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基础学习笔记21:RDD检查点与共享变量

本文深入探讨Spark中的RDD检查点机制,包括其与RDD持久化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案例演示检查点的使用。同时,文章介绍了Spark的共享变量,如广播变量和累加器,讨论它们在网络传输和内存开销中的优化作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文章目录
零、本讲学习目标
一、RDD检查点
(一)RDD检查点机制
(二)与RDD持久化的区别
(三)RDD检查点案例演示
二、共享变量
(一)广播变量
1、默认情况下变量的传递
2、使用广播变量时变量的传递
(二)累加器
1、累加器功能
2、不使用累加器
3、使用累加器
零、本讲学习目标
理解RDD检查点机制的特点与用处
理解共享变量的类别、特点与使用
一、RDD检查点
(一)RDD检查点机制
RDD的检查点机制(Checkpoint)相当于对RDD数据进行快照,可以将经常使用的RDD快照到指定的文件系统中,最好是共享文件系统,例如HDFS。当机器发生故障导致内存或磁盘中的RDD数据丢失时,可以快速从快照中对指定的RDD进行恢复,而不需要根据RDD的依赖关系从头进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二)与RDD持久化的区别
cache()或者persist()是将数据存储于机器本地的内存或磁盘,当机器发生故障时无法进行数据恢复,而检查点是将RDD数据存储于外部的共享文件系统(例如HDFS),共享文件系统的副本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在Spark应用程序执行结束后,cache()或者persist()存储的数据将被清空,而检查点存储的数据不会受影响,将永久存在,除非手动将其移除。因此,检查点数据可以被下一个Spark应用程序使用,而cache()或者persist()数据只能被当前Spark应用程序使用。
(三)RDD检查点案例演示
在net.huawei.rdd包里创建CheckpointDemo对象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howard2005」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oward2005/article/details/124096794

 

 

package net.huawei.rdd

import org.apache.spark.rdd.RDD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