳物理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

逆向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95
    点赞
  • 67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8
    评论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基本学习要求 注:以下基本要求按内容排列,而不是按章节排列 一、 微型计算机基础与概念 1、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何要用二进制表示方式? 2、掌握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概念(数码符号、进位、展开式); 3、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要熟练掌握将8位二进制数转换为相应的十进制数,能熟练的将0~255范围内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能将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形式,能将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表示形式; 4、机器数与真值的概念,熟练掌握真值与机器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5、带符号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表示,熟练掌握原码和补码之间的相互转换(已知一个数的原码求它的补码,已知一个数的补码求出它的原码); 6、已知一个数的补码,会求它的真值,掌握补码的加减法运算,掌握机器负数的求法; 7、能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硬件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及输入设备、输出接口及输出设备、总线); 8、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控制器、寄存器),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9、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的作用?它们各自是双向还是单向? 二、 80x86微处理器 1、8086处理器物理地址的生成:段基地址左移4位+段内偏移地址。会计算类似条件下的物理地址:(1)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20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多少?(2)一个存放在8086计算机系统内存中的数据,它以DS作为段基址寄存器且设(DS)=1000H,段内偏移地址为2300H,会计算该数据的物理地址(同样是:段基地址左移4位+段内偏移地址),指向这一物理地址的DS值和段内偏移地址值是唯一的吗(不是唯一的)? 2、掌握物理地址的生成方法(8086只有实地址模式,物理地址=段寄存器的内容左移4位+偏移地址);注意向段寄存器传送数据的方法(CS位代码段基地址寄存器,不能做目的地址,立即数不能直接传送给段基地址寄存器),注意代码段寄存器CS不能作为目的寄存器; 3、掌握8086的寄存器及其使用方法,注意AX、BX、CX、DX可以作为8位寄存器使用; 4、8086的标志寄存器有哪些状态标志位?各个标志位在什么情况下置位?注意数据传送指令不影响标志寄存器(除了向标志寄存器传送指令);掌握标志寄存器中各个控制标志位的作用?如何设置这些控制位?注意标志寄存器的传送指令、压栈与弹出指令,修改标志寄存器的方法; 5、能描述计算机中IO端口的编制方式有几种(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2种),每种编址方式的特点?8086采用IO独立编址方式,注意X86中IO接口的寻址方式,X86的IO操作指令,IN和OUT指令的端口地址、IN/OUT指令只能是端口与累加寄存器AX(或AL)进行传送; 6、系统的复位后内部寄存器的状态(除CS=0FFFFH外,其他寄存器=0000H),8086系统复位后,第一条执行的指令的地址(0FFFF0H); 7、8086的中断系统,向量中断的概念,中断向量表和结构,中断向量表和中断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描述 数据描述 从事物的特征到计算机的具体表⽰经历了三个阶段——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 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 数据世界 事物及其联系 实体及其联系 数据库 实物类(总体) 实体集 数据库表⽂件 事物(对象、个体) 实体 记录 特征 属性 数据项 1. 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1. 实体: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 属性:⼀个实体具有不同的属性,属性描述了实体某⼀⽅⾯的特性,是实体特征的抽象描述。 4. 属性值:属性的具体取值 5. 实体标识符:也称码,唯⼀标识实体记录的属性。 6. 联系:不同类实体间的对应关系,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1. 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1. 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或数据项。 2. 字段的有序集合。 3. ⽂件:同类记录法⼈集合。 4. 关键码:能唯⼀标识⽂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称为记录的关键码(简称键)。 实体、属性有"类型"和"值"之分。同样记录和字段也有"类型"和"值"之分。 数据描述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式的描述。 逻辑数据描述:是指程序员或⽤户⽤以操作的数据形式的描述,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数据。 在数据库系统中,逻辑数据和物理数据之间可以差别很⼤,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或者物理数据转换 成为逻辑数据。 1. 物理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物理存储介质层次依次是:⾼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快檫写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磁盘。 位、字节、字、块、桶和卷。 4.数据联系的,描述 ⼆元联系有以下三种类型:1:1联系、1:N联系、M:N联系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成为"⼀对⼀联系", 记作"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联系,⽽E2中每个实体之多和E1中的⼀个实体有联系,那 么E1对E2的联系是"⼀对多联系",记作"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 记作"M:N"。
访问内网服务器 路由器内网用户通过域名访问内网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一、 组网需求: 组网如图所示,内网中存在两台服务器分别对外提供www及ftp服务,网关路由器公网接 口上已下发nat server 配置。DNS服务器位于公网,将两台服务器的对应的域名映射到公网出口地址202.38.1. 1上,公网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服务器。 要求:内网用户可以使用域名访问内网的两台服务器。 涉及产品:SR6600路由器 方案一:DNS-mapping 方案: 在SR6600路由器上配置DNS map功能,可以建立域名-公网地址-公网端口号- 服务协议的匹配表项。当内网用户发出的DNS解析请求得到的DNS Server响应到达配置了NAT server 的公网出接口时,接口上查找到DNS map表项后会将内网服务器的地址替换解析到的公网地址,主机就可以使用内网地址直接 访问服务器。 方案二:利用NAT 和NAT Server 下发在内网网关接口上,使内网主机通过公网地址去访问服务器。 在不使用DNS- mapping的情况下,主机用域名访问服务器意味着主机必须能使用公网地址(202.38.1. 1)去访问内网服务器。通过将NAT和NATServer 配置下发在内网网关接口上可以满足该应用(原先下发在公网接口上的nat server 配置是为了满足公网用户访问的,该部分配置不变)。 三、 配置步骤: "方案一配置 " 四、 配置关键点: 1.注意dns-map的配置中的ip地址应该配置公网出接口地址。 Nat server 的相关配置应该下发在公网出接口上。 2.在方案二中,nat server 及 nat outbound的配置应当配置在内网网关接口上。并且注意acl 规则中的目的地址应匹配服务器主机地址。 不是什么公网,私网....是外网,内网..... 内网:现阶段没有接入INTERNET的网络,称为局域网.俗称内网. 外网:INETERNET基础网络,俗称为外网. 公网即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它是把全球不同位置、不用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包括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相互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体。我们通常所 浏览的WWW站点、FTP站点以及沟通时所采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均属于服务在Internet(公 网)的应用程序,因此也称它们为"网络应用程序"。 现在的网通,电信,铁通等架设的骨干及分支网络就是公网。 还有一点来!!内网和外网是对于网络安全域来说的...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内网和外网 之间是物理隔离,外网和互联网逻辑隔离。一般来说,逻辑隔离可以通过采取防火墙、 代理服务器等可以具有较强的安全网关。而一般用于传递内部机密信息的内网则必须与 外网进行物理隔离。 公网、内网是两种Internet的接入方式。 内网接入方式:上网的计算机得到的IP地址是Inetnet上的保留地址,保留地址有如下3 种形式: 10.x.x.x 172.16.x.x至172.31.x.x 192.168.x.x 内网的计算机以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通过一个公共的网关访问Internet。内网的 计算机可向Internet上的其他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但Internet上其他的计算机无法向 内网的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 公网接入方式:上网的计算机得到的IP地址是Inetnet上的非保留地址。公网的计算机和 Internet上的其他计算机可随意互相访问。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是网络地址转换,它实现内网的IP地址与公网的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将 大量的内网IP地址转换为一个或少量的公网IP地址,减少对公网IP地址的占用。NAT的最 典型应用是:在一个局域网内,只需要一台计算机连接上Internet,就可以利用NAT共享 Internet连接,使局域网内其他计算机也可以上网。使用NAT协议,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可 以访问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但Internet上的计算机无法访问局域网内的计算机。 Windows操作系统的Internet连接共享、sygate、winroute、unix/linux的natd等软件, 都是使用NAT协议来共享Internet连接。 所有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内网Internet接入方式,几乎都是基于NAT协议 的。 ----------------------- 访问内网服务器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1页。 访问内网服务器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2页。 访问内网服务器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3页。 访问内网服务器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4页。 访问内网服务器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5页。 访问内网服务器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6页。
企业信息化发展下的数据库设计探讨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企业要 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建立一 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本文对企业基于数据库的信息化发展做了简要分析,并且从数据库 的结构和设计两个方面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介绍,从数据库设计流程的五个层面分 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数据库设计 结构设计 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各个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信息化建设逐渐成 为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企业应当对其原有的经营 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将企业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更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 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企业数据库的 设计,是根据数据结构对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储存,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的集合 。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库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为有关企业的信息化发 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数据库的组织结构 美国有关部门对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制定了划分标准,将数据库分成内模式、概念模式和 外模式三级。内模式主要是对数据的物理结构以及储存方式进行描述,因此也可以称为 存储模式。它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了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记录类 型、数据的组织以及索引和控制方式,是程序设计人员组织文件和联系的一种方法;概 念模式主要描述的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面向所有的数据库用户。概念模式与数据的物 理存储和数据库的硬件设备之间没有相互的影响,同时也与数据库的开发工具、设计语 言等没有关系;外模式也就是外部数据,它是用户能够直接看到的实际数据结构,一个 数据库不一定只有一个外模式,它可以有很多个,但是在应用程序中必须只有一个外模 式,它的职责就是保障数据库的安全。 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设计数据库其实也就是设计数据库的三种模式,主要的设计流程有需求分析、概念设计 以及逻辑、物理等方面的设计。以下我们针对企业信息化发展下的数据库设计进行简单 分析。 2.1 企业的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作为数据库的设计基础来说十分重要,设计者首先要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顾名思义,需求分析也就是分析客户群所需要的是什么,对这方面的要求有了明确的 了解后,企业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工作,而不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最后 还不能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客户对数据库的满意程度直接取决于能否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就需要需求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全面、准确,为数据库的后续设计工作奠定一 个良好的基础。此阶段会获得相应的需求说明书,这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概念设计的 依据。 2.2 企业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的设计是基于需求分析之上的设计,它作为整个数据库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 着数据库的实现效果。对于数据库的设计人员来说,直接进行逻辑结构的设计十分困难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具体的概念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工作在经过需求分析阶段 以后会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结构模型,概念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数据库能够满足客户 的要求,它最主要的工具就是e- r图,通过不断的总结归纳以及不断优化,最终完成概念结构设计。 2.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进行具体化设计,让其由抽象转为具体的数据模型,其实也 就是对概念结构的优化。由于各种概念结构设计的环境和工具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逻辑 结构进行设计时也要不断的调整,以保证其能够完善。逻辑结构的具体设计步骤:首先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层次模型;然后再转换成制定的数据模型;最后进行调整。目 前,在概念结构设计中基本都采用关系模型,所以相应的逻辑结构设计也就变的简单了 ,其中e- r图是由实体、属性以及关系组成的,其转换成关系模型,其实也就是将其三个组成部分 转换成相应的模型。转换过程根据关系类型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一对一的关系,转换方式有以下两种: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型。联系名为关系 模型名,与该联系相连的两个实体的关键字及联系本身的属性为关系模型的属性,其中 每个实体的关键字均是该关系模型的候选键。 与任意一端的关系模型合并。可将相关的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为两个关系,并在任意一个 关系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的主关键字。 (2)一对多关系,也有两种转换方式:将1:n关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型。联系名 为关系模型名,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关键字及联系本身的属性为关系模型的属性, 关系模型的关键字为n端实体的关键字。将1:n联系与n端关系合并。1端的关键字及联系 的属性并入n端的关系模型即可。 (3)多对多的关系:关系模型名为关系名,与该关系相连的各实体的关键字及关系本身 的属性为关系模型的属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知识汲取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