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简介

与普通物价上涨区别:

  1. 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
  2. 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同时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普遍、持续、不可逆的上涨。

产生原因:

  1.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认为经济体中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供不应求”)导致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2. 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认为当市场上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

    可表示为:MV=PT或 M P = T V \frac{M}{P}=\frac{T}{V} PM=VT​。
    其中M是货币发行量,V是货币的使用频率(单位时间内的使用频次),P是平均物价水平,T是商品总交易量。

  3.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三大产业的结构失调、“注水”的GDP、泡沫经济破裂,经济体内部货币流通性下降

  4. 其它因素:

    1. 外汇市场:对外汇率降低,即本国币值相对性降低
    2. 经济增长预期:人民对未来经济增长情况持消极态度
    3. 全球化:国际市场通胀传导
    4. 政府公信力下降

衡量指标

  1.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了居民在一组消费品、服务变动的指标。
    计算:是所有商品、服务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价格指数为 P = 现价 基期价 P=\frac{现价}{基期价} P=基期价现价,权重为 w = 该商品(服务)消费总额 这组商品、服务消费价格总额 w=\frac{该商品(服务)消费总额}{这组商品、服务消费价格总额} w=这组商品、服务消费价格总额该商品(服务)消费总额

  2. PPI:生产价格指数。PPI可以作为通货膨胀压力在供应链上游的早期预警信号,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往往最终会传导到消费者端,体现在CPI上。
    计算与CPI类似,但是是有关价格都是生产原材料的价格。

  3. GDP缩减指数
    计算: 未剔除价格变动的 G D P 剔除价格变动的 G D P × 100 % \frac{未剔除价格变动的GDP}{剔除价格变动的GDP} \times 100\% 剔除价格变动的GDP未剔除价格变动的GDP×10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